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
關燈
小
中
大
娥皇女英
佚史:帝堯,娶富宜氏,生九男二女。
長子監明,早殁,未得立。
次子朱骜,狠媚。
帝堯悲之,使後稷放之丹水。
堯在位七十載,欲求賢德以遜位。
群臣舉盲人子。
父頑,母嚣,象傲,能和以孝。
堯欲試之,妻以娥皇、女英,以觀厥刑。
治裝下嫁于妫水之北,使為舜婦于虞氏之家。
舜尚見帝,帝館甥于貳室而飨之,疊為賓主。
其所居,二年成邑,三年成都。
飯糗茹草,以德化。
娥皇、女英皆執婦道。
父母使舜完廪,捐階。
瞽叟焚廪,忽有天梯緣之下。
使浚井,從而蒁之,舜由旁孔出。
而象不知,喜曰:“谟蓋都君鹹我績。
牛羊父母,倉廪父母。
幹戈,朕,琴,朕;弓氐,朕。
” 見娥皇、女英謂曰:“二嫂可治朕栖!”象往入舜宮,舜在床彈五弦之琴。
象忸泥曰:“郁陶思君爾!”舜曰:“惟茲臣庶,汝其于予治!”帝堯聞之,以舜為賢,欲禅以位。
舜居攝二十有八載。
堯崩,舜受終于文祖,為有虞氏。
被袗衣鼓琴,造《南風》之詩,其詩曰:“南風之薰兮,可以解吾民之愠兮;南風之時兮,可以阜吾民之财兮。
”娥皇、女英女果而理陰教,而天下大治。
時,卿雲見,西王母來朝,獻白環玉塊,息慎氏貢弓失,玄都貢寶玉。
舜在位六十有一載。
子義鈞,不肖,封于商,是為商均。
禅位于禹。
又十有七載,舜南巡狩,崩于中擡之野,乃百十有一歲,娥皇、女英追思帝舜盛德,淚染湘竹,竹為之斑。
因援琴作《蒼梧怨》曲,韻高調古,匹美虞韶。
所謂南風之薰,可以解愠,蒼梧之恐,可以寫憂者也! 姜嫄 《史記·周本紀》:姜嫄,炎帝後。
姜姓有邰氏女,名嫄。
為帝喾元妃,後稷之母。
姜嫄出野,見巨人迹,心忻然悅,欲踐之,踐之而身動如孕者。
居期而生子,以為不祥,棄之隘巷,馬牛過者皆辟不踐,徙置之林中,适會山林多人,遷之而棄渠中冰上,飛鳥以其翼覆薦之。
姜?以為神,遂收養長之。
初欲棄之,因名曰棄。
棄為兒時,屹如巨人之志。
其遊戲,好種樹麻菽美。
及為成人,遂為耕農,相地之宜,宜谷者稼稿焉,民皆法則之。
帝堯聞之,舉棄為農師,天下得其利,有功。
帝舜曰:“棄,黎民始饑,爾後稷播時百谷。
”封棄于邰,号曰後稷,别姓姬氏。
後稷之興,在陶唐、虞、夏之際,皆有令德。
按古者天子祭天于郊,而配以先?。
其禮以玄鳥至日,用太牢祀之。
天子親往,後率九嫔,禦以從。
當時姜?出祀郊?,見大人迹而覆其拇,遂歆歆然如有人道之感。
期年而生棄,是為耕農之鼻祖。
其說頗為神奇,後世多有疑之者。
蘇氏雲:“凡物之異于常物者,其取天地之氣常多,故其生也或異。
麒麟之生異于牛羊,蛇龍之生異于魚鼈,物固有然者矣。
神人之生,而有以異于人。
何足怪哉!斯言得之矣。
” 紅線 《甘澤謠》:紅線,潞州節度使薛嵩家青衣,善彈阮鹹,又通經史,嵩遣其掌箋表,号曰“内記室”。
時軍中大宴,紅線謂嵩曰:“羯鼓之音頗悲,調其聲者,必有事也。
”嵩亦明曉音律,曰:“如汝所言。
”乃召而問之,雲:“某妻昨夜亡,不敢請假。
”嵩遽遣放歸。
時至德之後,兩河未甯。
初至招義軍,以釜陽為鎮,命嵩固守,控壓山東。
殺傷之餘,軍府草創。
朝廷複遣嵩女嫁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男,男娶滑州節度使令狐彰女,三鎮互為姻娅,人使日浃往來。
而田承嗣嘗患熱毒風,遇夏增劇,每曰:“我若移鎮山東,納其涼冷,可緩數年之命。
” 乃募軍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,号外宅男,而厚恤養之。
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,蔔選良日,将并潞州。
嵩聞之,日夜憂悶,咄咄自語,計無所出。
時夜漏将傳,轅門已閉,杖策庭除,惟紅線從行。
紅線曰:“主自一月,不遑寝食,意有所屬,豈非鄰境乎?”嵩曰:“事系安危,非爾能料。
”紅線曰:“某雖賤品,然亦有解主憂者。
”嵩乃具告其事,曰:“我承祖父遺業,受國家大恩,一旦失其疆土,至數百年勳伐盡矣。
”紅線曰:“易爾。
不足勞主憂也,乞放某一到魏郡,看其形勢,觀其有無。
今一更首途,三更可以複命。
請先定一走馬,兼具寒暄書,其它即俟某卻回也。
”嵩大驚曰:“不知汝是異人,吾之暗也。
然事若不濟,反速其禍,奈何?”紅線曰:“某之行,無不濟者。
