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九回争魯案外交失敗攻梁閣内哄開場
關燈
小
中
大
卻說梁閣由奉張保舉,本為洛陽所忌疾,況梁有财神之名,财神為奉派所用,奉方有财神,洛方隻得請天殺星下凡。
洛吳怎不起鄰厚我薄之感?爰趁魯案機會,拍出一電,聲讨梁閣。
電文大旨,說: 害莫大于賣國,奸莫甚于媚外,一錯鑄成,萬劫不複。
自魯案問題發生,展至數年,經過數閣,幸賴我人民呼籲匡救,卒未斷送外人。
膠濟鐵路為魯案最要關鍵,華會開幕經月,我代表壇坫力争,不獲已而順人民請求,籌款贖路,訂發行債票,分十二年贖回,但三年後得一次贖清之辦法。
外部訓條,債票盡華人購買,避去借款形式,免受種種束縛,果能由是贖回該路,即與外人斷絕關系,亦未始非救急之策。
乃行将定議,梁士诒投機而起,突竊閣揆,日代表忽變态度,推翻前議,一面由東京訓令駐華日使,向外交部要求,借日本款,用人由日推薦,外部電知華會代表,複電稱:請俟與英、美接洽後再答。
當此一發千鈞之際,梁士诒不問利害,不顧輿情,不經外部,徑自面複,竟允日使要求,借日款贖路,并訓令駐美各代表遵照,是該路仍歸日人經營,更益之以數千萬債權,舉曆任内閣所不忍為不敢為者,梁士诒乃悍然為之。
舉曩昔經年累月人民之所呼号,代表之所争持者,鹹視為兒戲。
犧牲國脈,斷送路權,何厚于外人?何仇于祖國?縱梁士诒勾援結黨,賣國媚外,甘為李克用、張邦昌而弗恤。
我全國父老兄弟,亦斷不忍坐視宗邦淪入異族。
祛害除奸,義無反顧,惟有群策群力,奮起直追,迅電華會代表,堅持原案。
…… 此電發于十一年一月五日,對于梁閣,可謂攻讦得體無完膚。
電發後,直系各督軍省長,如蘇之齊燮元、王瑚,鄂之蕭耀南、劉恩源,陝之馮玉祥、劉震華,魯之田中玉,贛之陳光遠、楊慶鋆等,以及附直之河南趙倜,安徽馬聯甲等,也一緻通電,響應吳氏,于是奉天老張,乃也拍電中央,為梁閣辯護。
略謂: 作霖上次到京,随曹使之後,促成内閣,誠以華會關頭,内閣一日不成,國本一日不固,故勉為贊襄。
乃以膠濟問題,梁内閣甫經宣布進行,而吳使竟不加諒解,肆意譏彈,歌日通電,其措詞是否失當,姑不具論,毋亦因愛國熱忱,迫而出此,亦未可知。
惟若不問是非,辄加攻擊,試問當局者将何所措手?國事何望?應請主持正論,宣布國人,俾當局者得以從容展布,克竟全功。
…… 老張此電,不但替梁閣辯護,簡直指駁吳氏,于是内閣問題,方才揭破真相,完全變成直奉問題。
拍合一筆。
此後吳氏為貫徹本人主張起見,聯絡各省,繼續攻讦,非将梁閣推翻,誓不幹休。
最厲害的說話,是限梁閣于七日内去職,分明與哀的美敦書無二。
而老張方面,為保持勢力維持顔面計,聯絡浙督盧永祥,亦扶助梁閣。
盧氏已先有電到京,詞旨較為婉轉。
至奉張續電,則仍闡發前電之意,惟臨了處,也有以武力擁梁的說話。
其詞道: 竊維時局蜩螗,必須群策群力,和衷共濟,扶持而匡救之,方足以支将傾之大廈,挽既倒之狂瀾。
作霖前此到京,誠危急存亡之秋也。
外有華府之會議,内有交行之恐慌,而積欠京外各軍隊之饷項,并院部各衙門之薪俸,多至十餘月,少亦數月不等,甚至囚糧亦不發放,京畿重地,軍政法學各界,釀成此等奇荒,不但各國之所無,抑亦從來所未有。
當此新舊年關,相繼并至,人心惶駭,危險萬分,誰秉國鈞,孰執其咎?事實具在,可為痛心。
作霖蒿目時艱,不忍坐視,故承鈞座之意,随曹使而周旋,贊成組閣,以期挽救乎國家接濟之交行,以冀維持夫市面。
凡此為國為民之念,當在共聞共見之中。
而對于梁君個人,對于交通銀行,平日既無所謂異議,臨時亦絕無絲毫成見。
乃國事方在進行,而違言竟至紛起。
夫以膠濟鐵路問題,關乎國家權利,籌款贖回,自是唯一無二之辦法。
若代表力争于華府,而梁閣退讓于京師,天地不容,神人共怒,吳使并各督責其賣國,夫亦誰曰不宜,但事必察其有無,情必審其虛實,如果實有其事,即加以嚴譴,梁閣尚有何辭? 倘事屬子虛,或系誤會,則鍛煉周内以入人罪,不特有傷鈞
