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八回 燒明園二春遇劫 成和約一黨弄權
關燈
小
中
大
事,更難逃走,她便刻意模仿旗女的打扮,平日和一班宮女十分要好,跟着宮女學得梳頭擦粉,以及旗女種種的禮節。
一般的梳着大頭,穿着旗袍,腳下粉底大鞋,臉上擦着濃濃的胭脂,嘴裡說着一口十分流利的京話,望去活似一個極漂亮的旗下宮妃,隻因她待太監宮女們好,那天皇帝倉皇出走的時候,早有太監報信給她,牡丹春原是旗下女人打扮,得了這個消息,也便慌慌張張地,夾在宮女隊中,逃出圓明園去了,好身邊原積蓄下幾千兩銀子,便到天津,搭輪船到上海,由上海回蘇州尋到虎邱山下,更喜家門無恙,慈母安康,後來由她母親做主嫁給一位秀才,一雙兩好,成了家室。
這四春之中,隻有牡丹春一人,脫身回去,幸免遭劫,也是她命中注定的了。
牡丹春走了不到七日,那圓明園就遭了火災,好好一個花園,被那烈焰狂風,卷得不留寸草。
這個惡耗,傳到熱河行宮,把鹹豐皇帝氣得昏暈過去。
孝貞皇後,忙喚禦醫來救醒,那病又重了一倍,竟暈絕了幾回,身體更難支持得住,眼看是不久于人世的人。
這時北京城中,正鬧得兵荒馬亂,英法聯軍,三番兩次,要攻打紫禁城,孝貞皇後聞報,更為驚慌失色,忙傳谕恭親王,叫她趕快議和,這時俄國有一個海軍少将,名叫普納金的,便覺得有機可乘,忙鼓動俄國公使伊格那替立夫,出來調停,勸英法兩國與中國早開和議。
由中國擔認英國兵費,賠款一千二百萬兩,法國軍費、賠款六百萬兩,照道光年間的和約,增加九條,法國也增加十條。
天津開為商埠,設立租界。
孝貞皇後便奏明鹹豐帝,皇帝将端華肅順召進宮去,商議此事。
那端華肅順,原是與恭親王不和的,當下就反對議和,說這種條件,萬不能承認。
鹹豐皇帝此時已病得十分沉重,沒有主意,便又召懿妃前來,問她怎麼辦,那懿妃這時卻大膽奏道:“現在打仗,是萬不能再打的了,但是議和,外國人若不滿其欲望,又決不肯答應的。
這件事錯在當初,總怪耆英、牛鑒、桂良、花紗納,這一班混蛋,不知尊重國禮,隻知一味地媚外誤國,示弱于人,以緻弄成這般的慘狀。
如今天子蒙塵在外,京師危急萬分,江南發匪未平,北方又有撚匪作亂,内裡糟到這般田地,如何能敵得住外患,不如請佛爺乾綱獨斷,就準了外國的和約,一來外兵可以早退;二來聖駕可以回銮。
在宮中養病,總比在這行宮裡強得多啦。
” 懿妃這一番話,正打動了鹹豐帝的心,鹹豐帝也知病體甚重,天天隻想回京,便依了懿妃的話,批準了和約,一面谕令恭親王收拾宮殿、回銮。
直到秋末冬初,英法聯軍也退出北京。
恭親王便率領朝中王公大臣,奏請聖駕返跸,誰知鹹豐帝這時身體已被病魔掏空了,每天哮喘大作,睡在床上,一步也不能動,隻好暫将回宮的事擱起。
懿妃帶了皇子載淳,早晚在皇帝榻前侍奉湯藥,十分的勤勞。
皇帝念起昔日恩愛情形,與懿妃又格外親熱依舊寵愛起來,懿妃見自己勢力,又漸漸膨脹,豈肯錯過這個機會,便拿出私房銀子,聯絡宮中兩位總管,一位就是崔總管,一位是那安得海,人稱小安子的,又托崔總管暗地裡去聯絡她的侄兒榮祿。
