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七回
關燈
小
中
大
第八十七回啟兵端北伐喪師降敵國西蜀謀變卻說楊娃題了《松院鳴琴圖》,甯宗已是贊不絕口。
楊娃有心要顯才華,又取過馬遠所畫桂花纨扇,不借思索,頃刻揮成,陳于禦前。
甯宗看時,乃是題的七絕一首,其詩道:雨過西風作晚涼,連雲老翠出新黃;清芬一派來天阙,世上龍涎不敢香。
甯宗看了,不勝驚喜道:“有此捷才,雖男子中亦不多見。
況出巾帼麼?“從此愈加寵愛。
凡有禦批及頒賜貴戚近臣的詩詞,都由楊娃代筆,所以楊娃的勢力,日盛一日。
後宮裡因她是楊後之妹,皆稱為楊妹子。
竟恃寵擅權,交通外官,幹預朝政。
楊後本是寒賤出身,一旦繼位中宮,内有其妹相助,外面又有楊次山、史彌遠等。
表裡為奸,作威作福,勢傾朝野。
連韓侂胄這樣的驕橫,也不敢不低首下心,奉承楊後。
相傳楊後與史彌遠有私通情事。
彌遠因有武三思之寵,竭力幫助楊後,所以後來奉了楊後之命,誅除韓侂胄,便是這個原因。
事雖不見正史,但宋人楊升庵《寶慶詩》,有“夜駕老蟾嫔月母”之句;又有人作樂府《詠雲》道“往來與月為俦侶,舒卷和天也蔽蔭。
”都是譏刺楊後與史彌遠私通的。
可見這事,并非虛僞哩。
宮中之事,暫按不表。
單說甯宗自冊後禮成,群臣一齊加秩。
韓侂胄進位太師。
謝深甫力求罷政,乃進陳自強為右丞相,許及之知樞密院事。
這陳自強性情貪婪,惟錢是好,看着金銀差不多和性命一般。
執政以後,四方緻書,必要厚加饋獻。
倘若沒有饋獻,便不啟封發書;又暗令子弟門客,交通貨賄,賣官鬻爵,仕途中欲求升調,皆須講定價目,方才遷宮。
那一次臨安大火,自強所有金帛,一齊焚毀。
韓侂胄首先助以萬缗。
群臣見侂胄相助,便大家出資饋贈,竟得六十萬缗,比到原有的金帛,反而加倍。
自強感激侂胄,嘗對人說道:“我隻有一死,以報師王。
”所以與僚臣談及侂胄,必稱為恩主、恩父。
他本是侂胄的蒙師,竟稱學生為主為父,也是千古奇聞了。
侂胄有個堂吏,名喚史達祖,一切往來文件,均由他執掌,權力甚大。
自強稱之為兄。
蘇師旦慧黠能言,深為侂胄所喜愛!自強稱之為叔。
其無恥也可想而知了。
朝中用了這樣的宰相,時局已是不可聞問了。
偏那韓侂胄,位及人臣,還不知足。
聞得金主璟昏庸無道,外有鞑靼寇邊,内有寵妃幸臣弄權,以緻盜賊蜂起,民不聊生,便想乘此機會恢複中原,建立蓋世的功勞,伸張自己的權力。
蘇師旦又從旁一力撺掇,遂決意與金啟釁,便聚财募兵,出封樁庫的金銀,待賞功臣。
市戰馬,造戰艦,增襄陽駐軍,設澉浦水軍。
安豐守臣厲仲方,逆知侂胄之意,上疏說是淮北守臣,盡原來歸。
浙東安撫使辛棄疾,進言金國必亡,願囑元老大臣,備兵應變。
恰值鄭友龍使金南回,極言金國困弱,可以速取。
韓侂胄了這話,好不歡喜!遂追崇韓世忠、嶽飛以勵将士。
孝宗時,已追封韓世忠為蕲王,嶽飛僅谥為武穆,未曾加封。
侂胄請甯宗封為鄂王,又奪秦桧官爵,改谥為缪醜,當下欲命許及之守金陵。
及之隻知阿附谄谀,忽然要出守要塞,早已吓得冷汗直淋,隻得再三辭謝。
