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七回 乾隆帝俠義除兇 老和尚為友鳴冤
關燈
小
中
大
叫小校走近身來,在自己懷裡摸出一顆小印來,吩咐他快把這顆印送到官府裡去,你自有好處。
那小校得了印便飛也似地出去。
這裡總兵官正忙着收殓兒子,又吩咐家裡的劊子手,把馬棚裡吊着的兩個囚犯拉出來破肚子。
這總兵仗着自己勢焰薰天,地方官也趨奉他,便是他在家裡用私刑殺死人,地方官也不敢去問他。
他曾經在打死許多家人,私自葬埋了。
也沒有敢去問他,何況如今兒子被人打死拿兇手來抵命,越發是名正言順了。
總兵家裡正在忙亂的時候,忽然牆外一陣鑼響。
門丁進來報說道:“合城文武官員,上自巡撫大人下至縣太爺全來了。
” 那總兵官認做是來吊他兒子孝的,忙穿戴衣帽,迎接出去。
待到見了巡撫大人的面,正要作了揖去。
隻聽得耳根邊一聲抓,那撫台早已放下臉來了。
身旁走過四個中軍官來,把那總兵官揪住。
總兵官問俺犯了什麼罪,那撫台也不說話,帶他直走到後馬棚去。
那班文武官兵見那客人,一齊跪倒。
徐大華在一旁看了,也十分詫異。
撫台上來親自與那客人松了綁,又叫人把徐大華的綁也松了。
隻見那撫台又趴下地去在馬糞堆裡磕着頭,口稱罪該萬死。
到這時,那總兵才明白過來,他是當今的天子。
吓得他忙跪下去連連磕着頭說道:“罪臣該死,隻求皇上賞一個全屍。
” 那乾隆皇帝也不去理他,踱出大門去,外面早已預備下龍輿。
乾隆皇帝坐着回船了。
太後也八天不見皇帝了,如今見了,便捧住了不放手。
又再三勸說:“皇上萬乘之尊切不可微行出外,倘有不測,叫天下臣民負罪先皇。
” 便有許多臣子也紛紛上章勸谏。
乾隆帝吃了這個驚吓,從此卻也膽小了。
隻是舍不下那小鳳,便把她悄悄地用軟轎擡上禦舟來,朝朝寵幸。
那徐大華和銀風受了這一番折磨,乾隆帝賞徐大華做刑部侍郎,準他把銀鳳帶進京去供職。
這裡連下三道上谕:第一道将那總兵官立即正法,他兒子孫雄戮屍;第二道把全城的文武官員一齊革職;第三道把總兵官的家産妻孥全沒入官,分一半家産賞給這報信的小校,又賞他都司的官職,并暗把三小姐配給他做妻子。
此時乾隆帝也厭倦了,匆匆到杭州去了一趟便下旨回銮。
禦駕經過涿州地方,皇帝吩咐停泊,自有一班地方官,上船去叩請聖安。
官員退出以後乾隆帝便把鄉間的父老,傳上船來,親自問他民情風俗和稻麥的收成。
正問話時,忽見一個老年和尚,攙着一個六七歲的男孩兒上船來,跪在當地不住的磕頭。
這時禦舟上的人看了,全十分詫異。
乾隆帝打發總管太監下去盤問。
那和尚自己說,名叫圓真。
當年和四皇子多羅履端郡王永城十分要好,郡王在日常常蒙召進府去,談經說道。
如今郡王死了,老僧便出京,在這涿州地方聖明寺裡做住持。
這個孩子便是當年四皇子多羅履端郡王永城的親生子,當今乾隆皇帝的嫡親孫兒。
隻因家庭大變,流落在外面,一向是老僧收養着。
現在聽說聖駕過此,老僧想這孩子是貴子龍孫,不可抛棄在外邊,特把他帶來送還皇上。
一來,叫這孩子回京去,享用富貴;二來,也不負了當年和郡王的一番交情。
這件事來得離奇突兀。
那總管太監聽說是皇孫,便不敢怠慢,急進去奏明乾隆皇帝。
皇帝聽了,也覺得十分詫異。
吩咐把那小孩傳進艙去。
皇帝看見小孩生得方面大耳,舉動從容談吐宏亮。
一時也看不出他真假來。
便傳旨把那和尚和小孩一起帶進京去審問。
到了京裡乾隆帝把這案件交給和坤。
和坤回府去先把那小孩子傳進問時,那小孩子朗朗地說道:“俺從小便養在圓真和尚廟裡,認圓真是我的父親。
