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回請瓜代再開選舉會迓專使特辟正陽門

關燈
卻說清内閣總理袁世凱,已奉隆裕太後懿旨,令他組織臨時政府。

    上加清内閣總理五字,義微而顯。

    後由南京臨時總統孫文,交伍代表電達老袁,老袁心滿意足,即日複電雲: 南京孫大總統黎副總統各部總長參議院同鑒:共和為最良國體,世界所公認,今由帝政一躍而跻及之,實諸公累年之心血,亦民國無窮之幸福。

    大清皇帝既明诏辭位,業經世凱署名,則宣布之日,為帝政之終局,即民國之始基,從此努力進行,務令達到圓滿地位,永不使君主政體,再行于中國。

    大衆聽着。

    現在統一組織,至重且繁,世凱極願南行,暢聆大教,共謀進行之法。

    隻因北方秩序,不易維持,軍旅如林,須加部署,而東北人心,未盡一緻,稍有動搖,牽涉全國。

    諸君皆洞鑒時局,必能諒此苦衷。

    至共和建設重要問題,諸君研究有素,成竹在胸,應如何協商統一組織之法,尚希迅速見教! 臨時總統孫文,既接此電,當向參議院提出辭職書,其文雲: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咨:前後和議情形,前已咨交貴院在案,昨日伍代表得北京電雲雲,又接北京電雲雲。

    兩電見前,均從略。

    本總統以為我國民之志,在建設共和,傾覆專制,義師大起,全國景從。

    清帝鑒于大勢,知保全君位,必然無效,遂有退位之議。

    今既宣布退位,贊成共和,承認中華民國,從此帝制永不留存于中國之内,民國目的,亦已達到。

    當締造民國之始,本總統被選為公仆,宣布誓書,以傾複專制鞏固民國圖謀幸福為任。

    誓至專制政府既倒,國内無變亂,國民卓立于世界,為列邦公認,本總統即行辭職。

    現在清帝退位,專制已除,南北一心,更無變亂,民國為各國承認,旦夕可期。

    本總統當踐誓言,辭職引退,為此咨告貴院,應代表國民之公意,速舉賢能,來南京接事,以便解職。

    附辦法條件如下。

     臨時政府地點,設于南京,為各省代表所議定,不能更改。

    辭職後,俟參議院舉定新總統,親到南京受任之時,大總統及國務各員,乃行解職。

    臨時政府約法,為參議院所制定,新總統必須遵守頒布之一切法律章程。

     此咨。

     又有薦賢自代咨文,詞雲: 今日本總統提出辭表,要求改選賢能。

    選舉之事,原國民公權,本總統原無容喙之地。

    惟前使伍代表電北京,有約以清帝實行退位,袁世凱君宣布政見,贊成共和,即當提議推讓。

    想貴院亦表同情。

    此次清帝遜位,南北統一,袁君之力實多,其發表政見,更為絕對贊同共和。

    舉為總統,必能盡忠民國。

    且袁君富于經驗,民國統一,賴有建設之才。

    故敢以私見貢薦于貴院,請為民國前途熟計,無失當選之人,大局幸甚!此咨。

     這兩篇咨文,到了參議院,各議員一律可決,定于二月十五日,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。

    屆期這一日,孫總統率各部總長,及各将校,共谒孝陵。

    孝陵即明太祖墓,在南京朝陽門外,當锺山南麓,由孫總統主祭,宣告漢族光複,民國統一。

    司祝官讀罷祭文,兩旁奏起軍樂。

    悠揚中節,遐迩傳聲,軍士數萬,無不騰歡,各國領事,攜手臨觀,亦啧啧稱賞。

    祭禮已畢,再返臨時總統府,行慶賀南北統一共和成立禮,先由軍士開炮,鳴了一十七響,乃由孫大總統就位,依次奏樂唱歌,各部總次長,随班就列,向孫總統鞠躬表敬,孫總統亦答禮如儀,随即向大衆演說道:“清帝退位,南北統一,這皆由無數志士,無數義師,用無數熱腸鐵血,掉換出來。

    但北京一方面,全賴袁公慰庭,慘澹經營,方得成功,是袁公實我民國至友,民國成立以後,不應将他忘懷。

    今日參議院選舉總統,若果袁公當選,想必能鞏固民國。

    況前日得他複電,曾有永不使君主政體再現中國之語,他是當代英雄,日後宜不食言。

    不要相信他,恐怕有些靠不住。

    惟臨時政府地點,仍須設立南京。

    南京是民國開基,長此建都,好作永久紀念,不似北京地方,受曆代君主的壓力,害得毫無生氣,此後革故鼎新,當有一番佳境。

    我雖解任,總是國民一份子,仍願竭盡綿薄,為新政府效力,耿耿此心,還祈公鑒!”演說畢,但聽得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