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回蕭朝貴計劫梧州關馮雲山盡節全州道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陳開說稱,恐到了韶州之後,自己領了回文,便要回省,恐錢江無人打點,因此懷着憂慮。
錢江竟答稱到韶州府時,見了知府胡元炜,自有脫身之計,目前卻不便說明。
陳開聽了,自是放心。
過了一天,即同梁懷銳,依舊護送錢江起程,望韶州進發。
有話即長,無話即短,不過四五天,早由四會過英德縣,直抵韶州府。
陳開當下即享見知府胡元炜呈驗,因過了韶州,便是湖南地界,要另由地方官派差,護押犯人出境。
當下胡元炜,把文書看過,心裡已有打算。
即把錢江另押一處,不由衙裡差役看管,隻派親信人看守;立刻就批發了,令陳開兩人回去。
陳開得了回文,即來見錢江叙話:說明公事已妥,不久便回省了!心裡還有許多要說的話,礙着梁懷銳,不敢亂說。
當下心生一計,拿些銀子,着梁懷銳買些酒萊回來,和錢江餞别。
遣開了梁懷銳,即潛對錢江道:“此行終須一别!未知先生前途怎樣?又不知何時再得相會?弟實放心不下!”錢江歎道:“足下真情至性,某已知之!某過此,便出生天堂矣!但目前不能說出。
倘有洩漏時,不特累及胡知府,且于某行動亦甚不便也。
”陳開雖然是個差役,還是乖覺的人,暗忖錢江此言,甚足怪異;又見胡知府把他另押,料然有些來曆,便說道:“這卻難怪!但某所欲知者,後會之期耳!”錢江道:“青山不老,明月常圓,後會之期,究難預說。
但前途各自珍重罷了!”陳開聽得此言,心上悶悶不樂。
錢江詐作不知,隻再把廣東起事,宜在省城,不宜在佛山的話,重複囑咐一遍。
陳開方欲再說,隻見梁懷銳已自回來,忙把酒菜擺上,三人對酌。
談了一會,然後睡去。
越日,錢江便催促陳、梁兩人回去。
陳開無奈,隻得起程。
臨行時,又苦索錢江一言為贈。
錢江信口說道:“宰羊拜佛上西天。
”在錢江這句話,分明叫他由羊城起事,過佛山,入廣西去了!隻陳開卻不懂得。
似得個悶葫蘆一般,又因多人在旁,不敢多問,便珍重了幾句,各自灑淚而别。
不說陳開二人回去,且說胡元炜自從批發回文之後,越日到了夜分,即令親信人等請錢江到後堂去。
原來胡元炜,本與錢江是個同學中人。
少年各抱大志,為莫逆交;兩人平日言志,元炜嘗言道:“弟才萬不如兄!苟能幹一事,以報國民,死亦足矣!”錢江道:“一事流芳,亦足千古。
但某志下在此也!”元炜便問錢江之志何如?錢江道:“願複國安民,為漢之張良,明之徐達耳!”年既長,錢江忽請元炜納粟入官。
元炜大驚道:“方今煙塵四起,天下正将有變,弟方欲附骥成名。
且奴隸官階,小弟尚無此志,足下這話,得毋以戲言相試耶?”錢江道:“辦大事不在區區外面張皇,某殆欲足下将來作内應也!”元炜深然之。
錢江便竭力資助,元炜遂報捐知府,分發廣東補用。
恰值錢江任林則徐幕府之時,遂委他署韶州府去。
到這時再複見了錢江,急的降階相迎,讓入上房裡坐定。
茶罷各訴别後之事。
胡元炜先開言道:“天幸小弟得任斯缺。
故人這段案情,偏經過弟的手裡。
弟另押足下以親信人守之,蓋不欲足下為差人熟認也。
世間可無小弟,斷不可無足下一人!足下明天便當逃去。
後來禍患,弟願當之!”錢江道:“何必如此?某用足下,豈僅為救弟一人計耶?隻換一獄中囚犯,替某充軍足矣!”元炜道:“換犯頂替,恐有洩漏;衙裡義仆徐福、梁義,受某厚恩。
且徐福相貌年紀,與足下還差不多,不如用他兩人押足下出門,到中途把足下釋放,即以徐福冒作足下,而以梁義為解差,較沒痕迹。
此計你道何如?”?錢江道:“如此甚妙!但恐替災捱難,實非易事耳!”元炜道:“此事容弟探之。
”說罷便引錢江至廳上,自己在上房悶坐。
少頃徐福進來,見元炜托腮納悶,徐福便問元炜,怎地憂愁?元炜初隻搖手不答。
徐福問了再三,元炜才把與錢江厚交,今他有難,不能相救的話,說了一遍。
徐福道:“小的受恩主厚恩,本該圖報;但有用着小人之處,雖死不辭!”元偉故說道:“如此必須捱苦!錢江乃某之故人,某甯死,何忍累及你們?”徐福聽罷,一發堅請要行。
元炜乃大喜,拜道:“你能幹此事,令胡某生死不忘矣!”便把和錢商議的話細說出來,徐福概不退辭。
便喚梁義進上房裡,告知此事。
元炜見二人都已應允,即通知錢江,立即親自押了文書,着徐福兩人,乘夜打疊,準越早起程而去。
徐福、梁義二人聽了,一面打點行裝,胡元炜潛向錢江道事妥了,明天便行;但不知足下此行,将往何處?錢江道:“弟與洪秀全相約,原定在湖南相見。
今洪氏戀攻廣西,月前料不能急進湖南!恐這回又須折入廣西矣。
