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回
關燈
小
中
大
第七十回吳嫔禦雕弧退兵梁夫人桴鼓助戰卻說高宗因避金兵,啟跸而行,退往臨安,方才七日,兀術已分兩路入寇。
一路自滁和入江東,一路自蕲黃入江西。
高宗恐隆祐太後在洪州受驚,又命劉光世移屯江州,作為屏蔽。
自己卻與呂頤浩渡了錢塘江,逃往越州。
那兀術探得高宗越遠,一時追趕不及,不如到江西去,逼迫太後,遂取壽春,下光州,陷黃州,長驅過江,直薄江州。
劉光世自移鎮江州,每日置酒高會,絕不處置兵事;等到金兵已臨城下,方才知道,哪裡還能守禦,連忙逃往南康。
金人入城,劫掠一空,遂由大冶進取洪州。
滕康、劉钰聞得金兵已到,連忙奉了太後出城。
江西制置使王了猷亦棄城遁去。
洪撫袁三州,相繼失守。
太後行抵吉州,聞得金兵追來,急雇船夜行。
次晨至太和縣,船家景信見太後帶了許多金帛珍寶,不覺眼紅起來,便将所有财物,盡行奪去。
總算還有良心,沒有十分驚擾太後。
那護衛都指揮使楊維忠的部兵,也潰散了。
宮女們逃奔的,被劫的,失去了二百名。
滕康、劉钰二人也逃得無影無蹤。
太後身邊還有數十個衛兵都很有忠心,仗着他們保了太後和元懿的生母藩貴妃,從萬安登陸,行至虔州。
哪知土豪陳新,又将城圍了。
太後又驚惶不小!幸虧楊維忠的部将胡友前來救援,殺退了陳新,太後方才得安。
金人未得太後,又從楚州改道,掠真州,破溧水縣,再從馬家渡過江,攻下太平。
杜充守着江淮,任憑金兵來去,絕不發兵救援。
統制嶽飛,涕泣入谏,他也不理。
到了太平失守,距建康不遠,方令副使王理,都統制陳淬,與嶽飛等,邀截金兵。
才經交綏,王燮的兵已經逃去。
陳淬、嶽飛相繼突入金兵陣内,陳淬竟至戰死。
獨有嶽飛一條槍,一騎馬,往來沖突,金人不敢近前,隻好讓他獨逞威風。
無如各軍潰退,嶽飛恐衆寡不敵,隻得領了部衆,殺将出來,擇險立營,為自保計。
杜充得了敗報,即棄了建康,逃至真州,諸将怨恨杜充暴虐,要想将他殺死。
杜充聞知,不敢回營,寄居長蘆寺内;忽然接到兀術的書信,勸他投降,當封以中原,如張邦昌故事。
杜充大喜過望!潛還建康。
恰值兀術也到城下,便與守臣陳邦光,戶部尚書李棁,開城迎接。
兀術入城,全城官員,盡皆降順,獨有通判楊邦又,齧血,大書十字于衣襟,道:“甯作趙氏鬼,不作他邦臣。
”金兵牽了來見兀術。
兀術敬他忠義,勸他投降。
楊邦又大罵不已,方才将他殺死。
那高宗往來杭州、越州之間,聞得杜充降金,吓得魂飛天外,魄散九霄,連忙召呂頤浩計議道:“建康已失,如何是好?”頤浩道:“萬一危急,莫如航海;敵善乘馬,不善乘舟。
等他去後,再返兩浙,他入我出,他出我入。
也算是兵家的奇計呢。
”高宗從之,立刻東奔明州。
兀術長驅入獨松關,見關内外,并無一兵,不禁笑道:“朝朝若用赢卒數百把守此關,我們哪裡能渡過呢?”當下徑抵臨安,守臣康充之逃去,錢塘縣令朱跸自盡。
兀術入城,亟令阿裡蒲盧渾領兵渡浙,去追高宗。
