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回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螭娘回到湖來,洞庭君夫婦一見大驚,說道:“女兒,你既系有家,應從夫度日,何得無故而回?”螭娘答道:“孩兒此來,一則歸甯父母,二則正為柳郎。
”辰太太問道:“這是怎說?”螭娘答道:“孩兒奉侍柳郎,已近三載,并未得生得一男半女。
恐他為我所誤,故回到家來,替他再娶一房,好叫他上接宗脈。
”洞庭君道:“這卻做得甚是!咱宮中婢女頗多,俟回家時,揀好的帶個去罷!”螭娘道:“一切婢女,那堪入選!柳郎另有夙緣,久經失迷孩兒欲代為尋着,好叫他彼此團圓。
” 住了幾天,螭娘就女扮男裝,扮做柳毅的模樣。
但見他:頭戴烏紗,身着紅袍。
腰間玉帶,瑩潔并日星之光;腳底皂靴,莊拟肖山陵之勢。
來擲果于車前,俟俏堪拟潘安。
觇雞群其鶴立,風流不減叔夜。
真乃翩翩官度,那同泛泛才郎! 螭娘向辰太太道:“母親,看孩兒可像柳郎嗎?”辰太太道:“卻也酷似!”螭娘就領了兩個家人:一個叫紅鲫,一個叫河鯉。
帶了三百兩銀子,出了洞庭,直投嶽州而來。
到得嶽州,落了店裡,吩咐店主道:“有官媒婆,給我叫一個來!”店主聽說,應允而去。
卻說嶽州城中有一個官媒婆,叫做施巧嘴,他常在鄉紳人家走動,适值他在家,還未出外。
店主找到他家來,說道:“我店裡新下了一位官長,他着我來叫你,大約是要娶妾。
這定有些财發,你作速跟我前去!”施媒婆聽見這話,飯也沒吃,就到店裡來。
見了螭娘,磕了頭,起來在一旁站着,問道:“老爺叫小婦人,有何吩咐?”螭娘道:“下官姓柳,是朗州府武陵縣人。
系兩榜出身,現做部郎。
不幸太太去世,家中無人料理。
今告假回家祭祖,路過此處,托你給我說一位太太,以便帶回京去。
事成自有重賞。
”施媒婆答道:“老爺既然相托,小婦人敢不留心打聽!數日後來回老爺信罷!” 螭娘又拿出文扇一柄,上面寫詩兩句:織女下機河畔待,專望七夕填鵲橋。
螭娘向施媒婆道:“這扇子系下官親筆寫的,詩句系下官親手做的。
人也女子有愛中此扇者,這媒就易說了。
”施媒婆接過扇子,回到家來,與他夥計商量說:“這是個現任的官員,結親須要門當戶對才好。
城裡幾家鄉宦,并無閨女,那裡給他去尋?”他夥計答道:“西街上王夫人家還有一位女娘,人家也好,何不那邊去說一頭?且這位老爺姓柳,安知不正合彼意!” 兩個議定,就同到王夫人家來。
王夫人問道:“你兩個是來提媒嗎?”答道:“正是!”王夫人道:“有成的便說,沒成的不必開口。
我且問你:說的是那家?”二媒答道:“是外來的一位老爺,他家姓柳,系朗州府武陵縣人。
兩榜出身,現做京官。
日下失偶,回家祭祖,路過嶽州,要娶一位太太,好帶進京去。
若不是姓柳,斷不敢輕來相渎。
”王夫人道:“這卻罷了!等我拿拿主意,明日你兩個再來候信。
”又向施媒婆問道:“你手中扇子,是要賣的麼?”施媒婆答道:“不是,這扇子是柳老爺親筆書寫的。
人家的姑娘有愛中此扇者,好借此以便結親。
”王夫人道:“你暫把扇子留下,叫我家姑娘看看!”兩個媒婆把扇子交與王夫人,出門走了。
王夫人向虓兒道:“适才兩媒所說,籍貫、家鄉的是柳郎無疑了。
