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九回
關燈
小
中
大
殺馬,大開筵宴,便在楊家堡結為夫婦。
安兒自與李全合并,聲勢更加浩大,居然夜郎自大,僭号稱王,改元天順,稱霸一方。
金将仆善安貞奉了金主之命,統花帽軍來至山東,與行省事完顔霆會同征讨。
楊安兒奮力迎戰,究系烏合之衆,敵不來紀律之師,連遭敗衄,航行入海,金人懸賞購緝安兒、李全之首。
舟人曲成,襲擊安兒于舟中,安兒投水而亡。
楊四娘仗着勇猛,殺了數人,得脫性命。
時李全已還青州,安兒黨徒劉全等,收拾餘衆,權奉四娘為主,号為姑姑,亟遣人往速李全回救。
李全星夜奔歸,與楊四娘合力再戰,又為金軍所敗,退入東海。
金兵又剿平他盜劉二祖等,餘盜如霍義、彭義斌、石圭、夏全、葛德廣、時青等,窮無所歸,往來島嶼間以劫掠為生。
李全與楊四娘也四出擄掠,借此度日。
宋知楚州應純之,令鎮江武鋒卒沈铎,定遠民李先,招撫群盜,号稱忠義軍,分兩路伐金。
李全遂引五千人來歸,副将高忠皎,與他合兵攻克海州,因糧饷不濟,退屯東海。
既而李全又與其兄李福襲金,克複莒、密、青諸州。
應純之奏稱山東群盜,皆已歸正,中原可複,請授李全官秩,以勵餘衆。
有诏授李全為武翼大夫兼京東副總管。
金主珣,自遷汴京後,遣使報告宋朝,并督催歲币。
甯宗令輔臣會議,廷臣主張不一,有請絕金歲币的,有仍請和金的。
起居舍人真德秀,上疏請絕歲币,圖自治。
甯宗見了真德秀之疏,遂罷金歲币。
西夏主李安全殁,族子遵顼繼立,緻書宋廷,請夾攻金人,恢複土地,甯宗不答。
後又命使,賀金人正旦。
邢部侍郎劉鑰,及太學諸生,上章谏阻,皆不報。
未幾,命真德秀為江東轉運使,德秀陛辭,上言五事:一、祖宗之恥不可忘。
二、比鄰之盜不可輕。
三、幸安之謀不可恃。
四、導谀之言不可聽。
五、至公之論不可忽。
五事以下,又有十失,反複開陳,約有一二萬言,甯宗不置可否,好似沒有聽見一般。
到了嘉定十年,金主珣聽了王安世之言,意欲南侵,遂用王安世為淮南招撫使。
術虎高琪也勸金主侵宋。
金主即命烏古倫慶壽、完顔賽不,率兵渡淮,取光州中鎮渡,殺死榷場官盛允升。
烏古倫慶壽,分兵犯樊城,圍棗陽光化軍。
另遣完顔阿璘入大散關攻西和、階成諸州。
宋廷得了警報,命京湖置制使趙方,江淮置制使李珏、四川置制使董居誼,分頭抵禦,便宜行事。
趙方,字彥直,衡山人,曾從張拭遊,通曉大義,淳熙中舉進士第,授青陽縣令。
常對人說:“催科不優是催科中撫字;罰無差是刑罰中教化。
”因此政績卓著,累遷至京湖置制使。
此時聞得金人入寇,亟召二了範、葵,說道:“朝廷忽戰忽和,議論紛纭,莫衷一是。
今敵兵已出,我隻有死戰報國了。
”遂率二子往襄陽,檄調統制扈再興、陳祥,钤轄孟宗政等,往援棗陽。
分派軍馬,扼守要隘,以為犄角。
扈再興等方至團山,已見金兵蟻附而來,勢如風雨驟至。
亟令陳祥、孟宗政率兵埋伏,自率兵迎戰,略略交鋒,即便退卻。
金兵乘勝追殺,一聲炮響,兩路伏兵,分左右殺出,扈再興揮軍回擊。
金人三面受敵,頓時潰亂。
宋軍奮勇追殺,直殺得金兵屍骸橫藉,血肉橫飛。
孟宗政乘勝而進,馳赴棗陽。
