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回
關燈
小
中
大
話說王夫人,接閱女兒書信。
亦作書,令王中送與女兒,以安其心。
自此王中常常走動,到也安樂。
一日,昆山自外來。
手執題名錄一本,對其妻郭氏曰:“可喜,侄兒庭瑞已中了第二名舉人。
”郭氏亦喜。
惟菊英一傍流淚。
郭氏大疑,乃密問之,菊英乃以吳江之由相告。
郭氏喜曰:“今日為吾兒,他日是吾侄婦也。
”遂與夫言,昆山聞言,喜不自勝。
菊英卻長嗟短歎,昆山因慰之曰:“此等佳事,何反不樂?”菊英曰:“他名登虎榜,何等榮耀;妾孤身寄迹,何等凄涼。
既然得意功名,必将往京會試,妾之事豈不抛開一邊。
昔在吳江時,曾約定着人迎他,不料反複如此。
他心中若不忘妾,定然與妾一樣懷想,豈非妄負了他。
他若因無人往接,必謂此事不妥,一旦别娶,到怪不得他負了妾。
似此安得不歎。
”昆山曰:“小姐可寫一信付與舍侄,如何?”菊曰:“無人可使。
”昆曰:“那墨店中有一墨客歸家,他與舍侄同邑。
少不得我亦有信去,祇在明日起身,可修書付他帶去便了。
”菊英轉入房中,寫了書信,交與昆山。
昆山即送交墨客。
墨客帶了書信,望吉安而來。
不一日,到了小梅村。
适遇一秀士,年約十五六歲,在村前低頭散步。
遂揖問曰:“此間有一張庭瑞老爺否?”秀士曰:“即是家兄,足下何事問他?”墨客曰:“愚自湖南歸,他令叔有信一封,是與令兄的。
”秀士曰:“家兄少出,有信付我轉交便了。
”墨客遂從袖中取出一信,交與秀士,一揖而去。
原來這秀士,即美玉也。
自從省中受辱後,十分苦惱,納悶不過。
所以出來閑散,适遇墨客送信,乃冒認收了。
轉入書房,私自拆開。
将昆山家書抛在一邊,細看菊英之信。
略曰:妾與君吳江訂盟,誓詣鸾鳳。
今君名登虎榜,志在鳌頭。
吳江之約,想亦付之流水矣。
妾雖遠隔幹裡,而此心已留于君腹。
妾父近知茲事,怒而不容,幾逼妾至于死地。
今則隐身張村,埋名昆宅。
願君早降,以決盟誓。
倘不如意,祈賜絕音。
妄當自盡,以明素志。
書不盡言,靜俟來命。
美玉看畢,喜曰:“原來是吳江女子也,可惜那晚不會遇我。
但我才貌不在庭瑞之下,何獨不能得一美配乎。
今觀此意,見得此女已今逃出在外。
不如借此機會,假冒庭瑞名字,前往湖南一走。
若得此女為婚,不枉平生之願也。
且庭瑞與我年貌相同,庭瑞的叔父又不相識。
此女在吳江月光之下,那裡看得清白。
縱然他認出我面貌,我才亦足以動之。
”心中躊躇既定,乃與父親說知。
密帶僮仆來安,同往湖南。
在路半月,到了湖南,尋一公館歇下。
寫了庭瑞名帖,令來安兒同出南門。
問到張村,詢知昆宅,來安送上名帖。
見一兒僮答曰:“老爺在書房去了,這裡無人收帖。
”來安又尋到書房,見一人端坐觀書。
來安料是昆山,遂跪下呈上帖子,昆山看了,是侄兒名帖,大喜,遂命請入。
美玉連忙趨進,納頭便拜。
昆山扶起,命坐于側。
昆山曰:“賢侄不遠千裡而來,足見月下之情矣。
”美玉曰:“思慕叔父甚切,非關月下事也。
若吳江訂盟,實出意外。
今小姐為我幾至死地,幸蒼天不絕人願。
蒙叔父廣恩收育,真乃再生之德也。
”昆山曰:“濟困扶危,義所當然,爾輩宜效之。
今小姐寄居于此,内外不便。
城内有公館,是爾祖父所創,爾可暫寓些時候。
我通個信息與爾丈母,然後擇日成親,那時再來拜見嬸娘。
”美玉點頭應諾。
昆山遂命家奴,送美玉至公館中歇下。
昆山見侄兒才貌,十分喜愛。
乃歎曰:“向聞其詩,乃天下之奇才。
今見其人,果蓋世之妙品,真吾兄之幸也。
小姐愛之,可謂得其人矣。
” 正自語間,忽一人至。
