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回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大唐開元年間,湖廣郎州府武陵縣梅花村有寒士,姓柳,名潔,字行芳。
讀書半生,功名未就。
因家計窮乏,遂以傭書為業。
夫人莊氏,善織草鞋。
夫婦兩個茹荼食苦,協力同心,不覺過至四十有餘。
後來行芳兩目昏花,不能書寫。
日逐上山打柴一擔,挑到市上賣些錢鈔,籴些糧米,聊以活生。
夫人莊氏,娶過二十多年,并未生産。
一日,天刮大風。
行芳山上打柴而回,見門首有個全真道人,盤膝坐地,手敲木魚,口稱化齋。
行芳挑着山柴,走到跟前,道人說道:“貧道自昆侖山而來,路過寶村。
偶缺資斧,萬望山主舍齋一頓,福德無量。
”行芳答道:“我為寒家,無可施舍。
師傅别處去化罷!莫誤了你的工夫!”那道人把行芳上下一相,說道:“尊駕年過四十,并無子嗣,還不行些好事?”行芳聞聽,大為愕然,答道:“師傅少待!我把柴禾送到院裡,再來和你說話!”說畢,就挑到院裡。
放下擔子,向莊氏道:“外邊有個遊方道人,向我化齋。
我說咱家貧寒,無可施舍。
他說我年過四十,尚無子嗣,何不行些好事?他與我素不相識,為何曉得這般清楚?”莊氏道:“雲遊道人常有神仙下界點化愚民,一飯之費幾何,你出去說家裡給他做飯哩!再仔細尋問,叫他把咱兩個後來的結果說個明白,豈不是好!” 行芳出來,說道:“鄉間别無可獻,米飯一飽。
師傅不棄嫌否?”道人答道:“一粒之施,恩同滄海。
那敢棄嫌!”行芳問道:“方才師傅說我乏嗣,我果然乏嗣。
但不知師傅如何曉得?”道人道:“你子女宮帶有寒氣,應主無後。
但你心田端正,積些陰骘,行些好事,将來還有一子之望。
” 剛才說完,莊氏送出蒸飯一盂、菜湯一碗、四碟小菜。
那道士接過,立時吃完,謝道:“多蒙施舍,再圖後會!”遂拈筆題詩一首,遞與行芳,說道:“此詩應在後人,斷勿失落!”說罷,就起身乘風往北而去。
行芳看其詩,雲:世外煙霞遠,域中日月長。
幹姿肖子晉,坤體賽雲娘。
功着岩廊霞,範垂繡閣香。
丹成九轉候,相會在瑤房。
覺迷道人題贈卻說行芳回到院裡,向莊氏道:“這個道人說我命該無子,但心田不壞。
積些陰德,日後還不終絕,贈我律詩一首。
可惜咱家太窮,這個陰德從何處積起?”莊氏道:“積陰德,不必定在錢财。
但逐處存些好心,行些方便,就是了。
”行芳把詩交與莊氏收住,飯後仍上山打柴,不題。
這正是:要培一己方土地,卻被旁人指引來。
卻說梅花村前有山一座,名為木瓜山。
山下一道河,叫做延溪河。
河中水勢迅激,無可停泊。
凡是東往西來,一定經過此處。
每年六月間,大雨時行,山水突下。
行将之人,多被漂沒。
過此河者,俱以為患。
行芳屢經河旁,意欲修一小橋,以便行走。
遂于打柴之暇,相近山下碎石,從河中填起。
日積月累,半年以後就築成了一個三空的規模。
山上伐了幾棵大樹,截成橋梁,擱在孔上。
又雇木匠,鋸了些闆片,棚在橋上,兩旁修上欄杆。
從此你往我來,個個便宜。
但秋水漲溢,時常把橋漫了。
行芳又把修橋剩的木頭紮成一隻大筏,用攬系在橋邊。
水落從橋上走,水長從筏上渡。
徒涉之病,自此永無有了。
一日,行芳打柴。
下得山來,見河邊淺水中漂一隻黃雀,被惡鳥食其半。
體不能飛動,落在水裡。
兩目睜上,卻有望救之狀。
行芳一時發了慈心,拿到家裡。
洗以香湯,搽以細藥,朝夕喂養。
住至百天,羽毛長全,然後放去。
又一日,見個少年美婦乘筏過渡。
才上筏時,墜入河中。
行芳恃着自己會水,那避嫌疑!就跳到河裡,把女子背上岸來。
