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回

關燈
謝恩,退入文班。

    帝即遺翰林王松往湖南代庭瑞之任,選庭瑞進京完娶。

    王松奉旨而去。

     當日退朝,劉忠大喜。

    轉到公所與妹說知。

    秀與菊如得赦書一般。

     卻說庭瑞在湖南,聞得楊巡撫将二女應選入京。

    心中懮思不已,刻刻流淚,遂懮悶成病,不能考士。

    七月中,忽報新學院到,庭瑞在床聞知,疑曰:“莫非甚官參了我?然我毫無苟且,複何憾焉。

    ”遂抱病而出,端坐中堂。

     須臾,祇見旗傘紛然而至。

    一官年四十餘,飄然乘轎入衙,手捧聖旨。

    庭瑞見了聖旨,方起身迎接。

    至大堂,庭瑞俯伏聽谕,始知皇上命彼代任,選己進京完娶。

    乃叩頭謝恩,心中大悅,疾病頓愈。

     即刻交割印绶,乃往巡撫衙中辭行。

    具言京中之事。

    巡撫大喜,夫人聞之,喜出望外,乃設酒相待。

    巡撫與夫人共席相陪,梅香一旁事酒,十分得意。

    飲罷辭出,又向各衙門辭行畢,遂起身望京進發。

     于路無停,九月初間,方抵京城。

    暫于館驿中歇下。

    次日,向各大人衙中拜谒,然後方來劉忠衙内。

    忠出迎,攜手而入。

    禮畢,坐定,共叙隔别之情,遂設酒相待。

     秀英與菊英在屏風後,偷觑良久乃入。

    菊英歎曰:“自從月下别後,無限奔波,空費心機,至今日,方遂吾姐妹之願矣。

    ”秀英笑曰:“賢妹,如今是我看上人了。

    ”菊英曰:“姐姐是何言也?”秀英曰:“吾兄曾有言,願将我與為側室。

    且賢妹之約在先,敢不尊賢妹為正室也。

    ”菊英曰:“妹亦有言,願與姐姐同事一夫。

    姐妹原是姐妹,正側何必論之。

    ”二女遜讓不了。

     卻說當日劉忠與庭瑞飲酒,至晚皆醉,遂共榻而卧。

    次日早起,各整衣冠上朝。

    金鐘響亮,帝已臨朝,文武朝參畢。

    劉忠俯伏奏曰:“前蒙聖恩,宣狀元還都。

    今已抵阙下,端候聖論。

    ”帝聞奏,即命宣入。

    庭瑞聞宣,趨上金殿俯伏。

    帝曰:“戶部劉忠奏到秀、菊二才女許為卿配。

    今二女朕親點為翰林,現在都城。

    今朕為卿主婚,召卿還都完娶。

    可擇黃道吉日,即于紫微省中華婚。

    ”庭瑞聞言,叩頭謝恩。

    帝乃還宮,百官退朝。

    忠與庭瑞乃安排喜事。

    庭瑞先到紫微省中寓下,忠使人張燈結彩。

    時京城百姓,紛紛傳說,張狀元與女翰林奉旨完姻,皆以為奇事。

    百官俱來送禮,其同年在京者,皆來與庭瑞辦事。

    正是:向來枉費推移力,此日中流自在行。

     未知如何完婚,且聽下回分解。

     庭瑞欲成婚,秀、菊欲成婚,巡撫與夫人亦未嘗不欲其成婚。

    今之布、按為媒,而巡撫卒不從者,豈其本心哉?蓋秀、菊有欺君之罪,巡撫無免罪之術。

    性情之所鐘愛,有不勝國法之所森嚴矣。

     璧玉、金鸾之姻緣,本在敬威與顯威。

    卻先有庭、蘭一番招贅,複有秀、菊一番招贅。

    及至敬威兄弟,則讀者亦所不料。

     帝謂秉幹、秉剛不可複得,後謂四海之大,何患無才。

    帝是虛心憐才之說,後是廣大拔才之論。

    有此帝,有此後,得不與起斯文哉。

    後曰:“天下學臣盡如湖南、江南者,何患才之不廣哉。

    ”至哉言也,不徒兩學臣得意,則天下學臣亦皆踴躍薦賢矣。

    此所謂一言可以興邦。

     選妃之例,曆朝皆然。

    大明則五年一換,不至有負一女,則洪武之制度又盡善矣。

    或曰:“楊巡撫祇有一女,前番屢欲除之。

    今選妃卻又執之,不亦狠乎?”餘曰:“不然,楊巡撫豈不愛女哉?前欲除之,正家規也。

    今日執之,尊國法也。

    以一己之私而廢國之政,豈楊公之品行哉。

    ” 楊巡撫畏罪,不敢隐瞞女兒;劉戶部畏罪,不敢隐瞞妹子。

    及其上表求釋,我疑二女将屈困于深官矣。

    卻反得帝為主婚,真乃意外奇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