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五回陳玉成大戰蕲水城楊制台敗走黃梅縣
關燈
小
中
大
惟公生平,有為仆所不解者:料事則纖悉如神,定謀則百無一誤;及至事權在手,竟無不失敗,古稱李廣數奇,足下豈其流亞乎?抑如孔子所雲:足下為趙魏老則優,而終不可以為大夫乎?皖南管鑰,非常重要,以公大才,故以相委。
今仆悉銳以撼安慶,志在必得,藉公為東方屏障,公将有以慰仆乎?伏祈勉黾,并候捷音。
仆曾國藩頓首 此書去後,曾國藩覺東路可無顧慮,便令諸将奮攻安慶。
惟英王陳玉成,平日軍勢既張,此次複合龔德樹之衆,聲勢尤大,遂取廬州,沿廬江而下,探得清副将成大吉,聚守松子關,乃以松子關為安慶要道,若先破松子關,則安慶氣脈易通,軍事即易着手。
遂率衆先擊松子關一路:以龔德樹為前部,直攻成大吉一軍。
那成大吉雖然死戰,怎當得陳玉成之衆?且龔德樹初次來助洪氏,正欲一顯其勇,故卒軍進如潮湧,成大吉大敗。
忽然龔德樹所騎之馬,失了前蹄,把龔德樹掀在馬下。
清兵乃反擊之。
幸諸軍力持一陣。
折了千餘人。
龔德樹遂引兵而退。
次日龔德樹乃大舉複仇,進勢愈猛。
成大吉防戰一晝夜,不能抵當,大敗而逃,為亂槍所擊斃命,軍士紛紛逃散,龔德樹遂據了松子關。
時曾軍以楊載福、彭玉麟從水路進攻,而陸路塔齊布等,亦先後趕到。
陳玉成聽得,謂左右道:“曾國藩以五路争安慶,若其五軍齊至,吾軍必不能敵。
今陸路塔齊布、李孟群到此,或先或後,則雖五軍,不啻一軍耳!如此已失了布置,吾可陸續破之。
”時清将李孟群一軍,正趨松子關,欲援應成大吉。
到時始知成大吉已死,全軍盡散,李孟群又以軍士初到,喘息未定,龔德樹已先受陳玉成之命,立擊李孟群。
那陳玉成卻移軍而東,與塔齊布人馬遇于觀音墟,塔軍亦以跋涉而來,未及休息,陳玉成亦乘勢迫之。
故塔齊布、李孟群兩軍,所部不過五六千人,一來衆寡不敵;二來勞逸不同;三來以乘勝之威,是以塔齊布、李孟群二軍,即為陳玉成、陳龔德樹所敗。
原來陳玉成一軍,最為精悍:他在部下挑選健兒三百人,謂為小兒隊,皆十四五齡之童子充之,各冠紅中,綠綢圍腰,從英王執令旗。
凡被選者薪俸極優,且各授以指揮使銜名,唯須矯健機警,飛走過常人者,方能入選。
此小兒隊長即為陳國瑞,骁勇無匹。
陳玉成倚為護衛;此外又有五色旗親兵,每旗二十人,稱紅黃白黑青五旗營,此五旗皆百戰健兒,惟不用以當前敵。
每次臨陣,在大營中先建一将台,玉成立台上指揮将校,五旗營軍環立台前:前軍若勝,則五軍齊出追敵;若前軍陣腳稍有移動,急調青旗營繼進;如青旗營仍不勝,則急調黑旗,以次及紅旗營,即無有不勝。
因紅旗營尤為健中之最健者也。
聞紅旗營下各兵,皆矯捷如猿,善于飛走,軍中号為紅猿隊。
每接戰時,皆腰懸雙劍,不事洋槍,惟舞長矛沖陣。
僅見紅旗營之影,即倏忽已至陣前:近敵即舍矛舞劍,劍複鋒利,若雷疾電閃,敵軍遇之莫不奔潰。
