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回 袁世凱變計入京 康有為乘機逃滬
關燈
小
中
大
之勢,叫我将來,何以對列祖列宗。
所以召你們來,商議正本清源之策。
你們都是國家重臣,又受過顯皇帝的恩德。
有什麼轉危為安之法,無論何人,都可以奏上來,我自然擇善而從,參酌辦理。
徐桐奏道:“皇上任用青年,危險甚大況且祖宗成法,都被那些青年們廢除了,臣恐國家大業,就敗在那些青年的手内。
皇太後虛得極是。
臣有一愚見,隻是不敢冒昧奏上。
” 太後道:“有話隻管講。
” 徐桐奏道:“皇太後謂國家幾有不可收拾之勢,此言極是,臣恐若照現在的情形,再被那些青年子弟,鬧将下,隻怕将來更無法挽救了,如今要想補救,尚不為晚。
而被救之法,隻有請皇太後親行訓政。
臣是妄奏,不知皇太後以為如何?” 徐桐這一番話,正說到太後的心裡,但是面子上,仍然十分沉靜。
沉吟了一刻,太後說道:“我已然歸政于皇上,豈可再行訓政呢?” 慶親王奕匡奏道:“皇上聖學不深,經驗尚淺,若皇太後肯再行訓政,一來國家可以轉危為安,二來皇帝又可多加閱曆。
真是兩全其美之策。
請皇太後俞允吧!” 禮親王也奏道:“奕匡所奏,實為兩全,請太後不必猶豫了。
” 西太後這才向衆人問道:“你們還有什麼意見嗎?” 許應聘奏道:“現在康有為譚嗣同等已将朝政鬧得紊亂不堪,太後若不從速整理,深恐有負祖宗付托之重。
” 太後道:“皇帝也并不是不能辦事,不過年歲未到老練之時。
遇事諸多操切,國家大事關系重要;豈可操切之不加顧慮呢?” 徐甫又奏道:“皇太後若肯再行訓政,皇上就可以多增幾年經驗,然後再行還政,自然就好了。
” 太後道:“那麼,你們大家還有什麼意見沒有?” 衆王大臣奏道“臣等協力同心,懇請皇太後真行訓政,以救危局。
” 太後道:“汝等雖然一緻奏請,但議還要咨詢皇帝的意思,究竟如何?以昭慎重。
” 懷塔布奏道:“皇上現被康有為等所惑,恐怕未必肯讓,還求太後獨斷獨行的好。
” 太後聽了,把臉一沉,說道:“懷塔布出言不檢,爾敢離間我母子情嗎?” 西太後這一句話,把懷塔布吓得魂不附體,忙叩頭奏道:“奴才罪該萬死,請太後恕奴才冒昧之罪。
” 太後道:“這樣的重事,不是你們三言兩語,就可以決定的,我總得問問皇上再說。
你們退下吧。
” 慶王等忙退至門以外,打聽消息。
這時早有李聞泰在旁,偷聽了消息,忙飛跑出西苑門,直奔乾清宮。
徑至皇帝的寝室内,煩小太監奏知皇上,皇上素知李聞泰是個忠宦,忙命人将李聞泰喚進寝室。
李聞泰便将榮祿袁世凱如何帶兵進城,太後如何大怒,如何召集王公會議,一切的話,忙忙說了一遍。
就告辭回瀛秀園去了。
皇帝聞變大驚,想起康有為這一班人,若被捉住,定然性命不保,眼睜睜地瞧着他們,一個個授首,心中未免太不忍了。
便忙叫心腹太監寇連材來,命他去報告康有為等,叫他們趕緊逃走以全性命。
一時來不及草诏,隻叫寇連材伸過手來,皇帝就在他掌上,寫了《事急速逃》四字,命寇連材速去。
寇連材領旨,如飛一般,跑到康有為的寓所。
康有為這時正住在順治門外,米市胡同,南海會館内,寇連材跑到南海會館走進去一問,康先生在家嗎?隻見院中庭階寂寞,寥落無人。
寇連材忙向康有為房中去望,又見室門緊閉,寇連材無法,隻得在陸軍中候着。
候了多時,不見有人出來。
寇連材心中,既惦記着皇帝,又想着康有為不知去向,不知出了什麼事故,不如回宮,再作計較。
他主意想定,便急急忙忙地跑出了南海會館。
正走出門,忽然迎面來了一個人,與他迎頭大撞。
那人問道:“您找誰呀?” 寇連材忙說道:“你是館中的什麼人?” 那人道:“我是館裡的長班。
” 寇連材道:“這就好極了!我且問你,那康有為先生,他到哪裡去了?” 長班說道:“你問康先生嗎?他昨天到上海去了。
咱們屋子裡的小秦還是與他同去的呢!” 寇連材道:“你知他到上海去幹什麼事,” 長班說道:“我可不十分明白,聽他們屋子裡的小秦說康先生被皇帝派到上海去,辦什麼官報局?所以他同小秦,同到上海去了。
” 寇連材知康有為确已先一日離京,心中大喜。
趕着就回到宮中,來到乾清宮隻見宮内阒然無人,寇連材不覺大驚,忙叫小太監來問,那小太監說道:“皇上徑自入宮去了。
” 寇連材知道皇帝此去,定是兇多吉少。
