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回 義仆親身替主 忠臣舍命投親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那章大娘上前一步,将尖刀就往沈謙刺來,沈謙叫聲“不好”,就往旁邊一讓,隻聽得一聲滑喇,将沈謙的紫袍刺了一個五寸長的豁子。
天子大驚。
吓得兩邊金瓜武士一齊來救。
章大娘見刺不着沈謙,曉得不好,大叫一聲,回手就一刀自刎了,死在金銮殿下,沈謙吓得魂飛魄散。
皇上看見,原來死了,沒有審問,隻得傳旨拖出屍首,一面埋葬,一面傳旨開刀,将羅府的家眷一齊斬首。
可憐羅府衆人,也不知是甚麼原故,一個個怨氣沖天,都被斬了。
街坊上的百姓,無不歎息。
金爪武士斬了衆人,回朝繳旨。
天子命沈謙将羅府封鎖了,行文各府州縣,畫影圖形,去拿羅燦、羅琨,沈謙領旨,不提。
後人行詩贊王氏道: 親身代主世難求,都是閨中一女流。
節義雙全垂竹帛,芳名千載詠無休。
話說羅門一家被斬,滿朝文武無不感傷。
隻有秦雙好生疑感,想道:“方才分明不是我的妹于,卻是誰人肯來替死,真正奇怪。
”到晚回家,又疑惑,又悲苦。
又不敢作聲,秦太太早已明白,到晚等家人都睡了,方才把章宏送信的話告訴秦爺,說姑娘、外甥俱已逃出長安去了,又将王氏替死的話說了一遍,秦雙方才明白,歎道:“難得章宏夫婦如此忠義,真正可敬。
”一面又叫公子:“你明日可到水雲庵去看看你的姑母,不可與人知道要緊。
”公子領命,原來秦爺所生一子,生得身長九尺,黃面金腮,雙目如電,有萬夫不當之勇,有人替他起個混名叫做金頭太歲的,秦環當下領命,不表。
且言沈謙害了羅府,這沈廷芳的病已好了,好不歡喜,說道:“爹爹既害了羅增,還有羅增一黨的人,須防他報仇。
”沈謙道:“等過些時,我都上他一本,參了他們就是了,有何難處。
”沈廷芳大喜道:“必須如此,方免後患。
” 不言沈家歡喜。
且言那晚羅老夫人,同了兩位公子,帶領章琪,走出城來,已是二更天氣,可憐太太乃金技玉葉,那裡走得慣野路荒郊,一路上哭哭啼啼,走了半夜,方才走到水雲庵。
原來這水雲庵隻有一個老尼姑,倒有七十多歲。
這老尼見山主到了,忙忙接進庵中,燒水獻茶。
太太、公子淨了面,擺上早湯,請夫人、公子坐下,可憐夫人滿心悲苦,又走了半夜的路,那裡還吃得下東西去?淨了面,就叫老尼即收拾出一間潔淨空房,鋪下床帳,就去睡了。
二位公子用了早飯,老尼不知就裡,細間公子,方才曉得,歎息一回。
公子又吩咐老尼:“瞞定外人,早晚伏侍太太。
我們今晚就動身了,等我們回來,少不得重重謝你。
”老尼領命,安排中飯,伺候太太起來。
不多上會,太太起來了,略略梳洗,老尼便捧上中膳。
公子陪太太吃過,太太說道:“你二人辛苦一夜,且歇息一宵,明日再走罷。
”二位公子隻得住下。
到了次日晚間,太太說道:“大孩兒雲南路遠,可帶章琪作伴同行,若能有個機關,送個信來,省我挂念。
二孩兒到淮安路近,見了你的嶽父,就往雲南,同你哥哥一路救父要緊。
我在此日夜望信。
”二位公子道:“孩兒曉得。
隻是母親在此,少要悲傷,孩兒是去了。
”太太又叫道:“章琪我兒,你母親是為我身亡,你就是我孩兒一樣了。
你大哥望雲南去,一路上全要你照應。
”章琪道:“曉得。
”當下四人大哭一場。
正欲動身,忽聽得叩門,慌得二位公子忙忙躲起來。
老尼開了門,隻見一位年少的公子走進來問道:“羅太太在那裡?”老尼回道:“沒有甚麼羅太太。
”那人見說,朝裡就走,吓得夫人躲在屏後,一張,原來是侄兒秦環。