”乃人閨房,飾其行具。
梳烏蠻髻,攢金鳳钗,衣紫繡短袍,系青絲輕履,胸前佩龍文匕首,額上書太乙神名。
再拜而倏忽不見。
嵩乃返身閉戶,背燭危坐。
常時飲酒不過數合,是夕舉觞十餘不醉。
忽聞曉角吟風,一葉墜落,驚而起視,即紅線回矣。
嵩喜而慰問曰:“事諧否?”曰:“不敢辱命。
”又問曰:“無傷殺否?”曰:“不至是,僅取床頭金合為信耳。
”紅線曰:“某子夜前三刻,即到魏郡,凡曆數門,遂及寝所。
聞外宅男止于房廊,睡聲雷動。
見中軍士卒,步于庭庑,傳呼風生。
某發其左扉,抵其寝帳。
田親家翁止于帳内,鼓趺酣眠。
頭枕文犀,髻包黃鄃,枕前露一七星劍,劍前仰開一金合,内書生身甲子與北鬥神名,複着名香及美珍散覆其上。
揚威玉帳,但期心豁于生前,夢寝蘭堂,不覺命懸于手下。
甯勞擒縱,隻益傷嗟。
時則燭炬光凝,爐香煨燼,侍人四布,兵器森羅。
或頭觸屏風鼾而鵱者,或手持巾拂寝而伸者。
某拔其簪珥,縻其襦裳,如病如昏,皆不都寤。
遂持金合以歸。
既出魏城西門,将行二百裡,見銅台高揭,漳水東流,晨雞動野,斜月在林。
憂往喜懷,頓忘于行役;感知酬德,仰副于心期。
所以夜漏三時,往返七百餘裡,入危邦,一道經五六城,冀減主憂,敢言其苦。
”嵩乃發使遺承嗣書曰:“昨宵有客從魏中來,雲:自元帥床頭獲一金合,不敢留駐,謹卻封納。
” 專使星馳,夜半方到。
見搜擁金合,一軍憂疑。
使者以馬捶叩門,非時請見。
承嗣遽出,以金合授之,奉承之時,驚怛絕倒。
遂駐使者止于宅中,狎以宴私,多其賜赉,明日遣使赍缯帛三萬匹,名馬二百匹,他物稱是,以獻于嵩曰:“某之首領,系在恩私。
便宜知過自新,不複更贻伊戚。
專膺指使,敢議姻親。
役當奉毂後車,來則麾鞭前馬,所置紀綱仆号,為外宅男者,本防他盜,亦非異圖。
今并脫其甲裳,放歸田畝矣。
”由是一兩月内,河北河南,人使交至。
而紅線辭去。
嵩曰:“汝生我家,而今欲安往?又方賴汝力,豈可議行?”紅線曰:“某前世本男子,遊學江湖間,讀神農藥書,而救世人災患。
時裡有孕婦,忽患蠱症。
某以芫花酒下之,婦人與腹中二子俱斃。
是某一舉殺三人,陰力見誅,降為女予,使身居賤隸,氣禀賊星,所幸生于公家,今十九年矣。
使身厭羅绮,口窮甘鮮,寵待有加,榮亦至矣。
況國家建極,慶且無疆。
此輩背違天理,當盡弭患。
昨往魏郡,以示報恩。
兩地保其城池,萬人全其性命,使亂臣知懼,烈士安謀,在某一婦人,功亦不小,固可贖其前罪,還其本身,便當遁迹塵中,栖心物外,澄清一氣,生死長存。
”嵩曰:“不然,遺爾千金為居山之所給。
”紅線曰:“事關來世,安可預謀?”嵩知不可駐留,乃廣為餞别,悉集賓客,夜宴中堂。
嵩以歌送紅線酒,請座客中冷朝陽為詞,詞曰:“采菱歌怨木蘭舟,送客魂消百尺樓。
還是浴妃乘霧去,碧天無際水空流。
”歌畢,嵩不勝悲。
紅線返袂且泣,因推醉離席,遂亡其所在。
西施鄭旦 《吳越春秋》:越王謂大夫種曰:“孤聞吳王淫而好色,惑亂沉湎,不領政事;因此而謀,可乎?”種曰:“可破。
夫吳王淫而好色,宰喜否佞以曳心,往獻美女,其必受之。
惟王選擇美女二人而進之。
”越王曰:“善。
”乃使相者,國中得苎蘿山鬻薪之女,曰西施、鄭旦,飾以羅鄃,教以容步,習于土城,臨于都巷。
三年學服,面獻于吳。
乃使相國苑進,曰:“越王勾踐,竊有二女,楚國迫,不敢稽留,謹使臣蠡獻之。
大王不以鄙陋寝容,願納以供箕帚之用。
”吳王大悅,曰:“越貢二女,乃勾踐盡忠于吳之證也。
”子胥谏曰:“不可。
王勿受也。
臣聞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聾;昔桀易湯而滅,纣易文王而亡。
大王受之,後必有殃。
臣聞越王朝書不倦,晦誦竟夜,且聚敢死之士數萬,是人不死,必得其願。
越王服誠行仁,聽谏進賢,是人不死,必成其名。
越王夏被毛裘,冬禦絺綌,是人不死,必為對隙。
臣聞賢士,國之寶,美女,國之咎。
夏亡以妹喜,殷亡以妲已,周亡以褒姒。
”吳王不聽,遂受其女,國卒亡。
按《吳地記》:嘉興縣南一百裡,有語兒亭。
勾踐令範蠡取西施以獻夫差,西施于路與範蠡潛通,三年始達吳,遂生一子。
至此亭,其子一歲能語,因名語兒亭。
《越絕書》曰:西施亡吳後,複歸範蠡,同泛五湖而去。
按《眘環記·采蘭雜志》:西施舉體有異香。
每沐浴竟,宮人争取其水,積之罂甕,用松枝灑于帷幄,滿室俱香。
罂甕中積久,下有濁渣,凝結如膏,宮人取以曬幹,香逾于水,謂之沈水,制錦囊盛之,佩于寶襪。
