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三回 慈禧後遊覽頤和園 李蓮英值宿樂壽堂

關燈
個彩色木架,高約二尺安一盞大電燈,太後問此燈亮不亮。

    奕匡奏道:“此燈有八千支燭光力,開燈之後,可普照湖面。

    ” 太後道:“好!可名曰佛光普照。

    ” 奕匡回頭向軍機章京吳郁生道:“快些記下。

    ”  吳郁生手拿着記事簿,便記下了。

    奕匡又奏道:“由這條路向東,那一座殿閣,便是皇帝的寝宮。

    ” 太後點頭,問道:“咱們先遊哪一處去。

    ”  奕匡奏道:“全園山前,共分八大處,六小處,山後尚有幾處,若欲遊完,非一兩天不可,今日天色将晚,請皇太後沿着湖岸,略看一遍,明日再遊各處。

    ” 太後道:“也好。

    ”  奕匡又向前引導,太後的肩輿,擡着向西而行走不多遠,大公主指着一處宮院奏道:“此處便是奴才的住所。

    ” 太後命肩輿稍住,見向東一座宮門,門作鐘形,上刻“川、泳、雲、翔” 四字。

    正殿上懸着一塊匾,大書“養雲軒”三字,太後道:“好一個養雲軒!正合大公主居住,咱們先遊别處,明天再來細瞧。

    ” 肩輿太監遵旨,擡着肩輿又向前走。

    走進了長廊,見花木青蔥,十分幽雅,那長廊東自養雲軒,西至石舫,共有二百八十多間房子。

    中間有一個亭子,名曰“留住亭”,正對着鷗舫太後的肩輿一直擡到排雲門。

    奕匡又奏道:“此處最當初孝聖悉皇後三次大慶,祝嘏受賀的地方,名曰‘大報恩延壽寺’,乃園中最重要的地點。

    ” 太後聞奏,便命停輿下轎。

    李蓮英忙将寶座設好,太後卻不坐下,背着手步出長廊,向北慢走。

    見排雲門前,有一座大牌樓,上寫着“衆香界” 三字。

    牌樓之前,設着一對古銅大獅,雕镂精細,并有一丈多高的太湖石數對,透體玲珑,奇形異色。

    李蓮英與總管太監香王扶着太後,慢慢走上石階,到排雲門下。

    太後見門上懸着一匾,上寫“萬象光昭”四字。

    柱上一副對聯,聯雲“後日引晨辰,珠聯璧合”,“順時調律呂,玉節金和”。

    太後贊:“好!是誰做的?” 奕匡奏道:“是翰林院恽毓鼎所做。

    ” 太後道:“呵,筆墨不錯!”說着話走過了石橋,來到二道宮門。

    門上也有四字,是“高壽無疆”。

    太後又向前行,下了台階,已到排雲殿。

    太後一看這排雲殿正中間,是五底三樓,兩旁的樓是三底,配房旁都是穿廊。

    東西各有配殿三間,真是畫棟雕梁,玉階金砌。

    正樓上挂着一方豎額,大書排雲殿。

    門上懸着“大圓寶鏡”四字兩旁對聯是“疊石起橘巒,如山之壽。

    ”“引泉通玉液,有澤皆春”  殿座全是白玉欄杆。

    階下有古銅鼎兩座,金缸一對,左右偏殿,皆甚軒敞高大。

    太後走進正殿之中,皇帝、皇後大公主等也跟着進去。

    奕匡等皆在階下恭候。

    太後見殿内陳設着許多古玩,及漢鼎周彜。

    所有橘扇檻欄,一律是用花梨雕刻的。

    梧扇之中,雕成牡丹花心,中間裱着戴熙所畫大小米派的山水。

    太後在寶座暫息一回,三格格忙遞上香茶,二格格遞上潮煙袋。

    太後吸着煙,四面瞧看。

    見殿中懸着玉華、雲飾、紫霄、芽輝,四方橫匾,乃陸潤癢翁同等寫的。

    皇帝奏道“請太後額娘回‘樂壽堂’用晚飯,天色不早了。

    ” 太後道:“就在這裡吃吧,此地比樂壽堂更幽雅呢!” 太後就命李蓮英快去傳膳,所有随從福晉等,均賞在殿吃飯。

    奕匡及諸王公大臣等,賞在二道宮門外兩殿賜宴。

    大公主忙領着各府福晉格格,以及各命婦,一齊跪下謝恩,都退下去。

    奕匡等亦在殿下謝恩已畢,都到二道宮門外去了。

    皇帝在殿上陪着太後用膳。

    膳罷,太後扶着李蓮英站在殿門外,向各處觀望。

    皇帝随侍在側,太後向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