圍困棗陽的金兵,骸潰而退,孟宗政馳入棗陽。
趙方接到捷報,心下大悅!即令宗政權知棗陽軍。
既而趙方部将王辛、劉世興又連敗金人于光山随州之間,趙方遂請旨伐金,甯宗聞得連次獲勝,也就膽大起來,便下诏,诏谕中原官吏軍民人等,各申議憤,合力讨金。
這诏下後,兩邊備戰日亟。
金完顔賽不,又率衆十萬,進攻棗陽。
孟宗政約扈再興為外應,修城掘壕,誓衆守禦,與金兵相持三月之久,大小七十餘戰,無一次不勝。
完顔賽不忿甚,依仗人馬衆多,環壕築壘,誓必攻下刺陽。
宗政乘隙出擊,壘不能成,又盛兵薄城。
宗政随機應變,城終不下。
随州守許國,率兵來援,抵白水,鼓聲相聞,宗政即統兵出戰,金人披靡,相率遁去。
金将完顔贇引步騎萬人,西犯四川,破天水軍,進大散關,入皂莢堡。
利州統制王逸,召集兵民,驅逐金兵,奪回大散關,追斬金統軍完顔贇,進秦州,至赤谷口。
沔州都統制劉昌祖,命其退兵,竟至全部潰散。
金人複合長安鳳翔之兵,再攻西和、成、階諸州,進薄河池。
興元都統懸吳政,率兵馳禦,殺退金人,盡複所失之地。
金主璘聞得各路勝敗無定,心下也覺追悔!更兼河北郡縣,盡為蒙古所破,腹背受敵,隻得命開封府治中呂子羽為詳問使,渡淮議和。
行到中途,為宋人所拒,隻得折回。
金主璘命仆散安貞為副元帥,輔助太子守緒南下;并命西路諸軍會攻西和、成、鳳諸州,入黃牛堡,吳政陣亡。
金兵入武休關,破興元府,陷大安軍,直下洋州。
沿途州縣,望風而潰,董居誼也随衆逃走。
都統張威,令部将石宣等,至大安軍,截擊金兵。
未知勝敗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
安兒自與李全合并,聲勢更加浩大,居然夜郎自大,僭号稱王,改元天順,稱霸一方。
金将仆善安貞奉了金主之命,統花帽軍來至山東,與行省事完顔霆會同征讨。
楊安兒奮力迎戰,究系烏合之衆,敵不來紀律之師,連遭敗衄,航行入海,金人懸賞購緝安兒、李全之首。
舟人曲成,襲擊安兒于舟中,安兒投水而亡。
楊四娘仗着勇猛,殺了數人,得脫性命。
時李全已還青州,安兒黨徒劉全等,收拾餘衆,權奉四娘為主,号為姑姑,亟遣人往速李全回救。
李全星夜奔歸,與楊四娘合力再戰,又為金軍所敗,退入東海。
金兵又剿平他盜劉二祖等,餘盜如霍義、彭義斌、石圭、夏全、葛德廣、時青等,窮無所歸,往來島嶼間以劫掠為生。
李全與楊四娘也四出擄掠,借此度日。
宋知楚州應純之,令鎮江武鋒卒沈铎,定遠民李先,招撫群盜,号稱忠義軍,分兩路伐金。
李全遂引五千人來歸,副将高忠皎,與他合兵攻克海州,因糧饷不濟,退屯東海。
既而李全又與其兄李福襲金,克複莒、密、青諸州。
應純之奏稱山東群盜,皆已歸正,中原可複,請授李全官秩,以勵餘衆。
有诏授李全為武翼大夫兼京東副總管。
金主珣,自遷汴京後,遣使報告宋朝,并督催歲币。
甯宗令輔臣會議,廷臣主張不一,有請絕金歲币的,有仍請和金的。
起居舍人真德秀,上疏請絕歲币,圖自治。
甯宗見了真德秀之疏,遂罷金歲币。
西夏主李安全殁,族子遵顼繼立,緻書宋廷,請夾攻金人,恢複土地,甯宗不答。
後又命使,賀金人正旦。
邢部侍郎劉鑰,及太學諸生,上章谏阻,皆不報。
