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回
關燈
小
中
大
日不必議和與守,隻當論戰。
”楊存中接口道:“強鄰敗盟,屈不在我,自應主戰。
”惟趙密與右仆射朱倬,絕不發言。
康伯見兩人袖手旁觀,隻得對楊存中道:“現在金人決意敗盟,雖承認其要求,恐亦難止兵端。
但既要主戰,必須君臣上下,并膽同心,乃可一戰制勝,且待我入朝申請,俟皇上意思堅定,然後再議,如何?”存中贊成此言,衆人遂即退出。
康伯詳加探訪,始知内侍省都知張去為,陰沮用兵,且勸高宗駕幸閩蜀。
于是手繕章奏,陳說金人敗約,天人共憤,事已有進無退,請聖意堅決,速調三衙禁旅,出扼襄漢,觀釁而動,勿再遷延。
殿中侍禦史陳俊卿,亦上奏誅張去為。
楊存中又上備邊十策。
遂命主管兵馬司成闵,引兵三萬,出戍鄂州,與守襄陽的吳珙,互為應援,并将金使王全所言,遍谕諸路統制,及郡守監司,命他們随機應變。
命吳璘宣撫四川,與置制使王剛中,措置邊防,起劉锜為江淮浙西置制使,屯駐揚州,節使諸路軍馬。
宋朝方在這邊慎修軍備,金主亮那邊也接到高、王兩使回去報告了宋朝的事情,頓時怒發沖冠道:“他敢違抗朕命麼? 朕視滅宋,易如反掌,待得了宋朝疆土,那時再讨平高麗、西夏,合天下為一家,方算得是一統哩。
“哪知,方使掌牌印官燥合素赫往西北路募集故遼兵,遼人不願行。
燥合以勢逼勒,鞭笞交下,西北路招讨使譯史薩巴,乘了遼人怨恨的機會,攻殺燥合及招讨使完顔沃側,聚衆叛金,立故遼遺族老和尚楞華善為招讨使,聯合鹹平府穆昆括裡,集衆數萬,聲勢日盛。
金主亮命仆散忽土往讨,忽土陛辭之後,又入谒太後,徒單氏蹙額言道:“國家世居上都,既徙中都。
今又欲往汴京,且要興兵,征伐南宋,恐人民怨望,将生他變。
我已勸過數次,終不肯聽。
今遼人又叛,如何是好?”忽士勸慰了一番,遂即退出。
不料徒單氏身旁有個侍女高福娘,暗與金主亮私通,徒單氏一言一動,必往報告。
今天對忽土的一番話,福娘又去告知。
金主亮怒道:“她不願往汴,我偏要前往;她不願伐宋,我偏要去伐。
”當即傳令遷都,立即挾了徒單氏和後宮嫔禦,文武諸官,即日至汴,徒單氏入宮居甯德宮。
搜捕宋、遼宗室一百三十餘人,一律處死。
未幾,高福娘又誣報徒單氏在宮日夕怨望,将有廢立之意。
金主亮大怒道:“怪不得她私下養着鄭王充,現在鄭王的四個兒子已經長大了,她想廢了我,立他做皇帝麼?”立刻取所佩劍,命點檢大懷忠道:“你可以此劍,往取甯德宮老妪之命,前來報我。
”大懷忠持劍至甯德宮,徒單氏正做樗蒲之戲。
大懷忠當面叱道:“快跪接诏書!”徒單氏愕然問道:“何人诏書要我跪接?”言還未畢,尚衣局使虎特末華特默已向她背上,連擊三拳。
徒單氏倒在地上,已竟垂絕。
高福娘又取一繩,套在她頭上,可憐金國的太後,已一命嗚呼了。
大懷忠等回去複命,金主亮命将太後屍體棄于水中,并捕鄭王充二子,一同殺死。
且恐仆散兒土擁兵在外,另生他變,召取回國,結果了性命。
封高福娘為隕國夫人,其夫特末哥為澤州刺史。
遂大舉侵宋,分諸道兵為三十二軍,置左右大都督及三道都統制。
