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六回促就道副座入京避要路兼督辭職
關燈
小
中
大
吉林護軍使孟恩遠,黑龍江護軍使兼署民政長朱慶瀾,江蘇都督張勳,江蘇民政長韓國鈞,江北護軍使蔣雁行,安徽都督兼署民政長倪嗣沖,署江西都督李純,江西民政長汪瑞闿,浙江都督朱瑞,署浙江民政長屈映光,福建民政長汪聲玲,署湖南都督兼理民政長湯芗銘,署山東都督靳雲鵬,署山東民政長田文烈,河南都督張鎮芳,河南民政長張鳳台,山西都督閻錫山,山西民政長陳钰,陝西都督張鳳翙,署陝西民政長高增爵,護理甘肅都督兼護民政長張炳
華,新疆都督兼署民政長楊增新,四川都督胡景伊,署四川民政長陳廷傑,護理川邊經略使顔镡,廣東都督龍濟光,署廣東民政長李開侁,廣西都督陸榮廷,廣西民政長張鳴岐,貴州都督兼署雲南都督唐繼堯,雲南民政長李鴻祥,貴州民政長戴戡同叩。
看官閱此電文,已見得各省長官,統是仰承意旨,不消細述。
惟黎元洪系起義首領,本意在推翻專制,建設共和,此次袁總統摧殘國會,明明欲回複專制,如何也随聲附和,反領銜電達呢?古語說得好,“識時務者為俊傑”,大衆既贊成袁氏,他亦不便硬行出頭,與袁反對,樂得同流合汙,做一個與時浮沈的俊傑呢。
句中有眼。
不意通電未幾,即來了參議院院長王家襄,口稱奉總統密令,邀副總統入京,面商要略。
黎元洪也不推辭,立将任中各項文書,委任民政長暫管,草草的收拾行裝,随王北上,尚恐部下有變,佯言因公渡江,事畢返署,所以出城就道,行蹤詭秘,連黎氏左右,也未嘗預知情事。
待至黎已到京,方聞袁總統下令,有雲兼領湖北都督事黎元洪,因公來京,著段祺瑞暫代兼領湖北都督事。
當時中外人士,莫明其妙,共疑政府有何大事,必須這黎副總統到京呢。
嗣由小子底細調查,方知黎氏入京,段氏出鎮,統含有特别關系,不是無故調動的。
說來話長,待小子叙述出來。
原來袁氏倚黎、段為左右手,黎長參謀,段長陸軍,遇事必内外籌商,謀定後動。
黎、段亦矢忠矢慎,不敢有違,所以二次革命,黎為外護,段為中堅,終能指日蕩平,肅清半壁。
袁總統得此奇捷,未免顧盼自豪,嘗語左右道:“我略用武裝,約叛黨相見,不到兩月,盡已平定,論起功力,不在拿翁下。
拿翁即法國拿破侖。
惟拿翁自恃武功,觊觎大寶,改變民主,再行帝政,我雖很加羨慕,但不欲輕效拿翁,緻蹈覆轍呢。
”自知甚明,何後來利令智昏?左右等唯唯如命,未敢妄贊一詞,就中有一位躍躍欲逞的貴公子,聽到此言,便迎機而入,婉進諷詞,老袁掀髯笑道:“汝欲我做皇帝麼?但為事必三思後行,倘或騎梁不成,反輸一跌,豈不是欲巧反拙麼?”意在言外。
于是這位貴公子,垂首告退。
看官道此人為誰?說是袁總統的長公子克定。
畫龍點睛。
袁總統有一妻十五妾,子十五,女十四,惟長子克定,為正室于氏所出,機警不亞乃父,幼時除讀書外,辄好武事,及弱冠後出洋,赴德國留學,卒業陸軍學校,至是歸國已久,常思化家為國,一展所長。
居然想做唐太宗。
湊巧民國成立,乃父得為總統,他便想趁這機會,勸父為帝,好把一座錦繡江山,據為袁氏私産,偏乃父不肯遽為,日日延挨過去,自思光陰易過,何時得達目的?躊躇再四,無可為計,猛然想到故友阮忠樞,與段祺瑞向稱莫逆,段握陸軍重任,倘得他鼓吹帝制,号召軍民,那時便容易成功了。
當下着人去招阮忠樞,忠樞為袁氏門下士,素與克定往來,一聞傳召,立刻馳至。
兩下相見,當由克定囑托一番,他即轉往國務院,見段在列,乘間密語。
誰料段不待詞畢,便厲聲道:“休得妄言!休得妄言!”阮撞了一鼻子灰,返報克定,克定暗暗懷恨。
段又出語人道:“項城屢次宣言,誓不為帝,克定癡心妄想,一味瞎鬧,豈不可笑?”這數語傳入克定耳中,愈令懊惱,遂與袁乃寬密謀,擠排段氏。
乃寬與克定,同姓不宗,平時殷勤趨奉,頗得老袁歡心,遂認老袁為叔父行,小袁為兄弟行。
這是姓袁的好處。