交趾密香樹,水沈者曰沈水。
亦因此借名。
卓文君 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:司馬相如,蜀郡成都人,字長卿。
以資為郎,事孝景簾,為武騎常侍。
因病免,客遊梁。
梁孝王令與諸生問舍,乃著《子虛之賦》。
會梁孝王卒,相如歸,而家貧,無以自業。
素與臨邛令王吉相善。
相如往,舍都亭。
臨邛令缪為恭敬,日往朝相如。
臨邛中富人卓王孫為具召之,井召令。
令既至,卓氏客以百數。
長卿病不能往,臨邛令自往迎相如。
酒酣,臨邛令前奏琴曰:“竊聞長卿好之,願以自娛。
”長卿辭謝,為鼓一再行。
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,好音,故相如缪與令相重,而以琴心挑之。
相如之臨邛,從車騎,雍容閑雅甚都,及飲卓氏,弄琴,文君竊從戶窺之,心悅而好之,恐不得當也。
既罷,相如乃令人厚賜文君侍者通殷勤。
文君夜亡奔相如,相如乃與馳歸成都。
家居徒四壁立。
卓王孫大怒曰:“女至不材,我不忍殺,不分一錢也。
”人或謂王孫,王孫終不聽。
文君久之不樂,曰:“長卿第俱如臨邛,從昆弟假貸,猶足為生,何至自苦如此?”相如與俱之臨邛,盡賣其車騎,買一酒舍酤酒,而令文君當爐,相如身自著犢鼻諥,與庸保雜作,滌器于市中。
卓王孫聞而恥之,為杜門不出。
昆弟諸公更謂王孫曰:“有一男兩女,所不足者非财也。
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馬長卿,長卿故倦遊,雖貧,其人材足依也,且又令客,奈何相辱如此?”卓王孫不得已,分與文君僮百人,錢百萬,及其嫁時衣被财物。
文君乃與相如歸成都,買田宅,為富人。
居久之,蜀人楊得意為狗監,侍上。
上讀《子虛賦》而善之,得意曰:“臣邑人司馬相如為此賦。
”上召問相如,相如請為天子遊獵賦。
賦成奏之,天子以為郎。
唐蒙略通夜郎,因通西南夷道。
邛?之君長,聞南夷與漢通,得賞賜多,多願為内臣妾,請吏。
天子拜相如為中郎将,建節往使。
乘傳至蜀。
蜀太守以下郊迎,縣令負弩先驅。
于是卓王孫喟然而歎,自以得使女尚司馬長卿晚。
王嫱 《後漢書·匈奴列傳》:初,元帝時,以良家子選入掖庭。
時呼韓邪來朝,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。
昭君之宮數歲,不得見禦,積悲怨,乃請掖庭令求行。
呼韓邪臨辭大會,帝召五女以示之。
昭君豐容靓飾,光明漢宮,顧景裴回,竦動左右。
帝見大驚,意欲留之,而難于失信,遂與匈奴。
生二子。
及呼韓邪死,其前阏氏子代立,欲妻之。
昭君上書求歸,成帝敕令從胡俗,遂複為後單于阏氏焉。
按《西京雜記》:“元帝後宮既多,不得長見。
乃使畫工圖形,按圖召幸之。
諸宮人皆賂畫工,多者十萬,”少者亦不減五萬。
獨王嫱不肯,遂不得見。
匈奴入朝,求美人為阏氏,于是上按圖以昭君行。
及去召見,貌為後宮第一。
善應對,舉止閑雅。
帝悔之,而名籍已定。
帝重信于外國,故不複更人。
乃重案其事,畫工皆棄市,籍其家資皆巨萬。
按《妝樓記》:明妃,秭歸人。
臨水而居,恒于溪中盥手,溪水盡香,今名香溪。
按鄒之臨《女俠傳》昭君,字嫱,甫郡人也。
初元帝時,以良家子選入掖庭。
會匈奴單于朝求美人為阏氏,帝敕以宮女賜之。
昭君入宮數歲,未得見禦,積悲怨,乃請掖庭令求行。
單于臨辭大會,帝召女以示之。
昭君豐容靓色,光明漢宮。
顧影徘徊,竦動左右。
帝見大驚,意欲留之,而重難更改,遂與匈奴。
昭君戎服乘馬,提一琵琶出塞而去。
薛瑤英 《杜陽雜編》:元載寵姬薛瑤英,攻詩書,善歌舞;仙姿玉質,肌香體輕。
雖旋波搖光,飛燕、綠珠不能過也。
瑤英之母趙娟,亦本岐王之愛妾也。
後出為薛氏之妻,生瑤英。
而幼以香啖之,故肌香也。
及載納為姬,處金絲之帳,卻塵之褥。
其褥出自勾骊國,一雲是卻塵之獸毛所為;其色殷鮮,光軟無比。
衣龍绡之衣,一襲無一二兩;搏之,不盈一握。
載以瑤英體輕,不勝重衣,故亦異國求是服也。
唯賈至、楊公南與載友善,故往往得見歌舞。
至因贈詩曰:“舞怯铢衣重,笑疑桃臉開,方知漢武帝,虛築避風台。
”公南亦做長歌褒美,其略雲:“雪面澹娥天上女,鳳蕭鸾翅欲飛去;玉钗寶翠步無塵,楚腰如柳不勝春。
”瑤英善為巧媚,載惑之,怠于庶務。
