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八回澡吏廚官仕途生色葉虎梁燕交系弄權
關燈
小
中
大
持已久,此次華府會議,中國代表施肇基、王寵惠、顧維鈞三人前往出席,日人一面聯絡英、美列強,恫吓中國,大有氣吞全魯、惟我獨尊之概。
幸而中國三代表,在外交界上也還有點小小名氣,中國人民,又怕政府力量薄弱,三代表畏葸延誤,特地公推蔣夢麟、餘日章二人,為人民代表,赴美為三代表作後盾。
開會多日,各大議案,均已次第解決,隻有中日兩國間的魯案,還是頭緒毫無。
在人民之意,以無條件收回膠濟路為主要目的,萬一日方不允,則願以人民之力,備價贖回。
無奈三代表因政府方面,宗旨遊移,本人既為政府代表,一切須以政府之意旨,為交涉之目的,也自無可如何。
一再遷延,至這年十二月十七日,蔣夢麟恐長此因循,愈難得有進步,因親至王寵惠寓所,詢其意見。
寵惠原是一個學者,忠厚有餘,而才幹未足,對于蔣意,雖極贊同,仍以須請示政府為言,再往訪施、顧二人,也都以遊移兩可之詞相對付。
此等手段,對外人尚不可,況于自己人乎?夢麟無法可施,看看閉會期近,各國代表都已紛紛治裝,預備返國,夢麟隻得一面拍電本國,報告情形,一面聯絡留美八大團體,公遞覺書,為最後之奮鬥。
三代表不得已,才允即日提出交涉。
不料到了議場,施肇基一開口,就提議贖路,并沒提到無條件收回一說。
一個代表,連生意人讨價本事,都沒有,可憐。
日人方面,本來得步進步,當時即答應贖路辦法,但須向日本借債辦理。
三代表再三争持,又經各國調停,始于議妥,于十二年内,由中國分期贖路,但三年之後,中國得于六個月前,通知日本,一次贖回。
又該路運輸總管,須用日本人,案經議決,雖然損失不資,總算将來可有收回希望。
不料日本代表雖迫于公論,及三代表之交涉,允許贖路辦法,同時政府方面,卻暗暗運動梁閣,誘以直接交涉。
此等手段,未免卑鄙,中國雖然失敗,還不緻如此丢臉。
梁士诒為借款便利起見,竟于二十日密電三代表,令向日方讓步。
三代表得此電令,都驚得目瞪口呆,不知為計。
明知服從政府,必為人民所攻擊反抗,而代表為政府所簡派,反對政府,即不啻取消本身代表資格。
恰巧蔣夢麟和八團體代表過來,三代表因出示電報,問他們有何意見?衆人見了,都大罵政府賣國,勸三代表切勿宣布,徑将議案簽字,再作道理。
夢麟說話,尤為激昂。
他說:“與其得罪于真正的國民,甯可得罪于賣國政府。
得罪政府,抵拚不做他的官,就完了,得罪國民,我們卻連人都不能做了。
”官可不為,人不能不做,快人快語。
三代表亦奮然道:“隻得如此拚一下子,再看。
但怕日政府方面,也有訓示到來,他們代表,未必再肯簽字呢。
”衆人聽了,一個個愁顔相向,無計可施。
果然到了開會之時,日代表劈頭便問三代表:“得了貴國訓令沒有?貴我兩國,已經在北京講妥,各種懸案,準在北京直接交涉,不再由大會議決了。
本來中、日是近鄰同種之國,貴國古人說:‘兄弟阋牆,外禦其侮,’如今倒為了我們弟兄之事,反和外人商量辦法起來,豈非丢臉?如今貴政府既已覺悟,我們代表的責任已算終了,敝代表明後天即欲動身回國去也。
”卻虧他老臉說得出。
