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回蕭朝貴計劫梧州關馮雲山盡節全州道
關燈
小
中
大
修了一禀:僞稱正在捉拿蕭朝貴,團練不服,恐防釀出大事,特請起兵到來彈壓等語。
桂平張令,得了這一張禀子,立即調守備馬兆熊,帶兵一營,往平隘山彈壓! 不料這一營兵,将到平隘山地面,雲山便揚言道:“不好了!桂平縣起兵來拿人。
”團練軍得了這個探報,紛紛執械向秀清面前請戰!秀清便說道:“衆人如此奮勇,楊某願與諸君誓同生死!隻是現在宜不動聲息。
俟彼軍到時,出其不意而攻之,料無不勝也!”各人得令歡喜而行。
這時馬兆熊,奉令彈壓,原不知楊秀清、馮雲山的弄計,隻統了那一營兵,直奔平隘山而來。
到時隻見團練軍絕無動靜,便令安營。
不想話猶未了,團練軍已紛擁進來。
那時個個憤恨官軍,無不力戰。
馬兆熊忽見團練軍進來,尚不知何故?及見團練似開仗的樣子,即令軍士禦敵。
一來措手不及,二來寡不敵衆,三來團練軍由怒生奮,馬兆熊如何抵敵得住?團練軍裡左有蕭朝貴,右有馮雲山,中央楊秀清,各分隊進來,殺得屍橫遍野,馬兆熊大敗而逃。
楊秀清傳令收軍。
計點軍士,幸無多損傷。
回至團練局,正欲頒款賞給有功之人,忽見馮雲山,當衆大哭。
軍中各營長,皆不知其故?紛紛問道:“現已攻敗官軍,正該色喜!先生因何哭起來?”雲山道:“列位有所不知!今番馬兆熊雖然敗去,料官場必以我們抗拒,再起大兵前來!在弟等本不難逃去。
可惜列位皆本處人,日後奸官必然加害,如何是好?”楊秀清會意,即奮然道:“方今黑暗世界,縱得苟安,亦屬無補于事。
已弄出,不如索性以圖大事,有何不可?”馮雲山道:“某實視官兵如草芥耳!若得同心協力,何事不成?就此起義,與洪哥哥相應便是。
不知諸君,皆願意否?”各人齊聲道:“無有不願!”雲山大喜。
即傳檄各營,先由恭城過全州,直出湖南而去。
計議已定,便擇日起程,望全州進發。
軍行時,雲山暗令心腹人,把平隘山分頭縱火,燒個淨盡。
秀清急問何故?雲山這:“足下有所不知!這團練軍,是用計逼成,非有心起義,與洪哥哥的人馬不同。
若被清官知出我們用計,恐一張告示,從此解散矣!今使彼無家可歸,彼不從我,又将安在乎?”秀清道:“此計甚是!但恐人懷怨望,又将何如?”雲山道:“我隻說恐清官把民屋發賣,以充軍饷,不如焚之,免官兵踞以為利,豈不甚妙。
”秀清聽了,方才拜服。
便一面申明軍令,依次而行,所過秋毫無犯。
還喜恭城僻縣,無兵把守。
不一日,已取了恭城。
這時巡撫周天爵,先接了桂平縣詳文,已知道桂平團練軍反了,一驚非小!即令向榮,分軍救護去;彼又接得恭城令失城文報,一發催向榮趕緊分兵。
向榮一連接兩條令箭,便向張敬修道:“本軍正與洪秀全相持,忽有分兵之令,恐桂平不能守矣!請将軍以本軍堅守,不能守,則退保桂平;我卻從後追擊楊秀清。
得失在此一舉,願将軍勉之!”張敬修領諾,向榮便交割軍符,再囑咐道:“将軍非洪某敵手,守則可保,戰必無功,不可不慎!”張敬修聽得此言,隻道向榮小觑自己,怏怏不樂。