高宗聞得金兵追來,忙乘樓船,航海而逃。
留參知政事範宗尹,禦史中丞趙鼎守明州。
恰巧張俊從越州到來,也奉诏留守明州。
且親付手诏,有捍敵成功,當加王爵之語。
呂頤浩奏請從官以下,行止聽便。
高宗道:“士大夫當知義理,豈可不随朕同行。
否則朕所到之處,将與盜賊一般了。
“于是郎官以下,多半随從。
還有嫔禦吳氏,也改換戎裝,扈從而行。
那吳氏世居開封,其父吳近,嘗夢至一亭,匾額上有“侍康”二字。
亭之兩旁,遍植芍藥,隻放一花,鮮嫣異常,醒來不知主何祥兆。
至吳氏既生,年方十四,已是秀外慧中知書識字,且能發弩箭,百不失一。
高宗在康邸時,選充下陳,甚獲寵幸。
吳近也得官武翼郎,方才明白侍康夢兆。
至高宗奔波渡江,惟吳氏不離左右;及高宗航海,吳氏本來懂得武藝,便改了戎裝,保衛禦駕。
樓船行過定海縣,至昌國縣,忽有白魚躍入禦舟。
吳氏即稱賀道:“此乃周武王白魚入舟的祥瑞,皇上終當克複中原。
臨禦萬方,妾敢預賀。
”高宗大悅!面封吳氏為和義郡夫人。
未幾,越州被陷。
警報到來,高宗愈加不敢登陸。
此時已是殘臘,隻得悶坐在船中過年。
吳氏見高宗在船内郁郁不樂,惟恐有傷聖躬,知道高宗最喜題詩寫字,便每日裡吟詩覓句,為高宗消釋愁懷。
在船内作的詩倒也不少,隻因倉猝奔避,都已遺失;隻有吳氏尚有兩首,為内侍所藏,所以傳流下來。
一首是題徐熙所畫牡丹的,其詩道:吉祥亭下萬千枝,看盡将開欲落時;卻是雙紅深有意,故留春色緩人思。
農李夭桃掃地無,眼明驚見玉盤盂;揚州省識春風面,看盡群花總不如。
但就這
一路自滁和入江東,一路自蕲黃入江西。
高宗恐隆祐太後在洪州受驚,又命劉光世移屯江州,作為屏蔽。
自己卻與呂頤浩渡了錢塘江,逃往越州。
那兀術探得高宗越遠,一時追趕不及,不如到江西去,逼迫太後,遂取壽春,下光州,陷黃州,長驅過江,直薄江州。
劉光世自移鎮江州,每日置酒高會,絕不處置兵事;等到金兵已臨城下,方才知道,哪裡還能守禦,連忙逃往南康。
金人入城,劫掠一空,遂由大冶進取洪州。
滕康、劉钰聞得金兵已到,連忙奉了太後出城。
江西制置使王了猷亦棄城遁去。
洪撫袁三州,相繼失守。
太後行抵吉州,聞得金兵追來,急雇船夜行。
次晨至太和縣,船家景信見太後帶了許多金帛珍寶,不覺眼紅起來,便将所有财物,盡行奪去。
總算還有良心,沒有十分驚擾太後。
那護衛都指揮使楊維忠的部兵,也潰散了。
宮女們逃奔的,被劫的,失去了二百名。
滕康、劉钰二人也逃得無影無蹤。
太後身邊還有數十個衛兵都很有忠心,仗着他們保了太後和元懿的生母藩貴妃,從萬安登陸,行至虔州。
哪知土豪陳新,又将城圍了。
太後又驚惶不小!幸虧楊維忠的部将胡友前來救援,殺退了陳新,太後方才得安。
金人未得太後,又從楚州改道,掠真州,破溧水縣,再從馬家渡過江,攻下太平。
杜充守着江淮,任憑金兵來去,絕不發兵救援。
統制嶽飛,涕泣入谏,他也不理。
到了太平失守,距建康不遠,方令副使王理,都統制陳淬,與嶽飛等,邀截金兵。
