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二回案情畢現幾達千言宿将暴亡又弱一個
關燈
小
中
大
諸高閣,并不批答。
同志舉他為籌邊會副會長,他暫住數日,旋即去職,另與王芝祥、孫毓筠等,建設國事維持會,把一種憂國的思想,随時流露,無論詩酒遊宴,及到會演說,統是慷慨激昂,饒有賈長沙、陳同甫的态度,又蹈宋漁父覆轍。
怎奈袁總統是最忌名豪,遇着關心政治,痛論時弊的人物,第一着是設法籠絡,第二着是用計殲滅,宋教仁已催歸冥箓,還有宋教仁第二,哪裡肯聽他自由呢? 四月初八日,林允梁士诒邀請,赴将校俱樂部會宴;酒酣耳熱,暢談衷曲,免不得醉後忘情,論及時事。
今夕止可談風月,誰教你論及時事?及至興盡歸來,便覺畏寒,次日加劇,即至山本醫院調治,将過一星期,忽滿身統起紅泡,泡破即流血不止,四肢都是奇痛,次日病勢尤笃,延請中外名醫,入院診視,大都束手無策。
勉強捱延了一天,紅泡變成紫色,未幾又轉成黑色,小便溺血,霎時彌留。
孫毓筠适在側探病,林握孫手,太息道:“國勢危險,一至于此,本想與諸公同心協力,保持國家,怎奈二豎為災,竟緻不起。
”言至此,不禁涕淚滿頤。
孫尚再三勸慰,林又嗚咽道:“甫逾壯年,即要去世,我不過做了半個人,徒呼負負,君須為我遍告同志,努力支持為要。
”孫又問及家事,他竟不能再言,奄然而逝。
死後七竅流血,渾身皆黑,仿佛是中毒情形,享年亦隻三十二歲。
與宋漁父年齡适符,真是無獨有偶。
當由國事維持會員,替他成殓,訃告全國。
其文雲: 北京國事維持會本部孫毓筠、王芝祥、楊曾蔚、溫壽泉,緻黎副總統各都督并各師長旅長,各黨本部,國事維持會支部,及孫中山、黃克強兩先生各報館電。
本會理事林君述慶,體質堅強,志願弘毅,比來盡瘁國事,未嘗告勞,忽于本月初十日,感患痘症,即入山本醫院診治,病勢險惡,藥石無靈,竟于十五夜子刻長逝。
林君十年前,在江南軍界,提倡革命,備曆艱險,百折不撓;前年九月,在鎮江舉義,聯合各軍,光複金陵,厥功最偉。
南北統一後,自請解職,高風亮節,海内同欽。
乃天不佑善人,竟罹暴疾,赍志以終。
當此國基未固,人才消乏之秋,逝者如斯,将誰與支撐危局?泰山梁木,同人等悲不自勝,現定于二十六日,在湖廠會館開追悼大會,特通電告哀。
凡我同志,諒無不失聲一恸,但林君身後蕭條,經毓筠等為之料理成殓,靈柩暫厝城外廣慧寮中,如蒙賜赙,請寄東安門外本會本部事務代收,并以奉聞。
林去世後,時人多疑他中毒,特至山本醫院,訪問病狀。
據醫生言:“林自十三日入院,十五夜逝世,病名叫作天然痘。
”訪員又謂:“死後慘狀,究是何因?”醫言:“病菌有強弱,林君所染,系最強的病菌,沖裂血管,因緻七竅流血,至若遍身皆黑,是染疫緻死的常例,不足為奇。
”訪員又道:“照此說來,林君的病症,果非中毒嗎?”醫生微笑道:“林死後,來院訪問,不止一人,統疑林是中毒。
林症甚兇,種種謠言,原是難免,惟确系痘症,并無他項可疑的事情。
即如陸軍部方君,乃自美國歸來的中醫,多人診斷,統無異詞,是已無可疑餘地了。
”小子以為死無對證,究竟中毒與否,也不敢妄斷。
以不斷斷之。
惟稽勳局長馮自由,呈請政府,說他“勳勞卓著,現在京病故,請即照本局規則,優給恤金年金,并請将事迹宣付史館立傳”,總算邀老袁批準照行。
小子有詩歎道: 賞功罰惡本常經,誰料無辜受暗刑? 自古人生誰不死,狂遭毒手目難瞑。
宋林相繼逝世,京中正齊集議員,行國會開幕禮,一切詳情,容後再表。
據程督應民政長電文,是戕宋一案,實由政府造意,已無疑義。
即是以推,是林之暴亡,不為無因。
刺死一宋,又毒死一林,亦何其辣手耶?或謂漢高、明太,得國以後,皆屠戮功臣,欲為子孫除害,不得不爾。
讵知此系專制時代之君主,容或有是慘劇,業已承認共和,國成民主,正當推誠布公,與天下以更新之機,何苦為此鬼蜮情形,草菅人命乎?否則不願民主,竟作君主,長槍大戟與反對者相角逐,成即帝王,敗為寇賊,亦英雄豪傑之所為。
且糜爛一時,治平百載,億兆人或當忍此巨痛,交換太平。
甯必不可,而竟出此下策,以求逞于一朝,卒之亦同歸于盡,人謂其智,吾笑其愚!
