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二回

關燈
張懿保薦,起複為濟南府。

    劉豫因山東盜賊橫行,不願前往,請在東南效用,宋廷不許。

    劉豫怏怏而去。

     未及兩年,金将撻懶略地山東,來攻濟南。

    豫令勇将關勝,及其子劉麟,率兵抵禦。

    關勝奮勇殺敵,連次獲勝,撻懶心中疑懼!令人入城勸劉豫降金,永保富貴功名。

    豫本來怨望進朝廷,遂将關勝殺死,開城投降。

    城内人民不肯從金,豫乃缒城而出投往金營,從此,随了撻懶,參贊軍事,撻懶倒也很器重他。

     後來聞得兀術攻下建康,高宗避往東南,西北地方遼闊,金主恐照顧不到,要依照張邦昌的故事,重建藩封。

    但漢人中隻有折可求、劉豫二人,才具相當。

    劉豫聞得這個消息,連忙大施運動,以重金饋獻撻懶,求為薦舉。

    撻懶倒也樂從,便轉告粘沒喝,請立劉豫為藩王。

    粘沒喝不答,撻懶又緻書于高慶裔,囑為吹噓。

    高慶裔受金命為大同尹,與雲中相近,即往谒見粘沒喝道:“我朝屢次舉兵,不過為的兩河,因此,得了汴京,遂立張邦昌為帝;現在河南州郡,皆歸我有,官制還是依照南朝,不是又要依照張邦昌的故事麼?元帥不早建議,乃令恩出他人。

    竊為元帥不取。

    ”粘沒喝聽了此言,連連點頭,遂即奏聞金主。

     金主即命至劉豫部下,咨問軍民應立何人為帝?劉豫鄉人張浃,首請立豫,衆亦随聲附和,就此議定。

    撻懶轉奏金主。

     金主遂命大同尹高慶裔,知制诰韓昉為冊封使,于高宗建炎四年九月,即金主晟天會八年,冊立劉豫為齊帝。

    劉豫乃上金哲表,世修子禮,奉金正朔。

    後因金主許其改元,始改次年為阜昌元年,升東平府為東京,改東京為汴京,降南京為歸德府,惟大名府仍稱北京。

    撻懶即立劉豫為齊帝,又因宋廷近年來,有嶽飛、韓世忠等為将,用兵未必勝利;若要自己毫無損失,坐收其利,惟有講一法便,和想了一個計策,将秦桧夫婦,放回中國,使他做個奸細,主持和議。

     此時秦桧在撻懶營内做了參謀,兼轉運糧台,頗得信用。

     撻懶将他召來,把主意說明,秦桧連聲答應,對天盟誓,永不負金。

    撻懶遂将秦桧及其妻王氏,暗中放歸。

    秦桧攜妻,航海而行,到了越州,隻言自己殺了監守的人,奪舟回來的。

    廷臣多半疑惑,盡說秦桧自北至南,迢迢數千裡,途中豈無譏察,就使從軍撻懶,縱令歸來,亦必拘其妻子,如何得與王氏同行呢?惟參知政事範宗尹,同知樞密院事李回,素與秦桧友善,力為辯白,且薦他忠誠可用。

    高宗乃召他入對,秦桧見了高宗,即出所草與撻懶求和書,且勸高宗屈從和議,為迎回二帝,休養萬民之計。

    高宗聞言甚喜!對輔臣道:“秦桧樸忠過人,朕得桧,甚是欣慰!即得二帝母後消息,又得一佳士,豈非是幸事麼?”遂除桧為禮部尚書。

     建炎四年冬季,下诏改元,以建炎五年,改為紹興元年。

     又因秦桧南還,得知二帝消息。

    遂于元月清晨,率百官遙拜二帝,免朝賀禮。

      自金人南侵,騷擾中原,人民困苦,多流為盜。

      江淮湖湘之間,如孔彥舟據武陵;張用據襄陽;李成據江淮,部下皆擁勢數萬,結連十餘州郡,大有席卷東南之勢,又妄作讦符,捏造妖言,搖惑人心,煽動中外。

     就中惟李成,勢更強橫,出沒于江淮湖湘一帶,人民遭其蹂躏,苦不堪言。

    高宗特命呂頤浩為江東安撫制置使,往讨李成,反為李成部将馬進所敗,且将江州奪去。

    适值王彥破了桑仲,嶽飛破了戚方。

    戚方至張浚處請降。

    張浚上表奏聞,高宗乃授張浚為江淮招讨史。

    張浚請與嶽飛同行,遂命嶽飛為副。

     張浚方才啟程,忽得探馬急報,江州為馬進所陷,現又往攻筠州。

    張浚乃下令向豫章迸發,入城之後,大喜道:“此地夾于江筠之間,勢所必争。

    今為我有,賊人不足平了。

    ”果然不到幾日,馬進也趕了回來,連營西山,聲勢頗為浩大。

    張浚按兵不出,相持了十餘日。

    馬進緻書約戰,書中字迹,寫得很大。

      張浚卻用端楷答複,亦未言及何日開仗。

    馬進以為張浚畏怯,毫不設備。

     恰值嶽飛引兵到來,入城見了張浚,問及戰守事宜。

    張浚大略與言。

    嶽飛道:“馬進知進而不知退,乃匹夫之勇;若遣兵至生米渡,截其歸路,必敗無疑。

    某願為先鋒,立此首功。

    ”張浚大喜!即令楊沂中率兵入生米渡,嶽飛前驅迎敵。

    嶽飛奉命,回至營中,穿了兩重鎖子甲,騎上健馬,偃旗息鼓,從賊營右邊殺入,所部人馬,皆随後跟進。

    逢人便殺,遇馬即砍。

      馬進不防軍官掩至,人不及甲,馬不及鞍,奔潰而走,逃往筠州。

     嶽飛追至東城,将兵馬埋伏城外,隻領二百人,打着紅緞大旗,中間繡個“嶽” 字,直薄城下。

    馬進引兵出城,見官軍人少,揮兵上前。

    嶽飛且戰且退。

    走到分際,伏兵齊起,兩面夾攻,馬進大敗。

    嶽飛部下将士大聲喊道:“你們有不願從賊的,從速坐下,元帥決不加罪。

    ”賊兵聞言,棄械而坐的,共有八萬人。

    張浚、楊沂中也随後趕到,前後圍攻,賊人奔潰得愈加厲害。

    馬進攜了死黨,逃往南唐而去。

    嶽飛追至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