卻說懿妃的娘家,原有一個兄弟,名叫桂祥,上回書中,已略為叙過。
那桂祥本是天生的一個傻子,懿妃初得皇帝寵幸,封了貴人之後,鹹豐帝對于懿妃,真是言聽計從。
那時懿妃曾在皇帝面前求過,賞她兄弟桂祥一個七品小京官,原想他在外面,可以和他通通聲氣的,誰知桂祥做了京官,仍是呆頭呆腦。
懿妃見他,一點事也不能幹。
就改變方針,提拔她娘家的内侄,名叫榮祿,那榮祿現年雖隻有十幾歲,但卻是一個做官的能手,他得了官職,便拉籠朝中的王公大臣,不上幾年,竟在朝中也有一大部分的勢力,他見恭親王是皇帝親信的人,便竭力恭敬恭王。
那恭王原是愛頂高帽子的,便不知不覺與他異常莫逆。
崔總管替懿妃暗中聯絡榮祿,榮祿原是他姑媽懿妃一手提拔的人,自然格外照應。
一面又由榮祿,暗中去聯絡恭親王,恭親王也願意相助,便結成了一黨。
懿妃将外面布置已妥,便在宮内,掌起大權來了。
那孝貞皇後,原是最賢惠的人,也不與懿妃争權,凡有外來的奏章,都由懿妃一手批閱。
皇帝這時,病勢已極沉重,精神尤其衰弱,凡事都不過問,隻命孝貞皇後與懿妃和衷辦理,孝貞皇後因懿妃比自己聰明,又有才情,便諸事與她商量去辦。
懿妃後來竟大權獨攬,凡事獨斷獨行,自己在奏摺上先批定了,再給孝貞皇後去看,孝貞皇後心中,雖然不以為然,但她是一個淡泊的人,不争權利,便也放任了。
讓懿妃去幹,那朝中的大臣,見懿妃這般專權,知道是有勢力的,便走懿妃的門路,有時拿整萬銀子,孝敬懿妃,那小安子與崔總管更仗着懿妃的權勢,在外面十分運動。
正是:零落名花埋上苑紛繪國事決中宮欲知後事情形如何,且聽下回分解。
一般的梳着大頭,穿着旗袍,腳下粉底大鞋,臉上擦着濃濃的胭脂,嘴裡說着一口十分流利的京話,望去活似一個極漂亮的旗下宮妃,隻因她待太監宮女們好,那天皇帝倉皇出走的時候,早有太監報信給她,牡丹春原是旗下女人打扮,得了這個消息,也便慌慌張張地,夾在宮女隊中,逃出圓明園去了,好身邊原積蓄下幾千兩銀子,便到天津,搭輪船到上海,由上海回蘇州尋到虎邱山下,更喜家門無恙,慈母安康,後來由她母親做主嫁給一位秀才,一雙兩好,成了家室。
這四春之中,隻有牡丹春一人,脫身回去,幸免遭劫,也是她命中注定的了。
牡丹春走了不到七日,那圓明園就遭了火災,好好一個花園,被那烈焰狂風,卷得不留寸草。
這個惡耗,傳到熱河行宮,把鹹豐皇帝氣得昏暈過去。
孝貞皇後,忙喚禦醫來救醒,那病又重了一倍,竟暈絕了幾回,身體更難支持得住,眼看是不久于人世的人。
這時北京城中,正鬧得兵荒馬亂,英法聯軍,三番兩次,要攻打紫禁城,孝貞皇後聞報,更為驚慌失色,忙傳谕恭親王,叫她趕快議和,這時俄國有一個海軍少将,名叫普納金的,便覺得有機可乘,忙鼓動俄國公使伊格那替立夫,出來調停,勸英法兩國與中國早開和議。
由中國擔認英國兵費,賠款一千二百萬兩,法國軍費、賠款六百萬兩,照道光年間的和約,增加九條,法國也增加十條。
天津開為商埠,設立租界。
孝貞皇後便奏明鹹豐帝,皇帝将端華肅順召進宮去,商議此事。