叫他夫人讓到家裡,去曬幹了衣裳,款待一飯而走。
行芳向莊氏道:“我設筏,本以濟人。
今反害人
讀書半生,功名未就。
因家計窮乏,遂以傭書為業。
夫人莊氏,善織草鞋。
夫婦兩個茹荼食苦,協力同心,不覺過至四十有餘。
後來行芳兩目昏花,不能書寫。
日逐上山打柴一擔,挑到市上賣些錢鈔,籴些糧米,聊以活生。
夫人莊氏,娶過二十多年,并未生産。
一日,天刮大風。
行芳山上打柴而回,見門首有個全真道人,盤膝坐地,手敲木魚,口稱化齋。
行芳挑着山柴,走到跟前,道人說道:“貧道自昆侖山而來,路過寶村。
偶缺資斧,萬望山主舍齋一頓,福德無量。
”行芳答道:“我為寒家,無可施舍。
師傅别處去化罷!莫誤了你的工夫!”那道人把行芳上下一相,說道:“尊駕年過四十,并無子嗣,還不行些好事?”行芳聞聽,大為愕然,答道:“師傅少待!我把柴禾送到院裡,再來和你說話!”說畢,就挑到院裡。
放下擔子,向莊氏道:“外邊有個遊方道人,向我化齋。
我說咱家貧寒,無可施舍。
他說我年過四十,尚無子嗣,何不行些好事?他與我素不相識,為何曉得這般清楚?”莊氏道:“雲遊道人常有神仙下界點化愚民,一飯之費幾何,你出去說家裡給他做飯哩!再仔細尋問,叫他把咱兩個後來的結果說個明白,豈不是好!” 行芳出來,說道:“鄉間别無可獻,米飯一飽。
師傅不棄嫌否?”道人答道:“一粒之施,恩同滄海。
那敢棄嫌!”行芳問道:“方才師傅說我乏嗣,我果然乏嗣。
但不知師傅如何曉得?”道人道:“你子女宮帶有寒氣,應主無後。
但你心田端正,積些陰骘,行些好事,将來還有一子之望。
” 剛才說完,莊氏送出蒸飯一盂、菜湯一碗、四碟小菜。
那道士接過,立時吃完,謝道:“多蒙施舍,再圖後會!”遂拈筆題詩一首,遞與行芳,說道:“此詩應在後人,斷勿失落!”說罷,就起身乘風往北而去。
行芳看其詩,雲:世外煙霞遠,域中日月長。
幹姿肖子晉,坤體賽雲娘。
功着岩廊霞,範垂繡閣香。
丹成九轉候,相會在瑤房。
覺迷道人題贈卻說行芳回到院裡,向莊氏道:“這個道人說我命該無子,但心田不壞。
積些陰德,日後還不終絕,贈我律詩一首。
可惜咱家太窮,這個陰德從何處積起?”莊氏道:“積陰德,不必定在錢财。
但逐處存些好心,行些方便,就是了。
”行芳把詩交與莊氏收住,飯後仍上山打柴,不題。
這正是:要培一己方土地,卻被旁人指引來。
卻說梅花村前有山一座,名為木瓜山。
山下一道河,叫做延溪河。
河中水勢迅激,無可停泊。
凡是東往西來,一定經過此處。
每年六月間,大雨時行,山水突下。
行将之人,多被漂沒。
過此河者,俱以為患。
行芳屢經河旁,意欲修一小橋,以便行走。
遂于打柴之暇,相近山下碎石,從河中填起。
日積月累,半年以後就築成了一個三空的規模。
山上伐了幾棵大樹,截成橋梁,擱在孔上。
又雇木匠,鋸了些闆片,棚在橋上,兩旁修上欄杆。
從此你往我來,個個便宜。
但秋水漲溢,時常把橋漫了。
行芳又把修橋剩的木頭紮成一隻大筏,用攬系在橋邊。
水落從橋上走,水長從筏上渡。
徒涉之病,自此永無有了。
一日,行芳打柴。
下得山來,見河邊淺水中漂一隻黃雀,被惡鳥食其半。
體不能飛動,落在水裡。
兩目睜上,卻有望救之狀。
行芳一時發了慈心,拿到家裡。
洗以香湯,搽以細藥,朝夕喂養。
住至百天,羽毛長全,然後放去。
又一日,見個少年美婦乘筏過渡。
才上筏時,墜入河中。
行芳恃着自己會水,那避嫌疑!就跳到河裡,把女子背上岸來。
叫他夫人讓到家裡,去曬幹了衣裳,款待一飯而走。
行芳向莊氏道:“我設筏,本以濟人。
今反害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