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三回宴中興孫美瑤授首竄豫東老洋人伏誅
關燈
小
中
大
山東自收編匪軍後,而匪禍益烈,非殺孫不足以絕匪望。
否則臨城巨案,恐将屢見,而不可複遏。
此言不為無見,然要在警備得宜,亦何憂土匪?身為軍事長官,不能戡禍定亂,而欲殺一免罪自效之人,以戢匪患,上之失信于列國,下之使匪黨作困獸之鬥,其計豈不左哉? 老洋人部以不早圖,至遺今日之患,一誤何可再誤?望一切注意及之! 鄭士琦得了吳佩孚這道命令,和幕僚商議。
幕僚道:“剿孫一節,現有吳團長可章在那裡,隻教他處處留意,察看動靜,如有機會,再圖未遲。
”鄭士琦然其言,便密電吳可章,教他察看孫美瑤的動靜。
這吳可章本是鄭士琦所部第五師第十七團長,自從孫美瑤改編後,鄭士琦就委他為孫旅的執法營務處長,教他監督該旅,辦理一切。
吳可章因是上級機關委來監督一切的,對于孫美瑤種種行為,不免随時防範。
孫美瑤又是少年氣盛的人,自己現為旅長,吳可章無論如何,總是自己的僚佐,也不肯退讓,尤其是孫美瑤部下的人,向來跟他們頭領胡鬧慣了的,怎禁得平地裡忽然弄出一個隔壁上司來?再則也替孫美瑤不服氣兒,于是早一句、晚一句的,在孫美瑤面前,絮聒出許多是非來。
孫美瑤憤怒益甚,時時想除去吳可章。
吳可章見他行為日漸驕橫,隻得随時禀報省中,請示辦法。
孫美瑤之死,頗有疑吳可章專擅者,其實吳氏安有專殺之權?專殺之後,鄭督又安得不懲辦乎?本書所言,确是實情,足為信史。
鄭士琦得了他的密電,便密囑他乘時解決。
既已投誠,又萌故态,孫美瑤也該受其罪。
這次,孫氏因剿匪,得槍十七枝,不行呈請,居然自己留了下來。
吳可章認為孫氏措置失宜,強逼他交出。
此公倒是硬漢。
孫氏大怒,堅決不肯交出。
雙方愈鬧愈僵,幾至武力解決。
吳可章便把此事始末,星夜電禀鄭氏,說孫旅全軍,即将嘩變,請即派大軍防衛。
鄭士琦得了這電,急令衮州鎮守使張培榮,率令本部全旅軍隊,前往相機處理。
這事辦得極其秘密,孫美瑤一點也沒有知道。
這時地方上的紳士,聽說吳可章的軍隊,要和孫旅發生沖突,十分恐慌,人民可憐。
少不得聯合各公團,出來調解。
一天風雲,居然消歇,等得張培榮到時,事情已經了結。
張培榮因得了鄭士琦的授意,不好就此丢開,暗約吳可章赴行營商議,詢問孫美瑤究竟可靠得住?吳可章便把孫美瑤如何驕橫,如何不法,如何不遵命令情狀,訴說一遍。
又道:“這個姑且不必問他,既有吳大帥的命令,他叫我們怎樣辦,我們就該怎樣辦。
違了他的命令,也是不妥的。
”在軍閥手下辦事,也是為難。
張培榮道:“據你的意見,要怎樣辦才是?”吳可章道:“督理既派鎮守使來,當然要請鎮守使主持一切,我如何敢擅作主張?”張培榮默然想了一會道:“我明天就假替你們調停為名,請他到中興公司赴宴,就此把他拿下殺了如何?”吳可章道:“這計甚妙,但是一面還要請鎮守使分配部隊,防止他部下嘩變才妥。
”張培榮稱是。
次日布置妥帖,便差人去請孫美瑤赴宴。
孫美瑤不知就裡,帶了十一個随從,欣然而來。
可謂死到臨頭尚不知。
張培榮接入,兩人笑着談了幾句剿匪的事情,張培榮先喝退自己的左右,孫美瑤以為有什麼秘密事和他商量,便也命自己的随從,退出外面去。
半晌,不見張培榮開口,正待動問,忽見張培榮突然變色,厲聲問道:顔色變得非常之快,大和做戲相類。
“鄭督屢次令你入山剿匪,你何以不去?”孫美瑤這時還不知自己生命已經十分危險,忙答道:“怎說不去?實在因兵太少,不能包圍他們,所以屢次被他們漏網。
”此語也許是實情。
張培榮拍案喝聲拿下。
孫美瑤大驚,急想去拔自己的手槍時,背後早已竄過八九個彪形大漢,将他兩臂捉住,挪翻在地,用麻繩将他捆了起來。
孫美瑤大呼無罪。
張培榮道:“你架劫外人,要挾政府,架劫華人,并不提起,可見若輩胸中無人民久矣,為之一歎。
何得自稱無罪?”孫美瑤道:“那是過去之事,政府既已赦我之罪,将我改編為國軍,如何失信于我?”卻忘了自己投誠後種種不法行為。
張培榮道:“你既知赦你之罪,便當知恩圖報,如何又敢暗通胡匪,指東三省。
陰謀颠覆政府?”孫美瑤道:“證據何在?”張培榮道:“事實昭昭,在人耳目,何必要什麼證據?”孫美瑤大聲長歎道:“我殺人多矣,一死何足惜?但是君等軍符在握,要殺一個人,也是極平常