同志舉他為籌邊會副會長,他暫住數日,旋即去職,另與王芝祥、孫毓筠等,建設國事維持會,把一種憂國的思想,随時流露,無論詩酒遊宴,及到會演說,統是慷慨激昂,饒有賈長沙、陳同甫的态度,又蹈宋漁父覆轍。
怎奈袁總統是最忌名豪,遇着關心政治,痛論時弊的人物,第一着是設法籠絡,第二着是用計殲滅,宋教仁已催歸冥箓,還有宋教仁第二,哪裡肯聽他自由呢? 四月初八日,林允梁士诒邀請,赴将校俱樂部會宴;酒酣耳熱,暢談衷曲,免不得醉後忘情,論及時事。
今夕止可談風月,誰教你論及時事?及至興盡歸來,便覺畏寒,次日加劇,即至山本醫院調治,将過一星期,忽滿身統起紅泡,泡破即流血不止,四肢都是奇痛,次日病勢尤笃,延請中外名醫,入院診視,大都束手無策。
勉強捱延了一天,紅泡變成紫色,未幾又轉成黑色,小便溺血,霎時彌留。
孫毓筠适在側探病,林握孫手,太息道:“國勢危險,一至于此,本想與諸公同心協力,保持國家,怎奈二豎為災,竟緻不起。
”言至此,不禁涕淚滿頤。
孫尚再三勸慰,林又嗚咽道:“甫逾壯年,即要去世,我不過做了半個人,徒呼負負,君須為我遍告同志,努力支持為要。
”孫又問及家事,他竟不能再言,奄然而逝。
死後七竅流血,渾身皆黑,仿佛是中毒情形,享年亦隻三十二歲。
與宋漁父年齡适符,真是無獨有偶。
當由國事維持會員,替他成殓,訃告全國。
其文雲: 北京國事維持會本部孫毓筠、王芝祥、楊曾蔚、溫壽泉,緻黎副總統各都督并各師長旅長,各黨本部,國事維持會支部,及孫中山、黃克強兩先生各報館電。
本會理事林君述慶,體質堅強,志願弘毅,比來盡瘁國事,未嘗告勞,忽于本月初十日,感患痘症,即入山本醫院診治,病勢險惡,藥石無靈,竟于十五夜子刻長逝。
林君十年前,在江南軍界,提倡革命,備曆艱險,百折不撓;前年九月,在鎮江舉義,聯合各軍,光複金陵,厥功最偉。
南北統一後,自請解職,高風亮節,海内同欽。
乃天不佑善人,竟罹暴疾,赍志以終。
當此國基未固,人才消乏之秋,逝者如斯,将誰與支撐危局?泰山梁木,同人等悲不自勝,現定于二十六日,在湖廠會館開追悼大會,特通電告哀。
凡我同志,諒無不失聲一恸,但林君身後蕭條,經毓筠等為之料理成殓,靈柩暫厝城外廣慧寮中,如蒙賜赙,請寄東安門外本會本部事務代收,并以奉聞。
林去世後,時人多疑他中毒,特至山本醫院,訪問病狀。
據醫生言:“林自十三日入院,十五夜逝世,病名叫作天然痘。
”訪員又謂:“死後慘狀,究是何因?”醫言:“病菌有強弱,林君所染,系最強的病菌,沖裂血管,因緻七竅流血,至若遍身皆黑,是染疫緻死的常例,不足為奇。
”訪員又道:“照此說來,林君的病症,果非中毒嗎?”醫生微笑道:“林死後,來院訪問,不止一人,統疑林是中毒。
林症甚兇,種種謠言,原是難免,惟确系痘症,并無他項可疑的事情。
即如陸軍部方君,乃自美國歸來的中醫,多人診斷,統無異詞,是已無可疑餘地了。
”小子以為死無對證,究竟中毒與否,也不敢妄斷。
以不斷斷之。
惟稽勳局長馮自由,呈請政府,說他“勳勞卓著,現在京病故,請即照本局規則,優給恤金年金,并請将事迹宣付史館立傳”,總算邀老袁批準照行。
小子有詩歎道: 賞功罰惡本常經,誰料無辜受暗刑? 自古人生誰不死,狂遭毒手目難瞑。
宋林相繼逝世,京中正齊集議員,行國會開幕禮,一切詳情,容後再表。
據程督應民政長電文,是戕宋一案,實由政府造意,已無疑義。
即是以推,是林之暴亡,不為無因。
刺死一宋,又毒死一林,亦何其辣手耶?或謂漢高、明太,得國以後,皆屠戮功臣,欲為子孫除害,不得不爾。
讵知此系專制時代之君主,容或有是慘劇,業已承認共和,國成民主,正當推誠布公,與天下以更新之機,何苦為此鬼蜮情形,草菅人命乎?否則不願民主,竟作君主,長槍大戟與反對者相角逐,成即帝王,敗為寇賊,亦英雄豪傑之所為。
且糜爛一時,治平百載,億兆人或當忍此巨痛,交換太平。
甯必不可,而竟出此下策,以求逞于一朝,卒之亦同歸于盡,人謂其智,吾笑其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