明日再來,我就應承了他罷!”虓兒道:“既有前盟,豈可更改!若不是柳郎,孩兒的詩句如何寫在他扇子上?” 次日飯後,兩媒婆果又來問信,說道:“太太主意拿定了麼?”王夫人道:“無容再說,叫他擇期來換柬罷!”二媒婆見王夫人已經應承,就兩下裡磕了喜頭,各得賞銀而去。
時正三月中間,螭娘換過了婚書,就擇于四月初十日過門。
到了那天,彩轎紅燈,細吹細打,把虓兒娶進店來。
拜過天地,送入洞房,不題。
卻說王夫人先到,把新郎一看,甚是喜歡,那辨真假!惟虓兒心中有些疑惑。
午間送飯的女客,不下百有餘人。
各各俱渾身錦繡,滿頭珠翠。
每人俱有黃金镂成的個“王”字,插于頭額以前,見者莫解其意。
晚間客散,螭娘進入洞房。
剛才坐定,走過一個丫環,手執詩箋一幅,說道:“這首詩,系新娘親自做的,呈于貴人過目。
”螭娘接過,讀其詩雲:佳婿乘龍喜氣揚,看君何似一娘行。
今朝雖諧鳳凰蔔,柳郎恐非真柳郎。
螭娘把詩念完,心中暗道:“這個虎精,倒也伶俐,叫他看出破綻,殊覺不妥。
”遂拈筆和詩一首,叫丫環送去,說道:“這系貴人和詩一首,祈新娘萬勿見哂!”虓兒接過,看其詩雲:彩鳳辇來瑞氣揚,俟庭安見是娘行? 将來共占熊罴夢,柳郎依然真柳郎。
虓兒暗暗想道:“你看這詩句,隻講異日,不論當前,這個嬌客定是假的了。
我就此回去,如何見得母親?且惹人恥笑!暫且住着,看他帶到京去。
若無真正柳郎,看他把我置于何處?”螭娘恐怕露出馬腳,向前說道:“娘子,今夜夫妻初會,本該同牀。
但前妻亡去未久,目睹新人,想起有些不快,暫且各睡。
俟回京時,再成親罷!”虓兒答道:“如此正合妾意!”遂叫侍兒把房門關上,就枕睡去。
螭娘亦在外間裡,獨自就寝。
從今後,日日如此。
不覺倏忽之間,已過對月。
螭娘雇了車轎,
”辰太太問道:“這是怎說?”螭娘答道:“孩兒奉侍柳郎,已近三載,并未得生得一男半女。
恐他為我所誤,故回到家來,替他再娶一房,好叫他上接宗脈。
”洞庭君道:“這卻做得甚是!咱宮中婢女頗多,俟回家時,揀好的帶個去罷!”螭娘道:“一切婢女,那堪入選!柳郎另有夙緣,久經失迷孩兒欲代為尋着,好叫他彼此團圓。
” 住了幾天,螭娘就女扮男裝,扮做柳毅的模樣。
但見他:頭戴烏紗,身着紅袍。
腰間玉帶,瑩潔并日星之光;腳底皂靴,莊拟肖山陵之勢。
來擲果于車前,俟俏堪拟潘安。
觇雞群其鶴立,風流不減叔夜。
真乃翩翩官度,那同泛泛才郎! 螭娘向辰太太道:“母親,看孩兒可像柳郎嗎?”辰太太道:“卻也酷似!”螭娘就領了兩個家人:一個叫紅鲫,一個叫河鯉。
帶了三百兩銀子,出了洞庭,直投嶽州而來。
到得嶽州,落了店裡,吩咐店主道:“有官媒婆,給我叫一個來!”店主聽說,應允而去。
卻說嶽州城中有一個官媒婆,叫做施巧嘴,他常在鄉紳人家走動,适值他在家,還未出外。
店主找到他家來,說道:“我店裡新下了一位官長,他着我來叫你,大約是要娶妾。
這定有些财發,你作速跟我前去!”施媒婆聽見這話,飯也沒吃,就到店裡來。
見了螭娘,磕了頭,起來在一旁站着,問道:“老爺叫小婦人,有何吩咐?”螭娘道:“下官姓柳,是朗州府武陵縣人。
系兩榜出身,現做部郎。
不幸太太去世,家中無人料理。
今告假回家祭祖,路過此處,托你給我說一位太太,以便帶回京去。
事成自有重賞。