而瑤英之父曰宗本,兄曰崇義,與趙娟遞相出入,以構賄賂,号為關節,更與中書主吏卓倩等為腹心。
而宗本輩以事告者,載未嘗不颔之。
天下赍寶貨求大官職,無不恃載權勢,指薛、卓為梯媒。
及載伏誅,瑤英自為俚妻矣。
論者以元載喪令德而崇貪名,自一婦人而緻也。
尤物移人,不可懼哉! 隨風 《拾遺記》:石季倫愛婢名隨風,魏末于胡中得之。
年始十歲,使房内養之。
至十五,無有比其容貌,特以姿态見美。
妙别玉聲,巧觀金色、石氏之富,方比王家,驕侈當世,珍寶奇異,視問瓦礫,積如糞土,皆殊方異國所得,莫有辨識其出處者。
乃使隨風别其聲色,悉知其處。
言西方北方,玉聲沉重而性溫潤,佩服者益人性靈;東方南方,玉聲輕潔而性清涼,佩服者利人精神。
石氏侍人,美豔者數千人,隨風最以文辭擅愛。
石崇嘗語之曰:“吾百年之後,當指白日,以汝為殉!” 答曰:“生愛死離,不如無愛,妾得為殉,身其何朽?”于是彌見寵愛。
崇常擇美姿容相類者十人,裝飾衣服大小一等,使忽視不相分别,常侍于側。
使隨風調玉以付工人,為倒龍之佩,萦金為鳳冠之钗,言刻玉為倒龍之勢,鑄金钗象鳳皇之冠。
結袖繞楹而舞,晝夜相接,謂之“恒舞”。
欲有所召,不呼姓名,悉聽癿聲,視钗色。
玉聲輕者居前,金色豔者居後,以為行次而進也。
使數十人各含異香,行而語笑,則口氣從風而揚。
又屑沉水之香如塵末,布象床上,使所愛者踐之,無迹者賜以真珠百?,有迹者節其飲食,令身輕弱。
故閨中相戲曰,“爾非細骨輕軀,那得百?真珠?”及隨風年三十,妙年者争嫉之,競相排毀。
石崇受谮潤之言,即退隨風為房老,使主群少,乃懷怨而作五言詩曰:“春華誰不美,卒傷秋落時。
突煙還自低,鄙退豈所期。
桂芳徒自蠹,失愛在娥眉。
坐見芳時歇,憔悴空自嗤。
”石氏房中并歌此為樂曲,至晉末乃止。
步非煙 皇甫枚《非煙傳》:臨淮武公業,鹹通中任河南府功曹參軍。
愛妾曰非煙,姓步氏,容止纖麗,若不勝绮羅。
善秦聲,好文墨,尤工擊瓯,其韻與絲竹合。
公業甚嬖之。
其比鄰,天水趙氏第也,亦衣纓之族,不能斥言。
其子曰象,端秀有文,才弱冠矣。
時方居喪禮。
忽一日,于南垣隙中窺見非煙,神氣俱喪,廢食息焉。
乃厚賂公業之阍,以情告之。
阍有難色,複為厚利所動,乃令其妻伺非煙閑處,婉述象意。
非煙聞之,但含笑凝睇而不答。
門媪盡以語象,象發狂心蕩,不知所如。
乃取薛濤箋題絕句曰:“一睹傾城貌,塵心隻自猜。
不随蕭史去,拟學阿蘭來。
”以所題密緘之,祈門媪達非煙。
煙讀畢,籲嗟良久,謂媪曰:“我亦曾窺見趙郎,大好才貌。
此生福薄,不得當之。
”蓋鄙武生粗悍,非良配耳。
乃複酬篇寫于金鳳箋,曰:“綠慘雙蛾不自持,隻緣幽恨在新詩。
郎心應似琴心怨,脈脈春情更泥誰。
”封付門媪,令遺象。
象啟緘吟諷數四,拊掌喜曰:“吾事諧矣!”又以剡溪玉葉紙賦詩以謝,曰:“珍重佳人贈好音,彩箋方翰兩情深。
薄于蟬翼難供恨,密似蠅頭未寫心。
疑見落花迷碧洞,隻思輕雨灑幽襟。
百回消息千回夢,栽作長謠寄綠琴。
”詩去旬日,門媪不複來。
象憂懑恐事洩,或非煙追悔。
春夕,于前庭獨坐,賦詩曰:“綠暗紅藏起暝煙,獨将幽恨小庭前。
重重良夜與誰語,星隔銀河月半天。
”明日,晨起吟際,而門媪來,傳非煙語曰:“勿訝旬日無信,蓋以微有不安。
”因授象以連蟬錦香囊,并岩苔箋,詩曰:“無力嚴妝倚繡栊,暗題蟬錦思難窮。
近來赢得傷春病,柳弱花蒔怯曉風。
”象結錦囊于懷,細讀小簡,又恐煙幽思增疾,乃剪烏絲簡為回緘,曰:“春日遲遲,人心悄悄。
自因窺觏,長役夢魂。
雖羽駕塵襟,難于會合。
而丹誠皎日,誓以周旋。
況又聞乘春多感,芳履違和,耗冰雪之妍姿,郁蕙蘭之佳氣。
憂抑之極,恨不翻飛。
企望寬情,無至憔粹。
莫孤短韻,甯爽後期。
惝?寸心,書豈能荊兼持菲什,仰繼華篇。
伏惟試賜凝盼。
”詩曰:“見說傷情為見春,想封蟬錦綠蛾颦。
即頭與報煙卿道,第一風流最損人。
”阍媪既得回報,徑赍詣煙閣中。
武生為府掾屬,公務繁夥,或數夜一直,或竟日不歸。
是時适值生入府曹,煙拆書得以款曲尋繹。
既而長太息曰:“丈夫之志,女子之心,情契魂交,視遠如近也。
”于是阖戶垂幌,為書曰:“下妾不幸,垂髫而孤。
中間為媒妁所欺,遂匹合于瑣類。
每至清風朗月,移玉桂以增懷:秋帳冬釭,泛金徽而寄恨。
豈期公子忽贻好音,發華緘而思飛,諷麗句而目斷。
所恨洛川波隔,賈午牆高。
聯雲不及于秦台,薦夢尚遙于楚岫。
猶望天從素懇,神假微機,一拜清光,九殒無恨。
兼題短什,用寄幽懷。
伏惟特賜吟諷也。