那端華肅順,原是與恭親王不和的,當下就反對議和,說這種條件,萬不能承認。
鹹豐皇帝此時已病得十分沉重,沒有主意,便又召懿妃前來,問她怎麼辦,那懿妃這時卻大膽奏道:“現在打仗,是萬不能再打的了,但是議和,外國人若不滿其欲望,又決不肯答應的。
這件事錯在當初,總怪耆英、牛鑒、桂良、花紗納,這一班混蛋,不知尊重國禮,隻知一味地媚外誤國,示弱于人,以緻弄成這般的慘狀。
如今天子蒙塵在外,京師危急萬分,江南發匪未平,北方又有撚匪作亂,内裡糟到這般田地,如何能敵得住外患,不如請佛爺乾綱獨斷,就準了外國的和約,一來外兵可以早退;二來聖駕可以回銮。
在宮中養病,總比在這行宮裡強得多啦。
” 懿妃這一番話,正打動了鹹豐帝的心,鹹豐帝也知病體甚重,天天隻想回京,便依了懿妃的話,批準了和約,一面谕令恭親王收拾宮殿、回銮。
直到秋末冬初,英法聯軍也退出北京。
恭親王便率領朝中王公大臣,奏請聖駕返跸,誰知鹹豐帝這時身體已被病魔掏空了,每天哮喘大作,睡在床上,一步也不能動,隻好暫将回宮的事擱起。
懿妃帶了皇子載淳,早晚在皇帝榻前侍奉湯藥,十分的勤勞。
皇帝念起昔日恩愛情形,與懿妃又格外親熱依舊寵愛起來,懿妃見自己勢力,又漸漸膨脹,豈肯錯過這個機會,便拿出私房銀子,聯絡宮中兩位總管,一位就是崔總管,一位是那安得海,人稱小安子的,又托崔總管暗地裡去聯絡她的侄兒榮祿。
卻說懿妃的娘家,原有一個兄弟,名叫桂祥,上回書中,已略為叙過。
那桂祥本是天生的一個傻子,懿妃初得皇帝寵幸,封了貴人之後,鹹豐帝對于懿妃,真是言聽計從。
那時懿妃曾在皇帝面前求過,賞她兄弟桂祥一個七品小京官,原想他在外面,可以和他通通聲氣的,誰知桂祥做了京官,仍是呆頭呆腦。
懿妃見他,一點事也不能幹。
就改變方針,提拔她娘家的内侄,名叫榮祿,那榮祿現年雖隻有十幾歲,但卻是一個做官的能手,他得了官職,便拉籠朝中的王公大臣,不上幾年,竟在朝中也有一大部分的勢力,他見恭親王是皇帝親信的人,便竭力恭敬恭王。
那恭王原是愛頂高帽子的,便不知不覺與他異常莫逆。
崔總管替懿妃暗中聯絡榮祿,榮祿原是他姑媽懿妃一手提拔的人,自然格外照應。
一面又由榮祿,暗中去聯絡恭親王,恭親王也願意相助,便結成了一黨。
懿妃将外面布置已妥,便在宮内,掌起大權來了。
那孝貞皇後,原是最賢惠的人,也不與懿妃争權,凡有外來的奏章,都由懿妃一手批閱。
皇帝這時,病勢已極沉重,精神尤其衰弱,凡事都不過問,隻命孝貞皇後與懿妃和衷辦理,孝貞皇後因懿妃比自己聰明,又有才情,便諸事與她商量去辦。
懿妃後來竟大權獨攬,凡事獨斷獨行,自己在奏摺上先批定了,再給孝貞皇後去看,孝貞皇後心中,雖然不以為然,但她是一個淡泊的人,不争權利,便也放任了。
讓懿妃去幹,那朝中的大臣,見懿妃這般專權,知道是有勢力的,便走懿妃的門路,有時拿整萬銀子,孝敬懿妃,那小安子與崔總管更仗着懿妃的權勢,在外面十分運動。
正是:零落名花埋上苑紛繪國事決中宮欲知後事情形如何,且聽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