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回戰桐城忠王卻鮑超下浦口玉成破勝保
關燈
小
中
大
秀成謂陳玉成道:“此戰清兵膽落,關系甚大。
吾兩軍固然有功,吳汝孝功亦不淺,若不是他緊扼舒城要道,恐鮑超救兵一至,李續賓未必便死也。
”遂錄吳汝孝為頭功。
一面商議進兵之法。
陳玉成道:“自湖口一戰,曾國藩膽落;三河再戰,李續賓陣亡,吾國自此複振矣。
唯皖、鄂一帶,苦于湘軍;天京一帶,又為勝保、德興阿等所擾,隔我天京交通之路;而鮑超一軍又屢伺安慶。
今若能西挫鮑超,而東破德興阿,則江、皖安如磐石矣!吾當與忠工分兵,各破一路,未審尊意如何?”李秀成道:“正合吾意。
英王欲在何處?可先自擇之!”陳玉成道:“吾軍兩挫于鮑超,然一遇勝保,無有不勝,吾本欲斬鮑超之頭,以雪前敗,隻恐軍心尚怯,故欲忠王西行也。
”李秀成允諾,遂由陳玉成下浦口,秀成白領人馬西行。
又念譚紹洸守安慶,兵力已足,乃令古怪賢、陳坤書兩路,由安慶東趨,相會于桐城。
李秀成率大兵望桐城進發。
時清将鮑超一軍,自二郎河戰後,轉戰各路,互有勝負;及李續賓深入廬州,催請救兵,胡林翼特派鮑超往救。
奈為太平将吳汝孝所阻,不能通過舒城,遂駐兵桐城一帶,報知胡林翼,欲直下安慶,以分李秀成兵勢。
迨聞清兵全覆,李續賓陣亡,知道太平兵勢正銳,未敢遽近。
忽接得胡林翼來文,多隆阿己調往攻撚,現胡林翼特出兵潛山,以鮑超聲授,欲同下安慶。
突有探馬飛報:秀成之兵馬已過廬州,沿舒城直望們城而來,鮑超聽得秀成兵勢雄壯,心上稍怯,先把軍情報知胡林翼。
林翼以鮑超向來用兵,遇敵則進;今忽然以李秀成軍勢浩大來報,是有怯心矣。
遂回書鮑超,并道:“吾為巡撫,受朝廷厚恩,理當效死。
若諸君則不然。
可戰則戰之,不然即先宜退兵,勿過臨險地也。
”林翼之意,直欲激起鮑超奮心。
故鮑超看了來書,以為胡林翼既宜效死,難道自己不宜效死,便立心奮戰。
一面複林翼,自稱誓與李秀成決個勝負。
胡林翼聽得大壯其志:欲以兵為鮑超後援。
不料李秀成亦慮湖北清兵将出,将為鮑超後應,乃飛令補王莫仕葵,以本部人馬西行,直擊潛山、太湖之間,以為聲援。
胡林翼聽得莫仕葵人馬将到,乃懼為所蹑,不敢遽進。
是時鮑超進兵,已近桐城,李秀成大軍亦至。
部将汪大成進道:“霆軍已至矣,不如先踞桐城,遲則鮑超先入為主矣。
”李秀成道:“将軍之言非也!桐城乃囊中物耳,不患不得!吾軍若入桐城,其勢已孤,徒待霆軍之攻擊;彼縱攻之不克,猶可從容而進,而彼先立于不敗之地也。
鮑超此來,志在求戰·吾因而破之,又何憂桐城不為我有乎?”說罷諸将歎服。
忽報探馬飛報:“鮑超大軍合約三萬人,已相離二三十裡。
”随後又報:“胡林翼一軍不敢前來。
”李秀成急令三軍掘土為壘,計分二層:其外就所掘之地,以為長濠;然後傳令三軍,如遇霆軍來攻,且勿急進,宜先并力禦之。
部下聽得,皆為不平,以為李秀成畏懼鮑超,故皆磨拳擦掌,憤憤不平。
秀成皆詐作不聞,隻傳令不得違抗。
不移時霆軍已至,秀成又令三軍不得妄動,待看中軍紅旗起時,方始出兵。
時霆軍進勢極猛,惟苦于太平人馬重壁相隔,不能攻得要害。
那鮑超本是精悍好鬥,乃督兵猛進,欲直撲長濠。
奈秀成人馬自内擊出,霆軍死傷頗衆。