三代表見說,面面相觑,一時說不出話來。
還算顧維鈞機伶,料道這事除了掩瞞以外,沒有别法,隻得毅然答道:“貴代表所言,不曉是何内容?敝代表等并未奉有敝國政府何種訓令。
關于膠濟一案,昨兒已經議定,今日何又出此反悔之言,不慮為各大國所笑麼?”卻也嚴正。
日代表聽了,倒也紅了一紅臉兒,但對于維鈞之言,仍是半信半疑,總之無論怎樣,他既奉到本國訓令,自然不肯簽約,于是三代表并全國人民代表,和八團體等折沖壇坫,費盡唇舌,所得的一絲兒成績,幾乎又要擱置起來。
雖然後來仍賴人民督促,各國調停,與代表堅持之功,仍得照議解決,而全國人民,已恨不食梁燕之肉,而寝其皮。
該該該。
就是華會各國代表,也都暗笑中國積弱之餘,好容易爬上台盤,對于偌大外交,兀自置棋不定,終為日人所欺。
從此中國無能的笑話,愈加深印于外人腦筋中了。
古人雲:“人必自侮也,而後人侮之,國必自伐也,而後人伐之。
”象梁氏這等謀國,端的與自侮自伐何殊?這又何怪外人之騰笑不休,侵淩日甚呢!真是自取其辱。
關于魯案條約,後回另有交代,本回仍須說到梁閣方面。
原來梁士诒上台第一步計劃,專在聯日本為外援,鞏固他的勢力,豈知全國上下,群起而攻,人民公論雖不在他意中,卻不料觸怒了這位洛陽太歲,急電飛來,全閣失色。
梁燕之内閣命運,真成了巢梁之燕,岌岌乎不可終日起來。
正是: 内閣忽成梁上燕,人民都作釜中魚。
未知吳氏若何作對,且看下回分解。
---------- 曹三爺出身布販,自緻高位,心目中安有所謂國家?更安知所謂政治?毋怪廚子可作縣官,澡役可充處長也。
傳曰:“國家之敗,由官邪也”,夫曰官邪,邪而不失其為官。
若曹三之官,則真不成其為官矣。
哀我人民,何冤何罪。
而有此似官非官之官也。
幸而中國三代表,在外交界上也還有點小小名氣,中國人民,又怕政府力量薄弱,三代表畏葸延誤,特地公推蔣夢麟、餘日章二人,為人民代表,赴美為三代表作後盾。
開會多日,各大議案,均已次第解決,隻有中日兩國間的魯案,還是頭緒毫無。
在人民之意,以無條件收回膠濟路為主要目的,萬一日方不允,則願以人民之力,備價贖回。
無奈三代表因政府方面,宗旨遊移,本人既為政府代表,一切須以政府之意旨,為交涉之目的,也自無可如何。
一再遷延,至這年十二月十七日,蔣夢麟恐長此因循,愈難得有進步,因親至王寵惠寓所,詢其意見。
寵惠原是一個學者,忠厚有餘,而才幹未足,對于蔣意,雖極贊同,仍以須請示政府為言,再往訪施、顧二人,也都以遊移兩可之詞相對付。
此等手段,對外人尚不可,況于自己人乎?夢麟無法可施,看看閉會期近,各國代表都已紛紛治裝,預備返國,夢麟隻得一面拍電本國,報告情形,一面聯絡留美八大團體,公遞覺書,為最後之奮鬥。
三代表不得已,才允即日提出交涉。
不料到了議場,施肇基一開口,就提議贖路,并沒提到無條件收回一說。
一個代表,連生意人讨價本事,都沒有,可憐。
日人方面,本來得步進步,當時即答應贖路辦法,但須向日本借債辦理。
三代表再三争持,又經各國調停,始于議妥,于十二年内,由中國分期贖路,但三年之後,中國得于六個月前,通知日本,一次贖回。
又該路運輸總管,須用日本人,案經議決,雖然損失不資,總算将來可有收回希望。