”詩曰:“畫檐春燕須同宿,蘭浦雙鴛肯
長子監明,早殁,未得立。
次子朱骜,狠媚。
帝堯悲之,使後稷放之丹水。
堯在位七十載,欲求賢德以遜位。
群臣舉盲人子。
父頑,母嚣,象傲,能和以孝。
堯欲試之,妻以娥皇、女英,以觀厥刑。
治裝下嫁于妫水之北,使為舜婦于虞氏之家。
舜尚見帝,帝館甥于貳室而飨之,疊為賓主。
其所居,二年成邑,三年成都。
飯糗茹草,以德化。
娥皇、女英皆執婦道。
父母使舜完廪,捐階。
瞽叟焚廪,忽有天梯緣之下。
使浚井,從而蒁之,舜由旁孔出。
而象不知,喜曰:“谟蓋都君鹹我績。
牛羊父母,倉廪父母。
幹戈,朕,琴,朕;弓氐,朕。
” 見娥皇、女英謂曰:“二嫂可治朕栖!”象往入舜宮,舜在床彈五弦之琴。
象忸泥曰:“郁陶思君爾!”舜曰:“惟茲臣庶,汝其于予治!”帝堯聞之,以舜為賢,欲禅以位。
舜居攝二十有八載。
堯崩,舜受終于文祖,為有虞氏。
被袗衣鼓琴,造《南風》之詩,其詩曰:“南風之薰兮,可以解吾民之愠兮;南風之時兮,可以阜吾民之财兮。
”娥皇、女英女果而理陰教,而天下大治。
時,卿雲見,西王母來朝,獻白環玉塊,息慎氏貢弓失,玄都貢寶玉。
舜在位六十有一載。
子義鈞,不肖,封于商,是為商均。
禅位于禹。
又十有七載,舜南巡狩,崩于中擡之野,乃百十有一歲,娥皇、女英追思帝舜盛德,淚染湘竹,竹為之斑。
因援琴作《蒼梧怨》曲,韻高調古,匹美虞韶。
所謂南風之薰,可以解愠,蒼梧之恐,可以寫憂者也! 姜嫄 《史記·周本紀》:姜嫄,炎帝後。
姜姓有邰氏女,名嫄。
為帝喾元妃,後稷之母。
姜嫄出野,見巨人迹,心忻然悅,欲踐之,踐之而身動如孕者。
居期而生子,以為不祥,棄之隘巷,馬牛過者皆辟不踐,徙置之林中,适會山林多人,遷之而棄渠中冰上,飛鳥以其翼覆薦之。
姜?以為神,遂收養長之。
初欲棄之,因名曰棄。
棄為兒時,屹如巨人之志。
其遊戲,好種樹麻菽美。
及為成人,遂為耕農,相地之宜,宜谷者稼稿焉,民皆法則之。
帝堯聞之,舉棄為農師,天下得其利,有功。
帝舜曰:“棄,黎民始饑,爾後稷播時百谷。
”封棄于邰,号曰後稷,别姓姬氏。
後稷之興,在陶唐、虞、夏之際,皆有令德。
按古者天子祭天于郊,而配以先?。
其禮以玄鳥至日,用太牢祀之。
天子親往,後率九嫔,禦以從。
當時姜?出祀郊?,見大人迹而覆其拇,遂歆歆然如有人道之感。
期年而生棄,是為耕農之鼻祖。
其說頗為神奇,後世多有疑之者。
蘇氏雲:“凡物之異于常物者,其取天地之氣常多,故其生也或異。
麒麟之生異于牛羊,蛇龍之生異于魚鼈,物固有然者矣。
神人之生,而有以異于人。
何足怪哉!斯言得之矣。
” 紅線 《甘澤謠》:紅線,潞州節度使薛嵩家青衣,善彈阮鹹,又通經史,嵩遣其掌箋表,号曰“内記室”。
時軍中大宴,紅線謂嵩曰:“羯鼓之音頗悲,調其聲者,必有事也。
”嵩亦明曉音律,曰:“如汝所言。
”乃召而問之,雲:“某妻昨夜亡,不敢請假。
”嵩遽遣放歸。
時至德之後,兩河未甯。
初至招義軍,以釜陽為鎮,命嵩固守,控壓山東。
殺傷之餘,軍府草創。
朝廷複遣嵩女嫁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男,男娶滑州節度使令狐彰女,三鎮互為姻娅,人使日浃往來。
而田承嗣嘗患熱毒風,遇夏增劇,每曰:“我若移鎮山東,納其涼冷,可緩數年之命。
” 乃募軍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,号外宅男,而厚恤養之。
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,蔔選良日,将并潞州。
嵩聞之,日夜憂悶,咄咄自語,計無所出。
時夜漏将傳,轅門已閉,杖策庭除,惟紅線從行。
紅線曰:“主自一月,不遑寝食,意有所屬,豈非鄰境乎?”嵩曰:“事系安危,非爾能料。
”紅線曰:“某雖賤品,然亦有解主憂者。
”嵩乃具告其事,曰:“我承祖父遺業,受國家大恩,一旦失其疆土,至數百年勳伐盡矣。
”紅線曰:“易爾。
不足勞主憂也,乞放某一到魏郡,看其形勢,觀其有無。
今一更首途,三更可以複命。
請先定一走馬,兼具寒暄書,其它即俟某卻回也。
”嵩大驚曰:“不知汝是異人,吾之暗也。
然事若不濟,反速其禍,奈何?”紅線曰:“某之行,無不濟者。
”乃人閨房,飾其行具。
梳烏蠻髻,攢金鳳钗,衣紫繡短袍,系青絲輕履,胸前佩龍文匕首,額上書太乙神名。
再拜而倏忽不見。