才經交綏,王燮的兵已經逃去。
陳淬、嶽飛相繼突入金兵陣内,陳淬竟至戰死。
獨有嶽飛一條槍,一騎馬,往來沖突,金人不敢近前,隻好讓他獨逞威風。
無如各軍潰退,嶽飛恐衆寡不敵,隻得領了部衆,殺将出來,擇險立營,為自保計。
杜充得了敗報,即棄了建康,逃至真州,諸将怨恨杜充暴虐,要想将他殺死。
杜充聞知,不敢回營,寄居長蘆寺内;忽然接到兀術的書信,勸他投降,當封以中原,如張邦昌故事。
杜充大喜過望!潛還建康。
恰值兀術也到城下,便與守臣陳邦光,戶部尚書李棁,開城迎接。
兀術入城,全城官員,盡皆降順,獨有通判楊邦又,齧血,大書十字于衣襟,道:“甯作趙氏鬼,不作他邦臣。
”金兵牽了來見兀術。
兀術敬他忠義,勸他投降。
楊邦又大罵不已,方才将他殺死。
那高宗往來杭州、越州之間,聞得杜充降金,吓得魂飛天外,魄散九霄,連忙召呂頤浩計議道:“建康已失,如何是好?”頤浩道:“萬一危急,莫如航海;敵善乘馬,不善乘舟。
等他去後,再返兩浙,他入我出,他出我入。
也算是兵家的奇計呢。
”高宗從之,立刻東奔明州。
兀術長驅入獨松關,見關内外,并無一兵,不禁笑道:“朝朝若用赢卒數百把守此關,我們哪裡能渡過呢?”當下徑抵臨安,守臣康充之逃去,錢塘縣令朱跸自盡。
兀術入城,亟令阿裡蒲盧渾領兵渡浙,去追高宗。
高宗聞得金兵追來,忙乘樓船,航海而逃。
留參知政事範宗尹,禦史中丞趙鼎守明州。
恰巧張俊從越州到來,也奉诏留守明州。
且親付手诏,有捍敵成功,當加王爵之語。
呂頤浩奏請從官以下,行止聽便。
高宗道:“士大夫當知義理,豈可不随朕同行。
否則朕所到之處,将與盜賊一般了。
“于是郎官以下,多半随從。
還有嫔禦吳氏,也改換戎裝,扈從而行。
那吳氏世居開封,其父吳近,嘗夢至一亭,匾額上有“侍康”二字。
亭之兩旁,遍植芍藥,隻放一花,鮮嫣異常,醒來不知主何祥兆。
至吳氏既生,年方十四,已是秀外慧中知書識字,且能發弩箭,百不失一。
高宗在康邸時,選充下陳,甚獲寵幸。
吳近也得官武翼郎,方才明白侍康夢兆。
至高宗奔波渡江,惟吳氏不離左右;及高宗航海,吳氏本來懂得武藝,便改了戎裝,保衛禦駕。
樓船行過定海縣,至昌國縣,忽有白魚躍入禦舟。
吳氏即稱賀道:“此乃周武王白魚入舟的祥瑞,皇上終當克複中原。
臨禦萬方,妾敢預賀。
”高宗大悅!面封吳氏為和義郡夫人。
未幾,越州被陷。
警報到來,高宗愈加不敢登陸。
此時已是殘臘,隻得悶坐在船中過年。
吳氏見高宗在船内郁郁不樂,惟恐有傷聖躬,知道高宗最喜題詩寫字,便每日裡吟詩覓句,為高宗消釋愁懷。
在船内作的詩倒也不少,隻因倉猝奔避,都已遺失;隻有吳氏尚有兩首,為内侍所藏,所以傳流下來。
一首是題徐熙所畫牡丹的,其詩道:吉祥亭下萬千枝,看盡将開欲落時;卻是雙紅深有意,故留春色緩人思。
農李夭桃掃地無,眼明驚見玉盤盂;揚州省識春風面,看盡群花總不如。
但就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