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回彭玉麟恤情贈軍饷郭嵩焘獻策創水師
關燈
小
中
大
,适鋪鄰一個孀婦徐氏,差不多二十多歲的年紀,姿首頗佳。
徐氏常見彭玉麟外貌端莊,心裡早自屬意,隻難以啟口。
探得彭玉麟生平好畫梅花,筆法卻有一種勁氣,便遣丫環遞上一扇,求玉麟代畫梅花,故意露其芳名示意。
那彭玉麟内性本是風流跌蕩的人,便慨然應允。
果然不上三兩刻,早把那扇兒畫停妥。
随就畫上題詩道:俊俏天香笑亦愁,芳姿原是幾生修。
知音料有林和靖,無限深情在裡頭。
題罷即把那扇交過丫環,當即回報徐氏。
那徐氏看了,不禁情感于中。
暗忖這人不特是個莊重儒生,競是個風流才子,這個姻緣,自不好錯過。
想罷,便回一書道:薄命人徐氏,書奉雪琴先生文席:自親芝顔,早系魂夢。
顧不敢以造次出之者,誠以君本讀書,宜敦士品;妾方守節,尤貴莊嚴,名譽所關,人言可畏!故以慎密行之耳。
然心雖如此,情自難禁。
聊遣丫環,乞書示意:叨蒙不棄并詩,捧讀之餘,神魂不知何往。
自念妾以蒲柳之姿,何敢以梅花自比;然而和靖自命,多情如君,妾銘感多矣。
妾聞之:君子不以言戲人,言出于君,而聽于妾,神明共鑒,生死以之。
此後令媒通禮,一惟君命!若始挑之,而終棄之,妾固敗名,君亦喪德。
如此妾無顔生于天地矣。
書不盡言,死待遵命。
敬依原韻,和成一章。
自知珠玉在前,不免大方見笑,亦聊以示意耳。
未注薄命人徐氏裣襖。
書後,又複一詩道:獨倚妝台眺晚愁,敢因薄命怨前修;争得秀才半張紙,好香吹到下風頭。
書罷,再命侍婢送到彭玉麟那裡。
玉麟得了,不勝之喜。
自此吟詠往還,殆無虛日。
徐氏送饋飲食各等,已非一次,便成了白頭之約。
隻是徐氏守得頗正,因待玉麟妻服滿後,始行合卺,玉麟隻得聽之。
不料好事未成,已漸漸洩了出來。
鄉人就互相傳說,都道這個教學先生,是很不正派的了!這樣連徐氏也沒有面目見人。
隻得勸玉麟力圖改業,奮志前程而已。
彭玉麟因此就托親朋,薦到這間當店。
此時見人言啧啧,又因初在當店,外局少不免要慎些,故此圖娶徐氏的事,就暫時按下不提了。
誰想到店未久,就遇曾國藩借款一事;及至秀全進兵衡陽,彭玉麟恐洪軍查出見罪,急得要收拾逃走往尋曾國藩,好歹念着借款之情,有個好處。
惟心中本放不下徐氏,隻念曾國藩是個最講道德的人,若然帶了個少婦同行,反令曾國藩小觑自己,自然帶不得徐氏同去。
但恐此行不通知徐氏,本對她不住;若要通知時,又怕徐氏苦苦纏住,實在難以打算。
隻古人說得好:“甯教我負天下人,莫教天下人負我,”不如自行逃去。
待至發達時,再迎徐氏,也未為遲。
想罷,便攜些細軟,對店伴詭稱出外些時,竟望長沙而去也。
後來徐氏聽得,竟信彭玉麟有意負她,遂投江而死,此是後話不提。
且說彭玉麟直奔長沙而去。
探得曾軍已屯紮長沙對面,名喚沙洲的地方,玉麟便投刺入内請見。
曾國藩聽得彭玉麟已到,念起當時借款之情,自然感激不盡。
忙請進裡面,述起衡陽失守的情形,不覺泫然淚下。
随說道:“雪琴到此,現軍中正少文案一員,可權在此間。
倘有機會,國藩自當竭力保舉。
”彭玉麟便稱謝不已。
正談論間,忽報翰林院庶吉士、郭嵩焘,别字子美,到來拜會。
原來郭嵩焘與曾國藩,本屬姻親,又最莫逆。
國藩忙接進裡面,向嵩焘道:“子美别無來恙?到此必有見教。
”嵩焘道:“因親翁回軍到此,特來拜谒。
”國藩道:“敗軍之将,有何面目見故人耶?”嵩焘道:“衆寡不敵,勝敗亦兵家之常耳。
隻有個緊要去處,故晚生不忖冒昧,聊進一言。
不知姻翁願聞否?”國藩道:“有何不願?就請明示。
”嵩焘道:“我軍隻靠陸路為應敵;今洪軍分遣水師出現于湘江,或進或不進,我已防不勝防。
将來長江一帶形勢,反折入于敵人之手矣,今宜創建舟師,仿廣東拖罟形式制造,訓練水師,以固江防,實為上策。
”曾國藩稱然其計。
時湖北各軍已陸續趕到,因此長沙清營,軍聲複振。
曾國藩便商議創建水師一事。
管教:軸轳千裡,長江各振軍威;戎馬兩年,天國重光漢祚。
