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七回 乾隆帝俠義除兇 老和尚為友鳴冤

關燈
履端郡王兒子,隻因你是側福晉生的,那大福晉時時要弄死你,是俺偷偷地把你救出來,養在廟中。

    ’俺聽了和尚的話,知道自己是當今的皇孫,便時時對和尚說要進京見皇祖父去。

    圓真和尚說:‘九重深嚴,如何可以去得,須待皇上下次南巡過涿州的時候,領你見皇上去。

    ’如今既蒙皇祖父把我帶進京來,便請貴大臣替俺奏明皇上,快快放俺回家去。

    ”  和坤聽了他的話語,看了他的神情,一時也猜不出是真是假。

    暫把他留在府裡,又傳那和尚時來審問那圓真和尚供說:“那郡王在日,和老僧十分知己,常常把老僧傳進府去,說道參禅,下棋吃酒。

    即把内室的事體,告訴老僧,原來郡王有兩位福晉,一位正福晉,一位側福晉。

    那正福晉是豐貝勒的閨女,面貌美麗,性情卻十分豁辣。

    側福晉原是小家碧玉,常被正福晉虐待。

    那郡王有時勸說幾句,連郡王也被辱罵在裡面。

    因此郡王十分生氣,常常對老僧說起。

    老僧勸郡王在閨房裡面,總以忍耐為是。

    後來不多幾年,那側福晉生下一位公子來,那大福晉知道了,越發懷恨。

    他觑着郡王出差在外的時候,悄悄地打發一個丫頭,把那公子偷出府去,意欲把他丢在空野地方餓死。

    那時老僧正到郡王府去,被俺撞見了,便求他們布施給老僧抱回廟去剃度為僧。

    那丫頭進去對福晉說知。

    福晉也答應了,一面叫老僧把這小公子偷偷地抱去,一面報到宗人府,假說害天花死了。

    那側福晉同時也被大福晉弄走了。

    待那郡王回來,見母子兩人都不見了,把他一氣,便吐血死了。

    如今老僧念那郡王身後隻有這個種了,又是皇上的嫡親孫兒,因此把他送還皇上,給他骨肉團圓。

    老僧看在郡王的交好面上,原沒有别的貪圖,隻求大人早早審問明白,老僧也得早回廟去。

    ” 那和坤得了兩人的口供,便急急進宮去回奏。

    乾隆帝聽說那和尚重提舊案,心中也有幾分相信。

    忙走到綠天深處,去問春阿妃。

    列位你知道春阿妃是什麼人,原來便是多羅履端郡王的大福晉。

    如今給乾隆皇帝收下,封了妃子住在綠天深處,十分寵愛她。

    當初宗人府奏報,永城郡王後生了一個兒子,乾隆帝聽了十分歡喜。

    後來又報,說害天花死了。

    皇上想起皇嗣單薄,便也覺得不歡,傳旨把郡王喚進宮去,問起皇孫害天花的情形。

    那永城便回奏:“皇孫死時,臣兒恰恰出差在外,當時實在情形,臣兒不曾親見,不敢荒奏,須問兒媳春阿氏方得明白。

    ” 待到把永城的大福晉傳到,不覺把個公公看怔了。

    那大福晉花容玉貌,舉止風流,果然是極好的了。

    她說話時,口齒伶俐,笑靥承睫,越發把個風流天子勾引得神魂颠倒。

    乾隆皇帝暗暗地留心她一言一笑,絕似從前死去的香妃。

    這時勾起皇帝一片癡心。

    他這時也忘了公媳的名分,竟把個大福晉着意憐惜起來。

    那大福晉原是個聰明人,見皇上這一副神氣,便放出她迷人的手段來,一派花言巧語,回眸低笑,早把個皇帝捏在手心裡。

    乾隆帝聽大福晉說完了話。

    便對郡王說道:“這個媳婦兒真能說話,好似朕院子裡的鹦哥,聽了叫了忘倦,如今皇太後正少一個陪伴說話的人。

    朕如今把她留在宮裡,每日陪着皇太後說話消遣兒。

    朕也作了一個孝子,你也不失為賢孫。

    ” 永城郡王雖明知不懷好意,但也不好說得,隻得把他的福晉留在宮裡,垂頭喪氣出來。

    冷冷清清住在家裡,想起愛妻亡兒,郁郁寡歡。

    不多幾天,便成了咯血之症,一病死了。

    永城郡王死後,那大福晉便升作妃子。

    光陰迅速,這次乾隆帝南巡歸來,忽然那皇孫出現了。

    正是:芳草年年綠皇孫歸不歸要知乾隆帝對此事如何辦理,且聽下文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