老袁屢加拔擢,累任至陸軍次長,凡段氏一切行為,乃寬無不洞悉,所以吹毛索瘢,得進讒言。
老袁雖然聰明,怎奈一個令子,一個愛侄,日事絮聒,免不得将信将疑。
段祺瑞素性坦率,未曾防着,隻知效忠袁氏,有時袁總統與談湖北軍情,贊美黎元洪,祺瑞獨說黎仁柔有餘,剛斷不足,袁亦歎為知言。
黎氏生平頗合此八字品評。
既而袁克定以段不助己,變計聯黎,複遣人示意元洪,元洪不肯相從,所答論調
看官閱此電文,已見得各省長官,統是仰承意旨,不消細述。
惟黎元洪系起義首領,本意在推翻專制,建設共和,此次袁總統摧殘國會,明明欲回複專制,如何也随聲附和,反領銜電達呢?古語說得好,“識時務者為俊傑”,大衆既贊成袁氏,他亦不便硬行出頭,與袁反對,樂得同流合汙,做一個與時浮沈的俊傑呢。
句中有眼。
不意通電未幾,即來了參議院院長王家襄,口稱奉總統密令,邀副總統入京,面商要略。
黎元洪也不推辭,立将任中各項文書,委任民政長暫管,草草的收拾行裝,随王北上,尚恐部下有變,佯言因公渡江,事畢返署,所以出城就道,行蹤詭秘,連黎氏左右,也未嘗預知情事。
待至黎已到京,方聞袁總統下令,有雲兼領湖北都督事黎元洪,因公來京,著段祺瑞暫代兼領湖北都督事。
當時中外人士,莫明其妙,共疑政府有何大事,必須這黎副總統到京呢。
嗣由小子底細調查,方知黎氏入京,段氏出鎮,統含有特别關系,不是無故調動的。
說來話長,待小子叙述出來。
原來袁氏倚黎、段為左右手,黎長參謀,段長陸軍,遇事必内外籌商,謀定後動。
黎、段亦矢忠矢慎,不敢有違,所以二次革命,黎為外護,段為中堅,終能指日蕩平,肅清半壁。
袁總統得此奇捷,未免顧盼自豪,嘗語左右道:“我略用武裝,約叛黨相見,不到兩月,盡已平定,論起功力,不在拿翁下。
拿翁即法國拿破侖。
惟拿翁自恃武功,觊觎大寶,改變民主,再行帝政,我雖很加羨慕,但不欲輕效拿翁,緻蹈覆轍呢。
”自知甚明,何後來利令智昏?左右等唯唯如命,未敢妄贊一詞,就中有一位躍躍欲逞的貴公子,聽到此言,便迎機而入,婉進諷詞,老袁掀髯笑道:“汝欲我做皇帝麼?但為事必三思後行,倘或騎梁不成,反輸一跌,豈不是欲巧反拙麼?”意在言外。
于是這位貴公子,垂首告退。
看官道此人為誰?說是袁總統的長公子克定。
畫龍點睛。
袁總統有一妻十五妾,子十五,女十四,惟長子克定,為正室于氏所出,機警不亞乃父,幼時除讀書外,辄好武事,及弱冠後出洋,赴德國留學,卒業陸軍學校,至是歸國已久,常思化家為國,一展所長。
居然想做唐太宗。
湊巧民國成立,乃父得為總統,他便想趁這機會,勸父為帝,好把一座錦繡江山,據為袁氏私産,偏乃父不肯遽為,日日延挨過去,自思光陰易過,何時得達目的?躊躇再四,無可為計,猛然想到故友阮忠樞,與段祺瑞向稱莫逆,段握陸軍重任,倘得他鼓吹帝制,号召軍民,那時便容易成功了。
當下着人去招阮忠樞,忠樞為袁氏門下士,素與克定往來,一聞傳召,立刻馳至。
兩下相見,當由克定囑托一番,他即轉往國務院,見段在列,乘間密語。
誰料段不待詞畢,便厲聲道:“休得妄言!休得妄言!”阮撞了一鼻子灰,返報克定,克定暗暗懷恨。
段又出語人道:“項城屢次宣言,誓不為帝,克定癡心妄想,一味瞎鬧,豈不可笑?”這數語傳入克定耳中,愈令懊惱,遂與袁乃寬密謀,擠排段氏。
乃寬與克定,同姓不宗,平時殷勤趨奉,頗得老袁歡心,遂認老袁為叔父行,小袁為兄弟行。
這是姓袁的好處。
老袁屢加拔擢,累任至陸軍次長,凡段氏一切行為,乃寬無不洞悉,所以吹毛索瘢,得進讒言。
老袁雖然聰明,怎奈一個令子,一個愛侄,日事絮聒,免不得将信将疑。
段祺瑞素性坦率,未曾防着,隻知效忠袁氏,有時袁總統與談湖北軍情,贊美黎元洪,祺瑞獨說黎仁柔有餘,剛斷不足,袁亦歎為知言。
黎氏生平頗合此八字品評。
既而袁克定以段不助己,變計聯黎,複遣人示意元洪,元洪不肯相從,所答論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