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
徐氏常見彭玉麟外貌端莊,心裡早自屬意,隻難以啟口。
探得彭玉麟生平好畫梅花,筆法卻有一種勁氣,便遣丫環遞上一扇,求玉麟代畫梅花,故意露其芳名示意。
那彭玉麟内性本是風流跌蕩的人,便慨然應允。
果然不上三兩刻,早把那扇兒畫停妥。
随就畫上題詩道:俊俏天香笑亦愁,芳姿原是幾生修。
知音料有林和靖,無限深情在裡頭。
題罷即把那扇交過丫環,當即回報徐氏。
那徐氏看了,不禁情感于中。
暗忖這人不特是個莊重儒生,競是個風流才子,這個姻緣,自不好錯過。
想罷,便回一書道:薄命人徐氏,書奉雪琴先生文席:自親芝顔,早系魂夢。
顧不敢以造次出之者,誠以君本讀書,宜敦士品;妾方守節,尤貴莊嚴,名譽所關,人言可畏!故以慎密行之耳。
然心雖如此,情自難禁。
聊遣丫環,乞書示意:叨蒙不棄并詩,捧讀之餘,神魂不知何往。
自念妾以蒲柳之姿,何敢以梅花自比;然而和靖自命,多情如君,妾銘感多矣。
妾聞之:君子不以言戲人,言出于君,而聽于妾,神明共鑒,生死以之。
此後令媒通禮,一惟君命!若始挑之,而終棄之,妾固敗名,君亦喪德。
如此妾無顔生于天地矣。
書不盡言,死待遵命。
敬依原韻,和成一章。
自知珠玉在前,不免大方見笑,亦聊以示意耳。
未注薄命人徐氏裣襖。
書後,又複一詩道:獨倚妝台眺晚愁,敢因薄命怨前修;争得秀才半張紙,好香吹到下風頭。
書罷,再命侍婢送到彭玉麟那裡。
玉麟得了,不勝之喜。
自此吟詠往還,殆無虛日。
徐氏送饋飲食各等,已非一次,便成了白頭之約。
隻是徐氏守得頗正,因待玉麟妻服滿後,始行合卺,玉麟隻得聽之。
不料好事未成,已漸漸洩了出來。
鄉人就互相傳說,都道這個教學先生,是很不正派的了!這樣連徐氏也沒有面目見人。
隻得勸玉麟力圖改業,奮志前程而已。
彭玉麟因此就托親朋,薦到這間當店。
此時見人言啧啧,又因初在當店,外局少不免要慎些,故此圖娶徐氏的事,就暫時按下不提了。
誰想到店未久,就遇曾國藩借款一事;及至秀全進兵衡陽,彭玉麟恐洪軍查出見罪,急得要收拾逃走往尋曾國藩,好歹念着借款之情,有個好處。
惟心中本放不下徐氏,隻念曾國藩是個最講道德的人,若然帶了個少婦同行,反令曾國藩小觑自己,自然帶不得徐氏同去。
但恐此行不通知徐氏,本對她不住;若要通知時,又怕徐氏苦苦纏住,實在難以打算。
隻古人說得好:“甯教我負天下人,莫教天下人負我,”不如自行逃去。
待至發達時,再迎徐氏,也未為遲。
想罷,便攜些細軟,對店伴詭稱出外些時,竟望長沙而去也。
後來徐氏聽得,竟信彭玉麟有意負她,遂投江而死,此是後話不提。
且說彭玉麟直奔長沙而去。
探得曾軍已屯紮長沙對面,名喚沙洲的地方,玉麟便投刺入内請見。
曾國藩聽得彭玉麟已到,念起當時借款之情,自然感激不盡。
忙請進裡面,述起衡陽失守的情形,不覺泫然淚下。
随說道:“雪琴到此,現軍中正少文案一員,可權在此間。
倘有機會,國藩自當竭力保舉。
”彭玉麟便稱謝不已。
正談論間,忽報翰林院庶吉士、郭嵩焘,别字子美,到來拜會。
原來郭嵩焘與曾國藩,本屬姻親,又最莫逆。
國藩忙接進裡面,向嵩焘道:“子美别無來恙?到此必有見教。
”嵩焘道:“因親翁回軍到此,特來拜谒。
”國藩道:“敗軍之将,有何面目見故人耶?”嵩焘道:“衆寡不敵,勝敗亦兵家之常耳。
隻有個緊要去處,故晚生不忖冒昧,聊進一言。
不知姻翁願聞否?”國藩道:“有何不願?就請明示。
”嵩焘道:“我軍隻靠陸路為應敵;今洪軍分遣水師出現于湘江,或進或不進,我已防不勝防。
将來長江一帶形勢,反折入于敵人之手矣,今宜創建舟師,仿廣東拖罟形式制造,訓練水師,以固江防,實為上策。
”曾國藩稱然其計。
時湖北各軍已陸續趕到,因此長沙清營,軍聲複振。
曾國藩便商議創建水師一事。
管教:軸轳千裡,長江各振軍威;戎馬兩年,天國重光漢祚。
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