侂胄不禁惱怒起來,立即勒令緻仕。
自強又想出一條發财的妙計,請遵孝宗朝故事,設立國用司,考覈财賦。
甯宗準奏,竟令自強兼掌國用司,費士寅、張岩同知國用司。
這三個人,得了美差,竭力剝削,把江南原氣,劉喪無餘。
侂胄又勸甯宗下诏,改元開禧。
武學生華嶽上書,請毋輕用兵,且乞斬韓侂胄、蘇師旦,其書中有一段道:程松以納妾求知,倪茀以售妹入府,蘇師旦以獻妻入閣。
黜陟之權,不出于陛下,而出于侂胄,是吾有二中國也;命又不出于侂胄,而出于蘇師旦、周筠,是吾有三中國也。
此書一上,侂胄大怒!立将華嶽編管建甯。
以皇甫斌知襄陽府兼七路招讨副使。
郭倪知陽州兼山東京東招撫使。
甯宗又命韓侂胄平章軍國事,三日一朝,赴都堂議政,并将三省印信,納于侂胄私邸。
侂胄愈加自恣,黜陟将帥,絕不關白;且用蘇師旦為安遠節度使,領閤門事。
金主璟,已得着消息,召集群臣會議。
衆人皆說宋朝新遭敗衄,必不至于用兵。
完顔匡道:“宋置忠義保捷軍,取先世開寶天僖紀元,必定有意中原了。
”金主也以為然。
令平章仆散揆布薩揆率兵赴汴,防禦宋朝。
仆散揆到了汴京,遣使責問敗盟;宋朝推說增戍防盜,并無他意。
仆散揆遂按兵不動。
恰值宋使陳景俊赴金賀正旦,金主璟當面說道:“大定年初,我世宗許宋為侄國,至今遵守不忘。
你國何故屢次犯我邊境?朕特命大臣宣撫河南,你國又稱未敢背盟,朕念和好已久,委屈涵容,恐侄宋皇帝,未曾知道備細。
你歸國應詳告你主,謹守盟言。
”景俊應命南返,先告知陳自強。
自強令其隐匿勿言。
金使太常卿趙之傑,入賀正旦。
韓侂胄令贊禮官有意犯金主父嫌名,意在挑釁。
楊娃有心要顯才華,又取過馬遠所畫桂花纨扇,不借思索,頃刻揮成,陳于禦前。
甯宗看時,乃是題的七絕一首,其詩道:雨過西風作晚涼,連雲老翠出新黃;清芬一派來天阙,世上龍涎不敢香。
甯宗看了,不勝驚喜道:“有此捷才,雖男子中亦不多見。
況出巾帼麼?“從此愈加寵愛。
凡有禦批及頒賜貴戚近臣的詩詞,都由楊娃代筆,所以楊娃的勢力,日盛一日。
後宮裡因她是楊後之妹,皆稱為楊妹子。
竟恃寵擅權,交通外官,幹預朝政。
楊後本是寒賤出身,一旦繼位中宮,内有其妹相助,外面又有楊次山、史彌遠等。
表裡為奸,作威作福,勢傾朝野。
連韓侂胄這樣的驕橫,也不敢不低首下心,奉承楊後。
相傳楊後與史彌遠有私通情事。
彌遠因有武三思之寵,竭力幫助楊後,所以後來奉了楊後之命,誅除韓侂胄,便是這個原因。
事雖不見正史,但宋人楊升庵《寶慶詩》,有“夜駕老蟾嫔月母”之句;又有人作樂府《詠雲》道“往來與月為俦侶,舒卷和天也蔽蔭。
”都是譏刺楊後與史彌遠私通的。
可見這事,并非虛僞哩。
宮中之事,暫按不表。
單說甯宗自冊後禮成,群臣一齊加秩。
韓侂胄進位太師。
謝深甫力求罷政,乃進陳自強為右丞相,許及之知樞密院事。
這陳自強性情貪婪,惟錢是好,看着金銀差不多和性命一般。
執政以後,四方緻書,必要厚加饋獻。
倘若沒有饋獻,便不啟封發書;又暗令子弟門客,交通貨賄,賣官鬻爵,仕途中欲求升調,皆須講定價目,方才遷宮。
那一次臨安大火,自強所有金帛,一齊焚毀。