嵩乃返身閉戶,背燭危坐。
常時飲酒不過數合,是夕舉觞十餘不醉。
忽聞曉角吟風,一葉墜落,驚而起視,即紅線回矣。
嵩喜而慰問曰:“事諧否?”曰:“不敢辱命。
”又問曰:“無傷殺否?”曰:“不至是,僅取床頭金合為信耳。
”紅線曰:“某子夜前三刻,即到魏郡,凡曆數門,遂及寝所。
聞外宅男止于房廊,睡聲雷動。
見中軍士卒,步于庭庑,傳呼風生。
某發其左扉,抵其寝帳。
田親家翁止于帳内,鼓趺酣眠。
頭枕文犀,髻包黃鄃,枕前露一七星劍,劍前仰開一金合,内書生身甲子與北鬥神名,複着名香及美珍散覆其上。
揚威玉帳,但期心豁于生前,夢寝蘭堂,不覺命懸于手下。
甯勞擒縱,隻益傷嗟。
時則燭炬光凝,爐香煨燼,侍人四布,兵器森羅。
或頭觸屏風鼾而鵱者,或手持巾拂寝而伸者。
某拔其簪珥,縻其襦裳,如病如昏,皆不都寤。
遂持金合以歸。
既出魏城西門,将行二百裡,見銅台高揭,漳水東流,晨雞動野,斜月在林。
憂往喜懷,頓忘于行役;感知酬德,仰副于心期。
所以夜漏三時,往返七百餘裡,入危邦,一道經五六城,冀減主憂,敢言其苦。
”嵩乃發使遺承嗣書曰:“昨宵有客從魏中來,雲:自元帥床頭獲一金合,不敢留駐,謹卻封納。
” 專使星馳,夜半方到。
見搜擁金合,一軍憂疑。
使者以馬捶叩門,非時請見。
承嗣遽出,以金合授之,奉承之時,驚怛絕倒。
遂駐使者止于宅中,狎以宴私,多其賜赉,明日遣使赍缯帛三萬匹,名馬二百匹,他物稱是,以獻于嵩曰:“某之首領,系在恩私。
便宜知過自新,不複更贻伊戚。
專膺指使,敢議姻親。
役當奉毂後車,來則麾鞭前馬,所置紀綱仆号,為外宅男者,本防他盜,亦非異圖。
今并脫其甲裳,放歸田畝矣。
”由是一兩月内,河北河南,人使交至。
而紅線辭去。
嵩曰:“汝生我家,而今欲安往?又方賴汝力,豈可議行?”紅線曰:“某前世本男子,遊學江湖間,讀神農藥書,而救世人災患。
時裡有孕婦,忽患蠱症。
某以芫花酒下之,婦人與腹中二子俱斃。
是某一舉殺三人,陰力見誅,降為女予,使身居賤隸,氣禀賊星,所幸生于公家,今十九年矣。
使身厭羅绮,口窮甘鮮,寵待有加,榮亦至矣。
況國家建極,慶且無疆。
此輩背違天理,當盡弭患。
昨往魏郡,以示報恩。
兩地保其城池,萬人全其性命,使亂臣知懼,烈士安謀,在某一婦人,功亦不小,固可贖其前罪,還其本身,便當遁迹塵中,栖心物外,澄清一氣,生死長存。
”嵩曰:“不然,遺爾千金為居山之所給。
”紅線曰:“事關來世,安可預謀?”嵩知不可駐留,乃廣為餞别,悉集賓客,夜宴中堂。
嵩以歌送紅線酒,請座客中冷朝陽為詞,詞曰:“采菱歌怨木蘭舟,送客魂消百尺樓。
還是浴妃乘霧去,碧天無際水空流。
”歌畢,嵩不勝悲。
紅線返袂且泣,因推醉離席,遂亡其所在。
西施鄭旦 《吳越春秋》:越王謂大夫種曰:“孤聞吳王淫而好色,惑亂沉湎,不領政事;因此而謀,可乎?”種曰:“可破。
夫吳王淫而好色,宰喜否佞以曳心,往獻美女,其必受之。
惟王選擇美女二人而進之。
”越王曰:“善。
”乃使相者,國中得苎蘿山鬻薪之女,曰西施、鄭旦,飾以羅鄃,教以容步,習于土城,臨于都巷。
三年學服,面獻于吳。
乃使相國苑進,曰:“越王勾踐,竊有二女,楚國迫,不敢稽留,謹使臣蠡獻之。
大王不以鄙陋寝容,願納以供箕帚之用。
”吳王大悅,曰:“越貢二女,乃勾踐盡忠于吳之證也。
”子胥谏曰:“不可。
王勿受也。
臣聞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聾;昔桀易湯而滅,纣易文王而亡。
大王受之,後必有殃。
臣聞越王朝書不倦,晦誦竟夜,且聚敢死之士數萬,是人不死,必得其願。
越王服誠行仁,聽谏進賢,是人不死,必成其名。
越王夏被毛裘,冬禦絺綌,是人不死,必為對隙。
臣聞賢士,國之寶,美女,國之咎。
夏亡以妹喜,殷亡以妲已,周亡以褒姒。
”吳王不聽,遂受其女,國卒亡。
按《吳地記》:嘉興縣南一百裡,有語兒亭。
勾踐令範蠡取西施以獻夫差,西施于路與範蠡潛通,三年始達吳,遂生一子。
至此亭,其子一歲能語,因名語兒亭。
《越絕書》曰:西施亡吳後,複歸範蠡,同泛五湖而去。
按《眘環記·采蘭雜志》:西施舉體有異香。
每沐浴竟,宮人争取其水,積之罂甕,用松枝灑于帷幄,滿室俱香。
罂甕中積久,下有濁渣,凝結如膏,宮人取以曬幹,香逾于水,謂之沈水,制錦囊盛之,佩于寶襪。
交趾密香樹,水沈者曰沈水。
亦因此借名。
