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一回逐黨人各省廓清下圍城三日大掠

關燈
舉第一師長張我權為都督,蘇即辭去。

    北京袁政府特任龍濟光督粵,兼職民政長。

    龍遂督軍東下,徑赴省城。

    途次複接袁總統命令,以蘇、張兩師長各争權利,擅自督粵,着饬革軍官軍職,交龍濟光認真查辦,借儆效尤。

    當下傳令至省,蘇早遠飏,張亦潛遁,軍民等開城歡迎。

    龍即入城受任,粵東又安靜了。

    閩、粵事也依次結束。

     惟湖南軍界,舉蔣翊武為總司令,倡言北伐,首拟攻取荊、襄,開一出路,遂調動澧州、常德一帶軍隊,進擊荊屬石首、公安二縣。

    當由黎兼督元洪,檄令荊州鎮守使丁槐,率兵抵禦。

    湘軍連戰皆敗,仍舊遁回。

    丁槐以職守所在,未便窮追,湖南獨立如故。

    既而武昌城内的湖南旅館,又隐設機關,暗圖起事,複被偵探報告黎督,捕戮了好幾十人,内多湖南派來的秘黨,明槍暗箭,始終無效。

    黎兼督以湘、鄂相連,湘省多事,終為鄂患,乃緻書湖南都督譚延闿,勸他撤銷獨立。

    譚複書極為圓滑,略言:“獨立并非本意,不過為軍界所脅,暫借此名,保護治安。

    鄂、湘唇齒相依,決不自相殘殺,現已竭力防亂,靜圖報命”等語。

    及贛事失敗,北軍将移師南向,蔣翊武自知惹禍,偕死黨唐蟒等,微服潛逃。

    就是長江巡閱使譚人鳳,也先機遁去,湖南又平。

     于是長江上下遊,除熊克武據重慶外,隻有江南一區,尚由何海鳴占住,未肯罷手。

    卻似硬漢。

    何委唐辰為省長,劉傑為警察廳長,唐、劉常語人道:“做一刻算一刻,也管不到什麼成敗呢。

    ”何海鳴也存此想,不過北軍尚未合圍,且樂得統領孤軍,做了幾日總司令,逞些威風,也不枉一生閱曆。

    苦我民耳!況金陵虎踞龍蟠,素稱險固,就使北軍如何威武,也一時不能奪去,所以昂然自若,并不畏縮。

    馮、張二使,先派師長張文生、徐寶珍等,陸續進攻,鏖戰數日,未能得手,反被獅子山上的大炮,擊斃了好幾百人。

    徐師長部下,如團長趙振東,連長黃得勝、王建德等,先後陣亡。

    連徐師長亦受微傷,抱病回揚。

    張勳聞報大憤,親率全隊渡江,且檄調滬上各兵艦,赴甯會攻。

    當下水陸夾擊,得将紫金山占住,紫金山系江甯保障,既由張軍占領,城中倒也恐慌起來。

    何海鳴隻能筆戰,不能兵戰,特商同兵隊,另舉張堯卿為都督,統兵扼守。

     張勳饬軍撲天保城,把守軍驅散,完全占領;乘勝攻雨花台,并由張勳自開條款,勸何海鳴等速降。

    适值柏文蔚已到江甯,城中複得一助,應上文。

    暗遣甯軍出城,抄出張軍背後,掩襲天保城,擊傷張軍多名,複将天保城奪去。

    這事惱動了張辮帥,再催馮軍渡江助戰。

    徐寶珍病已痊愈,也即重臨戰地,續用巨炮烈彈,撲擊天保城,由徐親自督戰,銳氣無前,殺退甯軍,又把天保城攻克。

    可巧馮軍前隊,亦渡江南來,齊集聚寶門外,拟攻雨花台。

    張、徐兩軍,亦進逼太平、朝陽兩門。

    甯軍更疊出戰,都被擊退。

    城外屍骸累累,不及掩埋,又經赤日薰蒸,臭爛撲鼻,真個是神人共恫,天地皆愁。

    張堯卿觸目驚心,情願卸職,将都督印信,讓與柏文蔚。

    柏以兵單饷绌,不肯擔任,經何海鳴從旁婉勸,勉強應允。

    但城中守兵,傷一個,少一個,城外的北軍,卻連日運至,晝夜圍攻。

    紫金山及天保城的炮彈,紛紛向城内擊射,似急風暴雨一般,猛不可當。

    城内兵民,一經觸着,無不傷亡。

    何海鳴尚抖擻精神,鎮日巡查,不敢少懈。

    怎奈軍饷無着,按天向商會迫索。

    看官!你想此時北兵壓境,商旅不通,還有什麼現銀,供他使用?隻因被逼不過,今朝湊集千元,明朝摒擋百元,移解督署,終不敷用。

    柏文蔚睹這情形,已知朝不保暮,且登城四望,強敵如林,不覺唏噓太息,憂懼交并,便下城語何海鳴道:“北軍大隊已到,将次合圍,炮火又烈,城中乏饷,兵不應命,這是必敗的形景,看來此城是萬不可守了。

    ”何海鳴勃然道:“海鳴願誓死守此,城存與存,城亡與亡。

    ”言未畢,旁立張堯卿亦插口道:“萬一此城被陷,張勳入城,尚可與他巷戰,并有炸彈隊,可制敵命,想不至一敗塗地呢。

    ”柏文蔚默然不答,但搖首示意。

    越宿,即帶領随從軍隊,潛出南門遁去。

    臨行時僅留一函界何海鳴道:“金陵困守,終非久計,弟已出南門去了,君好自為之!”何海鳴見了此函,知他去意已堅,不再挽回,改推韓恢為都督,申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