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回情脈脈洪姨進甘言語詹詹徐相陳苦口
關燈
小
中
大
尚知有名譽道德,想是孟子所謂平旦之氣。
一麐接口道:“如總統言,足見聖明,一麐今日,益信總統無私了。
”言畢辭出,同僚等或來問話,一麐還為老袁力辯,且雲:“楊度等設立籌安會,無非是進一步做法,想是借此題目,組織一大權憲法,若疑總統有心為帝,實屬非是,總統已與我言過了,決意不做皇帝呢。
”那知已被他騙了。
衆人似信非信,又到徐相國府中,探問消息。
湊巧肅政史莊蘊寬,從相國府中出來,與衆人相遇,彼此問明來意。
莊蘊寬皺着眉道:“黑幕沈沈,我也是窺他不透,諸君也不必去問國務卿了。
”大衆齊聲道:“難道徐相國也贊成帝制麼?”莊蘊寬道:“我因李誨、梁覺等,屢進呈文,也激起一腔熱誠,意欲立上彈章,但未知極峰意見,究竟如何,特來問明徐相國。
偏他是吞吞吐吐,也不是贊成帝制,又不是不贊成帝制,令我愈加迷茫,無從摸他頭腦。
”大衆道:“我等且再去一問,如何?”莊蘊寬道:“盡可不必。
我臨行時,已有言相逼,老徐已允我去問總統了。
”大衆聽到此語,方才散歸。
看官,你道這國務卿徐世昌,究竟向總統府去也不去?他與老袁系多年寅誼,平素至交,眼見得袁氏為帝,自己要俯伏稱臣,面子上亦過不下去,況此次來做國務卿,也是朋情難卻,勉強擔任,若擁戴老袁,改革國體,非但對不住國民,更且對不住隆裕後、宣統帝。
不過他是氣宇深沈、手段圓滑的人物,對着屬僚,未肯遽表已意,曲毀老袁,所以晤着莊蘊寬,隻把浮詞對付,一些兒不露痕迹,老官僚之慣技。
待送莊氏出門,方說一句進谒總統的話頭,略略表明意見。
是日午後三下鐘,即乘輿出門,往谒袁總統。
既到總統府,下車徑入。
老袁聞他到來,當然接見。
兩下分賓主坐定,談及許多政治,已消磨了好多時,漸漸說到籌安會,徐世昌即逼緊一句道:“總統明見究竟是民主好麼?君主好麼?”老袁笑着道:“你以為如何是好?”還問一句,确是狡狯。
徐世昌道:“無論什麼政體,都可行得,但總須相時而動,方好哩。
”老袁道:“據你看來,目下是何等時候?”徐世昌道:“以我國論,适用君主,不适用民主。
但全國人心,猶傾向民主一邊,因為民國創造,曆時尚短,又經總統定變安民,隻道是民主的好處,目下且暫仍舊貫,靜觀大局如何,再行定議。
”語至此,望着老袁面色,尚不改容,他索性盡一忠告道:“楊度等組織籌安會,惹起物議,也是因時候太早,有此反抗呢。
”老袁不禁變色道:“楊度開會的意思,無非是研究政體,并未實行,我想他沒甚大礙,那反對籌安會的議論,實是無理取鬧,且亦不過數人,豈就好算是公論嗎?況我的本意,并不想做什麼皇帝,就是這總統位置,也未嘗戀戀,隻因全國推戴,不能脫身,沒奈何當此責任,否則我已五十七歲了,洹上秋水,随意消遣,可不好麼?”還要騙人。
徐世昌道:“辱承總統推愛,結契多年,豈不識總統心意?但楊度等鼓吹帝制,外人未明原委,還道是總統主使,遂緻以訛傳訛,他人不必論,就是段芝泉等;随從總統多年,相知有素,今日亦未免生疑,這還求總統明白表示,才能安定人心。
”這數語好算忠谏。
老袁勃然道:“芝泉麼?他自中日交涉以來,時常與我反對,我亦不曉得他是什麼用意。
他若不願做陸軍總長,盡可與我商量,何必背後違言,你是我的老友,托你去勸他一番,大家吃碗太平飯,便好了。
”言畢,便攜去茶碗,請徐飲茶。
前清老例,主人請客飲茗,便是叫客退出的意思,徐世昌居官最久,熟練得很,當即把茶一喝,起身告辭。
為此一席晤談,頓令這陸軍總長段祺瑞,退職閑居,幾做了一個嫌疑犯。
小子有詩歎道: 多年友誼不相容,隻為枭雄好面從。
盡說項城如莽操,誰知尚未逮謙恭。
欲知段總長退職情形,待至下回續表。
---------- 曆朝以來諸元首,多自子女誤之,而女嬖為尤甚。
蓋床笫之官,最易動聽。
加以狐媚之工,莺簧之巧,其有不為所惑者幾希?袁氏陰圖帝制,已非一日,隻以運動未成,憚于猝發,一經洪姨之慫恿,語語中入心坎,情不自已,計從此決,于是良友之言,無不逆耳,即視若腹心之徐相國,亦不得而谏止之。
長舌婦真可畏哉!一經著書人描摹口吻,更覺甘言苦口,絕不相同,甘者易入,苦者難受,無怪老袁之終不悟也。