卓文君 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:司馬相如,蜀郡成都人,字長卿。
以資為郎,事孝景簾,為武騎常侍。
因病免,客遊梁。
梁孝王令與諸生問舍,乃著《子虛之賦》。
會梁孝王卒,相如歸,而家貧,無以自業。
素與臨邛令王吉相善。
相如往,舍都亭。
臨邛令缪為恭敬,日往朝相如。
臨邛中富人卓王孫為具召之,井召令。
令既至,卓氏客以百數。
長卿病不能往,臨邛令自往迎相如。
酒酣,臨邛令前奏琴曰:“竊聞長卿好之,願以自娛。
”長卿辭謝,為鼓一再行。
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,好音,故相如缪與令相重,而以琴心挑之。
相如之臨邛,從車騎,雍容閑雅甚都,及飲卓氏,弄琴,文君竊從戶窺之,心悅而好之,恐不得當也。
既罷,相如乃令人厚賜文君侍者通殷勤。
文君夜亡奔相如,相如乃與馳歸成都。
家居徒四壁立。
卓王孫大怒曰:“女至不材,我不忍殺,不分一錢也。
”人或謂王孫,王孫終不聽。
文君久之不樂,曰:“長卿第俱如臨邛,從昆弟假貸,猶足為生,何至自苦如此?”相如與俱之臨邛,盡賣其車騎,買一酒舍酤酒,而令文君當爐,相如身自著犢鼻諥,與庸保雜作,滌器于市中。
卓王孫聞而恥之,為杜門不出。
昆弟諸公更謂王孫曰:“有一男兩女,所不足者非财也。
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馬長卿,長卿故倦遊,雖貧,其人材足依也,且又令客,奈何相辱如此?”卓王孫不得已,分與文君僮百人,錢百萬,及其嫁時衣被财物。
文君乃與相如歸成都,買田宅,為富人。
居久之,蜀人楊得意為狗監,侍上。
上讀《子虛賦》而善之,得意曰:“臣邑人司馬相如為此賦。
”上召問相如,相如請為天子遊獵賦。
賦成奏之,天子以為郎。
唐蒙略通夜郎,因通西南夷道。
邛?之君長,聞南夷與漢通,得賞賜多,多願為内臣妾,請吏。
天子拜相如為中郎将,建節往使。
乘傳至蜀。
蜀太守以下郊迎,縣令負弩先驅。
于是卓王孫喟然而歎,自以得使女尚司馬長卿晚。
王嫱 《後漢書·匈奴列傳》:初,元帝時,以良家子選入掖庭。
時呼韓邪來朝,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。
昭君之宮數歲,不得見禦,積悲怨,乃請掖庭令求行。
呼韓邪臨辭大會,帝召五女以示之。
昭君豐容靓飾,光明漢宮,顧景裴回,竦動左右。
帝見大驚,意欲留之,而難于失信,遂與匈奴。
生二子。
及呼韓邪死,其前阏氏子代立,欲妻之。
昭君上書求歸,成帝敕令從胡俗,遂複為後單于阏氏焉。
按《西京雜記》:“元帝後宮既多,不得長見。
乃使畫工圖形,按圖召幸之。
諸宮人皆賂畫工,多者十萬,”少者亦不減五萬。
獨王嫱不肯,遂不得見。
匈奴入朝,求美人為阏氏,于是上按圖以昭君行。
及去召見,貌為後宮第一。
善應對,舉止閑雅。
帝悔之,而名籍已定。
帝重信于外國,故不複更人。
乃重案其事,畫工皆棄市,籍其家資皆巨萬。
按《妝樓記》:明妃,秭歸人。
臨水而居,恒于溪中盥手,溪水盡香,今名香溪。
按鄒之臨《女俠傳》昭君,字嫱,甫郡人也。
初元帝時,以良家子選入掖庭。
會匈奴單于朝求美人為阏氏,帝敕以宮女賜之。
昭君入宮數歲,未得見禦,積悲怨,乃請掖庭令求行。
單于臨辭大會,帝召女以示之。
昭君豐容靓色,光明漢宮。
顧影徘徊,竦動左右。
帝見大驚,意欲留之,而重難更改,遂與匈奴。
昭君戎服乘馬,提一琵琶出塞而去。
薛瑤英 《杜陽雜編》:元載寵姬薛瑤英,攻詩書,善歌舞;仙姿玉質,肌香體輕。
雖旋波搖光,飛燕、綠珠不能過也。
瑤英之母趙娟,亦本岐王之愛妾也。
後出為薛氏之妻,生瑤英。
而幼以香啖之,故肌香也。
及載納為姬,處金絲之帳,卻塵之褥。
其褥出自勾骊國,一雲是卻塵之獸毛所為;其色殷鮮,光軟無比。
衣龍绡之衣,一襲無一二兩;搏之,不盈一握。
載以瑤英體輕,不勝重衣,故亦異國求是服也。
唯賈至、楊公南與載友善,故往往得見歌舞。
至因贈詩曰:“舞怯铢衣重,笑疑桃臉開,方知漢武帝,虛築避風台。
”公南亦做長歌褒美,其略雲:“雪面澹娥天上女,鳳蕭鸾翅欲飛去;玉钗寶翠步無塵,楚腰如柳不勝春。
”瑤英善為巧媚,載惑之,怠于庶務。
而瑤英之父曰宗本,兄曰崇義,與趙娟遞相出入,以構賄賂,号為關節,更與中書主吏卓倩等為腹心。
而宗本輩以事告者,載未嘗不颔之。
天下赍寶貨求大官職,無不恃載權勢,指薛、卓為梯媒。