正是:有心賣友真兇險無計扶危亦太癡欲知後事如何,且聽下回分解。
所以召你們來,商議正本清源之策。
你們都是國家重臣,又受過顯皇帝的恩德。
有什麼轉危為安之法,無論何人,都可以奏上來,我自然擇善而從,參酌辦理。
徐桐奏道:“皇上任用青年,危險甚大況且祖宗成法,都被那些青年們廢除了,臣恐國家大業,就敗在那些青年的手内。
皇太後虛得極是。
臣有一愚見,隻是不敢冒昧奏上。
” 太後道:“有話隻管講。
” 徐桐奏道:“皇太後謂國家幾有不可收拾之勢,此言極是,臣恐若照現在的情形,再被那些青年子弟,鬧将下,隻怕将來更無法挽救了,如今要想補救,尚不為晚。
而被救之法,隻有請皇太後親行訓政。
臣是妄奏,不知皇太後以為如何?” 徐桐這一番話,正說到太後的心裡,但是面子上,仍然十分沉靜。
沉吟了一刻,太後說道:“我已然歸政于皇上,豈可再行訓政呢?” 慶親王奕匡奏道:“皇上聖學不深,經驗尚淺,若皇太後肯再行訓政,一來國家可以轉危為安,二來皇帝又可多加閱曆。
真是兩全其美之策。
請皇太後俞允吧!” 禮親王也奏道:“奕匡所奏,實為兩全,請太後不必猶豫了。
” 西太後這才向衆人問道:“你們還有什麼意見嗎?” 許應聘奏道:“現在康有為譚嗣同等已将朝政鬧得紊亂不堪,太後若不從速整理,深恐有負祖宗付托之重。
” 太後道:“皇帝也并不是不能辦事,不過年歲未到老練之時。
遇事諸多操切,國家大事關系重要;豈可操切之不加顧慮呢?” 徐甫又奏道:“皇太後若肯再行訓政,皇上就可以多增幾年經驗,然後再行還政,自然就好了。
” 太後道:“那麼,你們大家還有什麼意見沒有?” 衆王大臣奏道“臣等協力同心,懇請皇太後真行訓政,以救危局。
” 太後道:“汝等雖然一緻奏請,但議還要咨詢皇帝的意思,究竟如何?以昭慎重。
” 懷塔布奏道:“皇上現被康有為等所惑,恐怕未必肯讓,還求太後獨斷獨行的好。
” 太後聽了,把臉一沉,說道:“懷塔布出言不檢,爾敢離間我母子情嗎?” 西太後這一句話,把懷塔布吓得魂不附體,忙叩頭奏道:“奴才罪該萬死,請太後恕奴才冒昧之罪。
” 太後道:“這樣的重事,不是你們三言兩語,就可以決定的,我總得問問皇上再說。
你們退下吧。
” 慶王等忙退至門以外,打聽消息。
這時早有李聞泰在旁,偷聽了消息,忙飛跑出西苑門,直奔乾清宮。
徑至皇帝的寝室内,煩小太監奏知皇上,皇上素知李聞泰是個忠宦,忙命人将李聞泰喚進寝室。
李聞泰便将榮祿袁世凱如何帶兵進城,太後如何大怒,如何召集王公會議,一切的話,忙忙說了一遍。
就告辭回瀛秀園去了。
皇帝聞變大驚,想起康有為這一班人,若被捉住,定然性命不保,眼睜睜地瞧着他們,一個個授首,心中未免太不忍了。
便忙叫心腹太監寇連材來,命他去報告康有為等,叫他們趕緊逃走以全性命。
一時來不及草诏,隻叫寇連材伸過手來,皇帝就在他掌上,寫了《事急速逃》四字,命寇連材速去。
寇連材領旨,如飛一般,跑到康有為的寓所。
康有為這時正住在順治門外,米市胡同,南海會館内,寇連材跑到南海會館走進去一問,康先生在家嗎?隻見院中庭階寂寞,寥落無人。
寇連材忙向康有為房中去望,又見室門緊閉,寇連材無法,隻得在陸軍中候着。
候了多時,不見有人出來。
寇連材心中,既惦記着皇帝,又想着康有為不知去向,不知出了什麼事故,不如回宮,再作計較。
他主意想定,便急急忙忙地跑出了南海會館。
正走出門,忽然迎面來了一個人,與他迎頭大撞。
那人問道:“您找誰呀?” 寇連材忙說道:“你是館中的什麼人?” 那人道:“我是館裡的長班。
” 寇連材道:“這就好極了!我且問你,那康有為先生,他到哪裡去了?” 長班說道:“你問康先生嗎?他昨天到上海去了。
咱們屋子裡的小秦還是與他同去的呢!” 寇連材道:“你知他到上海去幹什麼事,” 長班說道:“我可不十分明白,聽他們屋子裡的小秦說康先生被皇帝派到上海去,辦什麼官報局?所以他同小秦,同到上海去了。
” 寇連材知康有為确已先一日離京,心中大喜。
趕着就回到宮中,來到乾清宮隻見宮内阒然無人,寇連材不覺大驚,忙叫小太監來問,那小太監說道:“皇上徑自入宮去了。
” 寇連材知道皇帝此去,定是兇多吉少。
正是:有心賣友真兇險無計扶危亦太癡欲知後事如何,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