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四回
關燈
小
中
大
。
壽皇見他面容消瘦,十分憐惜!即令返寝,并問他病勢如何?方才講得兩三句話,李後已聞得壽皇前來觀疾,倉皇奔入。
見了壽皇,不得不低頭行禮。
壽皇問道:“你在何處,因何不侍上疾?”李後道:“妾因皇上未愈,不能躬理政務,外廷奏章,由妾收閱,轉達宸斷。
”壽皇“哼”了一聲道:“我朝家法,皇後不預政事。
便是慈聖——曹太後、宣仁——高太後兩朝,母後垂簾,也要與宰相商議,未嘗專斷。
我聽說你自恃才能,一切政事擅作主張,這是我家法所不許的。
”李後無詞可對,遂強辯道:“妾何敢有違祖制,所有裁決事件,仍請皇上作主的。
”壽皇正色道:“你又何用瞞我,你試想皇上之病,因何而起,因何而增?”李後聞言,嗚咽說道:“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。
如何責備妾呢?”壽皇道:“上天震怒,乃是示儆。
”講到這裡,光宗在床上長歎了一聲,遂即住了口,不再多言,但勸慰了光宗一番,即起身出去。
光宗欲下榻恭送,被李後豎起柳眉,慎目一瞧,連忙縮住。
李後等壽皇去了,又免不得絮絮叨叨,哭鬧一場,光宗隻得閉目在床,任她哭罵罷了。
光宗這場病,經禦醫悉心調治,直至紹熙三年三月内,方得痊愈,親禦延和殿聽政。
群臣請朝重華宮,光宗不從。
從前壽皇誕辰及歲序令節倒應往朝,壽皇因光宗多病,降旨罷免。
此時群臣因光宗不從所請,便聯合了宰相百官,以及韋布人士,伏阙泣谏,請朝重華宮,光宗方才答應往朝。
不料過了多時,仍舊未往,宰相等重又奏請,方在四月内往朝一次,此後決不再往。
到了長至節前一日,宰相留正等,奏請往朝重華宮,光宗允于日往朝。
誰知到了次日,仍複不往。
留正隻得約同百官齊集重華宮,入谒稱賀而退。
兵部尚書羅點、給事中尤袤、中書舍人黃裳、禦史黃度、尚書左選郎葉适、秘書郎彭龜年等,皆上書請朝,均不得報。
惟吏部尚書趙汝愚,獨不責請。
鼓龜年責備他誼屬宗親,反而坐視。
汝愚被激,遂入見内廷,再三規谏。
光宗轉商李後,叫她同往重華宮朝谒。
李後因為自己的家廟已成,不若先同光宗往重華宮,然後歸谒自己家廟,庶可免人口實,因此滿口答應。
次日光宗先往重華宮,李後亦相繼而至。
此次朝谒,父子之間極為歡治,宴談竟日,方才回宮。
都下人士皆額手稱慶!過了兩日,即有内旨,皇後要歸谒家廟,朝臣無人敢谏。
禮部以下,隻得整備鳳辇,恭候皇後出宮。
皇後到了家廟,四下觀望,見視宇巍峨,規模宏麗,竟與太廟不相上下,心中十分歡喜!其時從高祖以下,皆已封了王爵,殿中所供神主,盡是玉質金鑲,美麗非凡,更覺不勝快樂!禮拜過了,李氏親屬,皆來朝谒。
李後一一接見,除了疏遠戚族共有至親二十六人皆推恩加賞,各親屬莫不歡欣鼓舞!李後回宮之後,又傳出内旨,授親屬二十六人官階,侍從一百七十二人,俱各進秩,連李氏的門客,也有五人得官。
這真是宋一朝,自開國以來所沒有的特别曠典。
到了紹熙四年元旦,光宗往朝重華宮,直至暮春時節,又偕李後随從壽皇、壽成皇後,幸玉津園,自此以後,絕不前往。
九月内,乃是光宗生辰,稱作重明節。
群臣又請朝重華宮,光宗不允。
