第五十回 世輔計擒撒離喝
關燈
小
中
大
之。
”即吩咐五百壯騎埋伏于廊下,“候其至階,吾舉手為号,爾衆即出捉之。
吾自以步騎抵其部下。
”衆人得令,各準備去了。
世輔分調已定,出城迎撒離喝入府,進階尚未就坐,世輔謂之曰:“元帥引兵南下,勝負如何?”撒離喝曰:“南朝韓世忠、嶽飛、吳玠等勁敵也,此回出兵大失利。
”世輔正待回言,廊下搶出五百壯軍,一時将撒離喝捉祝世輔大叫曰:“敢有近前者立斬之。
”酋衆見世輔發作,各四散而走。
世輔将撒離喝縛而囚之。
即領五千餘軍,馳出同州城,至洛陽府,河邊船隻已後期,不得先渡。
撒離喝部下走報兀朮,兀朮領兵随後趕來。
将近洛陽,世輔望見後面塵土蔽日,殺氣淩空,知有追騎來到,謂部下曰:“彼衆我寡,若先走必被所擒。
爾等當戮力而戰,敵人自不敢近也。
”然世輔素得衆心,而人樂為之用,是以皆無退志。
世輔列陣而待,兀朮引胡騎早近面前。
虜将張黑鬼躍馬舞刀直取世輔。
世輔勒騎挺槍來迎,戰數合,世輔一槍刺黑鬼落馬而死。
金将黃彪牙拍馬來戰,世輔按住槍,勒戰騎退數十步,拈弓搭箭,射死黃彪牙。
部下将士鼓勇助戰,殺死胡騎頗多。
世輔與衆人屯于高崗,見追騎益多,謂其下曰:“兀朮人馬尚未來到,我等終難抵敵。
”令押過撒離喝,折箭與之誓曰:“吾今饒爾一命,回見兀朮,不得殺同州百姓及害我骨肉。
”撒離喝曰:“将軍如放吾歸,即當保之無傷。
”世輔怒激,将撒離喝不去其縛,推之下山崖而去,追兵争救得免。
世輔攜老幼長驅而北,至鄜城縣,急遣人告知父永奇。
永奇即挈家疾馳出城,與世輔會于馬趐谷。
兀朮與撒離喝率鐵騎連夜追襲。
世輔曰:“父可領家小速走吳中以待救兵,吾當抵住追兵。
”永奇曰:“吾老矣,死亦失也。
爾可急走複國,再圖歸朝計,勿以我為念也。
”世輔父于正在相推間,胡騎卷地來到。
世輔泣曰:“父若不即行,追騎至矣。
”永奇挺槍躍馬,沖奔鐵騎而鬥。
撒離喝欲報仇,匹馬向先,與永奇戰上十合,四下金兵圍繞将來。
永奇手誅數騎。
世輔欲待殺進相救,胡騎重疊,沖擊不入。
永奇已戰死,家屬二百餘口皆遇害。
世輔身被數槍,僅以二十六人投奔夏國。
見夏主,具言:“父母妻子被金人所殺,切齒疾首,恨不即死,願得二十萬人馬,生擒撒離喝,取陝西五路歸于夏,世輔亦得報不共戴天之仇。
”言罷,俯伏階下哭泣不勝情。
夏主聞之,謂群臣曰:“世輔,義士也。
吾當以兵借之報仇。
”文臣王樞奏曰:“近有牛背夾酋豪号為青面夜叉者,聚戎羌數千人,殺戮生民,久為夏國患。
近聞李世輔宋之虎将,主公可令世輔征讨,若得勝回來,即借與兵馬。
”夏主然之,因謂世輔曰:“吾欲令君往征牛背夾酋賊,爾若肯去,能成功則不吝借兵矣。
”世輔曰:“得國主肯與世輔報仇,雖赴湯蹈火亦不辭也。
”夏主大喜,即遣大将曹桓,以三千騎同世輔出征。
卻說世輔辭了夏王,與曹桓部兵前望牛背夾進發。
世輔至葫蘆山屯紮,謂曹桓曰:“酋賊性頑勇而少謀,可用計擒之。
