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回強調停弟兄翻臉争權利姻娅失歡
關燈
小
中
大
車輛,預備運兵。
雙方的情形,更是漸次露骨。
各位調人,均已無力進言,一個個敬謝不敏,隻得去請出幾位老前輩來。
兩位是屬于奉方的,趙爾巽、張錫鑒,一位是直方的,王士珍。
還有張紹曾、王占元、孟恩遠三位,這幾位先生,倒好象專作和事佬的,可惜成績很不高明。
也附着他們三位的骥尾,拍了一個調停的電報,給張作霖和曹锟,原電曰: 比年國家多故,政潮疊起,其間主持國是,共維大局實兩公之力為多。
近以閣題發生,悠悠之口,遂多揣測。
又值雙方軍隊,有換防調防之舉,杯蛇市虎,益啟驚疑,道路洶洶,幾謂戰禍即在眉睫。
其實奉軍入關,據聞仲帥原經同意,雨帥複有奉、直一家,當與曹使商定最後安全辦法之谏電。
兩公和平之主旨,可見一斑。
況就大局言之,膠澳接收伊始,正吾國積極整理内政之時,兩公任重兼圻,躬負時望,固不肯作内争之導線,重殘國脈,遺笑外人。
即以私意言之,兩公昔同患難,誼屬至親,亦不忍為一人一系之犧牲,自殘手足。
事理至顯,無待煩言。
現在京、津人情,震動已極,糧食金融,均呈險象,斷非空言所能喻解。
非得兩公大有力者躬親晤商,不足杜意外之風謠,定将來之國是。
弟等息影林泉,驚心世變,思維匹夫有責之義,重抱棟榱崩折之憂,竊欲于排難解紛之餘,更進為長治久安之計,拟請兩公約日同莅天津,一堂叙晤,消除隔閡,披剖公誠。
一面聯電各省,進行統一,弟等雖衰朽殘年,亦當不憚馳驅,赴津相候,本其一得之見,借為貢獻之資。
愛國愛友,人同此心,迫切陳詞,敬祈明教。
兩公如以弟等謬論為然,并請雙方将前線軍隊,先行約退。
其後方續進之兵,務祈中止前進,以安人心而維市面。
至于電報傳論,暫請一概不聞不問,專務遠大,是所切禱! 另外又拍了一個電報給吳佩孚,詞意大略相類。
各方接了這幾個電報,也并沒有什麼表示,在吳佩孚一方,因見各方面情形,愈迫愈緊,知道非一戰不能解決,便親自趕到保定,來見曹锟,請曹锟召集一個會議,付之公決。
曹锟也正想借會議來決定和戰,便于四月十一日,召集全體軍官,開軍事會議于保定。
吳佩孚、曹銳、曹锳、張福來、王承斌、馮玉祥、張之江等重要高級軍官,均各列席。
由曹锟親自主席,吳佩孚、張福來等都主張作戰,曹銳和曹锳都主張議和。
讨論了許多時候,還沒解決。
曹锟意存猶豫,張福來憤然說道:“老帥願意仍作直系領袖,不受他人節制呢?還是願作别人的附庸?如其願做直系領袖,不受他人節制,除卻努力作戰,更有何法?如其願作奉派附庸,也不必更說什麼和不和,我們立刻投降了他們,豈不省事?”倒是他爽快。
衆人聽了這幾句話,都不禁失色。
曹銳、曹锳大怒,一齊起立道:“你是什麼人,敢說這反叛的話?難道不怕槍斃嗎?”說着,都拔出手槍來。
何至槍斃。
曹四、曹七一味媚張,媚張即所以倒吳也。
王承斌慌忙勸住。
馮玉祥也起立道:“張氏通日賣國,舉國痛恨,非聲罪緻讨,不足以蔽其辜。
如不戰而和,恐怕全國痛恨之心,将轉移到我們身上來了。
到了那時,老帥身敗名裂,恐怕悔之晚矣。
”馮氏善治軍,明大體,而勇于有為,隻此數言,公義私情,兩面均到。
曹锟之意稍動,回頭看張國熔、吳心田、張錫元等諸将時,隻見他們也一齊起立道:“非一戰不足以盡守土之責,非驅張不足以安國家,謝天下,請老帥下令,我們情願率領部曲,決一死戰。
”吳佩孚也道:“将士之氣如此,請老帥弗再猶豫!”曹锟見衆人都如此說,也有些醒悟,那曹銳、曹锳卻依舊揎拳擄臂的,在那裡和衆人争論。
