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回戰桐城忠王卻鮑超下浦口玉成破勝保
關燈
小
中
大
思疑!”陳玉成道:“吾豈懼勝保者耶!但敵軍中于勝保而外,複有德興阿,吾以一敵二,須籌善法耳!某料德興阿、勝保必引兵疾走烏衣,吾不如先據之,然後以主待客,以逸待勞可也!”說罷即督軍直向烏衣進發。
原來勝保再調都統富明阿一軍為助。
那富明阿軍中,亦有馬軍五千名,勝保因前次八鬥嶺之戰,步軍多,馬軍少,為陳玉成所敗。
此次欲多用馬軍。
故與德興阿約,俟富明阿一軍到時,然後同進。
遂使陳玉成得先進烏衣。
忽聽得侍王李世賢,轉戰贛、浙二省,屢破清軍;今聞忠、英兩王西出,而勝保、德興阿合兵重屯浦口,隔斷天京之路,因恐天京有失,特此北還。
一路破甯國府,入繁昌,趨和州,大軍将抵全椒。
陳玉成聽得大喜道:“侍王若至,此天助我成功也。
”一面鼓勵李世賢,約以分道破敵,并告以駐軍烏衣;又飛令六合守将李昭壽,引兵面西,以截勝保之後。
一面鼓勵三軍:敵來即戰。
時玉成部下,自李世賢兵到,軍心已壯;徐又聽得李秀成已大破霆軍于桐城,斬首二萬,陳玉成此時更眉飛色舞,即示令諸軍:“以本軍曾敗于霆軍,而李秀成獨能破之,我軍已形減色。
今若更不破勝保,則我軍威名掃地矣!”于是三軍聽得,更為奮勇,恨不得勝保、德興阿早來交戰。
時清将勝保兩軍,已取齊同來。
勝保抽出富明阿馬軍五千,以為前部;令富明阿以步軍為各路援應,共兩軍合計馬隊二萬,步隊二萬。
聽得陳玉成駐兵烏衣,望烏衣進發。
陳玉成令李世賢,兼統九伏洲之衆,準備來攻。
一面傳令軍中:待清兵至時,由李世賢先發;卻号令本部,以吳汝孝為左軍,以陳仕章為右軍,以小兒隊為前部,以五旂營為中軍親兵。
并下令道:“若清兵至時,先自守禦;及李世賢軍到時,料清兵必移擊李世賢一軍,然後乘之。
”諸将得令,皆準備迎敵。
是時清兵分兩路并進:右路為勝保,以副都統嵇騰阿為前部,以提督李若珠,副将戴文英繼進;左路為德興阿,以總兵陳升為前部,以道員孔繼铄、宣維祈繼進,皆向烏衣擊來。
到時已近日暮,德興阿初欲休兵一夜,然後進戰。
勝保道:“陳玉成骁悍好鬥。
我軍至此,?彼将出而擊我矣!我壁壘未堅,必不能守禦,不如先制之。
”德興阿以為然。
遠望見陳玉成連營五六十裡,旌旗齊整,三軍皆有懼色。
勝保調左右道:“兵法在一鼓作氣,今三軍見陳玉成軍容嚴整,似有懼意;若再延時日,兵心更動矣,是宜速戰。
”乃約會德興阿,鼓勵兵士前進,直攻陳玉成左右二軍。
不料吳汝孝、陳仕章早得玉成之令,先立寨栅,以防沖突,清兵一連進攻兩次,太平人馬不動。
未幾夕陽已下,夜色初升,是日為九月初一日,夜後月色無光。
勝保覺玉成向來健鬥,此次獨不出,正以為疑,陳玉成又預囑土人,布散謠言:稱陳玉成孤軍難敵兩路,故候李秀成方敢交戰。
勝保半信半疑,一怕陳玉成有别謀;二怕李秀成真到了,更難抵敵,便思退兵。
左右皆争道:“陳玉成非不能戰也。
我軍若退時,陳玉成将出而乘我矣!”不想說猶未已,下流聲鼓大震。
探馬早飛報道:“太平軍侍王李世賢,已會合九洑洲之衆,前來助戰矣。
”勝保大驚道:“此吾軍探事不明之過也。
早知李世賢至此,吾斷不同趨烏衣矣。