”曹桓曰:“足下計将安出?”世輔曰:“青面夜叉自恃其巢穴險固,久不知兵,若遇交鋒,須引之入葫蘆山。
其地交雜,山高路校吾以精騎斷其後,彼衆必敗,青面夜叉可擒矣。
”曹桓曰:“此計甚妙。
”次日,搖旗吶喊,曹桓部二千鐵騎殺奔牛背夾來。
酋衆報知青面夜叉,夜叉即領羌衆,鳴金擂鼓,一擁殺出夾口。
夏兵見其勢猛,約退一裡地位。
曹桓勒住骅骝,手綽金槍,抵住青面夜叉。
夜叉舞刀交還。
二人戰上數合,羌衆漫山塞野,長弓硬弩一齊矢來。
曹桓抵擋不住,拍馬望葫蘆山而走,下令軍士丢棄牛羊幹糧之類沿路皆是。
青面夜叉與酋衆從後趕來,各争奪所遺。
引得青面夜叉進葫蘆山,夏兵将樹木亂草塞住山口,放起火。
正值秋末冬初,晚風大作,一時間煙焰沖天。
酋衆望見後面火起大驚,即殺出山口。
火勢正着,曹桓引兵從半山截出,羌衆死者不可勝數。
青面夜叉望夾石奔走,忽一千騎殺出,大叫:“酋賊休走,吾在此等多時矣!”乃宋将李世輔也。
提槍直奔青面夜叉,隻兩合,于馬上擒之,盡降其衆。
與曹桓兵合,曹桓驅部下殺入牛背夾來,焚蕩巢穴,得其馬騾軍資器械不計其數。
世輔大勝,引兵回夏國。
見夏王,押進青面夜叉。
夏主大悅,将青面夜叉枭首号令,即出二十萬騎,以文臣王樞、武臣啾訛為陝西招撫使,世輔為延安招撫使,前往與世輔報仇。
王樞等即引兵前抵延安界屯紮。
次日世輔入見王樞曰:“将軍以大衆為後隊,吾自引舊部八百餘騎前往哨敵。
”王樞許之。
世輔即引所部至延安城下瞰敵,守城軍有認
”即吩咐五百壯騎埋伏于廊下,“候其至階,吾舉手為号,爾衆即出捉之。
吾自以步騎抵其部下。
”衆人得令,各準備去了。
世輔分調已定,出城迎撒離喝入府,進階尚未就坐,世輔謂之曰:“元帥引兵南下,勝負如何?”撒離喝曰:“南朝韓世忠、嶽飛、吳玠等勁敵也,此回出兵大失利。
”世輔正待回言,廊下搶出五百壯軍,一時将撒離喝捉祝世輔大叫曰:“敢有近前者立斬之。
”酋衆見世輔發作,各四散而走。
世輔将撒離喝縛而囚之。
即領五千餘軍,馳出同州城,至洛陽府,河邊船隻已後期,不得先渡。
撒離喝部下走報兀朮,兀朮領兵随後趕來。
将近洛陽,世輔望見後面塵土蔽日,殺氣淩空,知有追騎來到,謂部下曰:“彼衆我寡,若先走必被所擒。
爾等當戮力而戰,敵人自不敢近也。
”然世輔素得衆心,而人樂為之用,是以皆無退志。
世輔列陣而待,兀朮引胡騎早近面前。
虜将張黑鬼躍馬舞刀直取世輔。
世輔勒騎挺槍來迎,戰數合,世輔一槍刺黑鬼落馬而死。
金将黃彪牙拍馬來戰,世輔按住槍,勒戰騎退數十步,拈弓搭箭,射死黃彪牙。
部下将士鼓勇助戰,殺死胡騎頗多。
世輔與衆人屯于高崗,見追騎益多,謂其下曰:“兀朮人馬尚未來到,我等終難抵敵。
”令押過撒離喝,折箭與之誓曰:“吾今饒爾一命,回見兀朮,不得殺同州百姓及害我骨肉。
”撒離喝曰:“将軍如放吾歸,即當保之無傷。
”世輔怒激,将撒離喝不去其縛,推之下山崖而去,追兵争救得免。
世輔攜老幼長驅而北,至鄜城縣,急遣人告知父永奇。
永奇即挈家疾馳出城,與世輔會于馬趐谷。