給事中謝深甫上言:“父子至親,天理昭然;太上皇之愛陛下,亦猶陛下之愛嘉王。
況太上皇春秋已富,千秋萬歲後,陛下何以見天下。
”光宗見了此奏,傳旨備駕前往。
百官排班鹄侍,方見光宗步至禦屏,群臣上前相迎,不料李後亦趕至屏後,攬了光宗之手道:“天氣甚寒,官家可回宮飲酒。
” 光宗轉身退去。
陳傅良急行數步,牽住光宗衣裾,抗聲道:“陛下幸勿再返。
” 李後恐光宗複出,用力将光宗拉入禦屏,傅良也跟随入内,李後怒斥道:“此是何地,你敢入内。
奴才家不怕砍頭麼?”傅良隻得放了手,退哭于殿下。
李後令内侍出問道:“無故痛哭是何道理?”傅良道:“‘子谏父不從,則号泣随之’,此語載于《禮經》。
臣之事君,猶子事父;力谏不從,如何不泣?”内侍回報,李後愈怒!竟傳旨不再往朝。
群臣無從再谏,隻得退歸。
直過了兩月有餘,仍不往朝。
宰相以下,皆上疏自劾。
嘉王府翊善、黃裳,請誅内侍楊舜卿。
秘書郎彭龜年,請逐陳源,皆不見批答。
太學生汪安仁等二百十八人,聯名上書,請朝重華宮,亦不見從。
至五年元日,始往朝一次。
未幾,壽皇不豫。
接連三月,光宗亦不去問候。
到了夏間,反與李後遊玉律園。
兵部尚書羅點,請先赴重華宮,光宗不從,與李後遊玩終日,興盡始歸。
鼓龜年已任中書舍人,三疏請對,終不見答。
适值光宗親朝,龜年不離班位,伏地叩頭,至于血流滿地。
光宗方說道:“朕素知卿忠直,今欲何言?”龜年奏道:“今日要事,無如過宮。
”同知樞密院事餘端禮,并奏道:“叩額龍墀,至于流血,臣子至此,可謂不得已了。
”光宗道:“朕已知道了。
” 遂即退去。
未知光宗往朝重華宮否?且看下回分解。
壽皇見他面容消瘦,十分憐惜!即令返寝,并問他病勢如何?方才講得兩三句話,李後已聞得壽皇前來觀疾,倉皇奔入。
見了壽皇,不得不低頭行禮。
壽皇問道:“你在何處,因何不侍上疾?”李後道:“妾因皇上未愈,不能躬理政務,外廷奏章,由妾收閱,轉達宸斷。
”壽皇“哼”了一聲道:“我朝家法,皇後不預政事。
便是慈聖——曹太後、宣仁——高太後兩朝,母後垂簾,也要與宰相商議,未嘗專斷。
我聽說你自恃才能,一切政事擅作主張,這是我家法所不許的。
”李後無詞可對,遂強辯道:“妾何敢有違祖制,所有裁決事件,仍請皇上作主的。
”壽皇正色道:“你又何用瞞我,你試想皇上之病,因何而起,因何而增?”李後聞言,嗚咽說道:“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。
如何責備妾呢?”壽皇道:“上天震怒,乃是示儆。
”講到這裡,光宗在床上長歎了一聲,遂即住了口,不再多言,但勸慰了光宗一番,即起身出去。
光宗欲下榻恭送,被李後豎起柳眉,慎目一瞧,連忙縮住。
李後等壽皇去了,又免不得絮絮叨叨,哭鬧一場,光宗隻得閉目在床,任她哭罵罷了。
光宗這場病,經禦醫悉心調治,直至紹熙三年三月内,方得痊愈,親禦延和殿聽政。
群臣請朝重華宮,光宗不從。
從前壽皇誕辰及歲序令節倒應往朝,壽皇因光宗多病,降旨罷免。
此時群臣因光宗不從所請,便聯合了宰相百官,以及韋布人士,伏阙泣谏,請朝重華宮,光宗方才答應往朝。
不料過了多時,仍舊未往,宰相等重又奏請,方在四月内往朝一次,此後決不再往。
