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回
關燈
小
中
大
當下狄公子言道:“仙師,弟子如此苦命,自幼年失估,與母苦度安貧。
不意洪水為災,母親諒來已死于波濤之内。
今弟子雖蒙仙師救起,但想母親已亡,又是舉目無親,一身孤苦,實不願偷活人間,伏望仙師仍将弟子送回波濤之内,以畢此生,免受風塵苦楚,實感恩德。
”道人聽了微笑道:“公子不用心煩,吾非别人,道号王禅老祖,此地是峨嵋山,貧道在此山修道有年,久脫塵凡,頗明天意。
目今你雖然困苦多災,日後實乃國家的棟梁,即你母親雖然被水漂流,尚還未死,已經得救了,日後母子還有重逢之日。
你且堅心在吾山中守候幾年,待貧道傳授你兵機武藝,災退之後,再歸故土,自有一番驚天動地揚名後世之舉,方合吾救你上山一番遇合之緣。
”公子聽了,即連連叩首不已,願拜仙長為師。
自此狄公子在洞中,安心習學武藝,王樣又授他六韬三略奇門,以待天時。
公子雖聽仙師勸勉,但思親之念未嘗或忘,又時時想到姊丈夫妻生死未蔔,心中甚為愁悶。
這且按下不表。
卻說南清宮八王爺自從陳琳救得小太子回宮,隻因聖上起兵征讨未回,故未奏明奸後奸監陷害太子情由,隻将太子認作親生,由狄妃撫育。
至次年狄妃産下一子,八王爺大喜,一同撫養。
又過了數年,聖上仍未回朝,時真宗親征已有九載,太子已有九歲,狄妃子已八歲。
其年八王爺年五十八。
一日,王爺得病不起,亮于庚申四月,聖上未回,滿朝文武百官開喪挂孝。
隻因八王爺乃太祖匡胤嫡裔,其威名素着外夷,蕭後也聞其賢,即當今皇帝亦敬重他,故其薨逝,不異帝崩,大小文武挂孝,禁止音樂。
閑言休絮,卻說真宗天子一連進征十一載,方解了澶州之圍,敗逐契丹,遣使講和,每歲納币二十萬,天子準旨,命寇丞相、高元帥即日班師。
涉水登山,非止一日,大兵一路唱奏凱歌。
王者之師,秋毫無犯,百姓安甯。
一日回至汴梁,各文武大臣齊集,遠遠出城接駕。
天子隻因得勝還朝,文武大臣各各加升,随征文武,論功升賞,不能盡述。
帝回朝後,方知八王去世,不甚傷感,賜谥為忠孝王。
其子長的原是太子,真宗那裡得知,八王去世,狄妃又不敢奏明,故聖上隻痛恨火毀碧雲宮,李後母子遭難而已。
隻言不幸,不得太子接嗣江山,自思年将花甲,精力已衰,即有孕嗣,恐己不久于世,沖子亦難接嗣位,不如冊立八王長子,以嗣江山便了。
主意已定,次早降旨,冊立受益為王太子,改名曰桢,是年十四歲。
又敕旨加封狄妃為王後,八王次子封潞花王,年方十三,襲父職。
于是群臣朝賀,大赦天下。
次年壬戌幹興元年春二月,真宗疾漸重,禦醫診治無效,不一月崩于延慶殿,享年五十五,在位二十五載,谥曰文明武定,葬于永定陵。
是時百官舉哀,遍頒天下,不用多述。
太子核即位,是為仁宗。
劉、狄二太後并尊為皇太後,其時未有太子,故未冊立,癸亥天聖元年,立正宮郭氏為皇後,美人張氏為貴妃。
後來聽呂夷簡唆言,郭後被廢,再立曹彬孫女曹氏為皇後,後話不提。
到秋閏九月,故相寇準卒于雷州。
自真宗得勝回朝,王欽若、丁謂。
錢惟演、馮拯、陳堯叟、内侍雷允恭等一班奸賊,讒毀寇準。
丁謂内結劉太後,假傳聖旨,降貶寇準為雷州司戶。
帝尚年幼,人畏太後、丁謂,無人敢奏明此事,終至卒于雷州,歸葬西京。
喪到荊州公安縣,民感其德,皆設祭于路,因立廟祠之,号竹林寇公詞。
公三居相位,忘身報國,守正嫉邪,終被奸臣陷害,深為可歎。
後追贈為中書令,敕封萊國公,谥曰忠憋,從優賜恤不表。
更考大宋真宗之世,常有契丹入寇之患,至仁宗即位之後,增歲币為四十萬,契丹侵擾之患方息。
然當日雖無契丹北擾,而西夏日見強盛,屢思奪占宋室江山,幸虧楊延昭拒敵,屢次興師,未見得利。
延昭既沒,子楊宗保鎮守三關,屢挫其鋒,多年不見侵擾。
不意西夏自被楊宗保敗回之後,日事訓練,養精蓄銳,以圖報複,是年秋間,竟發動大兵四十萬,戰将數十