及載伏誅,瑤英自為俚妻矣。
論者以元載喪令德而崇貪名,自一婦人而緻也。
尤物移人,不可懼哉! 隨風 《拾遺記》:石季倫愛婢名隨風,魏末于胡中得之。
年始十歲,使房内養之。
至十五,無有比其容貌,特以姿态見美。
妙别玉聲,巧觀金色、石氏之富,方比王家,驕侈當世,珍寶奇異,視問瓦礫,積如糞土,皆殊方異國所得,莫有辨識其出處者。
乃使隨風别其聲色,悉知其處。
言西方北方,玉聲沉重而性溫潤,佩服者益人性靈;東方南方,玉聲輕潔而性清涼,佩服者利人精神。
石氏侍人,美豔者數千人,隨風最以文辭擅愛。
石崇嘗語之曰:“吾百年之後,當指白日,以汝為殉!” 答曰:“生愛死離,不如無愛,妾得為殉,身其何朽?”于是彌見寵愛。
崇常擇美姿容相類者十人,裝飾衣服大小一等,使忽視不相分别,常侍于側。
使隨風調玉以付工人,為倒龍之佩,萦金為鳳冠之钗,言刻玉為倒龍之勢,鑄金钗象鳳皇之冠。
結袖繞楹而舞,晝夜相接,謂之“恒舞”。
欲有所召,不呼姓名,悉聽癿聲,視钗色。
玉聲輕者居前,金色豔者居後,以為行次而進也。
使數十人各含異香,行而語笑,則口氣從風而揚。
又屑沉水之香如塵末,布象床上,使所愛者踐之,無迹者賜以真珠百?,有迹者節其飲食,令身輕弱。
故閨中相戲曰,“爾非細骨輕軀,那得百?真珠?”及隨風年三十,妙年者争嫉之,競相排毀。
石崇受谮潤之言,即退隨風為房老,使主群少,乃懷怨而作五言詩曰:“春華誰不美,卒傷秋落時。
突煙還自低,鄙退豈所期。
桂芳徒自蠹,失愛在娥眉。
坐見芳時歇,憔悴空自嗤。
”石氏房中并歌此為樂曲,至晉末乃止。
步非煙 皇甫枚《非煙傳》:臨淮武公業,鹹通中任河南府功曹參軍。
愛妾曰非煙,姓步氏,容止纖麗,若不勝绮羅。
善秦聲,好文墨,尤工擊瓯,其韻與絲竹合。
公業甚嬖之。
其比鄰,天水趙氏第也,亦衣纓之族,不能斥言。
其子曰象,端秀有文,才弱冠矣。
時方居喪禮。
忽一日,于南垣隙中窺見非煙,神氣俱喪,廢食息焉。
乃厚賂公業之阍,以情告之。
阍有難色,複為厚利所動,乃令其妻伺非煙閑處,婉述象意。
非煙聞之,但含笑凝睇而不答。
門媪盡以語象,象發狂心蕩,不知所如。
乃取薛濤箋題絕句曰:“一睹傾城貌,塵心隻自猜。
不随蕭史去,拟學阿蘭來。
”以所題密緘之,祈門媪達非煙。
煙讀畢,籲嗟良久,謂媪曰:“我亦曾窺見趙郎,大好才貌。
此生福薄,不得當之。
”蓋鄙武生粗悍,非良配耳。
乃複酬篇寫于金鳳箋,曰:“綠慘雙蛾不自持,隻緣幽恨在新詩。
郎心應似琴心怨,脈脈春情更泥誰。
”封付門媪,令遺象。
象啟緘吟諷數四,拊掌喜曰:“吾事諧矣!”又以剡溪玉葉紙賦詩以謝,曰:“珍重佳人贈好音,彩箋方翰兩情深。
薄于蟬翼難供恨,密似蠅頭未寫心。
疑見落花迷碧洞,隻思輕雨灑幽襟。
百回消息千回夢,栽作長謠寄綠琴。
”詩去旬日,門媪不複來。
象憂懑恐事洩,或非煙追悔。
春夕,于前庭獨坐,賦詩曰:“綠暗紅藏起暝煙,獨将幽恨小庭前。
重重良夜與誰語,星隔銀河月半天。
”明日,晨起吟際,而門媪來,傳非煙語曰:“勿訝旬日無信,蓋以微有不安。
”因授象以連蟬錦香囊,并岩苔箋,詩曰:“無力嚴妝倚繡栊,暗題蟬錦思難窮。
近來赢得傷春病,柳弱花蒔怯曉風。
”象結錦囊于懷,細讀小簡,又恐煙幽思增疾,乃剪烏絲簡為回緘,曰:“春日遲遲,人心悄悄。
自因窺觏,長役夢魂。
雖羽駕塵襟,難于會合。
而丹誠皎日,誓以周旋。
況又聞乘春多感,芳履違和,耗冰雪之妍姿,郁蕙蘭之佳氣。
憂抑之極,恨不翻飛。
企望寬情,無至憔粹。
莫孤短韻,甯爽後期。
惝?寸心,書豈能荊兼持菲什,仰繼華篇。
伏惟試賜凝盼。
”詩曰:“見說傷情為見春,想封蟬錦綠蛾颦。
即頭與報煙卿道,第一風流最損人。
”阍媪既得回報,徑赍詣煙閣中。
武生為府掾屬,公務繁夥,或數夜一直,或竟日不歸。
是時适值生入府曹,煙拆書得以款曲尋繹。
既而長太息曰:“丈夫之志,女子之心,情契魂交,視遠如近也。
”于是阖戶垂幌,為書曰:“下妾不幸,垂髫而孤。
中間為媒妁所欺,遂匹合于瑣類。
每至清風朗月,移玉桂以增懷:秋帳冬釭,泛金徽而寄恨。
豈期公子忽贻好音,發華緘而思飛,諷麗句而目斷。
所恨洛川波隔,賈午牆高。
聯雲不及于秦台,薦夢尚遙于楚岫。
猶望天從素懇,神假微機,一拜清光,九殒無恨。
兼題短什,用寄幽懷。
伏惟特賜吟諷也。
”詩曰:“畫檐春燕須同宿,蘭浦雙鴛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