未幾,命真德秀為江東轉運使,德秀陛辭,上言五事:一、祖宗之恥不可忘。
二、比鄰之盜不可輕。
三、幸安之謀不可恃。
四、導谀之言不可聽。
五、至公之論不可忽。
五事以下,又有十失,反複開陳,約有一二萬言,甯宗不置可否,好似沒有聽見一般。
到了嘉定十年,金主珣聽了王安世之言,意欲南侵,遂用王安世為淮南招撫使。
術虎高琪也勸金主侵宋。
金主即命烏古倫慶壽、完顔賽不,率兵渡淮,取光州中鎮渡,殺死榷場官盛允升。
烏古倫慶壽,分兵犯樊城,圍棗陽光化軍。
另遣完顔阿璘入大散關攻西和、階成諸州。
宋廷得了警報,命京湖置制使趙方,江淮置制使李珏、四川置制使董居誼,分頭抵禦,便宜行事。
趙方,字彥直,衡山人,曾從張拭遊,通曉大義,淳熙中舉進士第,授青陽縣令。
常對人說:“催科不優是催科中撫字;罰無差是刑罰中教化。
”因此政績卓著,累遷至京湖置制使。
此時聞得金人入寇,亟召二了範、葵,說道:“朝廷忽戰忽和,議論紛纭,莫衷一是。
今敵兵已出,我隻有死戰報國了。
”遂率二子往襄陽,檄調統制扈再興、陳祥,钤轄孟宗政等,往援棗陽。
分派軍馬,扼守要隘,以為犄角。
扈再興等方至團山,已見金兵蟻附而來,勢如風雨驟至。
亟令陳祥、孟宗政率兵埋伏,自率兵迎戰,略略交鋒,即便退卻。
金兵乘勝追殺,一聲炮響,兩路伏兵,分左右殺出,扈再興揮軍回擊。
金人三面受敵,頓時潰亂。
宋軍奮勇追殺,直殺得金兵屍骸橫藉,血肉橫飛。
孟宗政乘勝而進,馳赴棗陽。
圍困棗陽的金兵,骸潰而退,孟宗政馳入棗陽。
趙方接到捷報,心下大悅!即令宗政權知棗陽軍。
既而趙方部将王辛、劉世興又連敗金人于光山随州之間,趙方遂請旨伐金,甯宗聞得連次獲勝,也就膽大起來,便下诏,诏谕中原官吏軍民人等,各申議憤,合力讨金。
這诏下後,兩邊備戰日亟。
金完顔賽不,又率衆十萬,進攻棗陽。
孟宗政約扈再興為外應,修城掘壕,誓衆守禦,與金兵相持三月之久,大小七十餘戰,無一次不勝。
完顔賽不忿甚,依仗人馬衆多,環壕築壘,誓必攻下刺陽。
宗政乘隙出擊,壘不能成,又盛兵薄城。
宗政随機應變,城終不下。
随州守許國,率兵來援,抵白水,鼓聲相聞,宗政即統兵出戰,金人披靡,相率遁去。
金将完顔贇引步騎萬人,西犯四川,破天水軍,進大散關,入皂莢堡。
利州統制王逸,召集兵民,驅逐金兵,奪回大散關,追斬金統軍完顔贇,進秦州,至赤谷口。
沔州都統制劉昌祖,命其退兵,竟至全部潰散。
金人複合長安鳳翔之兵,再攻西和、成、階諸州,進薄河池。
興元都統懸吳政,率兵馳禦,殺退金人,盡複所失之地。
金主璘聞得各路勝敗無定,心下也覺追悔!更兼河北郡縣,盡為蒙古所破,腹背受敵,隻得命開封府治中呂子羽為詳問使,渡淮議和。
行到中途,為宋人所拒,隻得折回。
金主璘命仆散安貞為副元帥,輔助太子守緒南下;并命西路諸軍會攻西和、成、鳳諸州,入黃牛堡,吳政陣亡。
金兵入武休關,破興元府,陷大安軍,直下洋州。
沿途州縣,望風而潰,董居誼也随衆逃走。
都統張威,令部将石宣等,至大安軍,截擊金兵。
未知勝敗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