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回向榮大戰武昌城錢江獨進興王策

關燈
門攻下,如驚弓之烏,自讨若要逃時,倒不免有失地之罪;若要不逃,又怕被洪軍拿獲。

    隻得暗地流了幾點淚:背着家人,到後花園裡在株古松樹下,自缢而亡!時人有詩歎道:天兵齊下卷荊襄,八路英雄撼武昌;偏有不知亡國恨,尚留一死報君王! 自常大淳死後,城中益亂。

    前按察使涼星源,及道員傅炳吉,倒同時殉難。

    江忠源知得常大淳消息,不複再進撫署,急得奔至南門,可巧向榮大隊亦到,便會合而逃。

     那時石達開諸将,聽得江、向已經合軍,亦不來追趕,隻分頭搶了各道城門。

    不多時,洪天王、錢江全軍已到。

    隻道武昌全城俱定,便欲躍馬先進。

    錢江谏道:“元帥系三軍之命,猶不輕臨險地,況大王為萬民之主那?今武昌雖下,仍在人心惶亂之際,大工恩威未布于此地,須防不恻。

    今宜點步兵一隊先行,大王繼進可也。

    ”天王從之。

    便令裨将鄧勝領步兵一隊先行。

    才?進到西門城門裡,忽城濠内伏兵齊起,鄧措手不及,死于馬下,軍士叫起來。

    錢江大驚,急督率兵士接應。

    原來江夏知縣夏鳴盛,因憤恨武昌城池失守,志在刺殺天王,以圖恢複。

    遠地早見洪天王與錢江并馬先行,隻道天王乘勝得意,自為前馳,故先伏數十人在城濠裡,當其進城時,即行發作。

    不料到了城邊,因錢江一谏,改換鄧勝先行,故殺了鄧勝,卻不曾傷及天王,亦雲幸矣。

    若無錢江一谏,天王生死,仍未可知也!當時有詩贊錢江道: 武昌城外戰雲飛,運籌帷幄仗軍師。

     謹慎直同諸葛亮,片言救主脫危機!” 又有詩贊洪天王道: 草茅崛起承天命,皇漢聲靈有主張。

     縱使賊臣扶逆滿,豈能狡計害真王。

     當下洪天王因聽錢江之谏,不為夏鳴盛伏兵所害。

    錢江知道鄧勝已死,急得督兵進戰,那夏鳴盛猶自手執繡旗,大呼殺敵。

    錢江即令賴漢英相與巷戰。

    那夏鳴盛雖然奮勇,奈寡不敵衆,怎能抵禦?那時黃文金在城裡又聞得城内有變,急馳來到西門,把夏鳴盛手下數十人,不留一個都砍為肉泥一般,然後迎天王進去。

    就借巡撫衙門,作了行宮。

    一面出榜安民,不在話下。

     且說楊秀清兵敗之後,退入妙河,因聽得大王既定武昌,即收兵回至城裡,先告訴兵敗原因;言下有憤恨李秀成擁兵不救的意思。

    洪天王安慰了一會。

    未幾李秀成一到,天王道:“東王兵敗,若得賢弟進兵援應,恐向榮未必遽行得志也。

    ”李秀成道:“隔江相向,即馳救已不及;且起程之時,弟屢谏東王不可渡江,東王不從,故遭此敗。

    臣弟勉強渡江相救,恐半渡被擊,則兩軍俱敗矣。

    弟非畏死,誠以同敗無益也。

    弟蒙大王賞識,屢委重任,自愧資望較淺,不足服人,故前失于蕭朝貴,今又再失于東王。

    自今以往,弟願為偏裨,以從諸王之後。

    否則有令不行,勝敗非敢知矣。

    ””洪天王聽罷,默然不答。

    時錢江在旁,亦随口答應:“弟屢言向榮雖短于謀,惟久經戰陣,臨事謹慎,且骁勇耐戰,未可輕視;東王自恃其勇,不聽吾言,故至于此。

    非李秀成之咎也。

    ”天王點頭稱是。

    一面分賞有功諸将,并賞李秀成,以為進谏者勸。

    東王心上,自然不服。

    惟素知李秀成智勇過人,不欲與他失歡,外面還與他巴結。

    秀成心知其意,亦不計較。

     那一日天王,請諸将商議進兵何處時,聽得江忠源與向榮各軍已分屯黃州、興國、大冶各州縣,江甫授軍亦至,因此清軍聲勢複振。

    又聽得清廷因常大淳已死,已調胡林翼為湖北布政使,兼署巡撫。

    故洪天王之意,不欲遽離武昌,以下江南。

    楊秀清便乘勢進道:“長安為古帝王建都之地。

    重關疊險,可以久守。

    不如遣兵由河南直取長安,以為基業;然後分兵四川,握險要而圖之,亦一策也。

    ”黃文金道:“四川天府之雄,漢高因之以成帝業;武昌四戰之地,斷難久守。

    東王之言,願大王從之。

    ”錢江道:“江南乃國家著華之地,進可以直趨北京,退亦可以自持,此用武之地,而大王若舍此不圖,改兵而西,使滿清徐複元氣,誠為大王不取也。

    ”洪天王聽罷未答。

    時已議論紛紛,大半以取長安及西川為善策;主取金陵者,隻錢江、李秀成、石達開三人。

    洪天王不能決。

    各臣工退後,錢江獨尋李秀成說道:“東王得志,吾輩無噍類矣。

    若改兵西向,則天下事從此去也。

    天王初猶言聽計從,近來反懾于車王之勢,如何是好?”李秀成道:“同室操戈,是不可為。

    何不把大勢詳奏天王,看他有轉意否?”錢江以為是。

    便回府乘夜拟定《興王策》一篇,越日進諸洪天王。

    天王把來一看,策道: 臣弟江言:伏惟大王首事之初,笄發易服,欲變中國二百年胡虜之制;籌謀遠大,創業非常,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