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七回李秀成二奪漢陽城林鳳翔大戰揚州府

關燈
臣願以一旅之師,沿揚州直進,以臨城他,管取北京城池,雙手奉獻。

    ”洪天王道:“北伐事情重大,非朕親征不可。

    将軍雖勇,恐衆寡不敵,殊非萬全之策。

    ” 是時你一言,我一語,互相争論,惟石達開低首不語。

    洪天王獨問之。

     達開道:“臣力不能獨取北京,故不敢多言。

    如天王親征時,臣弟随駕而往,否則非臣所敢知矣。

    ”天王點頭稱善。

    隻是紛紛議論,終未能決。

    錢江回後暗付:今日所議的事情,好生重大,倘有差失,如何是好?隻是天王雖然見得到,奈被楊秀清把持,必不能獨行其志。

    正在躇躊,忽門下報道:“石達開來谒。

    ”錢江迎入坐定。

    達開先說道:“先生看林鳳翔之才若何?”錢江道:“此勇将也,行軍不可少之人。

    椎其喜功好勝,若以全軍任之,使領軍北伐,恐或誤事。

    ”石達開沉吟未答。

    忽報韋昌輝至。

    錢江令石達開暫避廂房裡。

    随請韋昌輝進來問道:“将軍乘夜至此,必有事故?”韋昌輝道:“先生見今天議事情形若何?”錢江故緩道:“恐天王意尚未決也。

    ”昌輝道:“東王之意,欲身操北伐之權,若得燕京,彼将自為之計;又不敢獨離金陵,故委之林鳳翔。

    是以私意而誤國家大事也。

    林鳳翔若領大兵北行,必不能操勝算。

    先生将何以處之?”錢江道:“待明日再議;然後定奪。

    ”昌輝奮然道:“今日之事,非殺東王不能了也。

    ”錢江道:“事未必濟!彼罪情未露,殺之無名;且其黨羽甚盛,将何以善後?将軍請勿造次。

    ”兩人正說間,石達開在廂房裡,忍耐不住,即跳出廳前笑道:“你兩人謀殺東王,吾當出首。

    ”昌輝怒道:“達開你如何說此,豈亦助他為虐耶?”錢江道:“達開戲言耳,将軍休怪!”說罷,大家仍複坐下。

    石達開道:“此事關重大,先生當速行定奪。

    ”錢江道:“明日到殿上,如東王必欲以林鳳翔當北伐之任,當以死力争之;不濟,則惟有以大軍為林鳳翔後繼耳。

    某觀林鳳翔為人,非偏助楊秀清者,但見識不及,甚為可惜。

    ”韋昌輝道:“既言如此,先生可随軍北伐,策畫機宜。

    即用林鳳翔為前驅,未嘗不可。

    先生以為然否?”錢江道:“林鳳翔資望不足。

    果不能力争,吾當親率大兵随進也。

    ”石、韋二人稱善。

    三人談論,直至更深。

    石、韋二人并宿于錢江府中。

    越早起來,梳洗畢,忽報狀元劉統監到,錢江忙請入裡面。

    隻見劉狀元面色倉皇,錢江心知有異,忙問有何事故?劉統監道:“先生如何不知?東王已令林鳳翔統兵十萬北征去也。

    ”錢江聽得大驚。

    便問天王之見若何?劉狀元道:“天王亦大以東工此舉為不然。

    但窺其意,似無奈東王何者!”錢江歎道:“誤國者我也。

    著初進湖南時,聽蕭朝貴、馮雲山之言,先除此人,必無今日之事。

    隻今他黨羽既盛,如何是好?”劉狀元道。

    “彼之黨羽,多亦無用。

    即李開芳、林鳳翔兩将,亦不能制。

    但不知李秀成意見如何?”錢江道:“秀成豪傑,豈助彼哉?不過東王徒以籠絡之耳。

    今林鳳翔既已起兵,待其先行;吾随天王興兵繼進。

    ”各人議論一會,惟韋昌輝不發一言,先自辭出。

    少時,劉狀元亦退。

    錢江密為石達開道:“吾觀韋昌輝色似有亦所舉動,足下當默伺之,毋令成大變也。

    ”計議已定,不在話下。

     且說天國太平四年,林鳳翔領了東王之命,引軍北行。

    時鳳翔年六十三,生得精神矍爍,志氣恢宏;雖是東王黨羽,為人卻頗識大體。

    瀕行時,獨自來見錢江問計。

    錢江道:“将軍此行,責任甚重。

    江雖無用之輩,究願得将軍成其事,以竟餘志也。

    ”鳳翔道:“先生何出此言!某此來亦欲問計耳。

    ”錢江道:“将軍之志若何?”鳳翔道:“某欲沿揚州渡淮,直趨山東;兵行神速,出其不意,以臨天津。

    先生以為何如?”錢江道:“如此得之矣,将軍持重,不勞多囑。

    但謀國宜顧大體,此則将軍所知也。

    然孤軍深入難勝,倘天王不棄,吾将以大軍為後援矣。

    ”林鳳翔大喜,即謝别錢江。

    而領大軍十萬,分為三十六軍,每軍二千五百人,餘外統歸中軍部下,以曾立昌、朱錫琨為左右先鋒;自卒部将汪安均、周文佳、晏仲武等,浩浩蕩蕩,殺奔揚州而來。

     是時清軍亦慮洪軍北上,故調大将軍勝保,以黑龍江馬隊駐紮淮南防守;直隸總督陳金绶,亦饬總兵雙來領步軍一萬,會合琦善,以保揚州。

    那日正聽得林鳳翔北上的消息。

    琦善即與汁議,有主戰的、有主守的,紛紛其說。

    忽勝保自淮南趨至,力主會戰。

    琦善遂從勝保之議,分軍四紮城外,以待洪軍。

     原來林鳳翔大軍晝夜飛馳,已抵揚州城外,離城數裡,在紫徒廟下寨。

     另分軍一半:先紮廿四橋及法海寺地方,準備圍困揚州。

    旋下令道:“清軍屢敗,懾吾軍威久矣!因其意而用之,吾當示之以威,彼軍膽寒,吾自勢如破竹也。

    ”就令三軍整肅旌旗,夜分軍中燈火,相連十餘裡,鼓角之聲不絕。

    清軍看見天國軍容甚盛,皆甚驚惶,逃匿者不計其數。

    管教:大旗高飏,又見揚州飛戰氣;雄軍直搗,頓叫老将建奇功。

     欲知勝負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