時太平天國諸将,皆請令越濠而出,秀成不從。
并且出示言霆軍壯,陳玉成且為所敗,不宜妄進。
待稍有機會,然後乘之。
惟諸軍心中不服,又不敢抗李秀成之令,隻有奮力抵敵。
計自辰至暮,依然不出。
鮑超令部下繞攻秀成,晝夜不息。
李秀成乃分軍為二隊輪班歇息。
鮑超不知李秀成有何計策,隻欲推倒李秀成壁壘,欲填濠而進;一面令部将孫開華,領兵先取桐城;複飛報知胡林翼,謂已入桐城,現正壓攻李秀成營前,以為必勝。
去後複鼓勵三軍,冒死猛進;奈進勢愈猛,死傷愈多。
那李秀成所築營壘,以數十小營,護一大營,勢若回環;且兩重壁壘,任鮑超如何攻擊,全不着緊。
乃至次辰,李秀成得探馬飛報:古隆賢、陳坤書,兩軍将到,李秀成大喜。
時霆軍損傷三千餘人,軍力亦倦。
李秀成乃飛令古隆賢、陳坤書,直從下遊截攻霆軍。
随即中軍把紅旗一舉,太平人馬蓄憤已極,即開壁門,分道而擊:計賴文鴻、汪安均、汪大成、陳贊明、黃子隆,共五路人馬,令蔡元隆、郜永寬,留守大營,兼防後應,以防桐城清兵沖擊。
秀成卻與諸将校,共統大軍,為五路後繼,一齊向霆軍殺來。
那時霆軍連攻了一晝夜,兵力已倦;二來太平人馬蓄憤已極,人人憤勇,無不一以當十,霆軍如何抵敵得住?皆望後而退。
鮑超大怒,下令退後者斬。
卻令部将王愆慶、婁雲慶、熊鐵生等,各率本部猛禦,鮑超複引兵當中直進,忽報部将唐仁廉坐下馬,被賴文鴻槍斃,唐仁廉翻身落馬,唐軍中營、左營,先已驚潰,隊伍遂亂。
賴文鴻乘勢直搗,唐仁廉支撐不住,先已敗下。
同時熊鐵生為太平将黃于隆部下流彈,傷了右臂,負傷不能督戰了。
于是唐仁廉、熊鐵生,兩軍先敗。
賴文鴻、汪安均、汪大成、陳贊明、黃子隆一齊蹑追。
鮑超仍欲奮戰,不意唐仁廉、王愆慶、婁雲慶、熊
吾兩軍固然有功,吳汝孝功亦不淺,若不是他緊扼舒城要道,恐鮑超救兵一至,李續賓未必便死也。
”遂錄吳汝孝為頭功。
一面商議進兵之法。
陳玉成道:“自湖口一戰,曾國藩膽落;三河再戰,李續賓陣亡,吾國自此複振矣。
唯皖、鄂一帶,苦于湘軍;天京一帶,又為勝保、德興阿等所擾,隔我天京交通之路;而鮑超一軍又屢伺安慶。
今若能西挫鮑超,而東破德興阿,則江、皖安如磐石矣!吾當與忠工分兵,各破一路,未審尊意如何?”李秀成道:“正合吾意。
英王欲在何處?可先自擇之!”陳玉成道:“吾軍兩挫于鮑超,然一遇勝保,無有不勝,吾本欲斬鮑超之頭,以雪前敗,隻恐軍心尚怯,故欲忠王西行也。
”李秀成允諾,遂由陳玉成下浦口,秀成白領人馬西行。
又念譚紹洸守安慶,兵力已足,乃令古怪賢、陳坤書兩路,由安慶東趨,相會于桐城。
李秀成率大兵望桐城進發。
時清将鮑超一軍,自二郎河戰後,轉戰各路,互有勝負;及李續賓深入廬州,催請救兵,胡林翼特派鮑超往救。
奈為太平将吳汝孝所阻,不能通過舒城,遂駐兵桐城一帶,報知胡林翼,欲直下安慶,以分李秀成兵勢。
迨聞清兵全覆,李續賓陣亡,知道太平兵勢正銳,未敢遽近。
忽接得胡林翼來文,多隆阿己調往攻撚,現胡林翼特出兵潛山,以鮑超聲授,欲同下安慶。
突有探馬飛報:秀成之兵馬已過廬州,沿舒城直望們城而來,鮑超聽得秀成兵勢雄壯,心上稍怯,先把軍情報知胡林翼。
林翼以鮑超向來用兵,遇敵則進;今忽然以李秀成軍勢浩大來報,是有怯心矣。
遂回書鮑超,并道:“吾為巡撫,受朝廷厚恩,理當效死。
若諸君則不然。
