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一回又謀世襲内府藏名戀私财外交啟釁
關燈
小
中
大
、湯化龍,資望稍輕,以少卿加中卿銜,梁士诒、周樹模、汪大燮、貢桑諾爾布等,均授中卿,董康、莊蘊寬等,均授少卿。
他如文官加給嘉禾章,武官加給文虎章,或酌授勳位,無非是施澤如春,有加無已的至意。
語帶雙敲。
一面令教育部整饬學校,提倡忠孝節義,所有小學校中,應讀論、孟二書。
列入科目,不得廢經。
一面頒附亂自首特赦令,凡在民國三年十二月前,所有附亂人等,或被脅,或盲從,均得向地方行政官署,悔罪自首,當由地方行政官呈請大總統特赦,給予免罪證書,回籍營業。
總算皇恩浩蕩。
是時白狼已平,餘匪肅清,就是民黨中人,亦無隙可乘,隻有假借文字,诋毀老袁,也沒有甚麼效力。
歐洲各國,日務戰争,舊有中外交涉,盡行擱置,無暇向中國尋隙,美國雖守中立,未曾與戰,但距華較遠,又素抱和平宗旨,與中國沒甚龃龉。
隻有東鄰日本,眈眈在側,自攻取青島後,屯兵不撤,日夕綢缪,不但青島領土權,被他占去,就是青島街市上,所有營業行政等權,亦歸日人占領。
袁總統得此消息,不由的吃了一驚。
看官道是何故?原來青島中有一德華銀行,前由德人經理,老袁曾存着巨款,約計二千萬馬克,馬克,德币名。
預備将來恢複帝制,提出使用。
此次聞日人幹涉營業,恐他囫囵吞去,無從追索,豈不是白費金錢,破壞好事?領土權可以抛棄,私款是萬難割舍的!當下情急智生,亟通牒英、德、日三國,宣告撤銷山東戰域,牒文内列着三種理由,一是青島戰事,現已完畢,二是膠、萊、龍口各處情形,已甚安靖,三是中國應設兵防海,阻禁匪徒侵入膠、萊各處作亂,為此三大要件,不能不要求日本撤兵。
哪知牒文才發,日本政府,卻已有照會到來,他的照會中,卻含混說着道:“君有大志,何必親近德意志,難道我大日本帝國,就不能作一幫手麼?”隐隐約約,确是妙文!袁總統接閱照會,巧巧碰入心坎,躊躇了好一會,便邀請顧問員有賀長雄、西坂大佐等,秘密商議一番,托他電達本國政府,極力贊助;一面電囑駐日公使陸宗輿,疏通日本内閣。
那時日本内閣首相,名叫大限重信,他本是個勳戚舊臣,外交能手,既得了這個消息,便視為奇貨可居,當下提出元老院,議決二十一條件,向袁要索,作為日後的報酬。
未曾出力幫助,先已要索酬金,求人者其鑒諸。
看官曾否閱過清史?當中日戰争以前,老袁曾任朝鮮公使,彼時屢與日本反對,遂釀成中日戰事,害得喪師失律,割地賠款,才行了案。
日人中島端氏,且于民國二年冬季,著有《支那分割的命運》一書,日人稱中國為支那。
内述袁氏秘史,種種揶揄,幾笑他一錢不值,難道老袁毫不記憶,毫無聞見,反欲向他求助麼?若非利令智昏,何至于此?古語說得好:“人必自侮,然後人侮。
”袁氏為帝制起見,竟惹出二十一件大要挾來,小子有詩歎道: 欲成王道貴無私,知白何如守黑時。
隻手難遮天下目,欺人反使别人欺。
畢竟二十一條件,說的甚麼?待小子下回表明。
---------- 總統與皇帝,原是不同,但據袁氏之總統選舉法,是已得任終身總統,且為世襲總統矣,與皇帝幾無區别,甯必稱帝而後快乎?總之袁氏心目中,全然不脫俗念,念茲在茲,曰惟帝制,釋茲在茲,亦曰惟帝制。
夫既欲為帝,即自稱為帝可也,何必鬼鬼祟祟,向人求助,反為東鄰所輕視乎?嗚呼袁氏!為了帝制二字,憧擾胸中,欲為帝則恐人反對,不為帝又難餍私心,人欲勝,天理泯,而心力為之交疲矣。
人謂袁氏智,袁氏其果智乎哉!