一麐接口道:“如總統言,足見聖明,一麐今日,益信總統無私了。
”言畢辭出,同僚等或來問話,一麐還為老袁力辯,且雲:“楊度等設立籌安會,無非是進一步做法,想是借此題目,組織一大權憲法,若疑總統有心為帝,實屬非是,總統已與我言過了,決意不做皇帝呢。
”那知已被他騙了。
衆人似信非信,又到徐相國府中,探問消息。
湊巧肅政史莊蘊寬,從相國府中出來,與衆人相遇,彼此問明來意。
莊蘊寬皺着眉道:“黑幕沈沈,我也是窺他不透,諸君也不必去問國務卿了。
”大衆齊聲道:“難道徐相國也贊成帝制麼?”莊蘊寬道:“我因李誨、梁覺等,屢進呈文,也激起一腔熱誠,意欲立上彈章,但未知極峰意見,究竟如何,特來問明徐相國。
偏他是吞吞吐吐,也不是贊成帝制,又不是不贊成帝制,令我愈加迷茫,無從摸他頭腦。
”大衆道:“我等且再去一問,如何?”莊蘊寬道:“盡可不必。
我臨行時,已有言相逼,老徐已允我去問總統了。
”大衆聽到此語,方才散歸。
看官,你道這國務卿徐世昌,究竟向總統府去也不去?他與老袁系多年寅誼,平素至交,眼見得袁氏為帝,自己要俯伏稱臣,面子上亦過不下去,況此次來做國務卿,也是朋情難卻,勉強擔任,若擁戴老袁,改革國體,非但對不住國民,更且對不住隆裕後、宣統帝。
不過他是氣宇深沈、手段圓滑的人物,對着屬僚,未肯遽表已意,曲毀老袁,所以晤着莊蘊寬,隻把浮詞對付,一些兒不露痕迹,老官僚之慣技。
待送莊氏出門,方說一句進谒總統的話頭,略略表明意見。
是日午後三下鐘,即乘輿出門,往谒袁總統。
既到總統府,下車徑入。
老袁聞他到來,當然接見。
兩下分賓主坐定,談及許多政治,已消磨了好多時,漸漸說到籌安會,徐世昌即逼緊一句道:“總統明見究竟是民主好麼?君主好麼?”老袁笑着道:“你以為如何是好?”還問一句,确是狡狯。
徐世昌道:“無論什麼政體,都可行得,但總須相時而動,方好哩。
”老袁道:“據你看來,目下是何等時候?”徐世昌道:“以我國論,适用君主,不适用民主。
但全國人心,猶傾向民主一邊,因為民國創造,曆時尚短,又經總統定變安民,隻道是民主的好處,目下且暫仍舊貫,靜觀大局如何,再行定議。
”語至此,望着老袁面色,尚不改容,他索性盡一忠告道:“楊度等組織籌安會,惹起物議,也是因時候太早,有此反抗呢。
”老袁不禁變色道:“楊度開會的意思,無非是研究政體,并未實行,我想他沒甚大礙,那反對籌安會的議論,實是無理取鬧,且亦不過數人,豈就好算是公論嗎?況我的本意,并不想做什麼皇帝,就是這總統位置,也未嘗戀戀,隻因全國推戴,不能脫身,沒奈何當此責任,否則我已五十七歲了,洹上秋水,随意消遣,可不好麼?”還要騙人。
徐世昌道:“辱承總統推愛,結契多年,豈不識總統心意?但楊度等鼓吹帝制,外人未明原委,還道是總統主使,遂緻以訛傳訛,他人不必論,就是段芝泉等;随從總統多年,相知有素,今日亦未免生疑,這還求總統明白表示,才能安定人心。
”這數語好算忠谏。
老袁勃然道:“芝泉麼?他自中日交涉以來,時常與我反對,我亦不曉得他是什麼用意。
他若不願做陸軍總長,盡可與我商量,何必背後違言,你是我的老友,托你去勸他一番,大家吃碗太平飯,便好了。
”言畢,便攜去茶碗,請徐飲茶。
前清老例,主人請客飲茗,便是叫客退出的意思,徐世昌居官最久,熟練得很,當即把茶一喝,起身告辭。
為此一席晤談,頓令這陸軍總長段祺瑞,退職閑居,幾做了一個嫌疑犯。
小子有詩歎道: 多年友誼不相容,隻為枭雄好面從。
盡說項城如莽操,誰知尚未逮謙恭。
欲知段總長退職情形,待至下回續表。
---------- 曆朝以來諸元首,多自子女誤之,而女嬖為尤甚。
蓋床笫之官,最易動聽。
加以狐媚之工,莺簧之巧,其有不為所惑者幾希?袁氏陰圖帝制,已非一日,隻以運動未成,憚于猝發,一經洪姨之慫恿,語語中入心坎,情不自已,計從此決,于是良友之言,無不逆耳,即視若腹心之徐相國,亦不得而谏止之。
長舌婦真可畏哉!一經著書人描摹口吻,更覺甘言苦口,絕不相同,甘者易入,苦者難受,無怪老袁之終不悟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