兀朮與撒離喝率鐵騎連夜追襲。
世輔曰:“父可領家小速走吳中以待救兵,吾當抵住追兵。
”永奇曰:“吾老矣,死亦失也。
爾可急走複國,再圖歸朝計,勿以我為念也。
”世輔父于正在相推間,胡騎卷地來到。
世輔泣曰:“父若不即行,追騎至矣。
”永奇挺槍躍馬,沖奔鐵騎而鬥。
撒離喝欲報仇,匹馬向先,與永奇戰上十合,四下金兵圍繞将來。
永奇手誅數騎。
世輔欲待殺進相救,胡騎重疊,沖擊不入。
永奇已戰死,家屬二百餘口皆遇害。
世輔身被數槍,僅以二十六人投奔夏國。
見夏主,具言:“父母妻子被金人所殺,切齒疾首,恨不即死,願得二十萬人馬,生擒撒離喝,取陝西五路歸于夏,世輔亦得報不共戴天之仇。
”言罷,俯伏階下哭泣不勝情。
夏主聞之,謂群臣曰:“世輔,義士也。
吾當以兵借之報仇。
”文臣王樞奏曰:“近有牛背夾酋豪号為青面夜叉者,聚戎羌數千人,殺戮生民,久為夏國患。
近聞李世輔宋之虎将,主公可令世輔征讨,若得勝回來,即借與兵馬。
”夏主然之,因謂世輔曰:“吾欲令君往征牛背夾酋賊,爾若肯去,能成功則不吝借兵矣。
”世輔曰:“得國主肯與世輔報仇,雖赴湯蹈火亦不辭也。
”夏主大喜,即遣大将曹桓,以三千騎同世輔出征。
卻說世輔辭了夏王,與曹桓部兵前望牛背夾進發。
世輔至葫蘆山屯紮,謂曹桓曰:“酋賊性頑勇而少謀,可用計擒之。
”曹桓曰:“足下計将安出?”世輔曰:“青面夜叉自恃其巢穴險固,久不知兵,若遇交鋒,須引之入葫蘆山。
其地交雜,山高路校吾以精騎斷其後,彼衆必敗,青面夜叉可擒矣。
”曹桓曰:“此計甚妙。
”次日,搖旗吶喊,曹桓部二千鐵騎殺奔牛背夾來。
酋衆報知青面夜叉,夜叉即領羌衆,鳴金擂鼓,一擁殺出夾口。
夏兵見其勢猛,約退一裡地位。
曹桓勒住骅骝,手綽金槍,抵住青面夜叉。
夜叉舞刀交還。
二人戰上數合,羌衆漫山塞野,長弓硬弩一齊矢來。
曹桓抵擋不住,拍馬望葫蘆山而走,下令軍士丢棄牛羊幹糧之類沿路皆是。
青面夜叉與酋衆從後趕來,各争奪所遺。
引得青面夜叉進葫蘆山,夏兵将樹木亂草塞住山口,放起火。
正值秋末冬初,晚風大作,一時間煙焰沖天。
酋衆望見後面火起大驚,即殺出山口。
火勢正着,曹桓引兵從半山截出,羌衆死者不可勝數。
青面夜叉望夾石奔走,忽一千騎殺出,大叫:“酋賊休走,吾在此等多時矣!”乃宋将李世輔也。
提槍直奔青面夜叉,隻兩合,于馬上擒之,盡降其衆。
與曹桓兵合,曹桓驅部下殺入牛背夾來,焚蕩巢穴,得其馬騾軍資器械不計其數。
世輔大勝,引兵回夏國。
見夏王,押進青面夜叉。
夏主大悅,将青面夜叉枭首号令,即出二十萬騎,以文臣王樞、武臣啾訛為陝西招撫使,世輔為延安招撫使,前往與世輔報仇。
王樞等即引兵前抵延安界屯紮。
次日世輔入見王樞曰:“将軍以大衆為後隊,吾自引舊部八百餘騎前往哨敵。
”王樞許之。
世輔即引所部至延安城下瞰敵,守城軍有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