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回張國梁背義加官賽尚阿單騎逃命

關燈
才知勞崇光不發兵的原故。

    兩人遂并馬同進城裡來。

    勞崇光一面置酒與賽尚阿解悶。

    酒至半酣,賽尚阿歎道:“某當初奉命督軍,隻道小醜跳梁,容易剪滅! 今日遇之,方知洪秀全名不虛傳也!朝廷自此成一心腹大患矣!”勞祟光道:“廣西兵微将寡,實難為力!奈屢至廣東催取救兵,那徐廣缙和巡撫葉名琛,今天說要防外攻,明天說要防内患,互相推诿。

    自烏蘭泰死後,已再無接應。

    卑職料廣西實無能為矣!”兩人正談論間,忽報向榮親至,賽尚阿急與勞崇光出迎。

     向榮入内坐定,賽尚阿道:“将軍夤夜趕至,必有事故?”向榮道:“某先到此,三軍随後至!某軍中統領有江忠源者,此人謀勇足備,分發廣西知府,現到某軍中。

    他料楊秀清必襲取靈川也!”賽尚阿道:“若靈川有失,彼必取桂林。

    靈川城池難守,如之奈何?願得一見江忠源,以決大計。

    但不知此人何在?”向榮道:“現在門外,弟不敢造次引見。

    ”賽尚阿便令請江忠源。

    入内相見已畢,賽尚阿便把靈川難守,恐楊秀清趨攻桂林,一一問計。

    江忠源道:“彼軍不攻桂林也,洪氏必不以廣西為基業。

    石達開一軍,不過虛張聲勢耳!彼蓋欲盡破吾軍,使無後顧,然後大隊入湖南去也!”賽尚阿幾人聽罷,深眼其論。

    便問應敵之計?江忠源道:“天幸馮雲山已死,楊秀清若來,吾必破之!”便向賽尚阿說如此如此,可以破楊秀清也。

    賽尚阿大喜,便令依計而行。

     此時楊秀清自從與蕭朝貴議事之後,立即通函,知會洪秀全接應。

    随留秦日綱守營。

    令蕭朝貴、洪宣嬌為前部,引大隊望靈川而去。

    忽離靈川十餘裡,蕭朝貴駐兵不進,秀清不知何事?正要差人問個原故,忽見蕭朝貴已自進來,向秀清說道:“靈川,本有勞崇光重兵把守。

    今遠望不見城中動靜,隻西北小山上紮一營盤,人馬卻是不多。

    其中恐有埋伏,未可輕進。

    ”秀清道:“清軍屢敗,已成驚弓之鳥,望風逃遁,何必多慮!”蕭朝貴道:“向榮非畏事之人也!”秀清道:“向榮已退灌陽,如何知驟攻靈川?且兄弟言向榮有勇無謀,何以這會又懼他有埋伏?吾計已決,限今晚即下靈川,休再多言!”秀清說罷,洪仁達又說道:“如朝貴兄弟畏懼他人,我願自為前部。

    ”秀清道:“如此甚妙!”遂改令洪仁達為前部,轉令蕭朝貴、洪宜嬌随後接應,以備緩急。

    一面催兵進行。

     将近離靈川城不遠,忽見城東山林内現出些少旗幟。

    楊秀清道:“想此軍就是埋伏軍矣!朝貴兄弟料的不錯。

    但如此埋伏,何足懼哉?”便令李開芳,引二千人往攻西北小山上的營盤;令林鳳翔引三千人抵禦東山林内的埋伏軍;自與洪仁達親攻城去。

    蕭朝貴道:“既是兄弟要進兵攻城,我就在這裡紮營。

    若有緩急,亦可救應。

    ”楊秀清從之。

     蕭朝貴紮營甫定,秀清即令洪仁達直攻北門。

    不料城上并無人馬把守。

     洪仁達絕不費力,已攻進北門。

    但見城内亦無一兵,隻見有些少居民,在街上來往。

    見了洪軍,都紛紛逃避。

    其餘各家,都是關門閉戶,真像個予逃兵火的樣子。

    洪仁達隻道勞崇光先期逃去,因此不疑。

    并不阻當,直進城内,即令軍士四下紮營。

     先說李開芳引兵至西北山上。

    那零星人馬見了李開芳軍,卻已一哄而散。

    李開芳草草紮下,還虧楊秀清因慮蕭朝貴之言,未敢這進城裡,隻在城外安營。

    忽到了黃昏而後,城中一個炮聲震地,這炮便是号炮,蕭朝貴便知中了敵人之計,急令洪宣嬌引一軍往西北小山上接應李開芳;卻自領軍往東門外山林接應林鳳翔;一面請楊秀清救護洪仁達。

    分發甫定,即聽得城中喊聲震地!原來城裡作關門閉戶的,都是伏兵,江忠源督令分頭放火。

    洪仁達見軍心慌亂,急的傳令逃去。

    江忠源冒煙突火來捉洪仁達。

    那洪仁達無心戀戰。

    知得楊秀清一軍,尚在北門,未進城裡,急殺條火路,望北門而來!楊秀清欲進城去,又不知伏軍多少,正自難決;旋見洪仁達帶領敗殘軍士,狼狽奔至,楊秀清隻得把住北門.接應洪仁達,阻住追兵。

     此時江忠源猶望東北兩路伏軍,殺入圍困供軍。

    不料勞崇光埋伏西北小山下,已被李開芳、洪宣嬌死力抵禦,因此不能得手。

    洪軍又不曾盡數入城,向榮伏在東門外山林,又被蕭朝貴和林鳳翔拌住。

    江忠源便請令賽尚阿,引大隊從北門直趕出來。

    楊秀清見軍心已亂,忙傳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