到了長至節前一日,宰相留正等,奏請往朝重華宮,光宗允于日往朝。
誰知到了次日,仍複不往。
留正隻得約同百官齊集重華宮,入谒稱賀而退。
兵部尚書羅點、給事中尤袤、中書舍人黃裳、禦史黃度、尚書左選郎葉适、秘書郎彭龜年等,皆上書請朝,均不得報。
惟吏部尚書趙汝愚,獨不責請。
鼓龜年責備他誼屬宗親,反而坐視。
汝愚被激,遂入見内廷,再三規谏。
光宗轉商李後,叫她同往重華宮朝谒。
李後因為自己的家廟已成,不若先同光宗往重華宮,然後歸谒自己家廟,庶可免人口實,因此滿口答應。
次日光宗先往重華宮,李後亦相繼而至。
此次朝谒,父子之間極為歡治,宴談竟日,方才回宮。
都下人士皆額手稱慶!過了兩日,即有内旨,皇後要歸谒家廟,朝臣無人敢谏。
禮部以下,隻得整備鳳辇,恭候皇後出宮。
皇後到了家廟,四下觀望,見視宇巍峨,規模宏麗,竟與太廟不相上下,心中十分歡喜!其時從高祖以下,皆已封了王爵,殿中所供神主,盡是玉質金鑲,美麗非凡,更覺不勝快樂!禮拜過了,李氏親屬,皆來朝谒。
李後一一接見,除了疏遠戚族共有至親二十六人皆推恩加賞,各親屬莫不歡欣鼓舞!李後回宮之後,又傳出内旨,授親屬二十六人官階,侍從一百七十二人,俱各進秩,連李氏的門客,也有五人得官。
這真是宋一朝,自開國以來所沒有的特别曠典。
到了紹熙四年元旦,光宗往朝重華宮,直至暮春時節,又偕李後随從壽皇、壽成皇後,幸玉津園,自此以後,絕不前往。
九月内,乃是光宗生辰,稱作重明節。
群臣又請朝重華宮,光宗不允。
給事中謝深甫上言:“父子至親,天理昭然;太上皇之愛陛下,亦猶陛下之愛嘉王。
況太上皇春秋已富,千秋萬歲後,陛下何以見天下。
”光宗見了此奏,傳旨備駕前往。
百官排班鹄侍,方見光宗步至禦屏,群臣上前相迎,不料李後亦趕至屏後,攬了光宗之手道:“天氣甚寒,官家可回宮飲酒。
” 光宗轉身退去。
陳傅良急行數步,牽住光宗衣裾,抗聲道:“陛下幸勿再返。
” 李後恐光宗複出,用力将光宗拉入禦屏,傅良也跟随入内,李後怒斥道:“此是何地,你敢入内。
奴才家不怕砍頭麼?”傅良隻得放了手,退哭于殿下。
李後令内侍出問道:“無故痛哭是何道理?”傅良道:“‘子谏父不從,則号泣随之’,此語載于《禮經》。
臣之事君,猶子事父;力谏不從,如何不泣?”内侍回報,李後愈怒!竟傳旨不再往朝。
群臣無從再谏,隻得退歸。
直過了兩月有餘,仍不往朝。
宰相以下,皆上疏自劾。
嘉王府翊善、黃裳,請誅内侍楊舜卿。
秘書郎彭龜年,請逐陳源,皆不見批答。
太學生汪安仁等二百十八人,聯名上書,請朝重華宮,亦不見從。
至五年元日,始往朝一次。
未幾,壽皇不豫。
接連三月,光宗亦不去問候。
到了夏間,反與李後遊玉律園。
兵部尚書羅點,請先赴重華宮,光宗不從,與李後遊玩終日,興盡始歸。
鼓龜年已任中書舍人,三疏請對,終不見答。
适值光宗親朝,龜年不離班位,伏地叩頭,至于血流滿地。
光宗方說道:“朕素知卿忠直,今欲何言?”龜年奏道:“今日要事,無如過宮。
”同知樞密院事餘端禮,并奏道:“叩額龍墀,至于流血,臣子至此,可謂不得已了。
”光宗道:“朕已知道了。
” 遂即退去。
未知光宗往朝重華宮否?且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