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八回林鳳翔夜奪揚州府韋昌輝怒殺楊秀清
關燈
小
中
大
起程;留李開芳随後遣發。
及吉軍起程之後,即獨自谒見天王。
适天王有病,東王直入宮中,向天王說道:“現已令吉丞相起兵矣!” 天王道:“此事先曾有報告軍師府否?”東王道:“此洪、楊二家之事,何與他人?”天王道:“非也。
兵符在軍師府,不可不告。
”東王道:“昔以為我得專征伐者何也?”天王不能對。
随又道:“然則賢弟之意若何?”東王道:“吾欲得稱萬歲耳!非有他耳。
”天王道:“如此何以稱我?且何以報告天下?待事成後,任弟自為。
眼前請勿複爾。
”楊秀清不歡而罷。
随即辭出,回轉府裡。
心中甚怪天王,不從己志。
遂令部下:稱自己為九千歲。
因此互相傳述,都稱東王府為九千歲府矣。
且說韋昌輝在桂平殺妻,救出洪秀全之後,及至嶽州,遂娶了付丞相吉文元之妹,為北王妃。
那吉文元是楊秀清的心腹部将,故此北王吉妃與東王蕭妃常相往來。
隻吉文元雖為東王黨羽,東王心懷非望,他一點沒有知道,并也不信有此事,看見韋昌輝仇視東王,心裡頗不為然。
獨是東王蕭妃,人甚聰明,且有賢德。
素知東王所作所為,諸将多有不服,必有伺其後者。
去年九月十六,是東王千秋聖誕,大宴同僚,有許多歌頌東王者,韋昌輝聽得,面帶怒容。
便當衆罵道:“方今天下未定,為臣子當各自勉勵,不宜互相阿谀。
若如此恐非國家之福也。
”蕭王妃在内聽得,便知北王大不滿意于東王。
遂與北王吉妃來往更密,以探北王舉動。
那日北王韋昌輝二更時分,方自朝上回府。
吉妃問北王因甚事如此回遲?北王亦知吉妃,常與東王妃來往,故從不以機密相告。
當下就糊塗答應:“此國家大事,爾婦人何必多問?”吉妃愈疑。
然吉妃素知北王性暴,此時亦不敢多言。
也是合當有事,适東王有書送到北王府。
北王看罷,因信中押名有九千歲字樣,北王怒道:“誰是九千歲?某卻不認得。
”左右答道:“此東王府束書也。
”昌輝更怒道:“東王者,天王之所封。
九千歲者,誰人之所?贈?此豎子殆欲為王莽也。
奈北王尚在何?”說罷悻悻。
吉妃聽得,遂托故歸甯。
是時吉文元已領兵出征。
其妻吉夫人,乃部雲官之侄女;其母乃第四十六天将伍文貴之姑。
是時适同在府中。
吉妃先谒其母。
伍氏見吉妃回來,母女之間,自不免談及機密事。
那伍氏本來識得大體的,吉妃在言語間忽然問道:“父母與丈夫孰親?”伍氏道:“未嫁時以父母為親;既嫁之後,當以丈夫為主。
”吉妃聽得默然,旋即辭出。
伍氏見他問得好生奇異,随又見他往見吉文元之妻室吉夫人,那吉夫人迎吉妃坐下。
吉妃又猝然問道:“兄妹與夫妻孰親?”吉夫人聽得此言,料有些來曆,故意答道:“兄妹是同姓的,夫妻是不同姓的,又何勞多說?”吉妃道:“吾兄非靠東王九千歲為生活者乎?”吉夫人曰:“然。
”吉妃道:“若東王不在,吾兄究可自全否?”吉夫人口:“恐不能也。
”吉妃道:“然則吾兄危矣!”說罷起辭而出。
吉夫人聽到這裡,心内十分疑惑。
奈吉丞相出征,無人商酌。
正在納悶間,忽報東王蕭妃至。
吉夫人忙請進裡面。
寒暄後,就把吉妃所說的話,對東王妃細說出來。
東王妃道:“此何必疑哉!蓋北王欲殺東王久矣。
但東王有可殺之道。
然請夫人早晚打探吉妃,為我偵悉北王舉動,吾自有計對之。
但不宜洩漏,否則吉妃且不免矣!”吉夫人領諾。
東王妃遂回。
自此吉夫人每到吉妃處,或一二天往一次,或天天往一次不等,韋昌輝知有些原故。
就因知吉妃與吉夫人,平日最少來往,今一旦來往甚密,早動了思疑。
故吉夫人到時,北王竊聽了多次,也常有談及東北兩王交惡的事。
昌輝聽得大驚,暗忖事機不密,險些喪在兩夫人之手。
此事若不速行,反為自禍耳。
那一夜韋昌輝進房,就故意向吉妃搖頭歎息,吉妃急問何故?昌輝道:“東王将殺我矣!”吉妃驚道:“此事妾不知。
既有這點風聲,妾明日即往東王府,托名探候蕭妃,就偵探何如?然後報知王爺便是。
”昌輝道:“你好多心!夫人孰不愛其丈夫?誰似你這般愚拙,要把丈夫事洩出來,恐東王妃決不肯露出。
”吉妃不覺哭道:“王瘋耶!誰曾把王爺事機洩漏?休枉屈妾也。
”昌輝怒道:“韋某是顧國不顧家,重公義薄私情的人。
