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回
關燈
小
中
大
卻說賈慶長女兒雖死,翁婿相得依然如故。
到了十月半間,忽把柳毅請到家裡去,問道:“賢婿連遭重喪,日用艱難不消說了。
來歲還是在家靜坐?可願意出外去走走。
”柳毅答道:“小婿被詩書所誤,出外有何能幹?” 慶長道:“我有個年伯,姓秦,名秉幹,是辰州盧溪縣人。
他有字來,托我替他轉請先生,我意欲把賢婿薦去。
與令堂相商,若叫賢婿去時,我以便寫回字給他。
”柳毅道:“代為謀館,是嶽丈的盛情。
小婿斷不肯推家母,亦無容商議。
”慶長道:“賢婿既然願意,我就寫字叫他家人帶去。
”遂取筆硯,道:茲承尊命,代謀西席。
有小婿柳某,系上科孝廉;涉獵經史,精通詩賦;兼以人品端方,無愧師範。
供馔外,但得束金六十,即便出門。
老年伯如果中意,下啟行聘,務在歲前。
餘言不宣,肅此上達。
賈慶長寫完了回字,把秦宅家人叫過,吩咐道:“你家老爺托我轉請先生,别人我俱不中意。
這位柳爺,是我的門婿,系上科孝廉。
學問、品行人所共仰。
回去對你家老爺說,若願請時,請啟、聘金務于歲前送到。
這是回字一封,明日帶去。
”那家人得了回字,沒等次日,立刻就走了。
慶長留下柳毅,談至日夕方回。
柳毅來到家中,向母親道:“今日蒙嶽丈的大情,為孩兒薦館。
明年衣食之資,庶有所出了。
”莊氏道:“束金若幹?”答道:“供馔外束修六十兩。
”莊氏道:“姓什麼?住在那裡?”答道:“姓秦,住在辰州盧溪縣。
”莊氏道:“束金不少,路太長些。
幸而我未甚老,你去也無妨的。
” 卻說秦家家人回去,把賈慶長的回書呈上。
秦鄉紳一看,甚喜。
就寫一個請啟,封了六兩聘金,十一月初旬差人送到賈家來。
賈慶長把柳毅請到家中,看了請啟,收了聘金,與來人說定:新正十八日來接。
慶長留柳毅吃過午飯,才回家去。
莊氏問道:“你丈人請你,是說什麼?”柳毅答道:“館已定妥,這是聘金六兩,母親收去。
”莊氏道:“設太雖系舌耕,關系一家生計,務要用心教學,使人束修才覺無愧。
”柳毅道:“孩兒深悉,無煩母親囑付。
” 且說過了元旦,就是燈節。
到得十七日,秦宅差人來接,賈慶長來與柳毅說知。
莊氏說道:“吾兒,你隻管放心前去,斷勿以我為念!”賈慶長道:“賢婿去後,令堂大人我不時的叫你丈母過來照料。
”程惠心聞知,也來向柳毅說道:“賢侄赴館,束修梢不到時,令堂若缺少柴米,自管往我家去取。
”柳毅俱為謝的。
到得次早,同秦宅來人上路而去。
每日晚上,賈慶長着他夫人來與莊氏作伴。
程家送過白米一石、柴兩千,莊氏甚是銜感。
卻說柳毅來到秦宅,秦鄉紳一見,甚覺如意。
設席款待,擇吉上學。
徒弟個個欽服,賓主十分相得。
柳毅卻能授完功課,到底不懈。
卻說秦鄉紳有個幼妾,是從揚州買來的。
其人水性過盛,嫌秦鄉紳衰老,慕柳毅妙年。
他住的卧室,與書房隻相隔壁,又有意要與柳毅私通,苦于無便可乘。
到了十月初一,秦鄉紳同着他兒子往鄉中上墳,往來得三四天,這卻是個閑空。
他做了情詩一首,着丫環送到柳毅齋中來。
柳毅接過展開一看,其詩雲:人生佳景有幾何?漫漫春日空蹉跎。
言約百年誰易望?相思半點須消磨。
坐懷不亂愚殊甚!花下缱绻趣自多。
精舍雖非幽會處,願效牛女渡銀河。
柳毅想道:“此人閨範不謹,久則必為所污。
作速辭去,方不壞我人品。
”當時把詩扯碎,力叱了丫環出去,緊把書房門閉住。
住了幾天,秦鄉紳回家。
柳毅就寫了辭帖,立刻辭館。
