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七回

關燈
助之圖以獻,圖中分左右兩表,左表列元豐舊臣,以蔡京為首,下列不過五六人,右表列元祐舊臣,将滿朝輔相、公卿、百執事,盡行載入,約有五六十人之多。

     微宗看了,以為元祐黨衆,元豐黨少,遂疑元祐諸人,朋比為奸,有意欲用蔡京。

     次日取圖與曾布觀看,卻把蔡京的名字,用白紙蓋住,叫曾布猜是何人。

    曾布想不到是蔡京,又不敢亂說,隻得請徽宗留白指示。

    徽宗揭開白紙道:“就是此人,洵武以為非相他不可。

    朕知此事,與卿意見不合,所以不與你看。

    ”曾布道:“洵武意見,既與臣不合,臣未便與聞。

    ”說畢辭出。

    明日,徽宗又與溫益觀看,溫益一力請用蔡京,且請将右列所有反對之人,一概除去,以免制肘。

    徽宗遂決意重用蔡京,且因京入内陳言,力請紹述,下诏改元崇甯,表示前崇熙甯之意,擢鄧洵武為中書舍人、給事中,兼職侍講,複蔡卞、邢恕、呂嘉問、安惇、蹇序宸官。

     崇甯元年五月,貶尚書左仆射韓忠彥知大名府,追奪司馬光等四十四人官階,籍元祐、元符黨人,不得再與差遣。

    又诏司馬光等子弟,毋得官京師。

    進許将為門下侍郎,蔡京為尚書左丞,楊挺之為尚書右丞。

    自韓忠彥去位,曾布當國,力主紹述,因此熙豐邪黨陸續進用。

      蔡京亦由布引入,京本與布有隙,反而日夜圖布,布亦有些覺得。

    無如蔡京已深得主眷,一是無法可施,隻得虛與委婉。

     蔡京既任尚書左丞,已居輔政地位。

    一切政事,布欲如何,京必反對,因此常有争執。

    适曾布拟進陳佑甫為戶部侍郎。

    佑甫為曾布女婿之父,乃是兒女親家。

    蔡京乘隙入奏道:“爵祿乃是公器,如何使宰相私給親家。

    ”曾布忿然道:“京與卞乃是兄弟,如何同朝?佑甫雖布之親家,但才足勝任,何妨薦舉。

    ”蔡京冷笑道:“恐未必有罷。

    ”曾布愈怒道:“蔡京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,怎見得佑甫無才呢?”說至此,聲色俱厲。

      溫益從旁叱道:“布在上前,何得無禮!”曾布尚欲還叱溫益,徽宗已面帶愠色,拂袖退朝。

    布乃悻悻而出。

    殿中侍禦史錢通,次日即彈劾道:“曾布援元祐奸黨,擠紹聖忠賢。

    ”遂有诏罷曾布為觀文殿大學士,出知潤州。

     曾布初由王安石薦引,阿附安石,脅制廷臣。

    哲宗親政,始附章惇,繼而又排擠章惇。

    徽宗嗣位,章惇被黜,布為右揆,欲并行元祐紹聖之政,乃逐蔡京。

    後因與韓忠彥有隙,乃引京自助。

    蔡京入京不過兩月,遂排擠曾布,落職出外。

    進人謂白楊三變以後,無有過于曾布的。

    那楊三變又是何人呢?原來就是楊畏。

    畏在元豐間,依附王安石,元祐間依附呂大防,紹聖間依附章惇。

    後為谏官孫谔所劾,号他為楊三變,出知虢州。

      曾布更比楊畏為甚,且曾居宰輔,《宋史》編入《奸臣傳》,與二惇二蔡并列,可算是實錄了。

     曾布既罷,遂命蔡京為尚書左仆射,兼中書侍郎。

    制既下,中外大驚。

    徽宗卻十分敬重他。

    宣诏之日,蔡京入謝。

    徽宗賜坐延和殿,向他說道:“昔日神宗皇帝創法立制,未盡施行;先帝即位,兩遭垂簾,國是未定;朕欲上述父兄之志,曆觀在朝諸臣,沒有可與為治的,今朕相卿。

    卿将何以教朕。

    ”蔡京腹中,本無多大才學,比不得王安石還有些文才,能滔滔不絕的大發議論,隻有頓首叩頭道:“臣願盡死力以報陛下。

    ”徽宗常常将玉盞、玉卮出示輔臣道:“朕制此器已久,惟恐人言過奢,故未曾用。

    ”蔡京奏道:“事苟當理,于人言何足畏。

     陛下當享天下之奉,區區玉器,又何足道!“正是:不争奸佞居台輔,合是中原血染衣。

     蔡京入相之後,遂禁用元祐法,複紹聖諸法,仿熙甯條例司故事,在都省置設講義司,自為提舉,引用私黨吳居厚、王漢之等十餘人為僚屬,調趙挺之為尚書左丞,張商英為尚書右丞,凡一切端人正士,與京異志的,一概目為元祐黨人,就是元符末年,疏駁紹述的人,也都稱為奸黨。

    奏請徽宗,毀唐鑒、蘇黃等集,又削景靈宮元祐臣僚畫像。

    蔡京心還不足,又與其子蔡攸,門客強浚明、葉夢得商議,将元祐、元符兩朝,自宰相以及百職司,開出一百二十人,以司馬光、文彥博為首,镌名刻石,立碑端履門外,叫做黨人碑,乃是徽宗禦筆親書的。

     還恐各路不能盡皆知道,又頒诏天下,将元祐賢臣,籍為奸黨,立石刊刻姓名,凡路監史長史所廳上,皆須各立一碑。

    當日诏旨頒下,誰敢不遵! 那時長安府裡,有個刻石匠,叫作安民,這天奉了長官牌票,傳到衙中,刊刻石碑。

    他見有生意上門,十分歡喜!攜了斧鑿等應用器具,欣然而往。

    及至打開碑文來一看,見為首的就是司馬光,後面還叙着種種罪惡。

    安民不覺大驚!即求見知府道:“小人本是鄉愚無知,不懂得刻碑的意思。

    但是如司馬相公的為人,天下都稱他為正直忠良,如今說他是奸邪,小人實在不忍刻這個石碑,請大人另外命人刻罷。

    ”知府拍案大怒道:“這是奉聖旨的事情,限期要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