命奔睹瑸都為左大都督,李通副之。
纥石烈良弼赫舍裡良弼為右大都督,烏延蒲盧渾烏延富納緷副之。
蘇保衛為浙東道水軍都統制,完顔鄭家奴為副,由海道趨臨安;劉萼為漢南道行營都統制,由蔡州進窺襄陽;徒單合喜圖克坦喀爾喀為西蜀道行營都統制,由鳳翔趨大散關;左監軍徒單貞,另将兵二萬入淮陰。
分遣已畢,又召諸将,面授方略,賜宴尚書省,各各痛飲,以為凱捷之兆。
且親制《喜遷莺》詞一阕,賜于諸将,以示褒寵,其詞道:旌旄初舉,正駃騠力健,嘶風江渚。
射虎将軍,落鵰都尉,繡帽錦袍翹楚。
怒磔戟髯争奮,卷地一聲鼙鼓。
笑談頃,指長江齊楚,六師飛渡此去毋自堕,金印如鬥,獨在功名取。
斷鎖機謀,垂鞭方略,人事本無今古。
試展卧龍韬蘊,果見功成旦暮。
向江左,想雲霓望切,玄黃盈路。
賜諸将筵宴已畢,分道出發。
金主亮亦命皇後與太子光英留守。
張浩、蕭玉、敬嗣輝留治省事。
自己戎裝佩劍,盡帶後宮妃嫔,随軍進行。
先是金主亮,因誦柳永《望江潮》詞,羨慕臨安江山之勝,遣使赴宋,令畫工同往,繪取臨安潮山風景,持回作為屏障,且命添入己像,作立馬吳山頂上之狀。
親題一律于屏上道:萬裡車書盡混同,江南豈有别疆封;提兵百萬西湖上,立馬吳山第一峰。
至是對侍臣道:“朕此次興師南行,正可實踐詩中之言,混一車書,滅卻宋朝,立馬于吳山第一峰了。
”金兵約六十萬,号稱百萬,氈帳相望,旗鼓連續不絕。
徒單合喜,長驅而進,直薄大散關,令遊騎攻黃牛堡。
守将李彥堅,飛書告急,人情危懼!大有不能終夕之勢。
未知宋人如何對敵?且看下回分解。
”楊存中接口道:“強鄰敗盟,屈不在我,自應主戰。
”惟趙密與右仆射朱倬,絕不發言。
康伯見兩人袖手旁觀,隻得對楊存中道:“現在金人決意敗盟,雖承認其要求,恐亦難止兵端。
但既要主戰,必須君臣上下,并膽同心,乃可一戰制勝,且待我入朝申請,俟皇上意思堅定,然後再議,如何?”存中贊成此言,衆人遂即退出。
康伯詳加探訪,始知内侍省都知張去為,陰沮用兵,且勸高宗駕幸閩蜀。
于是手繕章奏,陳說金人敗約,天人共憤,事已有進無退,請聖意堅決,速調三衙禁旅,出扼襄漢,觀釁而動,勿再遷延。
殿中侍禦史陳俊卿,亦上奏誅張去為。
楊存中又上備邊十策。
遂命主管兵馬司成闵,引兵三萬,出戍鄂州,與守襄陽的吳珙,互為應援,并将金使王全所言,遍谕諸路統制,及郡守監司,命他們随機應變。
命吳璘宣撫四川,與置制使王剛中,措置邊防,起劉锜為江淮浙西置制使,屯駐揚州,節使諸路軍馬。
宋朝方在這邊慎修軍備,金主亮那邊也接到高、王兩使回去報告了宋朝的事情,頓時怒發沖冠道:“他敢違抗朕命麼? 朕視滅宋,易如反掌,待得了宋朝疆土,那時再讨平高麗、西夏,合天下為一家,方算得是一統哩。
“哪知,方使掌牌印官燥合素赫往西北路募集故遼兵,遼人不願行。
燥合以勢逼勒,鞭笞交下,西北路招讨使譯史薩巴,乘了遼人怨恨的機會,攻殺燥合及招讨使完顔沃側,聚衆叛金,立故遼遺族老和尚楞華善為招讨使,聯合鹹平府穆昆括裡,集衆數萬,聲勢日盛。
金主亮命仆散忽土往讨,忽土陛辭之後,又入谒太後,徒單氏蹙額言道:“國家世居上都,既徙中都。