不意洪水為災,母親諒來已死于波濤之内。
今弟子雖蒙仙師救起,但想母親已亡,又是舉目無親,一身孤苦,實不願偷活人間,伏望仙師仍将弟子送回波濤之内,以畢此生,免受風塵苦楚,實感恩德。
”道人聽了微笑道:“公子不用心煩,吾非别人,道号王禅老祖,此地是峨嵋山,貧道在此山修道有年,久脫塵凡,頗明天意。
目今你雖然困苦多災,日後實乃國家的棟梁,即你母親雖然被水漂流,尚還未死,已經得救了,日後母子還有重逢之日。
你且堅心在吾山中守候幾年,待貧道傳授你兵機武藝,災退之後,再歸故土,自有一番驚天動地揚名後世之舉,方合吾救你上山一番遇合之緣。
”公子聽了,即連連叩首不已,願拜仙長為師。
自此狄公子在洞中,安心習學武藝,王樣又授他六韬三略奇門,以待天時。
公子雖聽仙師勸勉,但思親之念未嘗或忘,又時時想到姊丈夫妻生死未蔔,心中甚為愁悶。
這且按下不表。
卻說南清宮八王爺自從陳琳救得小太子回宮,隻因聖上起兵征讨未回,故未奏明奸後奸監陷害太子情由,隻将太子認作親生,由狄妃撫育。
至次年狄妃産下一子,八王爺大喜,一同撫養。
又過了數年,聖上仍未回朝,時真宗親征已有九載,太子已有九歲,狄妃子已八歲。
其年八王爺年五十八。
一日,王爺得病不起,亮于庚申四月,聖上未回,滿朝文武百官開喪挂孝。
隻因八王爺乃太祖匡胤嫡裔,其威名素着外夷,蕭後也聞其賢,即當今皇帝亦敬重他,故其薨逝,不異帝崩,大小文武挂孝,禁止音樂。
閑言休絮,卻說真宗天子一連進征十一載,方解了澶州之圍,敗逐契丹,遣使講和,每歲納币二十萬,天子準旨,命寇丞相、高元帥即日班師。
涉水登山,非止一日,大兵一路唱奏凱歌。
王者之師,秋毫無犯,百姓安甯。
一日回至汴梁,各文武大臣齊集,遠遠出城接駕。
天子隻因得勝還朝,文武大臣各各加升,随征文武,論功升賞,不能盡述。
帝回朝後,方知八王去世,不甚傷感,賜谥為忠孝王。
其子長的原是太子,真宗那裡得知,八王去世,狄妃又不敢奏明,故聖上隻痛恨火毀碧雲宮,李後母子遭難而已。
隻言不幸,不得太子接嗣江山,自思年将花甲,精力已衰,即有孕嗣,恐己不久于世,沖子亦難接嗣位,不如冊立八王長子,以嗣江山便了。
主意已定,次早降旨,冊立受益為王太子,改名曰桢,是年十四歲。
又敕旨加封狄妃為王後,八王次子封潞花王,年方十三,襲父職。
于是群臣朝賀,大赦天下。
次年壬戌幹興元年春二月,真宗疾漸重,禦醫診治無效,不一月崩于延慶殿,享年五十五,在位二十五載,谥曰文明武定,葬于永定陵。
是時百官舉哀,遍頒天下,不用多述。
太子核即位,是為仁宗。
劉、狄二太後并尊為皇太後,其時未有太子,故未冊立,癸亥天聖元年,立正宮郭氏為皇後,美人張氏為貴妃。
後來聽呂夷簡唆言,郭後被廢,再立曹彬孫女曹氏為皇後,後話不提。
到秋閏九月,故相寇準卒于雷州。
自真宗得勝回朝,王欽若、丁謂。
錢惟演、馮拯、陳堯叟、内侍雷允恭等一班奸賊,讒毀寇準。
丁謂内結劉太後,假傳聖旨,降貶寇準為雷州司戶。
帝尚年幼,人畏太後、丁謂,無人敢奏明此事,終至卒于雷州,歸葬西京。
喪到荊州公安縣,民感其德,皆設祭于路,因立廟祠之,号竹林寇公詞。
公三居相位,忘身報國,守正嫉邪,終被奸臣陷害,深為可歎。
後追贈為中書令,敕封萊國公,谥曰忠憋,從優賜恤不表。
更考大宋真宗之世,常有契丹入寇之患,至仁宗即位之後,增歲币為四十萬,契丹侵擾之患方息。
然當日雖無契丹北擾,而西夏日見強盛,屢思奪占宋室江山,幸虧楊延昭拒敵,屢次興師,未見得利。
延昭既沒,子楊宗保鎮守三關,屢挫其鋒,多年不見侵擾。
不意西夏自被楊宗保敗回之後,日事訓練,養精蓄銳,以圖報複,是年秋間,竟發動大兵四十萬,戰将數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