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回陳英王平定江西地劉麗川計取上海城

關燈
十分利害,不是說殺,就是說拿,又說什麼如有聽信浮言,妄行舉動,即從重嚴辦這等話。

    隻道這些話,就能夠把人吓退了。

    誰知那張告示一出,卻是兩江總督何桂清領銜的,當時華人正洋洋得意,那裡識得個總督來?當下見了那張告示,就滿城門鬧起來,把他的告示紛紛将來扯去;并有些人寫了一封密函,交過何桂清;又寫一封交過上海道吳建章,叫他休要亂說。

    如再有這等告示,定然要取他的人頭。

    故江督何桂清,及上海道吳建章,見了兩通書函,反不勝憂懼,急的向劉麗川及陳連兩人謝罪。

     這時劉、陳兩人越加得意。

    惟何桂清與吳建章雖然如此謝罪,究竟慮商人真正發作;便在暗地具一張照會,送過上海西官,請西官彈壓商民。

    因此西官也循例出一張告示:勸商民休得在租界亂動。

    不想那張告示卻又提明,是接得清官照會的。

    所以劉麗川一幹人,更加憤怒起來。

    又複具函,責罵何桂清以詐術欺人,對我們商家沒點信義。

    那時何桂清更加恐懼。

    因當時美國既與天國通商,且西人又見洪天王确有文明平等的制度,故循例出過那張告示之後,卻實在不甚打理。

     劉麗川這時既受李秀成所囑之托,又憤怒清官,便立意舉事。

    可巧那年八月二十六日,城中孔廟正有祭典,劉麗川料得是日清官必聚集孔廟,便約齊黨羽,到這時圍攻孔廟,要殺盡清官。

    統共約七八百人,各扮商人模樣,先一日暗運軍械在城裡密藏。

    将近夜分,就在城裡暗伏。

    次早天未黎明,清國各官确畏懼亂事,但究竟清廷向以祭祀為重典,何桂清等卻不敢不往。

    先由上海縣袁梓材先到,其次陸續都到了。

    最後江督何桂清,約有清兵護送數百人,直至孔廟。

    劉麗川先分撥數百人對敵江督親兵,自與各人雜在孔廟中,作為觀禮的。

    正值行禮的時候,劉麗川用暗号傳示各人,一齊擁上。

    何桂清初時見人多擁塞孔廟,懷了疑心,故以上海道吳建章代主祭典。

    這會見人衆欲動,先自逃了去。

    上海縣袁梓材,見江督先自逃去,亦知有變,急的相繼逃遁。

    餘外各官都如喪家之狗。

    劉麗川黨人先攻未逃散的親兵。

    麗川即領數十人,上前拿住吳建章。

    建章知劉黨人衆,不敢與較,惟有俯首就縛。

     劉麗川見拿不得何桂清,随領數百人,擁至上海縣衙門,迫令袁梓材獻印。

    袁梓材罵道:“我十年窗下,乃得進身任這上海縣,實是不易。

    安能把印绶給與别人?”劉麗川聽罷大怒,便謂衆人道:”快殺漢賊。

    ”于是衆人一齊動手,取了袁梓材的首級,計得官家金銀無算。

    然後會議殺吳建章與否:或雲殺,或雲不殺,竟不能決。

    适美領事馬邏氏與吳建章有交誼,為之說情,使免其一死。

    劉麗川不許,馬遐氏便設法使人誘吳建章至西門,喬裝逃出城外,匿于馬邏氏之住所。

    吳建章因此得保性命。

     這時劉麗川聽得此事,不覺大怒,有攻屠留地之勢,先馳書責美領事道:“我們起事,皆遵守法則,未嘗損及居留地分毫。

    今忽然幹涉我們戰事。

    我所拿獲之敵人,亦誘之逃去,與劫獄何異?且貴國自與我天國通商以來,實相和好,則貴國對天國與對清國,實不宜有所們倚也。

    祈即将吳建章交回,否則斷不能為貴領事原諒矣。

    ”書内這等話,即馬遐氏領事看得這封書,亦覺得此言有理,便欲把吳建章交還;因恐不交回時,怕動了劉而川之怒,居留地反有不妥,自不敢再庇吳建章。

    時馬遐氏止與署内人員相議,被吳建章知道,即賄左右,私自逃去。

    馬遐氏無奈,隻得照複劉麗川。

    劉麗川大怒,便欲攻取租界。

    西人大懼,嚴籌防備。

    恰好蘇州天國守将汪大成,馳書與劉麗川,勸他不可誤犯上海租界。

    劉麗川因此中止,便提衆先奪上海城。

    管教:義勇齊興,取上海易如反掌;雄兵再舉,降桐城共許歸心。

     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