可戰則戰之,不然即先宜退兵,勿過臨險地也。
”林翼之意,直欲激起鮑超奮心。
故鮑超看了來書,以為胡林翼既宜效死,難道自己不宜效死,便立心奮戰。
一面複林翼,自稱誓與李秀成決個勝負。
胡林翼聽得大壯其志:欲以兵為鮑超後援。
不料李秀成亦慮湖北清兵将出,将為鮑超後應,乃飛令補王莫仕葵,以本部人馬西行,直擊潛山、太湖之間,以為聲援。
胡林翼聽得莫仕葵人馬将到,乃懼為所蹑,不敢遽進。
是時鮑超進兵,已近桐城,李秀成大軍亦至。
部将汪大成進道:“霆軍已至矣,不如先踞桐城,遲則鮑超先入為主矣。
”李秀成道:“将軍之言非也!桐城乃囊中物耳,不患不得!吾軍若入桐城,其勢已孤,徒待霆軍之攻擊;彼縱攻之不克,猶可從容而進,而彼先立于不敗之地也。
鮑超此來,志在求戰·吾因而破之,又何憂桐城不為我有乎?”說罷諸将歎服。
忽報探馬飛報:“鮑超大軍合約三萬人,已相離二三十裡。
”随後又報:“胡林翼一軍不敢前來。
”李秀成急令三軍掘土為壘,計分二層:其外就所掘之地,以為長濠;然後傳令三軍,如遇霆軍來攻,且勿急進,宜先并力禦之。
部下聽得,皆為不平,以為李秀成畏懼鮑超,故皆磨拳擦掌,憤憤不平。
秀成皆詐作不聞,隻傳令不得違抗。
不移時霆軍已至,秀成又令三軍不得妄動,待看中軍紅旗起時,方始出兵。
時霆軍進勢極猛,惟苦于太平人馬重壁相隔,不能攻得要害。
那鮑超本是精悍好鬥,乃督兵猛進,欲直撲長濠。
奈秀成人馬自内擊出,霆軍死傷頗衆。
時太平天國諸将,皆請令越濠而出,秀成不從。
并且出示言霆軍壯,陳玉成且為所敗,不宜妄進。
待稍有機會,然後乘之。
惟諸軍心中不服,又不敢抗李秀成之令,隻有奮力抵敵。
計自辰至暮,依然不出。
鮑超令部下繞攻秀成,晝夜不息。
李秀成乃分軍為二隊輪班歇息。
鮑超不知李秀成有何計策,隻欲推倒李秀成壁壘,欲填濠而進;一面令部将孫開華,領兵先取桐城;複飛報知胡林翼,謂已入桐城,現正壓攻李秀成營前,以為必勝。
去後複鼓勵三軍,冒死猛進;奈進勢愈猛,死傷愈多。
那李秀成所築營壘,以數十小營,護一大營,勢若回環;且兩重壁壘,任鮑超如何攻擊,全不着緊。
乃至次辰,李秀成得探馬飛報:古隆賢、陳坤書,兩軍将到,李秀成大喜。
時霆軍損傷三千餘人,軍力亦倦。
李秀成乃飛令古隆賢、陳坤書,直從下遊截攻霆軍。
随即中軍把紅旗一舉,太平人馬蓄憤已極,即開壁門,分道而擊:計賴文鴻、汪安均、汪大成、陳贊明、黃子隆,共五路人馬,令蔡元隆、郜永寬,留守大營,兼防後應,以防桐城清兵沖擊。
秀成卻與諸将校,共統大軍,為五路後繼,一齊向霆軍殺來。
那時霆軍連攻了一晝夜,兵力已倦;二來太平人馬蓄憤已極,人人憤勇,無不一以當十,霆軍如何抵敵得住?皆望後而退。
鮑超大怒,下令退後者斬。
卻令部将王愆慶、婁雲慶、熊鐵生等,各率本部猛禦,鮑超複引兵當中直進,忽報部将唐仁廉坐下馬,被賴文鴻槍斃,唐仁廉翻身落馬,唐軍中營、左營,先已驚潰,隊伍遂亂。
賴文鴻乘勢直搗,唐仁廉支撐不住,先已敗下。
同時熊鐵生為太平将黃于隆部下流彈,傷了右臂,負傷不能督戰了。
于是唐仁廉、熊鐵生,兩軍先敗。
賴文鴻、汪安均、汪大成、陳贊明、黃子隆一齊蹑追。
鮑超仍欲奮戰,不意唐仁廉、王愆慶、婁雲慶、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