後來到五歲上,懂得事了,圓真和尚便對俺說知‘你是多羅
那小校得了印便飛也似地出去。
這裡總兵官正忙着收殓兒子,又吩咐家裡的劊子手,把馬棚裡吊着的兩個囚犯拉出來破肚子。
這總兵仗着自己勢焰薰天,地方官也趨奉他,便是他在家裡用私刑殺死人,地方官也不敢去問他。
他曾經在打死許多家人,私自葬埋了。
也沒有敢去問他,何況如今兒子被人打死拿兇手來抵命,越發是名正言順了。
總兵家裡正在忙亂的時候,忽然牆外一陣鑼響。
門丁進來報說道:“合城文武官員,上自巡撫大人下至縣太爺全來了。
” 那總兵官認做是來吊他兒子孝的,忙穿戴衣帽,迎接出去。
待到見了巡撫大人的面,正要作了揖去。
隻聽得耳根邊一聲抓,那撫台早已放下臉來了。
身旁走過四個中軍官來,把那總兵官揪住。
總兵官問俺犯了什麼罪,那撫台也不說話,帶他直走到後馬棚去。
那班文武官兵見那客人,一齊跪倒。
徐大華在一旁看了,也十分詫異。
撫台上來親自與那客人松了綁,又叫人把徐大華的綁也松了。
隻見那撫台又趴下地去在馬糞堆裡磕着頭,口稱罪該萬死。
到這時,那總兵才明白過來,他是當今的天子。
吓得他忙跪下去連連磕着頭說道:“罪臣該死,隻求皇上賞一個全屍。
” 那乾隆皇帝也不去理他,踱出大門去,外面早已預備下龍輿。
乾隆皇帝坐着回船了。
太後也八天不見皇帝了,如今見了,便捧住了不放手。
又再三勸說:“皇上萬乘之尊切不可微行出外,倘有不測,叫天下臣民負罪先皇。
” 便有許多臣子也紛紛上章勸谏。
乾隆帝吃了這個驚吓,從此卻也膽小了。
隻是舍不下那小鳳,便把她悄悄地用軟轎擡上禦舟來,朝朝寵幸。
那徐大華和銀風受了這一番折磨,乾隆帝賞徐大華做刑部侍郎,準他把銀鳳帶進京去供職。
這裡連下三道上谕:第一道将那總兵官立即正法,他兒子孫雄戮屍;第二道把全城的文武官員一齊革職;第三道把總兵官的家産妻孥全沒入官,分一半家産賞給這報信的小校,又賞他都司的官職,并暗把三小姐配給他做妻子。
此時乾隆帝也厭倦了,匆匆到杭州去了一趟便下旨回銮。
禦駕經過涿州地方,皇帝吩咐停泊,自有一班地方官,上船去叩請聖安。
官員退出以後乾隆帝便把鄉間的父老,傳上船來,親自問他民情風俗和稻麥的收成。
正問話時,忽見一個老年和尚,攙着一個六七歲的男孩兒上船來,跪在當地不住的磕頭。
這時禦舟上的人看了,全十分詫異。
乾隆帝打發總管太監下去盤問。
那和尚自己說,名叫圓真。
當年和四皇子多羅履端郡王永城十分要好,郡王在日常常蒙召進府去,談經說道。
如今郡王死了,老僧便出京,在這涿州地方聖明寺裡做住持。
這個孩子便是當年四皇子多羅履端郡王永城的親生子,當今乾隆皇帝的嫡親孫兒。
隻因家庭大變,流落在外面,一向是老僧收養着。
現在聽說聖駕過此,老僧想這孩子是貴子龍孫,不可抛棄在外邊,特把他帶來送還皇上。
一來,叫這孩子回京去,享用富貴;二來,也不負了當年和郡王的一番交情。
這件事來得離奇突兀。
那總管太監聽說是皇孫,便不敢怠慢,急進去奏明乾隆皇帝。
皇帝聽了,也覺得十分詫異。
吩咐把那小孩傳進艙去。
皇帝看見小孩生得方面大耳,舉動從容談吐宏亮。
一時也看不出他真假來。
便傳旨把那和尚和小孩一起帶進京去審問。
到了京裡乾隆帝把這案件交給和坤。
和坤回府去先把那小孩子傳進問時,那小孩子朗朗地說道:“俺從小便養在圓真和尚廟裡,認圓真是我的父親。
後來到五歲上,懂得事了,圓真和尚便對俺說知‘你是多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