視之,乃巡撫家仆王中也。
昆曰:“爾來
亦作書,令王中送與女兒,以安其心。
自此王中常常走動,到也安樂。
一日,昆山自外來。
手執題名錄一本,對其妻郭氏曰:“可喜,侄兒庭瑞已中了第二名舉人。
”郭氏亦喜。
惟菊英一傍流淚。
郭氏大疑,乃密問之,菊英乃以吳江之由相告。
郭氏喜曰:“今日為吾兒,他日是吾侄婦也。
”遂與夫言,昆山聞言,喜不自勝。
菊英卻長嗟短歎,昆山因慰之曰:“此等佳事,何反不樂?”菊英曰:“他名登虎榜,何等榮耀;妾孤身寄迹,何等凄涼。
既然得意功名,必将往京會試,妾之事豈不抛開一邊。
昔在吳江時,曾約定着人迎他,不料反複如此。
他心中若不忘妾,定然與妾一樣懷想,豈非妄負了他。
他若因無人往接,必謂此事不妥,一旦别娶,到怪不得他負了妾。
似此安得不歎。
”昆山曰:“小姐可寫一信付與舍侄,如何?”菊曰:“無人可使。
”昆曰:“那墨店中有一墨客歸家,他與舍侄同邑。
少不得我亦有信去,祇在明日起身,可修書付他帶去便了。
”菊英轉入房中,寫了書信,交與昆山。
昆山即送交墨客。
墨客帶了書信,望吉安而來。
不一日,到了小梅村。
适遇一秀士,年約十五六歲,在村前低頭散步。
遂揖問曰:“此間有一張庭瑞老爺否?”秀士曰:“即是家兄,足下何事問他?”墨客曰:“愚自湖南歸,他令叔有信一封,是與令兄的。
”秀士曰:“家兄少出,有信付我轉交便了。
”墨客遂從袖中取出一信,交與秀士,一揖而去。
原來這秀士,即美玉也。
自從省中受辱後,十分苦惱,納悶不過。
所以出來閑散,适遇墨客送信,乃冒認收了。
轉入書房,私自拆開。
将昆山家書抛在一邊,細看菊英之信。
略曰:妾與君吳江訂盟,誓詣鸾鳳。
今君名登虎榜,志在鳌頭。
吳江之約,想亦付之流水矣。
妾雖遠隔幹裡,而此心已留于君腹。
妾父近知茲事,怒而不容,幾逼妾至于死地。
今則隐身張村,埋名昆宅。
願君早降,以決盟誓。
倘不如意,祈賜絕音。
妄當自盡,以明素志。
書不盡言,靜俟來命。
美玉看畢,喜曰:“原來是吳江女子也,可惜那晚不會遇我。
但我才貌不在庭瑞之下,何獨不能得一美配乎。
今觀此意,見得此女已今逃出在外。
不如借此機會,假冒庭瑞名字,前往湖南一走。
若得此女為婚,不枉平生之願也。
且庭瑞與我年貌相同,庭瑞的叔父又不相識。
此女在吳江月光之下,那裡看得清白。
縱然他認出我面貌,我才亦足以動之。
”心中躊躇既定,乃與父親說知。
密帶僮仆來安,同往湖南。
在路半月,到了湖南,尋一公館歇下。
寫了庭瑞名帖,令來安兒同出南門。
問到張村,詢知昆宅,來安送上名帖。
見一兒僮答曰:“老爺在書房去了,這裡無人收帖。
”來安又尋到書房,見一人端坐觀書。
來安料是昆山,遂跪下呈上帖子,昆山看了,是侄兒名帖,大喜,遂命請入。
美玉連忙趨進,納頭便拜。
昆山扶起,命坐于側。
昆山曰:“賢侄不遠千裡而來,足見月下之情矣。
”美玉曰:“思慕叔父甚切,非關月下事也。
若吳江訂盟,實出意外。
今小姐為我幾至死地,幸蒼天不絕人願。
蒙叔父廣恩收育,真乃再生之德也。
”昆山曰:“濟困扶危,義所當然,爾輩宜效之。
今小姐寄居于此,内外不便。
城内有公館,是爾祖父所創,爾可暫寓些時候。
我通個信息與爾丈母,然後擇日成親,那時再來拜見嬸娘。
”美玉點頭應諾。
昆山遂命家奴,送美玉至公館中歇下。
昆山見侄兒才貌,十分喜愛。
乃歎曰:“向聞其詩,乃天下之奇才。
今見其人,果蓋世之妙品,真吾兄之幸也。
小姐愛之,可謂得其人矣。
” 正自語間,忽一人至。
視之,乃巡撫家仆王中也。
昆曰:“爾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