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一回啟争端兵車絡繹肆辯論函電交馳

關燈
路第三梯隊司令李景林,所領的軍隊,除自己的第七旅外,還有一個第八旅,向馬廠前進。

    西路軍沿京漢路前進,兵力也分為三個梯隊:第一梯隊司令是張景惠,率領暫編奉軍第一師,集中南苑;第十六師師長鄒芬,率領自己的一部分步兵,和第六混成旅,集中長辛店;第二混成旅長鄭殿升,率領本部兵馬和第九混成旅為第三梯隊,向蘆溝橋前進。

    永定河一帶,還有援軍甚衆,據聞有五個補充旅、九個混成旅之多。

    總算兵力,有十二萬五千人,都打着鎮威軍的旗号,向南方前進。

    ”此處又将雙方兵力,作個總結,因事實煩複,不如此不能醒目也。

    吳佩孚見奉軍已改變戰略,自己也不得不将直軍的布置,略為更動。

    正在沉吟斟酌之中,忽然曹锟又送來一個回答張作霖的電稿,令吳佩孚斟酌。

    吳佩孚隻得先展開那通電報看道: 民國肇建,戰禍頻仍,國本飄搖,民生凋敝。

    華府會議以來,内政外交,艱難倍昔,存亡之機,間不容發。

    國内一舉一動,皆為世界所注目。

    近者奉軍隊伍,無故入關,既無中央明令,又不知會地方官長,長驅直入,環布京、津。

     锟以事出倉卒,恐有誤會,是以竭力容忍,多方遷讓,乃陸續進行,有加無已,鐵路左右,星羅棋布,如小站、馬廠、大沽、新城、朝宗橋、惠豐橋、燒煙盆、良王莊、獨流、楊柳青、王慶坪、靜海以及長辛店等處,皆據險列戍,以緻人民棄徒,行旅斷絕,海内驚疑,友邦駭怪。

    锟有守土安民之責,何詞以謝國家?何顔以對人民耶?向者國家多故,兵争疊起,人民痛苦,不堪言喻。

    設兵事無端再起,不惟我父老子弟,慘遭鋒镝,國基傾覆,即在目前。

    言念及此,痛心切骨。

    頃據張巡閱使皓日通電,謂:“統一無期,則國家永無甯日,障礙不去,則統一終屬無期,是以簡率師徒,入關屯兵,期以武力為統一之後盾。

    ”锟愚竊謂:統一專以和平為主幹,萬不可以武力為标準。

    方今人心厭亂已極,主張武力,必失人心,人心既失,則統一無期,可以斷言。

    皓電又謂:“統一進行,如何公開會議,如何确定制度,當由全國耆年碩德,政治名流,公同讨論。

    ”似此則解決糾紛,必須聽之公論,若以武力督迫其後,則公論将為武力所指揮,海内人心,豈能悅服?總之張巡閱使若以和平為統一之主幹,此正锟數年來抱定之宗旨,在今日尤為極端贊同。

    尤望張巡閱使迅令入關隊伍,仍回關外原防,靜聽國内耆年碩德政治名流之相與公同讨論。

    若以武力為統一之後盾,則前此持武力統一主義者,不乏其人,覆轍相尋,可為殷鑒,锟決不敢贊同,抑更不願張巡閱使之持此宗旨也。

    锟老矣!一介武夫,于國家大計,何敢輕于主張?諸公愛國之誠,謀國之忠,遠倍于锟,迫切陳詞,伫候明教。

     吳佩孚見措辭很妥當,便命回複老帥,照此拍發,不必再有什麼更改了。

    一面便繼續調撥兵馬,自己的總司令部,設在保定,自不必說。

    依照前次的軍事會議,命張國熔為東路司令,率領本部的二十六師,葛豪的十二混成旅,彭壽莘的十四混成旅,董政國的十三混成旅,吳佩孚自己的第三師的一旅,防守子牙河、大城、任邱等處。

    命王承斌為西路司令,率領本部的二十三師,張福來的二十四師,孫嶽的十五混成旅,張克瑤的第一混成旅,吳佩孚自己所部第三師的一部分,和直隸陸軍三個混成旅,防守固安、琉璃河一帶。

    命馮玉祥為後方司令,率領閻治堂所轄的兩師,并河南、湖北各一師,一混成旅,保守鄭、絡,為各方呼應。

    布置既畢,忽接大總統徐世昌來了一道命令,正是: 方看軍将紛纭去,又見調和命令來。

     未知命令中說的什麼話,且看下文分解。

     奉、直初戰,直勝奉敗,吳氏所持理由,亦頗合國人心理,故奉、直并列,而文字上則暗暗以吳為主,張為賓,非作者有私于吳,以作者為國民一份子,不得不以國民之是非為是非也。

    夫使吳氏能于一戰勝奉之後,善保其兵兇戰危之言,息事甯人,愛民愛國,扶助政府,處處向軌道上走去,則令譽益彰,民情愛戴,安知今日之吳佩孚,不猶曩時之華盛頓也?乃一戰而驕,欲以力征經營天下,卒之旋踵之間,一敗塗地,本人且不免為民國之罪人,不亦大可哀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