向榮無話,即領本部大兵,望全州而行。
且說馮雲山一路取恭城,過灌陽,入新安,勢如破竹。
沿途招募壯丁,軍聲大震,直叩全州下寨。
忽聽流星馬探報:知道向榮大隊追來。
雲山聽得,謂秀清道:“向榮此次來追,必得周巡撫之令,故以分兵。
但彼以軍情緊急,必倍道而行,不如回駐灌陽以待之!勞逸殊勢,向榮雖勇,必為所敗;向軍一敗,則洪哥哥得手,吾勢成矣!”秀清以為然,遂駐于灌陽、新安之間。
先以千人成列,餘外俱埋伏,專聽号炮,分頭殺出。
且說向軍馳到恭城,已知秀清望北而走,以軍士過勞,欲稍歇士馬。
提督張必祿道:“迄北一帶州縣,知救兵已到,秀清将無人可敵。
而州縣紛紛降附矣!不如趕至灌陽,以鎮人心。
”向榮聽了,覺此話也很有理,複督兵前進。
時雲山計算向軍将來,傳令諸将道:“向軍到時,必争入灌陽,閉城休歇。
惟我軍休令他入城,待其到時,喘息未定,急攻之可獲全勝!”分撥甫定,已見南路塵頭大起,向軍星馳電卷而來。
向榮望見秀清軍少,心中大疑,因團練軍已有二千餘,又多降附,今所見僅千人,料有埋伏。
便欲先争灌陽。
忽見秀清軍中,号炮一響,已分頭殺出。
向榮見地勢失了便宜,急令人馬退後。
惟秀清軍養精蓄銳,向軍如何抵敵?聞得一個退字,已各自逃竄。
雲山令前營洪仁達先出,左有李開芳,右有蕭朝貴,分三路進殺,向軍大敗。
馮雲山知前軍得利,急與林鳳翔引中軍親自來迫,不提防軍情得手之際,忽然一顆流彈,正中雲山左臂,翻身落馬。
管教:敵勢方摧,但幾清兵填血海;天心莫問,頓教皇漢堕長城。
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
桂平張令,得了這一張禀子,立即調守備馬兆熊,帶兵一營,往平隘山彈壓! 不料這一營兵,将到平隘山地面,雲山便揚言道:“不好了!桂平縣起兵來拿人。
”團練軍得了這個探報,紛紛執械向秀清面前請戰!秀清便說道:“衆人如此奮勇,楊某願與諸君誓同生死!隻是現在宜不動聲息。
俟彼軍到時,出其不意而攻之,料無不勝也!”各人得令歡喜而行。
這時馬兆熊,奉令彈壓,原不知楊秀清、馮雲山的弄計,隻統了那一營兵,直奔平隘山而來。
到時隻見團練軍絕無動靜,便令安營。
不想話猶未了,團練軍已紛擁進來。
那時個個憤恨官軍,無不力戰。
馬兆熊忽見團練軍進來,尚不知何故?及見團練似開仗的樣子,即令軍士禦敵。
一來措手不及,二來寡不敵衆,三來團練軍由怒生奮,馬兆熊如何抵敵得住?團練軍裡左有蕭朝貴,右有馮雲山,中央楊秀清,各分隊進來,殺得屍橫遍野,馬兆熊大敗而逃。
楊秀清傳令收軍。
計點軍士,幸無多損傷。
回至團練局,正欲頒款賞給有功之人,忽見馮雲山,當衆大哭。
軍中各營長,皆不知其故?紛紛問道:“現已攻敗官軍,正該色喜!先生因何哭起來?”雲山道:“列位有所不知!今番馬兆熊雖然敗去,料官場必以我們抗拒,再起大兵前來!在弟等本不難逃去。
可惜列位皆本處人,日後奸官必然加害,如何是好?”楊秀清會意,即奮然道:“方今黑暗世界,縱得苟安,亦屬無補于事。
