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回花縣城豪傑誕生小山頭英雄聚首

關燈
名,以書召之。

    江大笑道:“江豈為鼠輩作牛馬耶?”遂以書絕之。

     道光二十九年,兩廣一帶,賊盜四起:羅大綱、大鯉魚、陳金剛等,紛紛起事。

    小則打劫村舍;大則割據城池。

    官僚畏罪,不敢奏報。

    錢江看到這機會,便道:“今天下大勢,趨于東南,珠江流域,必有興者,此吾脫穎時矣!”時錢闳已經棄世,錢江遂舍家遊粵,寓于旅邸。

    可巧故人張尚舉署花縣知縣。

    聞江至,大喜道:“東平不世才,本官當以禮聘他,何愁縣裡不治!”說罷,便揮函聘江。

    江暗忖花縣區區百裡,怎能夠施展?隻是憑這一處栖身,徐徐訪求豪傑,也是不錯。

    想了一會,便回書應允。

    花縣高省治不遠,一半天就到了。

    投谒張令,張令降階相迎,執手道:“故人枉顧,敝具增光不少!惜足下不是百裡才,還恐枳棘叢中,不能栖鳳凰!隻好暫時有屈,徐待事機罷了。

    ”江聽罷答道:“小可有甚大志,蒙故人這般過譽!但既不棄,願竭微勞。

    ”張令大喜,錢江遂留縣署中。

    一應公事,張令都聽他決斷,真是案無留牍,獄無冤刑,民心大悅。

     錢江每日閑暇,或研習兵書,或玩遊山水,己非一日。

    那日遊至附近一個小山上,獨行無伴,小憩林下,忽見一書生迎面而來,頭上束著儒巾,身穿一件機白麻布長衣,下穿一條元青亮紗套褲子,腳登一對薄皮底布面鞋,年約三十來歲。

    眉清目秀,儀容俊美。

    見了錢江,便揖說道:“看先生不像本處人氏,獨步在這裡,觀看山景,可不是堪輿大家,講青鳥、尋龍穴的麼?”錢江道:“某志不在此。

    自古道地靈人自傑,講什麼真龍正穴。

    足下佳人,奈何也作一般迷信呢?”那人急謝道:“小弟見不及此。

    才聞高論,大歉于心!請問貴姓尊名,那裡人氏?”錢江答道:“某姓錢,名江,号東平,浙江人也。

    ”那人又回道:“可是縣裡張老爺的幕府麼?”錢江道是。

    那人納頭便拜。

    歡喜說道:“聞名不如見面,見面勝似聞名。

    仰慕已久,幸會幸會!”錢江即回禮道:“小可錢江,蒙老兄如此敬愛,請問先生上姓尊名?”那人答道:“小弟姓馮,單名一個逵字,别号雲山,向在山中念書。

    久慕先生不求仕進,卻來敝縣管理刑名,真是敝邑人民之幸!可惜無門拜谒,今日相遇,良非偶然。

    請假一席地,少談衷曲,開弟愚昧,實為萬幸!”錢江聽罷,暗忖這人器字非凡,談吐風雅,倒把人民兩字,記在心中,料不是等閑之輩!正要好乘機打動他。

    便答道:“不虞之譽,君子羞之,老兄休得過獎!倘不嫌鄙陋,就此席地談心如何?”馮逵大喜,兩人對面兒坐了。

    錢江探着問道:“方今天下多故,正豪傑出頭的時候,老兄高才,為甚不尋個機會出身?”馮逵答道:“現在的主子又不是我們漢族人!大丈夫昂昂七尺,怎忍赧顔稱臣?故隐居于此,願先生有以教之!”錢江道:“足下志量,令人欽佩!隻是鞑靼盤踞中原,二百年矣!君臣既有定分,何能再把他當仇人看待!” 馮逵聽到這話,不覺怒道:“種族之界不辨,非丈夫也!某以先生為漢子,直言相告,怎倒說出這無恥的話來?”言罷,拂袖便去。

    錢江仰面哈哈大笑!馮逵回首道:“先生笑怎的?”錢江道:“不笑足下,還笑誰?”馮逵道:“某有何可笑?任先生是縣裡幕府,拿某作個不道的人,刑場喪首,牢獄沉冤,某也不怕。

    ”錢江越發笑道:“試問足下有幾顆頭顱,能夠死幾次?縱有此志,倒不宜輕易說此活。

    弟若忘國事仇,今日也不到此地了。

    方才片言相試,何便憤怒起來呢?”馮逵急謝道:“原來先生倒是同情,不過以言相試。

    某一時愚昧,冒犯鈞威,望乞恕罪!”錢江聽了,便再請馮逵坐下。

    随說道:“足下志氣則有馀,還欠些學養。

    俗語說得好:逢人隻說三分話,路上須防人不仁。

    足下方才這話,幸撞着小弟,若遇着别人,是大不了的。

    須知此事非同小可,成則定國安民,敗則滅門絕戶。

    事機不密,徒害其身。

    死也不打緊,隻恐人心從此害怕,那鞑靼盤踞中原,又不知更加幾百年了?”馮逵道:“先生之言甚善!奈某見非我族類,卻來踞我河山,不免心膽俱裂。

    竊不量力,欲為祖國圖個光複。

    隻救國有心,濟時無術,若得先生指示前途,願随左右,以供驅策。

    但恐鞑靼根深蒂固,不易搖動耳!餘外并無他慮,不知先生以為何如?”錢江答道:“足下休驚,胡虜氣數将盡矣!”馮逵大喜問道:“先生何以見之?”錢江聽罷,便不慌不忙的說出來。

    管教:席地談心,定下驚天事業;深山訪主,遭逢命世英雄。

     要知錢江說出什麼話來?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