除紅旗營之外,又有三十六回馬槍,尤為精利。
設紅旗營仍不能勝,即令退後,而以三十六回馬槍應之。
每槍百人,皆背紅黃綢袱,納金銀之屬于袱中。
當紅旗營退時,馬槍軍亦散袱中金銀而退。
敵軍追至,一見金銀,必争執取,于是馬槍隊及五旗營一齊回擊敵軍,無不取勝。
又有七十二行軍檢點,押住後陣:有退後者,即截殺之。
安營後,必每夜守嚴糧屯及軍門左右,與探隊互通消息。
若有警報,即監護糧草,鳴号告衆,故七十二檢點,亦不臨前敵。
計英王行軍幾千裡,未嘗一日乏饷,皆七十二檢點之力也!陳玉成又善騎,惟非屆臨陣,必不騎馬;平時喜乘筍輿,控兩馬以随,輿後輿中縱橫史策,實剛好乘輿,以便觀書。
遇急時即改而乘馬。
兩馬皆日行五六百裡:一名追漢,一名破楚。
玉成每當乘馬時,有持黃羅實蓋者随之。
此持蓋人,其行如飛,遲疾皆與兩馬相等;所步之小兒隊亦然。
故陳玉成一軍,稱為最健。
當下破了松子關,乃與龔德樹分途并進:龔德樹先破了李孟群,陳玉成亦破塔齊布于觀音墟,以衆寡勞逸之勢既異,塔、李兩軍如何抵敵?李孟群即望湖北而逃,塔齊布亦退回贛省。
及塔、李兩軍退後,李續宜一軍始到:陳玉成乃與龔德樹合兵夾攻李續宜。
原來李續宜兵到時,先紮潛山,滿意與塔齊布、李孟群合兵,好與陳玉成大戰。
不想人馬到時,塔、李兩軍早已敗退,自知本部不能敵陳玉成、龔德樹兩路之衆,又聽得楊載福、彭玉麟兩路水師,欲進攻安慶,時已為太平将林啟榮,由九江發軍,直趨下遊攻擊。
且李世賢自攻破鮑超于建德,已分道援安慶,由小軍先渡對岸,故楊載福、彭玉麟兩路水師,皆不能立足,已先後退去了。
李續宜此時更不能久
今仆悉銳以撼安慶,志在必得,藉公為東方屏障,公将有以慰仆乎?伏祈勉黾,并候捷音。
仆曾國藩頓首 此書去後,曾國藩覺東路可無顧慮,便令諸将奮攻安慶。
惟英王陳玉成,平日軍勢既張,此次複合龔德樹之衆,聲勢尤大,遂取廬州,沿廬江而下,探得清副将成大吉,聚守松子關,乃以松子關為安慶要道,若先破松子關,則安慶氣脈易通,軍事即易着手。
遂率衆先擊松子關一路:以龔德樹為前部,直攻成大吉一軍。
那成大吉雖然死戰,怎當得陳玉成之衆?且龔德樹初次來助洪氏,正欲一顯其勇,故卒軍進如潮湧,成大吉大敗。
忽然龔德樹所騎之馬,失了前蹄,把龔德樹掀在馬下。
清兵乃反擊之。
幸諸軍力持一陣。
折了千餘人。
龔德樹遂引兵而退。
次日龔德樹乃大舉複仇,進勢愈猛。
成大吉防戰一晝夜,不能抵當,大敗而逃,為亂槍所擊斃命,軍士紛紛逃散,龔德樹遂據了松子關。
時曾軍以楊載福、彭玉麟從水路進攻,而陸路塔齊布等,亦先後趕到。
陳玉成聽得,謂左右道:“曾國藩以五路争安慶,若其五軍齊至,吾軍必不能敵。
今陸路塔齊布、李孟群到此,或先或後,則雖五軍,不啻一軍耳!如此已失了布置,吾可陸續破之。
”時清将李孟群一軍,正趨松子關,欲援應成大吉。
到時始知成大吉已死,全軍盡散,李孟群又以軍士初到,喘息未定,龔德樹已先受陳玉成之命,立擊李孟群。
