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六回

關燈
浩要想阻擋,他如何容得?遂力斥鄒浩狂妄,請加嚴懲。

    哲宗乃将浩削職除名,編管新州。

    尚書右丞黃履入谏道:“浩感陛下知遇之恩犯顔進谏,今反欲置之死地,從此盈廷諸臣,無敢與陛下再論得失了。

    願陛下改賜善地,無負孤忠。

    ”哲宗不從,反出黃履知毫州。

     初,陽翟人田畫,系前樞密副使田況從子,與浩友善。

    元符中,田畫入京監城門,常向浩說道:“君為何官,此時尚作寒蟬仗馬麼?”浩答道:“待得當進言,勉報君友。

    ”到得朝廷欲立劉後,田畫對同僚道:“志完若再不言,當與絕交了。

    ” 志完即鄒浩表字,至浩得罪,田畫已病歸許邸,聞浩出京,扶病往迎。

    浩相對流淚,田畫正色道:“志完太沒氣節了,假使你隐默不言,苟全祿位,忽然生了寒疾,五日不出汗,就要死去,何必嶺海以外,才能死人呢?古人說的,烈士徇名,君勿自悔前事,恐完名全節的事情,還不止這一件哩。

    ”鄒浩爽然謝教。

    浩之母張氏,當浩除授谏官,當面囑道:“谏官責在規君,果能盡忠報國,無愧公論,我亦喜慰! 你不必别生顧慮。

    ”宗正寺簿王回,聞浩母之言,極為感歎!及浩南貶,人不敢過問。

    王回集友醵金,為浩治裝,往來經理,且安慰浩母。

    邏卒以聞,被逮入獄。

    王回從容對簿,禦史問他是否與鄒浩同謀?  乃慨然道:“不敢相欺,回實與聞。

    ”遂誦鄒浩所上奏疏,先後二千餘言,獄上除名。

    王回即徒步出都門而出。

      哲宗自立劉皇後,自然十分欣悅。

    滿朝人士,也都說劉後命好,應該要做皇後,所以早生貴子。

    哪知這個皇子,取名曰茂,不上兩月有餘,忽得奇疾,終日啼哭,飲食不進,竟爾夭逝。

    劉後正在悲悼,偏偏的哲宗又生起病來,好容易過了元符二年,至三年元旦,卧床不起,免朝賀禮,延到正月八日,遂即上崩,享年二十五歲。

     總計哲宗在位,改元三次,閱一十五年。

     哲宗即崩,向太後召入輔臣,議立嗣君,章惇抗聲道:“依禮律而論,當立母弟簡王似。

    ”向太後道:“老身無子,諸王皆神宗庶子,不能這樣分别。

    ”惇又道:“若主立長,應屬申王佖。

    ”太後道:“申王有疾,不堪主器,還是端王佶罷。

    ” 惇又大言道:“端王輕佻,不可君天下。

    ”曾布在旁呵斥道:“章惇未嘗與臣等議,如皇太後谕,臣極贊同。

    ”蔡京、許将亦齊聲說:“合依聖旨。

    ”章惇孤立無援,不能争執,隻得默然無言,遂由皇太後宣旨,召端王佶入宮,在柩前即位,是為徽宗皇帝。

    群臣因請太後同處分軍國重事,太後道:“嗣君年長,不必垂殿。

    ”徽宗泣懇太後訓政,方才允許。

      徽宗為神宗皇帝第十一子,母陳美人。

    神宗升遐,陳美人常守殿陵,以哀毀卒。

     徽宗即位,追前為皇太妃,并前哲宗後劉氏為元符皇後。

    太後想起哲宗在時,談到廢皇孟氏,嘗說章惇誤我,壞我名節,因此要複孟後位号。

    恰巧布衣何文正,伏阙上書,言孟後無罪,遂複孟後位号,稱為元祐皇後,入居宮中。

    授皇兄申佖為太傅,進封陳王;皇弟莘王封為衛王;封王封為蔡王;睦王偎為定王,特進章惇為申國公。

     召韓忠彥為門下侍郎,黃履為尚書左丞。

    立夫人王氏為皇後。

    後系德州刺史王藻女,元符二年,歸端邸,曾封順國夫人。

     于是徽宗禦紫宸殿受百官朝賀。

    韓忠彥首陳四事:一宜廣仁恩,二宜開言路,三宜去疑似,四宜戒用兵。

    太後覽表,深為嘉許!又進龔夬為殿中侍禦史,召陳灌、鄒浩為左右正言。

     安惇入阻道:“鄒浩複用,如何對得起先帝?”徽宗勃然道:“立後大事,中丞不言,獨浩敢言,如何不可複用?”安惇失色而退。

    陳灌劾安惇诳惑主聽,妄聘私見,若明示好惡,當自惇始,乃出安惇知潭州。

    韓忠彥請召還元祐諸臣,乃遣使至永州,賜範純仁茶藥,傳問目疾,并令徙居鄧州。

    純仁自永州北行,途次又接到诏命,授觀文殿大學士,制詞中有四語道:“豈惟尊德尚齒,昭示寵優;庶幾鲠論嘉謀,日聞忠告。

    ”純仁泣謝道:“上果欲用我麼?死有餘責了。

    ”乃抵鄧州,又有诏促令入朝。

    純仁乞歸養疾,乃召範純禮為尚書右丞。

     蘇轼亦自昌化軍移徙廉州,再徙永州,更經三赦,複提舉玉局觀,徙居常州,未幾病殁。

    蘇轼為文,如行雲流水,嬉笑怒罵皆成文章,當時号為奇才,惟始終為小人所阻,不得久居朝右!士林常歎息不置。

     徽宗又诏許劉摯、淪焘歸葬,錄用其子孫,并追複司馬光、文彥博、呂公著、呂大防、劉摯、王珪等三十餘人官階,用台谏言,貶蔡京為秘書少監,分司池州,安置邢恕于舒州。

    向太後見徽宗初政清明,任賢黜邪,内外悅服,遂決意還政,使微宗自行主持,即于七月中撤簾,共計訓政不過六個月,可稱是不貪權位的賢太後了。

     宋室成立,每遇皇帝駕崩,必用首相為山陵使。

    章惇例得此差,至八月間,哲宗葬永泰陵,靈輿陷入泥淖,朝中得知此事,大為驚詫!台谏交章劾論章惇。

     未知徽宗如何處分,且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