已弄出,不如索性以圖大事,有何不可?”馮雲山道:“某實視官兵如草芥耳!若得同心協力,何事不成?就此起義,與洪哥哥相應便是。
不知諸君,皆願意否?”各人齊聲道:“無有不願!”雲山大喜。
即傳檄各營,先由恭城過全州,直出湖南而去。
計議已定,便擇日起程,望全州進發。
軍行時,雲山暗令心腹人,把平隘山分頭縱火,燒個淨盡。
秀清急問何故?雲山這:“足下有所不知!這團練軍,是用計逼成,非有心起義,與洪哥哥的人馬不同。
若被清官知出我們用計,恐一張告示,從此解散矣!今使彼無家可歸,彼不從我,又将安在乎?”秀清道:“此計甚是!但恐人懷怨望,又将何如?”雲山道:“我隻說恐清官把民屋發賣,以充軍饷,不如焚之,免官兵踞以為利,豈不甚妙。
”秀清聽了,方才拜服。
便一面申明軍令,依次而行,所過秋毫無犯。
還喜恭城僻縣,無兵把守。
不一日,已取了恭城。
這時巡撫周天爵,先接了桂平縣詳文,已知道桂平團練軍反了,一驚非小!即令向榮,分軍救護去;彼又接得恭城令失城文報,一發催向榮趕緊分兵。
向榮一連接兩條令箭,便向張敬修道:“本軍正與洪秀全相持,忽有分兵之令,恐桂平不能守矣!請将軍以本軍堅守,不能守,則退保桂平;我卻從後追擊楊秀清。
得失在此一舉,願将軍勉之!”張敬修領諾,向榮便交割軍符,再囑咐道:“将軍非洪某敵手,守則可保,戰必無功,不可不慎!”張敬修聽得此言,隻道向榮小觑自己,怏怏不樂。
向榮無話,即領本部大兵,望全州而行。
且說馮雲山一路取恭城,過灌陽,入新安,勢如破竹。
沿途招募壯丁,軍聲大震,直叩全州下寨。
忽聽流星馬探報:知道向榮大隊追來。
雲山聽得,謂秀清道:“向榮此次來追,必得周巡撫之令,故以分兵。
但彼以軍情緊急,必倍道而行,不如回駐灌陽以待之!勞逸殊勢,向榮雖勇,必為所敗;向軍一敗,則洪哥哥得手,吾勢成矣!”秀清以為然,遂駐于灌陽、新安之間。
先以千人成列,餘外俱埋伏,專聽号炮,分頭殺出。
且說向軍馳到恭城,已知秀清望北而走,以軍士過勞,欲稍歇士馬。
提督張必祿道:“迄北一帶州縣,知救兵已到,秀清将無人可敵。
而州縣紛紛降附矣!不如趕至灌陽,以鎮人心。
”向榮聽了,覺此話也很有理,複督兵前進。
時雲山計算向軍将來,傳令諸将道:“向軍到時,必争入灌陽,閉城休歇。
惟我軍休令他入城,待其到時,喘息未定,急攻之可獲全勝!”分撥甫定,已見南路塵頭大起,向軍星馳電卷而來。
向榮望見秀清軍少,心中大疑,因團練軍已有二千餘,又多降附,今所見僅千人,料有埋伏。
便欲先争灌陽。
忽見秀清軍中,号炮一響,已分頭殺出。
向榮見地勢失了便宜,急令人馬退後。
惟秀清軍養精蓄銳,向軍如何抵敵?聞得一個退字,已各自逃竄。
雲山令前營洪仁達先出,左有李開芳,右有蕭朝貴,分三路進殺,向軍大敗。
馮雲山知前軍得利,急與林鳳翔引中軍親自來迫,不提防軍情得手之際,忽然一顆流彈,正中雲山左臂,翻身落馬。
管教:敵勢方摧,但幾清兵填血海;天心莫問,頓教皇漢堕長城。
要知後事如何?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