不料日本代表雖迫于公論,及三代表之交涉,允許贖路辦法,同時政府方面,卻暗暗運動梁閣,誘以直接交涉。
此等手段,未免卑鄙,中國雖然失敗,還不緻如此丢臉。
梁士诒為借款便利起見,竟于二十日密電三代表,令向日方讓步。
三代表得此電令,都驚得目瞪口呆,不知為計。
明知服從政府,必為人民所攻擊反抗,而代表為政府所簡派,反對政府,即不啻取消本身代表資格。
恰巧蔣夢麟和八團體代表過來,三代表因出示電報,問他們有何意見?衆人見了,都大罵政府賣國,勸三代表切勿宣布,徑将議案簽字,再作道理。
夢麟說話,尤為激昂。
他說:“與其得罪于真正的國民,甯可得罪于賣國政府。
得罪政府,抵拚不做他的官,就完了,得罪國民,我們卻連人都不能做了。
”官可不為,人不能不做,快人快語。
三代表亦奮然道:“隻得如此拚一下子,再看。
但怕日政府方面,也有訓示到來,他們代表,未必再肯簽字呢。
”衆人聽了,一個個愁顔相向,無計可施。
果然到了開會之時,日代表劈頭便問三代表:“得了貴國訓令沒有?貴我兩國,已經在北京講妥,各種懸案,準在北京直接交涉,不再由大會議決了。
本來中、日是近鄰同種之國,貴國古人說:‘兄弟阋牆,外禦其侮,’如今倒為了我們弟兄之事,反和外人商量辦法起來,豈非丢臉?如今貴政府既已覺悟,我們代表的責任已算終了,敝代表明後天即欲動身回國去也。
”卻虧他老臉說得出。
三代表見說,面面相觑,一時說不出話來。
還算顧維鈞機伶,料道這事除了掩瞞以外,沒有别法,隻得毅然答道:“貴代表所言,不曉是何内容?敝代表等并未奉有敝國政府何種訓令。
關于膠濟一案,昨兒已經議定,今日何又出此反悔之言,不慮為各大國所笑麼?”卻也嚴正。
日代表聽了,倒也紅了一紅臉兒,但對于維鈞之言,仍是半信半疑,總之無論怎樣,他既奉到本國訓令,自然不肯簽約,于是三代表并全國人民代表,和八團體等折沖壇坫,費盡唇舌,所得的一絲兒成績,幾乎又要擱置起來。
雖然後來仍賴人民督促,各國調停,與代表堅持之功,仍得照議解決,而全國人民,已恨不食梁燕之肉,而寝其皮。
該該該。
就是華會各國代表,也都暗笑中國積弱之餘,好容易爬上台盤,對于偌大外交,兀自置棋不定,終為日人所欺。
從此中國無能的笑話,愈加深印于外人腦筋中了。
古人雲:“人必自侮也,而後人侮之,國必自伐也,而後人伐之。
”象梁氏這等謀國,端的與自侮自伐何殊?這又何怪外人之騰笑不休,侵淩日甚呢!真是自取其辱。
關于魯案條約,後回另有交代,本回仍須說到梁閣方面。
原來梁士诒上台第一步計劃,專在聯日本為外援,鞏固他的勢力,豈知全國上下,群起而攻,人民公論雖不在他意中,卻不料觸怒了這位洛陽太歲,急電飛來,全閣失色。
梁燕之内閣命運,真成了巢梁之燕,岌岌乎不可終日起來。
正是: 内閣忽成梁上燕,人民都作釜中魚。
未知吳氏若何作對,且看下回分解。
---------- 曹三爺出身布販,自緻高位,心目中安有所謂國家?更安知所謂政治?毋怪廚子可作縣官,澡役可充處長也。
傳曰:“國家之敗,由官邪也”,夫曰官邪,邪而不失其為官。
若曹三之官,則真不成其為官矣。
哀我人民,何冤何罪。
而有此似官非官之官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