”說罷乃急報德興阿,趁玉成未出時,急行分兵:勝保自拒李世賢,而以德興阿單迎陳玉成,立令分軍。
正移兵時,隻見陳玉成軍中火把明耀,一齊沖出。
令吳汝孝、陳仕章轉攻德興阿,而陳玉成獨擊勝保,這三路人馬,皆如生龍活虎,不辨人馬多少,但見得彈子如雨而下。
勝保前部副都統嵇騰阿,先已中槍斃命,軍中一時紛亂,玉成乘勝夾擊。
那時李世賢亦率大隊擁至,勝保亦不能支。
陳玉成傳令每兵一隊,半擊清兵,半擊坐下馬,清兵惶亂之際,皆無心戀戰。
勝保令李若珠、戴文英雙戰陳玉成;傳令自拒李世賢一路。
不意陳玉成後路,五旂營已分道壓至。
李若珠先已受傷,軍中更亂;戴文英一路亦不能支,乃一齊潰退。
勝保見西路俱敗,本部又為李世賢所壓,所有馬隊已死傷三分之一,其餘亦向後奔逃,勝保乃傳令暫奔浦口。
陳玉成知李世賢必追擊勝保一軍,自己卻分軍一半,追蹑勝保;而以半軍助吳汝孝、陳仕章夾擊德興阿。
時德興阿,正與吳汝孝等拒戰,猶以吳、陳兩路人馬無多,初時不大畏懼,尚奮勇與吳汝孝、陳仕章相拒。
及聞勝保已敗,德興阿大吃一驚:恐勝保一退,自己不能支持,正在籌思無策,忽見陳玉成分軍擁至:已知道勝保已真潰敗。
于是全軍皆驚。
陳玉成督令吳汝孝、陳仕章猛進,德興阿大敗,傳令将人馬望東而逃。
忽流星馬飛報:六合太平守将李昭壽,已引大隊截來。
德興阿更魂不附體,亦傳令暫奔浦口。
陳玉成乃與吳汝孝、陳仕章一齊追擊。
不多時李昭壽人馬亦到,殺得德興阿人馬呼天叫地,沿路屍骸滿目。
陳玉成惟率兵直追,将近浦口時,李世賢亦已追至,太平人馬耀武揚威,清兵被壓至浦口,被追至河中溺死者,不計其數。
管教:五路西來,已壓敗兵沉浦口;孤軍東下,又來降将獻蘇城。
要知勝保、德興阿此敗若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
原來勝保再調都統富明阿一軍為助。
那富明阿軍中,亦有馬軍五千名,勝保因前次八鬥嶺之戰,步軍多,馬軍少,為陳玉成所敗。
此次欲多用馬軍。
故與德興阿約,俟富明阿一軍到時,然後同進。
遂使陳玉成得先進烏衣。
忽聽得侍王李世賢,轉戰贛、浙二省,屢破清軍;今聞忠、英兩王西出,而勝保、德興阿合兵重屯浦口,隔斷天京之路,因恐天京有失,特此北還。
一路破甯國府,入繁昌,趨和州,大軍将抵全椒。
陳玉成聽得大喜道:“侍王若至,此天助我成功也。
”一面鼓勵李世賢,約以分道破敵,并告以駐軍烏衣;又飛令六合守将李昭壽,引兵面西,以截勝保之後。
一面鼓勵三軍:敵來即戰。
時玉成部下,自李世賢兵到,軍心已壯;徐又聽得李秀成已大破霆軍于桐城,斬首二萬,陳玉成此時更眉飛色舞,即示令諸軍:“以本軍曾敗于霆軍,而李秀成獨能破之,我軍已形減色。
今若更不破勝保,則我軍威名掃地矣!”于是三軍聽得,更為奮勇,恨不得勝保、德興阿早來交戰。
時清将勝保兩軍,已取齊同來。
勝保抽出富明阿馬軍五千,以為前部;令富明阿以步軍為各路援應,共兩軍合計馬隊二萬,步隊二萬。
聽得陳玉成駐兵烏衣,望烏衣進發。
陳玉成令李世賢,兼統九伏洲之衆,準備來攻。
一面傳令軍中:待清兵至時,由李世賢先發;卻号令本部,以吳汝孝為左軍,以陳仕章為右軍,以小兒隊為前部,以五旂營為中軍親兵。