他如文官加給嘉禾章,武官加給文虎章,或酌授勳位,無非是施澤如春,有加無已的至意。
語帶雙敲。
一面令教育部整饬學校,提倡忠孝節義,所有小學校中,應讀論、孟二書。
列入科目,不得廢經。
一面頒附亂自首特赦令,凡在民國三年十二月前,所有附亂人等,或被脅,或盲從,均得向地方行政官署,悔罪自首,當由地方行政官呈請大總統特赦,給予免罪證書,回籍營業。
總算皇恩浩蕩。
是時白狼已平,餘匪肅清,就是民黨中人,亦無隙可乘,隻有假借文字,诋毀老袁,也沒有甚麼效力。
歐洲各國,日務戰争,舊有中外交涉,盡行擱置,無暇向中國尋隙,美國雖守中立,未曾與戰,但距華較遠,又素抱和平宗旨,與中國沒甚龃龉。
隻有東鄰日本,眈眈在側,自攻取青島後,屯兵不撤,日夕綢缪,不但青島領土權,被他占去,就是青島街市上,所有營業行政等權,亦歸日人占領。
袁總統得此消息,不由的吃了一驚。
看官道是何故?原來青島中有一德華銀行,前由德人經理,老袁曾存着巨款,約計二千萬馬克,馬克,德币名。
預備将來恢複帝制,提出使用。
此次聞日人幹涉營業,恐他囫囵吞去,無從追索,豈不是白費金錢,破壞好事?領土權可以抛棄,私款是萬難割舍的!當下情急智生,亟通牒英、德、日三國,宣告撤銷山東戰域,牒文内列着三種理由,一是青島戰事,現已完畢,二是膠、萊、龍口各處情形,已甚安靖,三是中國應設兵防海,阻禁匪徒侵入膠、萊各處作亂,為此三大要件,不能不要求日本撤兵。
哪知牒文才發,日本政府,卻已有照會到來,他的照會中,卻含混說着道:“君有大志,何必親近德意志,難道我大日本帝國,就不能作一幫手麼?”隐隐約約,确是妙文!袁總統接閱照會,巧巧碰入心坎,躊躇了好一會,便邀請顧問員有賀長雄、西坂大佐等,秘密商議一番,托他電達本國政府,極力贊助;一面電囑駐日公使陸宗輿,疏通日本内閣。
那時日本内閣首相,名叫大限重信,他本是個勳戚舊臣,外交能手,既得了這個消息,便視為奇貨可居,當下提出元老院,議決二十一條件,向袁要索,作為日後的報酬。
未曾出力幫助,先已要索酬金,求人者其鑒諸。
看官曾否閱過清史?當中日戰争以前,老袁曾任朝鮮公使,彼時屢與日本反對,遂釀成中日戰事,害得喪師失律,割地賠款,才行了案。
日人中島端氏,且于民國二年冬季,著有《支那分割的命運》一書,日人稱中國為支那。
内述袁氏秘史,種種揶揄,幾笑他一錢不值,難道老袁毫不記憶,毫無聞見,反欲向他求助麼?若非利令智昏,何至于此?古語說得好:“人必自侮,然後人侮。
”袁氏為帝制起見,竟惹出二十一件大要挾來,小子有詩歎道: 欲成王道貴無私,知白何如守黑時。
隻手難遮天下目,欺人反使别人欺。
畢竟二十一條件,說的甚麼?待小子下回表明。
---------- 總統與皇帝,原是不同,但據袁氏之總統選舉法,是已得任終身總統,且為世襲總統矣,與皇帝幾無區别,甯必稱帝而後快乎?總之袁氏心目中,全然不脫俗念,念茲在茲,曰惟帝制,釋茲在茲,亦曰惟帝制。
夫既欲為帝,即自稱為帝可也,何必鬼鬼祟祟,向人求助,反為東鄰所輕視乎?嗚呼袁氏!為了帝制二字,憧擾胸中,欲為帝則恐人反對,不為帝又難餍私心,人欲勝,天理泯,而心力為之交疲矣。
人謂袁氏智,袁氏其果智乎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