殺一婆娘,隻如兒戲爾。
不聞桂平逃獄之事耶?速休瞞我。
及吉軍起程之後,即獨自谒見天王。
适天王有病,東王直入宮中,向天王說道:“現已令吉丞相起兵矣!” 天王道:“此事先曾有報告軍師府否?”東王道:“此洪、楊二家之事,何與他人?”天王道:“非也。
兵符在軍師府,不可不告。
”東王道:“昔以為我得專征伐者何也?”天王不能對。
随又道:“然則賢弟之意若何?”東王道:“吾欲得稱萬歲耳!非有他耳。
”天王道:“如此何以稱我?且何以報告天下?待事成後,任弟自為。
眼前請勿複爾。
”楊秀清不歡而罷。
随即辭出,回轉府裡。
心中甚怪天王,不從己志。
遂令部下:稱自己為九千歲。
因此互相傳述,都稱東王府為九千歲府矣。
且說韋昌輝在桂平殺妻,救出洪秀全之後,及至嶽州,遂娶了付丞相吉文元之妹,為北王妃。
那吉文元是楊秀清的心腹部将,故此北王吉妃與東王蕭妃常相往來。
隻吉文元雖為東王黨羽,東王心懷非望,他一點沒有知道,并也不信有此事,看見韋昌輝仇視東王,心裡頗不為然。
獨是東王蕭妃,人甚聰明,且有賢德。
素知東王所作所為,諸将多有不服,必有伺其後者。
去年九月十六,是東王千秋聖誕,大宴同僚,有許多歌頌東王者,韋昌輝聽得,面帶怒容。
便當衆罵道:“方今天下未定,為臣子當各自勉勵,不宜互相阿谀。
若如此恐非國家之福也。
”蕭王妃在内聽得,便知北王大不滿意于東王。
遂與北王吉妃來往更密,以探北王舉動。
那日北王韋昌輝二更時分,方自朝上回府。
吉妃問北王因甚事如此回遲?北王亦知吉妃,常與東王妃來往,故從不以機密相告。
當下就糊塗答應:“此國家大事,爾婦人何必多問?”吉妃愈疑。
然吉妃素知北王性暴,此時亦不敢多言。
也是合當有事,适東王有書送到北王府。
北王看罷,因信中押名有九千歲字樣,北王怒道:“誰是九千歲?某卻不認得。
”左右答道:“此東王府束書也。
”昌輝更怒道:“東王者,天王之所封。
九千歲者,誰人之所?贈?此豎子殆欲為王莽也。
奈北王尚在何?”說罷悻悻。
吉妃聽得,遂托故歸甯。
是時吉文元已領兵出征。
其妻吉夫人,乃部雲官之侄女;其母乃第四十六天将伍文貴之姑。
是時适同在府中。
吉妃先谒其母。
伍氏見吉妃回來,母女之間,自不免談及機密事。
那伍氏本來識得大體的,吉妃在言語間忽然問道:“父母與丈夫孰親?”伍氏道:“未嫁時以父母為親;既嫁之後,當以丈夫為主。
”吉妃聽得默然,旋即辭出。
伍氏見他問得好生奇異,随又見他往見吉文元之妻室吉夫人,那吉夫人迎吉妃坐下。
吉妃又猝然問道:“兄妹與夫妻孰親?”吉夫人聽得此言,料有些來曆,故意答道:“兄妹是同姓的,夫妻是不同姓的,又何勞多說?”吉妃道:“吾兄非靠東王九千歲為生活者乎?”吉夫人曰:“然。
”吉妃道:“若東王不在,吾兄究可自全否?”吉夫人口:“恐不能也。
”吉妃道:“然則吾兄危矣!”說罷起辭而出。
吉夫人聽到這裡,心内十分疑惑。
奈吉丞相出征,無人商酌。
正在納悶間,忽報東王蕭妃至。
吉夫人忙請進裡面。
寒暄後,就把吉妃所說的話,對東王妃細說出來。
東王妃道:“此何必疑哉!蓋北王欲殺東王久矣。
但東王有可殺之道。
然請夫人早晚打探吉妃,為我偵悉北王舉動,吾自有計對之。
但不宜洩漏,否則吉妃且不免矣!”吉夫人領諾。
東王妃遂回。
自此吉夫人每到吉妃處,或一二天往一次,或天天往一次不等,韋昌輝知有些原故。
就因知吉妃與吉夫人,平日最少來往,今一旦來往甚密,早動了思疑。
故吉夫人到時,北王竊聽了多次,也常有談及東北兩王交惡的事。
昌輝聽得大驚,暗忖事機不密,險些喪在兩夫人之手。
此事若不速行,反為自禍耳。
那一夜韋昌輝進房,就故意向吉妃搖頭歎息,吉妃急問何故?昌輝道:“東王将殺我矣!”吉妃驚道:“此事妾不知。
既有這點風聲,妾明日即往東王府,托名探候蕭妃,就偵探何如?然後報知王爺便是。
”昌輝道:“你好多心!夫人孰不愛其丈夫?誰似你這般愚拙,要把丈夫事洩出來,恐東王妃決不肯露出。
”吉妃不覺哭道:“王瘋耶!誰曾把王爺事機洩漏?休枉屈妾也。
”昌輝怒道:“韋某是顧國不顧家,重公義薄私情的人。
殺一婆娘,隻如兒戲爾。
不聞桂平逃獄之事耶?速休瞞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