并下令道:“若清兵至時,先自守禦;及李世賢軍到時,料清兵必移擊李世賢一軍,然後乘之。
”諸将得令,皆準備迎敵。
是時清兵分兩路并進:右路為勝保,以副都統嵇騰阿為前部,以提督李若珠,副将戴文英繼進;左路為德興阿,以總兵陳升為前部,以道員孔繼铄、宣維祈繼進,皆向烏衣擊來。
到時已近日暮,德興阿初欲休兵一夜,然後進戰。
勝保道:“陳玉成骁悍好鬥。
我軍至此,?彼将出而擊我矣!我壁壘未堅,必不能守禦,不如先制之。
”德興阿以為然。
遠望見陳玉成連營五六十裡,旌旗齊整,三軍皆有懼色。
勝保調左右道:“兵法在一鼓作氣,今三軍見陳玉成軍容嚴整,似有懼意;若再延時日,兵心更動矣,是宜速戰。
”乃約會德興阿,鼓勵兵士前進,直攻陳玉成左右二軍。
不料吳汝孝、陳仕章早得玉成之令,先立寨栅,以防沖突,清兵一連進攻兩次,太平人馬不動。
未幾夕陽已下,夜色初升,是日為九月初一日,夜後月色無光。
勝保覺玉成向來健鬥,此次獨不出,正以為疑,陳玉成又預囑土人,布散謠言:稱陳玉成孤軍難敵兩路,故候李秀成方敢交戰。
勝保半信半疑,一怕陳玉成有别謀;二怕李秀成真到了,更難抵敵,便思退兵。
左右皆争道:“陳玉成非不能戰也。
我軍若退時,陳玉成将出而乘我矣!”不想說猶未已,下流聲鼓大震。
探馬早飛報道:“太平軍侍王李世賢,已會合九洑洲之衆,前來助戰矣。
”勝保大驚道:“此吾軍探事不明之過也。
早知李世賢至此,吾斷不同趨烏衣矣。
”說罷乃急報德興阿,趁玉成未出時,急行分兵:勝保自拒李世賢,而以德興阿單迎陳玉成,立令分軍。
正移兵時,隻見陳玉成軍中火把明耀,一齊沖出。
令吳汝孝、陳仕章轉攻德興阿,而陳玉成獨擊勝保,這三路人馬,皆如生龍活虎,不辨人馬多少,但見得彈子如雨而下。
勝保前部副都統嵇騰阿,先已中槍斃命,軍中一時紛亂,玉成乘勝夾擊。
那時李世賢亦率大隊擁至,勝保亦不能支。
陳玉成傳令每兵一隊,半擊清兵,半擊坐下馬,清兵惶亂之際,皆無心戀戰。
勝保令李若珠、戴文英雙戰陳玉成;傳令自拒李世賢一路。
不意陳玉成後路,五旂營已分道壓至。
李若珠先已受傷,軍中更亂;戴文英一路亦不能支,乃一齊潰退。
勝保見西路俱敗,本部又為李世賢所壓,所有馬隊已死傷三分之一,其餘亦向後奔逃,勝保乃傳令暫奔浦口。
陳玉成知李世賢必追擊勝保一軍,自己卻分軍一半,追蹑勝保;而以半軍助吳汝孝、陳仕章夾擊德興阿。
時德興阿,正與吳汝孝等拒戰,猶以吳、陳兩路人馬無多,初時不大畏懼,尚奮勇與吳汝孝、陳仕章相拒。
及聞勝保已敗,德興阿大吃一驚:恐勝保一退,自己不能支持,正在籌思無策,忽見陳玉成分軍擁至:已知道勝保已真潰敗。
于是全軍皆驚。
陳玉成督令吳汝孝、陳仕章猛進,德興阿大敗,傳令将人馬望東而逃。
忽流星馬飛報:六合太平守将李昭壽,已引大隊截來。
德興阿更魂不附體,亦傳令暫奔浦口。
陳玉成乃與吳汝孝、陳仕章一齊追擊。
不多時李昭壽人馬亦到,殺得德興阿人馬呼天叫地,沿路屍骸滿目。
陳玉成惟率兵直追,将近浦口時,李世賢亦已追至,太平人馬耀武揚威,清兵被壓至浦口,被追至河中溺死者,不計其數。
管教:五路西來,已壓敗兵沉浦口;孤軍東下,又來降将獻蘇城。
要知勝保、德興阿此敗若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