正是: 隻愁狹路逢仇寇,卻是荒庵遇故人。
太太見是秦環,方才放心,便叫二位公子出來,大家相見。
太太道:“賢侄如何曉得的。
”秦環遂将章宏送信,章
天子大驚。
吓得兩邊金瓜武士一齊來救。
章大娘見刺不着沈謙,曉得不好,大叫一聲,回手就一刀自刎了,死在金銮殿下,沈謙吓得魂飛魄散。
皇上看見,原來死了,沒有審問,隻得傳旨拖出屍首,一面埋葬,一面傳旨開刀,将羅府的家眷一齊斬首。
可憐羅府衆人,也不知是甚麼原故,一個個怨氣沖天,都被斬了。
街坊上的百姓,無不歎息。
金爪武士斬了衆人,回朝繳旨。
天子命沈謙将羅府封鎖了,行文各府州縣,畫影圖形,去拿羅燦、羅琨,沈謙領旨,不提。
後人行詩贊王氏道: 親身代主世難求,都是閨中一女流。
節義雙全垂竹帛,芳名千載詠無休。
話說羅門一家被斬,滿朝文武無不感傷。
隻有秦雙好生疑感,想道:“方才分明不是我的妹于,卻是誰人肯來替死,真正奇怪。
”到晚回家,又疑惑,又悲苦。
又不敢作聲,秦太太早已明白,到晚等家人都睡了,方才把章宏送信的話告訴秦爺,說姑娘、外甥俱已逃出長安去了,又将王氏替死的話說了一遍,秦雙方才明白,歎道:“難得章宏夫婦如此忠義,真正可敬。
”一面又叫公子:“你明日可到水雲庵去看看你的姑母,不可與人知道要緊。
”公子領命,原來秦爺所生一子,生得身長九尺,黃面金腮,雙目如電,有萬夫不當之勇,有人替他起個混名叫做金頭太歲的,秦環當下領命,不表。
且言沈謙害了羅府,這沈廷芳的病已好了,好不歡喜,說道:“爹爹既害了羅增,還有羅增一黨的人,須防他報仇。
”沈謙道:“等過些時,我都上他一本,參了他們就是了,有何難處。
”沈廷芳大喜道:“必須如此,方免後患。
” 不言沈家歡喜。
且言那晚羅老夫人,同了兩位公子,帶領章琪,走出城來,已是二更天氣,可憐太太乃金技玉葉,那裡走得慣野路荒郊,一路上哭哭啼啼,走了半夜,方才走到水雲庵。
原來這水雲庵隻有一個老尼姑,倒有七十多歲。
這老尼見山主到了,忙忙接進庵中,燒水獻茶。
太太、公子淨了面,擺上早湯,請夫人、公子坐下,可憐夫人滿心悲苦,又走了半夜的路,那裡還吃得下東西去?淨了面,就叫老尼即收拾出一間潔淨空房,鋪下床帳,就去睡了。
二位公子用了早飯,老尼不知就裡,細間公子,方才曉得,歎息一回。
公子又吩咐老尼:“瞞定外人,早晚伏侍太太。
我們今晚就動身了,等我們回來,少不得重重謝你。
”老尼領命,安排中飯,伺候太太起來。
不多上會,太太起來了,略略梳洗,老尼便捧上中膳。
公子陪太太吃過,太太說道:“你二人辛苦一夜,且歇息一宵,明日再走罷。
”二位公子隻得住下。
到了次日晚間,太太說道:“大孩兒雲南路遠,可帶章琪作伴同行,若能有個機關,送個信來,省我挂念。
二孩兒到淮安路近,見了你的嶽父,就往雲南,同你哥哥一路救父要緊。
我在此日夜望信。
”二位公子道:“孩兒曉得。
隻是母親在此,少要悲傷,孩兒是去了。
”太太又叫道:“章琪我兒,你母親是為我身亡,你就是我孩兒一樣了。
你大哥望雲南去,一路上全要你照應。
”章琪道:“曉得。
”當下四人大哭一場。
正欲動身,忽聽得叩門,慌得二位公子忙忙躲起來。
老尼開了門,隻見一位年少的公子走進來問道:“羅太太在那裡?”老尼回道:“沒有甚麼羅太太。
”那人見說,朝裡就走,吓得夫人躲在屏後,一張,原來是侄兒秦環。
正是: 隻愁狹路逢仇寇,卻是荒庵遇故人。
太太見是秦環,方才放心,便叫二位公子出來,大家相見。
太太道:“賢侄如何曉得的。
”秦環遂将章宏送信,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