那陳玉成卻移軍而東,與塔齊布人馬遇于觀音墟,塔軍亦以跋涉而來,未及休息,陳玉成亦乘勢迫之。
故塔齊布、李孟群兩軍,所部不過五六千人,一來衆寡不敵;二來勞逸不同;三來以乘勝之威,是以塔齊布、李孟群二軍,即為陳玉成、陳龔德樹所敗。
原來陳玉成一軍,最為精悍:他在部下挑選健兒三百人,謂為小兒隊,皆十四五齡之童子充之,各冠紅中,綠綢圍腰,從英王執令旗。
凡被選者薪俸極優,且各授以指揮使銜名,唯須矯健機警,飛走過常人者,方能入選。
此小兒隊長即為陳國瑞,骁勇無匹。
陳玉成倚為護衛;此外又有五色旗親兵,每旗二十人,稱紅黃白黑青五旗營,此五旗皆百戰健兒,惟不用以當前敵。
每次臨陣,在大營中先建一将台,玉成立台上指揮将校,五旗營軍環立台前:前軍若勝,則五軍齊出追敵;若前軍陣腳稍有移動,急調青旗營繼進;如青旗營仍不勝,則急調黑旗,以次及紅旗營,即無有不勝。
因紅旗營尤為健中之最健者也。
聞紅旗營下各兵,皆矯捷如猿,善于飛走,軍中号為紅猿隊。
每接戰時,皆腰懸雙劍,不事洋槍,惟舞長矛沖陣。
僅見紅旗營之影,即倏忽已至陣前:近敵即舍矛舞劍,劍複鋒利,若雷疾電閃,敵軍遇之莫不奔潰。
除紅旗營之外,又有三十六回馬槍,尤為精利。
設紅旗營仍不能勝,即令退後,而以三十六回馬槍應之。
每槍百人,皆背紅黃綢袱,納金銀之屬于袱中。
當紅旗營退時,馬槍軍亦散袱中金銀而退。
敵軍追至,一見金銀,必争執取,于是馬槍隊及五旗營一齊回擊敵軍,無不取勝。
又有七十二行軍檢點,押住後陣:有退後者,即截殺之。
安營後,必每夜守嚴糧屯及軍門左右,與探隊互通消息。
若有警報,即監護糧草,鳴号告衆,故七十二檢點,亦不臨前敵。
計英王行軍幾千裡,未嘗一日乏饷,皆七十二檢點之力也!陳玉成又善騎,惟非屆臨陣,必不騎馬;平時喜乘筍輿,控兩馬以随,輿後輿中縱橫史策,實剛好乘輿,以便觀書。
遇急時即改而乘馬。
兩馬皆日行五六百裡:一名追漢,一名破楚。
玉成每當乘馬時,有持黃羅實蓋者随之。
此持蓋人,其行如飛,遲疾皆與兩馬相等;所步之小兒隊亦然。
故陳玉成一軍,稱為最健。
當下破了松子關,乃與龔德樹分途并進:龔德樹先破了李孟群,陳玉成亦破塔齊布于觀音墟,以衆寡勞逸之勢既異,塔、李兩軍如何抵敵?李孟群即望湖北而逃,塔齊布亦退回贛省。
及塔、李兩軍退後,李續宜一軍始到:陳玉成乃與龔德樹合兵夾攻李續宜。
原來李續宜兵到時,先紮潛山,滿意與塔齊布、李孟群合兵,好與陳玉成大戰。
不想人馬到時,塔、李兩軍早已敗退,自知本部不能敵陳玉成、龔德樹兩路之衆,又聽得楊載福、彭玉麟兩路水師,欲進攻安慶,時已為太平将林啟榮,由九江發軍,直趨下遊攻擊。
且李世賢自攻破鮑超于建德,已分道援安慶,由小軍先渡對岸,故楊載福、彭玉麟兩路水師,皆不能立足,已先後退去了。
李續宜此時更不能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