曹锟見兩位老弟如此,自覺不好意
雙方的情形,更是漸次露骨。
各位調人,均已無力進言,一個個敬謝不敏,隻得去請出幾位老前輩來。
兩位是屬于奉方的,趙爾巽、張錫鑒,一位是直方的,王士珍。
還有張紹曾、王占元、孟恩遠三位,這幾位先生,倒好象專作和事佬的,可惜成績很不高明。
也附着他們三位的骥尾,拍了一個調停的電報,給張作霖和曹锟,原電曰: 比年國家多故,政潮疊起,其間主持國是,共維大局實兩公之力為多。
近以閣題發生,悠悠之口,遂多揣測。
又值雙方軍隊,有換防調防之舉,杯蛇市虎,益啟驚疑,道路洶洶,幾謂戰禍即在眉睫。
其實奉軍入關,據聞仲帥原經同意,雨帥複有奉、直一家,當與曹使商定最後安全辦法之谏電。
兩公和平之主旨,可見一斑。
況就大局言之,膠澳接收伊始,正吾國積極整理内政之時,兩公任重兼圻,躬負時望,固不肯作内争之導線,重殘國脈,遺笑外人。
即以私意言之,兩公昔同患難,誼屬至親,亦不忍為一人一系之犧牲,自殘手足。
事理至顯,無待煩言。
現在京、津人情,震動已極,糧食金融,均呈險象,斷非空言所能喻解。
非得兩公大有力者躬親晤商,不足杜意外之風謠,定将來之國是。
弟等息影林泉,驚心世變,思維匹夫有責之義,重抱棟榱崩折之憂,竊欲于排難解紛之餘,更進為長治久安之計,拟請兩公約日同莅天津,一堂叙晤,消除隔閡,披剖公誠。
一面聯電各省,進行統一,弟等雖衰朽殘年,亦當不憚馳驅,赴津相候,本其一得之見,借為貢獻之資。
愛國愛友,人同此心,迫切陳詞,敬祈明教。
兩公如以弟等謬論為然,并請雙方将前線軍隊,先行約退。
其後方續進之兵,務祈中止前進,以安人心而維市面。
至于電報傳論,暫請一概不聞不問,專務遠大,是所切禱! 另外又拍了一個電報給吳佩孚,詞意大略相類。
各方接了這幾個電報,也并沒有什麼表示,在吳佩孚一方,因見各方面情形,愈迫愈緊,知道非一戰不能解決,便親自趕到保定,來見曹锟,請曹锟召集一個會議,付之公決。
曹锟也正想借會議來決定和戰,便于四月十一日,召集全體軍官,開軍事會議于保定。
吳佩孚、曹銳、曹锳、張福來、王承斌、馮玉祥、張之江等重要高級軍官,均各列席。
由曹锟親自主席,吳佩孚、張福來等都主張作戰,曹銳和曹锳都主張議和。
讨論了許多時候,還沒解決。
曹锟意存猶豫,張福來憤然說道:“老帥願意仍作直系領袖,不受他人節制呢?還是願作别人的附庸?如其願做直系領袖,不受他人節制,除卻努力作戰,更有何法?如其願作奉派附庸,也不必更說什麼和不和,我們立刻投降了他們,豈不省事?”倒是他爽快。
衆人聽了這幾句話,都不禁失色。
曹銳、曹锳大怒,一齊起立道:“你是什麼人,敢說這反叛的話?難道不怕槍斃嗎?”說着,都拔出手槍來。
何至槍斃。
曹四、曹七一味媚張,媚張即所以倒吳也。
王承斌慌忙勸住。
馮玉祥也起立道:“張氏通日賣國,舉國痛恨,非聲罪緻讨,不足以蔽其辜。
如不戰而和,恐怕全國痛恨之心,将轉移到我們身上來了。
到了那時,老帥身敗名裂,恐怕悔之晚矣。
”馮氏善治軍,明大體,而勇于有為,隻此數言,公義私情,兩面均到。
曹锟之意稍動,回頭看張國熔、吳心田、張錫元等諸将時,隻見他們也一齊起立道:“非一戰不足以盡守土之責,非驅張不足以安國家,謝天下,請老帥下令,我們情願率領部曲,決一死戰。
”吳佩孚也道:“将士之氣如此,請老帥弗再猶豫!”曹锟見衆人都如此說,也有些醒悟,那曹銳、曹锳卻依舊揎拳擄臂的,在那裡和衆人争論。
曹锟見兩位老弟如此,自覺不好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