”施媒婆答道:“老爺既然相托,小婦人敢不留心打聽!數日後來回老爺信罷!” 螭娘又拿出文扇一柄,上面寫詩兩句:織女下機河畔待,專望七夕填鵲橋。
螭娘向施媒婆道:“這扇子系下官親筆寫的,詩句系下官親手做的。
人也女子有愛中此扇者,這媒就易說了。
”施媒婆接過扇子,回到家來,與他夥計商量說:“這是個現任的官員,結親須要門當戶對才好。
城裡幾家鄉宦,并無閨女,那裡給他去尋?”他夥計答道:“西街上王夫人家還有一位女娘,人家也好,何不那邊去說一頭?且這位老爺姓柳,安知不正合彼意!” 兩個議定,就同到王夫人家來。
王夫人問道:“你兩個是來提媒嗎?”答道:“正是!”王夫人道:“有成的便說,沒成的不必開口。
我且問你:說的是那家?”二媒答道:“是外來的一位老爺,他家姓柳,系朗州府武陵縣人。
兩榜出身,現做京官。
日下失偶,回家祭祖,路過嶽州,要娶一位太太,好帶進京去。
若不是姓柳,斷不敢輕來相渎。
”王夫人道:“這卻罷了!等我拿拿主意,明日你兩個再來候信。
”又向施媒婆問道:“你手中扇子,是要賣的麼?”施媒婆答道:“不是,這扇子是柳老爺親筆書寫的。
人家的姑娘有愛中此扇者,好借此以便結親。
”王夫人道:“你暫把扇子留下,叫我家姑娘看看!”兩個媒婆把扇子交與王夫人,出門走了。
王夫人向虓兒道:“适才兩媒所說,籍貫、家鄉的是柳郎無疑了。
明日再來,我就應承了他罷!”虓兒道:“既有前盟,豈可更改!若不是柳郎,孩兒的詩句如何寫在他扇子上?” 次日飯後,兩媒婆果又來問信,說道:“太太主意拿定了麼?”王夫人道:“無容再說,叫他擇期來換柬罷!”二媒婆見王夫人已經應承,就兩下裡磕了喜頭,各得賞銀而去。
時正三月中間,螭娘換過了婚書,就擇于四月初十日過門。
到了那天,彩轎紅燈,細吹細打,把虓兒娶進店來。
拜過天地,送入洞房,不題。
卻說王夫人先到,把新郎一看,甚是喜歡,那辨真假!惟虓兒心中有些疑惑。
午間送飯的女客,不下百有餘人。
各各俱渾身錦繡,滿頭珠翠。
每人俱有黃金镂成的個“王”字,插于頭額以前,見者莫解其意。
晚間客散,螭娘進入洞房。
剛才坐定,走過一個丫環,手執詩箋一幅,說道:“這首詩,系新娘親自做的,呈于貴人過目。
”螭娘接過,讀其詩雲:佳婿乘龍喜氣揚,看君何似一娘行。
今朝雖諧鳳凰蔔,柳郎恐非真柳郎。
螭娘把詩念完,心中暗道:“這個虎精,倒也伶俐,叫他看出破綻,殊覺不妥。
”遂拈筆和詩一首,叫丫環送去,說道:“這系貴人和詩一首,祈新娘萬勿見哂!”虓兒接過,看其詩雲:彩鳳辇來瑞氣揚,俟庭安見是娘行? 将來共占熊罴夢,柳郎依然真柳郎。
虓兒暗暗想道:“你看這詩句,隻講異日,不論當前,這個嬌客定是假的了。
我就此回去,如何見得母親?且惹人恥笑!暫且住着,看他帶到京去。
若無真正柳郎,看他把我置于何處?”螭娘恐怕露出馬腳,向前說道:“娘子,今夜夫妻初會,本該同牀。
但前妻亡去未久,目睹新人,想起有些不快,暫且各睡。
俟回京時,再成親罷!”虓兒答道:“如此正合妾意!”遂叫侍兒把房門關上,就枕睡去。
螭娘亦在外間裡,獨自就寝。
從今後,日日如此。
不覺倏忽之間,已過對月。
螭娘雇了車轎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