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三回 慈禧後遊覽頤和園 李蓮英值宿樂壽堂

關燈
帝說道:“這裡地勢很高,氣候也好,景緻又非常幽雅,我打算過幾天搬到這裡來住,不過這是先年延恩寺的佛殿,似乎不便。

    ”  皇帝奏道:“老佛爺住在佛殿,有何不便呢?”  太後樂了,又用手向東指着問李蓮英道:“那座宮院,是什麼地方?” 李蓮英奏道:“是介壽堂,奴才聽說那宮殿是給皇上預備的。

    ” 太後道:“介壽堂的名兒極好,皇帝住着,最為合适,離這裡也很近,” 李蓮英奏道:“兩處宮院,有角門相通,”  太後道:“那更好了!”。

    正說話間,皇後偕瑾妃、珍妃,并大公主等都用完了飯,也來到殿上。

    皇帝便請安先退回去了。

    太後又命李蓮英傳谕奕匡等不必謝恩,各自退下。

    李蓮英回奏之後,又奏道:“天色已晚,請太後回樂壽堂休息。

    ”  太後點頭。

    三格格因湖風漸涼,忙喚宮女秋雲取出一件寶藍緞鬥篷,替太後披上。

    太後率領皇後一幹人等,走出二道宮門。

    回頭向山上細看,見有一座六面三層的大佛殿,約有八九丈高太後命李蓮英取過千裡鏡,向山上瞧去。

    隻見那六面三層的大佛殿上,有一塊豎額。

    寫着“佛香閣”三字。

    上層一塊匾,寫的是“式揚風教”;中層是氣象昭回;下層被雲樹遮住,看不見了。

    太後又向佛香閣左右看了一看,上邊是有座亭子,左邊額上,寫着“寶雲閣”;右邊是“五方閣”。

    太後看完了,将千裡鏡交與李蓮英,問道:“這寶雲閣據說是古銅做成,由熱河行宮運來的,是不是?” 李蓮英奏稱:“是的。

    ” 太後又向外走。

    出了排雲門,順着長廊向東回樂壽堂。

    太後因走路太多,有些勞倦。

    喝了一杯桂花露,便命皇後大公主等退出去先安歇了。

    太後寝宮的鋪陳,卻甚簡單。

    寝門上挂着黃緞夾門簾,上繡五龍戲水的花。

    簾上有一圓洞,用亮紗蒙着,玉環金鈎,嵌銀絲烏木夾闆。

    靠前窗設一紫檀木長案,案上供着一個雪白的大肚佛。

    旁邊擺着紅豆紅五寸高的小花瓶,左邊是一個紅碧爾雕成的大盤子,盤上放着四個黃瑪瑙琢成的大佛手,真是宮中稀見之奇珍。

    案旁又着兩座九龍純金古鼎,中間安置一架大圓鏡。

    鏡旁兩個雕漆盒子,盒内滿裝着胭脂,宮粉,香皂,香水之類。

    那旁又是一座花梨木細雕的多寶廚,廚中放着宋石窯、明磁、康熙磁、白藍色及五彩的各種磁器以及實石翡翠漢玉。

    各樣杯盞佛像及一切珍玩中,有沉香森刻的麻姑扶鹿一尊,東方朔獻桃一尊,雕刻的維妙維肖,都有一尺多高。

    又有一個漢白玉大盤,盤中放着四個老山翠琢成的青甜瓜,也是稀世之實。

    廚旁設着一個大紅木洗臉架,是仿西洋式做的,滿雕龍鳳文紋。

    架上放着一個大康熙五彩磁盆。

    又有金盆一個,刻着二龍戲珠。

    架上搭着黃色手巾十餘條。

    西牆下擺着一張檀木螺墊槳棹。

    後有寶塊一張靠隔扇放着衣架子。

    架上搭着萬朵流雲的黃緞夾單一塊。

    靠後牆是太後鳳榻,象牙百子圖的床圍。

    床頂帽是花梨木做的,用粉紅公碧爾和翡翠堆成大牡丹花,花紅葉綠,雕刻最工。

    兩旁床隔上,裱着明人工筆彩畫,床裡面挂着外洋進貢的淡黃縷花綢帳子。

    床上鋪着法國細絨黃耗子,耗上加放素黃緞厚褥三層。

    最上一層滿繡着雲龍。

    褥上折疊着單襖棉黃綢緞被十餘襲。

    床架上挂着繡花黃緞袋兩個,内盛各種奇異香料,那寝宮内的地上,滿鋪着法國織花紅毛黃色地毯。

    太後睡時,向不脫衣。

    次晨起床,一齊盡換。

    那宮外值宿的規矩,同在宮内一樣,由李蓮英領着十五名精明強幹的太監,在殿外廊檐下,輪班坐更。

    一宿無話。

    正是:點綴湖山增顔色富貴樓台悅女皇欲知太後遊園情形,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