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四回養交涉遺誤佛郎案巧解釋輕回戰将心

關燈
有直接創制法律之權,有直接複決法律之權。

     十、每縣開創自治之時,必須先規定全縣私有土地之價,其法由地主自報之。

    地方政府則照價征稅,并可随時照價收買。

    自此次報價之後,若土地因政治之改良,社會之進步,而增價者,則其利益當為全縣人民所共享,而原主不得而私之。

     十一、土地之歲收,地價之增益,公地之生産,山林川澤之息,礦産水力之利,旨為地方政府之所有,而用以經營地方人民之事業,及育幼、養老、濟貧、救災、醫病,與夫種種公共之需。

     十二、各縣之天然富源,與極大規模之工商事業,本縣之資力,不能發展與興辦,而須外資乃能經營者,當由中央政府為之協助。

    而所獲之純利,中央與地方政府,各占其半。

     十三、各縣對于中央政府之負擔,當以每縣之歲收百分之幾為中央歲費,每年由國民代表定之。

    其限度不得少于百分之十,不得加于百分之五十。

     十四、每縣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後,得選國民代表一員,以組織代表會,參預中央政事。

     十五、凡候選及任命官員,無論中央與地方,皆須經中央考試、铨定資格者乃可。

     十六、凡一省全數之縣,皆達完全自治者,則為憲政開始時期。

    國民代表會得選舉省長,為本省自治之監督。

    至于該省内之國家行政,則省長受中央之指揮。

     十七、在此時期,中央與省之權限,采均權制度。

    凡事務有全國一緻之性質者,劃歸中央,有因地制宜之性質者,劃歸地方,不偏于中央集權,或地方分權。

     十八、縣為自治之單位,省立于中央與縣之間,以收聯絡之效。

     十九、在憲政開始時期,中央政府當完全設立五院,以試行五權之法。

    其序列如下:曰行政院,曰立法院,曰司法院,曰考試院,曰監察院。

     二十、行政院暫設如下各部:一内政部,二外交部,三軍政部,四财政部,五農礦部,六工商部,七教育部,八交通部。

     二十一、憲法未頒布以前,各院長皆歸總統任免而督率之。

     二十二、憲法草案,當本于建國大綱,及訓政憲政兩時期之成績,由立法院議訂,随時宣傳于民衆,以備到時采擇施行。

     二十三、全國有過半數省分達至憲政開始時期,即全省之地方自治完全成立時期,則開國民大會決定憲法而頒布之。

     二十四、憲法頒布之後,中央統治權則歸于國民大會行使之。

    即國民大會對于中央政府官員,有選舉權,有罷免權;對于中央法律,有創制權,有複決權。

     二十五、憲法頒布之日,即為憲政告成之時,而全國國民則依憲法行全國大選舉,國民政府則于選舉完畢之後三個月解職,而授政于民選之政府,是為建國之大功告成。

     吳佩孚看完道:“這東西,你從哪裡得來的?”吳毓麟道:“我有個香港朋友,用電報拍給我的,我怕大帥還不曾知道,因此急急的抄了,送給大帥看。

    ”吳佩孚道:“前此也聽善堂約略說過,點前回馬濟。

    但那時還不過一句空話,現在可已經實行了嗎?”吳毓麟道:“這個原電,并不曾說清楚,我也不敢懸揣,以我的猜度,隻怕還在進行中罷。

    ”如此關連上文,天衣無縫。

    吳佩孚道:“這卻不去管他,我現在要派你到南京去一趟,你願意嗎?”吳毓麟笑道:“大帥肯派我做事,就是看得起我,哪有不去的道理?隻不知有什麼事要做?”吳佩孚便将齊燮元的來電,給他看了一遍,一面又将自己的意思,說給他聽。

    吳毓麟笑道:“他現想做副總統哩。

    論理,這地位誰敢和大帥争奪,論功勞名譽,誰趕得上大帥。

    二則全國的人心,也隻屬望大帥一人,他也要和大帥争奪,豈不是笑話?”馬屁拍得十足,而言詞十分平淡,不由秀才不入彀中。

    吳佩孚忍不住也一笑,果然入了彀中。

    說道:“我也不想做什麼副總統。

    他要做,自己做去就得了,我和他争些什麼。

    前幾日,有人竭力向我遊說,想是幾個議員。

    說怎樣怎樣崇拜我,此次非選舉我為副座不可,我當時就回答他們說:你們要選舉副座,是你們的職權,可見确是幾個議員。

    很可以依法做去,不必來征求我什麼同意。

    敷衍話。

    至于我自己,資格本領,都夠不上,也不想做。

    絕其獻媚之路,敷衍之意甚顯。

    老實說一句,現夠得上當選資格的,也隻有盧永祥一人。

    明是推崇一盧永祥,暗地裡是罵盡齊燮元一批人。

    但是該選舉哪個,也是國會的專有權,我也不願多話。

    總而言之,我在原則上總推重國會,國會倘然要選舉副座,我決不反對就是咧。

    ”全是敷衍之語。

    吳毓麟拍手笑道:“怪道他們在北京都興高采烈的,說大帥推重國會呢,原來還有這麼一回事咧。

    大帥雖然推崇盧子嘉,但以我的目光看來,子嘉資格雖老,倘以有功于國為标準,卻和大帥不可同日語。

    平心而論,沒有盧永祥,在國家并沒什麼影響,沒有大帥,隻怕好好一個中國,便有大帥,在中國也不見得好好。

    要亂得土匪窩似的,早經外人滅亡了呢。

    這帽子比灰簍更高了。

    大帥有了這樣的功勞地位,反存退讓之心,可見度量的宏大,便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