秦鄉紳不知何故,極力留道:“
到了十月半間,忽把柳毅請到家裡去,問道:“賢婿連遭重喪,日用艱難不消說了。
來歲還是在家靜坐?可願意出外去走走。
”柳毅答道:“小婿被詩書所誤,出外有何能幹?” 慶長道:“我有個年伯,姓秦,名秉幹,是辰州盧溪縣人。
他有字來,托我替他轉請先生,我意欲把賢婿薦去。
與令堂相商,若叫賢婿去時,我以便寫回字給他。
”柳毅道:“代為謀館,是嶽丈的盛情。
小婿斷不肯推家母,亦無容商議。
”慶長道:“賢婿既然願意,我就寫字叫他家人帶去。
”遂取筆硯,道:茲承尊命,代謀西席。
有小婿柳某,系上科孝廉;涉獵經史,精通詩賦;兼以人品端方,無愧師範。
供馔外,但得束金六十,即便出門。
老年伯如果中意,下啟行聘,務在歲前。
餘言不宣,肅此上達。
賈慶長寫完了回字,把秦宅家人叫過,吩咐道:“你家老爺托我轉請先生,别人我俱不中意。
這位柳爺,是我的門婿,系上科孝廉。
學問、品行人所共仰。
回去對你家老爺說,若願請時,請啟、聘金務于歲前送到。
這是回字一封,明日帶去。
”那家人得了回字,沒等次日,立刻就走了。
慶長留下柳毅,談至日夕方回。
柳毅來到家中,向母親道:“今日蒙嶽丈的大情,為孩兒薦館。
明年衣食之資,庶有所出了。
”莊氏道:“束金若幹?”答道:“供馔外束修六十兩。
”莊氏道:“姓什麼?住在那裡?”答道:“姓秦,住在辰州盧溪縣。
”莊氏道:“束金不少,路太長些。
幸而我未甚老,你去也無妨的。
” 卻說秦家家人回去,把賈慶長的回書呈上。
秦鄉紳一看,甚喜。
就寫一個請啟,封了六兩聘金,十一月初旬差人送到賈家來。
賈慶長把柳毅請到家中,看了請啟,收了聘金,與來人說定:新正十八日來接。
慶長留柳毅吃過午飯,才回家去。
莊氏問道:“你丈人請你,是說什麼?”柳毅答道:“館已定妥,這是聘金六兩,母親收去。
”莊氏道:“設太雖系舌耕,關系一家生計,務要用心教學,使人束修才覺無愧。
”柳毅道:“孩兒深悉,無煩母親囑付。
” 且說過了元旦,就是燈節。
到得十七日,秦宅差人來接,賈慶長來與柳毅說知。
莊氏說道:“吾兒,你隻管放心前去,斷勿以我為念!”賈慶長道:“賢婿去後,令堂大人我不時的叫你丈母過來照料。
”程惠心聞知,也來向柳毅說道:“賢侄赴館,束修梢不到時,令堂若缺少柴米,自管往我家去取。
”柳毅俱為謝的。
到得次早,同秦宅來人上路而去。
每日晚上,賈慶長着他夫人來與莊氏作伴。
程家送過白米一石、柴兩千,莊氏甚是銜感。
卻說柳毅來到秦宅,秦鄉紳一見,甚覺如意。
設席款待,擇吉上學。
徒弟個個欽服,賓主十分相得。
柳毅卻能授完功課,到底不懈。
卻說秦鄉紳有個幼妾,是從揚州買來的。
其人水性過盛,嫌秦鄉紳衰老,慕柳毅妙年。
他住的卧室,與書房隻相隔壁,又有意要與柳毅私通,苦于無便可乘。
到了十月初一,秦鄉紳同着他兒子往鄉中上墳,往來得三四天,這卻是個閑空。
他做了情詩一首,着丫環送到柳毅齋中來。
柳毅接過展開一看,其詩雲:人生佳景有幾何?漫漫春日空蹉跎。
言約百年誰易望?相思半點須消磨。
坐懷不亂愚殊甚!花下缱绻趣自多。
精舍雖非幽會處,願效牛女渡銀河。
柳毅想道:“此人閨範不謹,久則必為所污。
作速辭去,方不壞我人品。
”當時把詩扯碎,力叱了丫環出去,緊把書房門閉住。
住了幾天,秦鄉紳回家。
柳毅就寫了辭帖,立刻辭館。
秦鄉紳不知何故,極力留道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