否則臨城巨案,恐将屢見,而不可複遏。
此言不為無見,然要在警備得宜,亦何憂土匪?身為軍事長官,不能戡禍定亂,而欲殺一免罪自效之人,以戢匪患,上之失信于列國,下之使匪黨作困獸之鬥,其計豈不左哉? 老洋人部以不早圖,至遺今日之患,一誤何可再誤?望一切注意及之! 鄭士琦得了吳佩孚這道命令,和幕僚商議。
幕僚道:“剿孫一節,現有吳團長可章在那裡,隻教他處處留意,察看動靜,如有機會,再圖未遲。
”鄭士琦然其言,便密電吳可章,教他察看孫美瑤的動靜。
這吳可章本是鄭士琦所部第五師第十七團長,自從孫美瑤改編後,鄭士琦就委他為孫旅的執法營務處長,教他監督該旅,辦理一切。
吳可章因是上級機關委來監督一切的,對于孫美瑤種種行為,不免随時防範。
孫美瑤又是少年氣盛的人,自己現為旅長,吳可章無論如何,總是自己的僚佐,也不肯退讓,尤其是孫美瑤部下的人,向來跟他們頭領胡鬧慣了的,怎禁得平地裡忽然弄出一個隔壁上司來?再則也替孫美瑤不服氣兒,于是早一句、晚一句的,在孫美瑤面前,絮聒出許多是非來。
孫美瑤憤怒益甚,時時想除去吳可章。
吳可章見他行為日漸驕橫,隻得随時禀報省中,請示辦法。
孫美瑤之死,頗有疑吳可章專擅者,其實吳氏安有專殺之權?專殺之後,鄭督又安得不懲辦乎?本書所言,确是實情,足為信史。
鄭士琦得了他的密電,便密囑他乘時解決。
既已投誠,又萌故态,孫美瑤也該受其罪。
這次,孫氏因剿匪,得槍十七枝,不行呈請,居然自己留了下來。
吳可章認為孫氏措置失宜,強逼他交出。
此公倒是硬漢。
孫氏大怒,堅決不肯交出。
雙方愈鬧愈僵,幾至武力解決。
吳可章便把此事始末,星夜電禀鄭氏,說孫旅全軍,即将嘩變,請即派大軍防衛。
鄭士琦得了這電,急令衮州鎮守使張培榮,率令本部全旅軍隊,前往相機處理。
這事辦得極其秘密,孫美瑤一點也沒有知道。
這時地方上的紳士,聽說吳可章的軍隊,要和孫旅發生沖突,十分恐慌,人民可憐。
少不得聯合各公團,出來調解。
一天風雲,居然消歇,等得張培榮到時,事情已經了結。
張培榮因得了鄭士琦的授意,不好就此丢開,暗約吳可章赴行營商議,詢問孫美瑤究竟可靠得住?吳可章便把孫美瑤如何驕橫,如何不法,如何不遵命令情狀,訴說一遍。
又道:“這個姑且不必問他,既有吳大帥的命令,他叫我們怎樣辦,我們就該怎樣辦。
違了他的命令,也是不妥的。
”在軍閥手下辦事,也是為難。
張培榮道:“據你的意見,要怎樣辦才是?”吳可章道:“督理既派鎮守使來,當然要請鎮守使主持一切,我如何敢擅作主張?”張培榮默然想了一會道:“我明天就假替你們調停為名,請他到中興公司赴宴,就此把他拿下殺了如何?”吳可章道:“這計甚妙,但是一面還要請鎮守使分配部隊,防止他部下嘩變才妥。
”張培榮稱是。
次日布置妥帖,便差人去請孫美瑤赴宴。
孫美瑤不知就裡,帶了十一個随從,欣然而來。
可謂死到臨頭尚不知。
張培榮接入,兩人笑着談了幾句剿匪的事情,張培榮先喝退自己的左右,孫美瑤以為有什麼秘密事和他商量,便也命自己的随從,退出外面去。
半晌,不見張培榮開口,正待動問,忽見張培榮突然變色,厲聲問道:顔色變得非常之快,大和做戲相類。
“鄭督屢次令你入山剿匪,你何以不去?”孫美瑤這時還不知自己生命已經十分危險,忙答道:“怎說不去?實在因兵太少,不能包圍他們,所以屢次被他們漏網。
”此語也許是實情。
張培榮拍案喝聲拿下。
孫美瑤大驚,急想去拔自己的手槍時,背後早已竄過八九個彪形大漢,将他兩臂捉住,挪翻在地,用麻繩将他捆了起來。
孫美瑤大呼無罪。
張培榮道:“你架劫外人,要挾政府,架劫華人,并不提起,可見若輩胸中無人民久矣,為之一歎。
何得自稱無罪?”孫美瑤道:“那是過去之事,政府既已赦我之罪,将我改編為國軍,如何失信于我?”卻忘了自己投誠後種種不法行為。
張培榮道:“你既知赦你之罪,便當知恩圖報,如何又敢暗通胡匪,指東三省。
陰謀颠覆政府?”孫美瑤道:“證據何在?”張培榮道:“事實昭昭,在人耳目,何必要什麼證據?”孫美瑤大聲長歎道:“我殺人多矣,一死何足惜?但是君等軍符在握,要殺一個人,也是極平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