韓侂胄首先助以萬缗。
群臣見侂胄相助,便大家出資饋贈,竟得六十萬缗,比到原有的金帛,反而加倍。
自強感激侂胄,嘗對人說道:“我隻有一死,以報師王。
”所以與僚臣談及侂胄,必稱為恩主、恩父。
他本是侂胄的蒙師,竟稱學生為主為父,也是千古奇聞了。
侂胄有個堂吏,名喚史達祖,一切往來文件,均由他執掌,權力甚大。
自強稱之為兄。
蘇師旦慧黠能言,深為侂胄所喜愛!自強稱之為叔。
其無恥也可想而知了。
朝中用了這樣的宰相,時局已是不可聞問了。
偏那韓侂胄,位及人臣,還不知足。
聞得金主璟昏庸無道,外有鞑靼寇邊,内有寵妃幸臣弄權,以緻盜賊蜂起,民不聊生,便想乘此機會恢複中原,建立蓋世的功勞,伸張自己的權力。
蘇師旦又從旁一力撺掇,遂決意與金啟釁,便聚财募兵,出封樁庫的金銀,待賞功臣。
市戰馬,造戰艦,增襄陽駐軍,設澉浦水軍。
安豐守臣厲仲方,逆知侂胄之意,上疏說是淮北守臣,盡原來歸。
浙東安撫使辛棄疾,進言金國必亡,願囑元老大臣,備兵應變。
恰值鄭友龍使金南回,極言金國困弱,可以速取。
韓侂胄了這話,好不歡喜!遂追崇韓世忠、嶽飛以勵将士。
孝宗時,已追封韓世忠為蕲王,嶽飛僅谥為武穆,未曾加封。
侂胄請甯宗封為鄂王,又奪秦桧官爵,改谥為缪醜,當下欲命許及之守金陵。
及之隻知阿附谄谀,忽然要出守要塞,早已吓得冷汗直淋,隻得再三辭謝。
侂胄不禁惱怒起來,立即勒令緻仕。
自強又想出一條發财的妙計,請遵孝宗朝故事,設立國用司,考覈财賦。
甯宗準奏,竟令自強兼掌國用司,費士寅、張岩同知國用司。
這三個人,得了美差,竭力剝削,把江南原氣,劉喪無餘。
侂胄又勸甯宗下诏,改元開禧。
武學生華嶽上書,請毋輕用兵,且乞斬韓侂胄、蘇師旦,其書中有一段道:程松以納妾求知,倪茀以售妹入府,蘇師旦以獻妻入閣。
黜陟之權,不出于陛下,而出于侂胄,是吾有二中國也;命又不出于侂胄,而出于蘇師旦、周筠,是吾有三中國也。
此書一上,侂胄大怒!立将華嶽編管建甯。
以皇甫斌知襄陽府兼七路招讨副使。
郭倪知陽州兼山東京東招撫使。
甯宗又命韓侂胄平章軍國事,三日一朝,赴都堂議政,并将三省印信,納于侂胄私邸。
侂胄愈加自恣,黜陟将帥,絕不關白;且用蘇師旦為安遠節度使,領閤門事。
金主璟,已得着消息,召集群臣會議。
衆人皆說宋朝新遭敗衄,必不至于用兵。
完顔匡道:“宋置忠義保捷軍,取先世開寶天僖紀元,必定有意中原了。
”金主也以為然。
令平章仆散揆布薩揆率兵赴汴,防禦宋朝。
仆散揆到了汴京,遣使責問敗盟;宋朝推說增戍防盜,并無他意。
仆散揆遂按兵不動。
恰值宋使陳景俊赴金賀正旦,金主璟當面說道:“大定年初,我世宗許宋為侄國,至今遵守不忘。
你國何故屢次犯我邊境?朕特命大臣宣撫河南,你國又稱未敢背盟,朕念和好已久,委屈涵容,恐侄宋皇帝,未曾知道備細。
你歸國應詳告你主,謹守盟言。
”景俊應命南返,先告知陳自強。
自強令其隐匿勿言。
金使太常卿趙之傑,入賀正旦。
韓侂胄令贊禮官有意犯金主父嫌名,意在挑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