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回

關燈
尉,姓高,他乃高懷德之子高瓊,即出班大聲奏道:“寇丞相之謀深遠,真安社稷良謀,奈何沮惑于奸臣之論。

    今日澶州危在旦夕,百姓彷徨,将士離心,目擊值州全境将陷,陛下再遲疑不往親征,則北直失守,中州四面受敵,社稷非吾有矣。

    陛下不免為失國之君!”馮拯在旁大喝道:“辱罵聖上,罪當斬首,還敢多言麼!”高太尉厲聲喝道:“老匹夫!無非仗着區區筆墨,以文字位至兩府,不思報答君恩,隻圖私己以病天下生民,人面獸心,還敢多言沮惑!如衆文武中有忠義同心者,當共斬你頭,以謝天下,然後請聖上興兵;況你既以文章得貴,今日大敵當前,你何不賦一詩以退寇虜乎?”馮拯被他罵得羞慚滿面,不敢複言。

    當時天子決意親征,不許再多議論。

    即日點精兵三十萬,偏将百餘員,命高千歲挂帥,寇丞相為參謀,大小三軍,皆聽高寇二人調度。

    即日祭旗興師,旌幡招展,一直出了汴京。

    水陸并進,非止一日。

    自是一連相持十餘年,契丹方得平服。

    按下不提。

     卻說宮中劉皇後當日聞知李妃産下太子,至晚自己産下了公主,心頭不悅,卻命内監奏報,也說是生的太子。

    但劉後思量,今日聖上雖然出征,不知何日回朝,倘班師回來,吾生下公主,謊報太子,因一時之忿,豈不惹下欺君之罪,怎生是好?忽想,内監郭槐是吾得用之人,且喜他智謀百出,不免召他來商議有何良策便了。

    想罷,即命宮女寇承禦召郭槐到來。

    郭槐叩見劉娘娘,問道:“呼喚奴婢,有何吩咐?”當下劉娘娘将一時心急差見,報産太子之事說了一遍。

    猶恐聖上回朝潔責,既防見罪,又惱着碧雲官李宸妃産下太子,将來聖上倍寵于他,故今日特召你來商量,怎生了結。

    郭槐聽了,想了一計,呼道:“娘娘勿懮,隻須如此如此,包管謀陷得太子了。

    ”劉後聽了大悅,說:“好妙計!”即要依計而行。

     忽一日,李氏娘娘正在宮中閑坐,思量聖上為國辛勞,不見親生太子一面,刻日興兵去了。

    但願早早得勝回朝。

    如今太子生下數月,且喜精神煥發,相貌翹秀,倒可放懷。

    李娘娘正在思量間,忽見宮女報說劉娘娘進宮。

    李娘娘聽了,出宮相迎,二後一同見禮坐下,細細談論。

    劉後裝成和顔悅色,故意說為了公主乏乳,要太子的乳娘喂乳,當時李娘娘接抱了公主,劉娘娘包着太子,耍弄一番。

    劉後十分喜悅,說:“今日聖上親征北夷,閑坐宮中,甚是寂寥,賢妹不若到吾宮中一遊,以盡姊妹之樂,不知賢妹意下如何?”李後不知是計,不好過卻,隻說:“蒙賢姐娘娘美意,但吾往遊,隻恐太子無人照管,怎生是好?”劉後說:“不妨,這内侍郭槐,為人甚是謹慎小心,太子交他懷抱,一同進宮去,便可放心了。

    ”李後欣然應允。

    是日隻帶領了八個官娥,将公主交回劉後,劉後将太子交郭槐懷抱,一路進到昭陽宮。

    二後分坐定,劉娘娘傳命擺宴。

    不一刻擺上盛筵,二位皇後東西并席,兩行宮娥奏樂,歡叙暢飲,劉後殷勤相勸,交酢多時,已至日落西山,方才止宴。

    李後問及太子時,劉後言太子睡熟,恐驚了他,故命郭槐早送回賢妹宮中去了。

    此時李後信以為真,安心在此交談一番,已是點燈時候,李後謝别,劉後相送回宮去了。

     卻說劉後回至宮中,喚來郭槐,問及太子放于何所。

    郭槐道:“禀上娘娘,已用此物頂冒,并将太子藏過了。

    但奴婢想來,此事瞞不得衆人,況娘娘生的是公主,人人盡知,倘聖上回朝被他查明,便禍興不測,不特奴婢罪該萬死,即娘娘亦危矣。

    ”劉後聽了大驚,說:“此事弄壞了,怎生是好?”郭槐一想,說:“娘娘,如今事已到此,一不做,二不休,隻須用如此如此計謀,方免後患。

    ”劉後說:“事不宜遲,即晚可為。

    ”時交三鼓,二人定下計謀,劉娘娘命寇宮娥将太子抱往金水池抛下去。

    寇宮娥大驚,隻得領命,抱着太子到得金水池。

    是時已将天亮,寇宮娥珠淚汪汪,不忍将太子抛溺,但無計可出得宮去,救得太子,隻深恨郭槐奸謀,劉後聽從毒計,此事秘密,隻有我一人得知,如何是好? 不表寇承禦之言,卻說碧雲宮李後回至宮來,問及衆宮娥太子在那裡。

    宮娥言:“郭槐方才将太子抱回,放下龍床,又用绫羅袱蓋了,說太子睡熟,不可驚醒他,故我們不敢少動,特候娘娘回宮。

    ”李後說:“如此,你們去睡吧。

    ”衆宮娥退出,其時李後卸去宮妝,正要安睡,将羅帳揭開,绫袱揭去,要抱起兒子。

    一見吓得魂魄俱無,一跌倒仆于塵埃,頃刻悠悠複蘇,慢慢挨起,說:“不好了!中了劉後、郭槐毒計,将我兒子換去,拿一隻死狸貓在此,如何是好?”不覺紛紛下淚,“況且聖上不在朝,何人代我做主,劉後兇狠,外與奸臣交通,黨羽強盛,洩出來聖上未得詳明,反為不美。

    不若且待聖上班師回朝,密密奏明,方為妥當。

    ” 不表李後怨忿,卻說寇宮娥抱持太子在金水池邊,下淚暗哭。

    時天色已亮,有陳琳奉了八王爺之命,到禦花園來采摘鮮花,一見寇宮娥抱持一位小小王子在金水池邊落淚,大驚,即問其緣由,寇宮娥即将劉後與郭槐計害李後母子緣故,一一說明。

    陳琳驚怕說:“事急矣!且不采花了,你将太子交吾藏于花盒之内,脫離了此地才好。

    ”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