今又欲往汴京,且要興兵,征伐南宋,恐人民怨望,将生他變。
我已勸過數次,終不肯聽。
今遼人又叛,如何是好?”忽士勸慰了一番,遂即退出。
不料徒單氏身旁有個侍女高福娘,暗與金主亮私通,徒單氏一言一動,必往報告。
今天對忽土的一番話,福娘又去告知。
金主亮怒道:“她不願往汴,我偏要前往;她不願伐宋,我偏要去伐。
”當即傳令遷都,立即挾了徒單氏和後宮嫔禦,文武諸官,即日至汴,徒單氏入宮居甯德宮。
搜捕宋、遼宗室一百三十餘人,一律處死。
未幾,高福娘又誣報徒單氏在宮日夕怨望,将有廢立之意。
金主亮大怒道:“怪不得她私下養着鄭王充,現在鄭王的四個兒子已經長大了,她想廢了我,立他做皇帝麼?”立刻取所佩劍,命點檢大懷忠道:“你可以此劍,往取甯德宮老妪之命,前來報我。
”大懷忠持劍至甯德宮,徒單氏正做樗蒲之戲。
大懷忠當面叱道:“快跪接诏書!”徒單氏愕然問道:“何人诏書要我跪接?”言還未畢,尚衣局使虎特末華特默已向她背上,連擊三拳。
徒單氏倒在地上,已竟垂絕。
高福娘又取一繩,套在她頭上,可憐金國的太後,已一命嗚呼了。
大懷忠等回去複命,金主亮命将太後屍體棄于水中,并捕鄭王充二子,一同殺死。
且恐仆散兒土擁兵在外,另生他變,召取回國,結果了性命。
封高福娘為隕國夫人,其夫特末哥為澤州刺史。
遂大舉侵宋,分諸道兵為三十二軍,置左右大都督及三道都統制。
命奔睹瑸都為左大都督,李通副之。
纥石烈良弼赫舍裡良弼為右大都督,烏延蒲盧渾烏延富納緷副之。
蘇保衛為浙東道水軍都統制,完顔鄭家奴為副,由海道趨臨安;劉萼為漢南道行營都統制,由蔡州進窺襄陽;徒單合喜圖克坦喀爾喀為西蜀道行營都統制,由鳳翔趨大散關;左監軍徒單貞,另将兵二萬入淮陰。
分遣已畢,又召諸将,面授方略,賜宴尚書省,各各痛飲,以為凱捷之兆。
且親制《喜遷莺》詞一阕,賜于諸将,以示褒寵,其詞道:旌旄初舉,正駃騠力健,嘶風江渚。
射虎将軍,落鵰都尉,繡帽錦袍翹楚。
怒磔戟髯争奮,卷地一聲鼙鼓。
笑談頃,指長江齊楚,六師飛渡此去毋自堕,金印如鬥,獨在功名取。
斷鎖機謀,垂鞭方略,人事本無今古。
試展卧龍韬蘊,果見功成旦暮。
向江左,想雲霓望切,玄黃盈路。
賜諸将筵宴已畢,分道出發。
金主亮亦命皇後與太子光英留守。
張浩、蕭玉、敬嗣輝留治省事。
自己戎裝佩劍,盡帶後宮妃嫔,随軍進行。
先是金主亮,因誦柳永《望江潮》詞,羨慕臨安江山之勝,遣使赴宋,令畫工同往,繪取臨安潮山風景,持回作為屏障,且命添入己像,作立馬吳山頂上之狀。
親題一律于屏上道:萬裡車書盡混同,江南豈有别疆封;提兵百萬西湖上,立馬吳山第一峰。
至是對侍臣道:“朕此次興師南行,正可實踐詩中之言,混一車書,滅卻宋朝,立馬于吳山第一峰了。
”金兵約六十萬,号稱百萬,氈帳相望,旗鼓連續不絕。
徒單合喜,長驅而進,直薄大散關,令遊騎攻黃牛堡。
守将李彥堅,飛書告急,人情危懼!大有不能終夕之勢。
未知宋人如何對敵?且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