”元炜道:“此入廣西,約有兩路:若由乳源過陽山,繞連山而入富川,此路較近;但風聲太近,恐徐福不便
錢江竟答稱到韶州府時,見了知府胡元炜,自有脫身之計,目前卻不便說明。
陳開聽了,自是放心。
過了一天,即同梁懷銳,依舊護送錢江起程,望韶州進發。
有話即長,無話即短,不過四五天,早由四會過英德縣,直抵韶州府。
陳開當下即享見知府胡元炜呈驗,因過了韶州,便是湖南地界,要另由地方官派差,護押犯人出境。
當下胡元炜,把文書看過,心裡已有打算。
即把錢江另押一處,不由衙裡差役看管,隻派親信人看守;立刻就批發了,令陳開兩人回去。
陳開得了回文,即來見錢江叙話:說明公事已妥,不久便回省了!心裡還有許多要說的話,礙着梁懷銳,不敢亂說。
當下心生一計,拿些銀子,着梁懷銳買些酒萊回來,和錢江餞别。
遣開了梁懷銳,即潛對錢江道:“此行終須一别!未知先生前途怎樣?又不知何時再得相會?弟實放心不下!”錢江歎道:“足下真情至性,某已知之!某過此,便出生天堂矣!但目前不能說出。
倘有洩漏時,不特累及胡知府,且于某行動亦甚不便也。
”陳開雖然是個差役,還是乖覺的人,暗忖錢江此言,甚足怪異;又見胡知府把他另押,料然有些來曆,便說道:“這卻難怪!但某所欲知者,後會之期耳!”錢江道:“青山不老,明月常圓,後會之期,究難預說。
但前途各自珍重罷了!”陳開聽得此言,心上悶悶不樂。
錢江詐作不知,隻再把廣東起事,宜在省城,不宜在佛山的話,重複囑咐一遍。
陳開方欲再說,隻見梁懷銳已自回來,忙把酒菜擺上,三人對酌。
談了一會,然後睡去。
越日,錢江便催促陳、梁兩人回去。
陳開無奈,隻得起程。
臨行時,又苦索錢江一言為贈。
錢江信口說道:“宰羊拜佛上西天。
”在錢江這句話,分明叫他由羊城起事,過佛山,入廣西去了!隻陳開卻不懂得。
似得個悶葫蘆一般,又因多人在旁,不敢多問,便珍重了幾句,各自灑淚而别。
不說陳開二人回去,且說胡元炜自從批發回文之後,越日到了夜分,即令親信人等請錢江到後堂去。
原來胡元炜,本與錢江是個同學中人。
少年各抱大志,為莫逆交;兩人平日言志,元炜嘗言道:“弟才萬不如兄!苟能幹一事,以報國民,死亦足矣!”錢江道:“一事流芳,亦足千古。
但某志下在此也!”元炜便問錢江之志何如?錢江道:“願複國安民,為漢之張良,明之徐達耳!”年既長,錢江忽請元炜納粟入官。
元炜大驚道:“方今煙塵四起,天下正将有變,弟方欲附骥成名。
且奴隸官階,小弟尚無此志,足下這話,得毋以戲言相試耶?”錢江道:“辦大事不在區區外面張皇,某殆欲足下将來作内應也!”元炜深然之。
錢江便竭力資助,元炜遂報捐知府,分發廣東補用。
恰值錢江任林則徐幕府之時,遂委他署韶州府去。
到這時再複見了錢江,急的降階相迎,讓入上房裡坐定。
茶罷各訴别後之事。
胡元炜先開言道:“天幸小弟得任斯缺。
故人這段案情,偏經過弟的手裡。
弟另押足下以親信人守之,蓋不欲足下為差人熟認也。
世間可無小弟,斷不可無足下一人!足下明天便當逃去。
後來禍患,弟願當之!”錢江道:“何必如此?某用足下,豈僅為救弟一人計耶?隻換一獄中囚犯,替某充軍足矣!”元炜道:“換犯頂替,恐有洩漏;衙裡義仆徐福、梁義,受某厚恩。
且徐福相貌年紀,與足下還差不多,不如用他兩人押足下出門,到中途把足下釋放,即以徐福冒作足下,而以梁義為解差,較沒痕迹。
此計你道何如?”?錢江道:“如此甚妙!但恐替災捱難,實非易事耳!”元炜道:“此事容弟探之。
”說罷便引錢江至廳上,自己在上房悶坐。
少頃徐福進來,見元炜托腮納悶,徐福便問元炜,怎地憂愁?元炜初隻搖手不答。
徐福問了再三,元炜才把與錢江厚交,今他有難,不能相救的話,說了一遍。
徐福道:“小的受恩主厚恩,本該圖報;但有用着小人之處,雖死不辭!”元偉故說道:“如此必須捱苦!錢江乃某之故人,某甯死,何忍累及你們?”徐福聽罷,一發堅請要行。
元炜乃大喜,拜道:“你能幹此事,令胡某生死不忘矣!”便把和錢商議的話細說出來,徐福概不退辭。
便喚梁義進上房裡,告知此事。
元炜見二人都已應允,即通知錢江,立即親自押了文書,着徐福兩人,乘夜打疊,準越早起程而去。
徐福、梁義二人聽了,一面打點行裝,胡元炜潛向錢江道事妥了,明天便行;但不知足下此行,将往何處?錢江道:“弟與洪秀全相約,原定在湖南相見。
今洪氏戀攻廣西,月前料不能急進湖南!恐這回又須折入廣西矣。
”元炜道:“此入廣西,約有兩路:若由乳源過陽山,繞連山而入富川,此路較近;但風聲太近,恐徐福不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