洛吳怎不起鄰厚我薄之感?爰趁魯案機會,拍出一電,聲讨梁閣。
電文大旨,說: 害莫大于賣國,奸莫甚于媚外,一錯鑄成,萬劫不複。
自魯案問題發生,展至數年,經過數閣,幸賴我人民呼籲匡救,卒未斷送外人。
膠濟鐵路為魯案最要關鍵,華會開幕經月,我代表壇坫力争,不獲已而順人民請求,籌款贖路,訂發行債票,分十二年贖回,但三年後得一次贖清之辦法。
外部訓條,債票盡華人購買,避去借款形式,免受種種束縛,果能由是贖回該路,即與外人斷絕關系,亦未始非救急之策。
乃行将定議,梁士诒投機而起,突竊閣揆,日代表忽變态度,推翻前議,一面由東京訓令駐華日使,向外交部要求,借日本款,用人由日推薦,外部電知華會代表,複電稱:請俟與英、美接洽後再答。
當此一發千鈞之際,梁士诒不問利害,不顧輿情,不經外部,徑自面複,竟允日使要求,借日款贖路,并訓令駐美各代表遵照,是該路仍歸日人經營,更益之以數千萬債權,舉曆任内閣所不忍為不敢為者,梁士诒乃悍然為之。
舉曩昔經年累月人民之所呼号,代表之所争持者,鹹視為兒戲。
犧牲國脈,斷送路權,何厚于外人?何仇于祖國?縱梁士诒勾援結黨,賣國媚外,甘為李克用、張邦昌而弗恤。
我全國父老兄弟,亦斷不忍坐視宗邦淪入異族。
祛害除奸,義無反顧,惟有群策群力,奮起直追,迅電華會代表,堅持原案。
…… 此電發于十一年一月五日,對于梁閣,可謂攻讦得體無完膚。
電發後,直系各督軍省長,如蘇之齊燮元、王瑚,鄂之蕭耀南、劉恩源,陝之馮玉祥、劉震華,魯之田中玉,贛之陳光遠、楊慶鋆等,以及附直之河南趙倜,安徽馬聯甲等,也一緻通電,響應吳氏,于是奉天老張,乃也拍電中央,為梁閣辯護。
略謂: 作霖上次到京,随曹使之後,促成内閣,誠以華會關頭,内閣一日不成,國本一日不固,故勉為贊襄。
乃以膠濟問題,梁内閣甫經宣布進行,而吳使竟不加諒解,肆意譏彈,歌日通電,其措詞是否失當,姑不具論,毋亦因愛國熱忱,迫而出此,亦未可知。
惟若不問是非,辄加攻擊,試問當局者将何所措手?國事何望?應請主持正論,宣布國人,俾當局者得以從容展布,克竟全功。
…… 老張此電,不但替梁閣辯護,簡直指駁吳氏,于是内閣問題,方才揭破真相,完全變成直奉問題。
拍合一筆。
此後吳氏為貫徹本人主張起見,聯絡各省,繼續攻讦,非将梁閣推翻,誓不幹休。
最厲害的說話,是限梁閣于七日内去職,分明與哀的美敦書無二。
而老張方面,為保持勢力維持顔面計,聯絡浙督盧永祥,亦扶助梁閣。
盧氏已先有電到京,詞旨較為婉轉。
至奉張續電,則仍闡發前電之意,惟臨了處,也有以武力擁梁的說話。
其詞道: 竊維時局蜩螗,必須群策群力,和衷共濟,扶持而匡救之,方足以支将傾之大廈,挽既倒之狂瀾。
作霖前此到京,誠危急存亡之秋也。
外有華府之會議,内有交行之恐慌,而積欠京外各軍隊之饷項,并院部各衙門之薪俸,多至十餘月,少亦數月不等,甚至囚糧亦不發放,京畿重地,軍政法學各界,釀成此等奇荒,不但各國之所無,抑亦從來所未有。
當此新舊年關,相繼并至,人心惶駭,危險萬分,誰秉國鈞,孰執其咎?事實具在,可為痛心。
作霖蒿目時艱,不忍坐視,故承鈞座之意,随曹使而周旋,贊成組閣,以期挽救乎國家接濟之交行,以冀維持夫市面。
凡此為國為民之念,當在共聞共見之中。
而對于梁君個人,對于交通銀行,平日既無所謂異議,臨時亦絕無絲毫成見。
乃國事方在進行,而違言竟至紛起。
夫以膠濟鐵路問題,關乎國家權利,籌款贖回,自是唯一無二之辦法。
若代表力争于華府,而梁閣退讓于京師,天地不容,神人共怒,吳使并各督責其賣國,夫亦誰曰不宜,但事必察其有無,情必審其虛實,如果實有其事,即加以嚴譴,梁閣尚有何辭? 倘事屬子虛,或系誤會,則鍛煉周内以入人罪,不特有傷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