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五回
關燈
小
中
大
并分司南京。
章惇心還不足,又鈎緻文彥博等三十餘人罪狀,請旨一齊遠貶嶺表。
李清臣乃進言道:“要改先帝成法,雖不能無罪,但諸人皆累朝元老。
若從惇言,恐大駭物聽,應請從寬為是。
”哲宗點首稱然,乃頒诏除司馬光以下,悉置勿問。
原來,李清臣并非袒護元祐諸賢,他當初首先發起紹述,原指望為相。
誰知事成八九,首相的位置忽被章惇奪去,心實不甘,因此遇事與惇反對。
章惇又薦用呂惠卿,有诏令惠卿知大名府。
監察禦史常安民上言:“北都重鎮,惠卿不足勝任。
試思惠卿由王安石薦引,後竟背了安石,待友如此,事君可知,今已頒诏命,惠卿必過阙請對,臣料他入見陛下,必泣述先帝,希望留京了。
“哲宗聞言,還是半信半疑,乃惠卿到京,果然請對,果然述先朝事,涕流交頤。
哲宗正色不答,惠卿隻得辭退赴任。
章惇得知此事,隐恨安民。
恰巧安民又劾論蔡京、張商英接連數本,末了一本。
且斥章惇專權植黨,乞收回主柄,抑制權奸。
章惇挾嫌愈深,密遣親信,對安民說道:“君本以文學聞名,奈何好談人短;能稍事安靜,當以高位相報。
”安民正色斥道:“汝乃為當道做說客麼?煩汝傳語,安民隻知忠君,不知媚相。
”這一來,章惇氣憤已極,立嗾禦史董敦逸,彈劾安民與蘇轼兄弟,素作黨服;安民乃谪滁州監酒稅。
章惇、蔡京乃鑽營宮掖,恃劉婕妤為護符,且追溯範祖禹當初谏乳媪事,指為暗斥婕妤,坐誣謗罪,且牽及劉安世。
哲宗隻要得婕妤的歡心,無論何事,都可行得,遂谪範祖禹昭州别駕,安置賀州。
劉安世新州别駕,安置英州。
劉婕妤從此愈加得勢,遂鬧出一大冤獄,連皇後都廢掉了。
原來,劉婕妤恃寵而驕,每每的輕視孟後,不循禮法。
孟後性情和順,從不與她争論短長。
那些中宮内侍,冷眼旁觀,見劉婕妤無禮已甚,大家心為不平。
這年正月,孟後率領妃嫔,朝景靈宮。
三宮六院,随從的人很是不少。
行禮之後,皇後就坐,諸嫔禦皆侍立于旁。
劉婕好心裡很不願意,料着皇後不能奈何她,便獨自一人,輕移蓮步,走向簾下去看花。
中宮侍女陳迎兒,口齒伶俐,遂抗聲道:“簾下何人,皇後寶駕在此,難道不知麼?”劉婕妤非但不肯過來,反而豎起柳眉,要與迎兒争論,後見站立兩旁的宮娥内侍,一個個都怒眉橫目,大定懷着不平之意,方才不敢開口。
迎兒再要呵斥,孟後以目示意,隻得罷了。
孟後回宮,妃嫔等随後回歸。
劉婕妤已懷着一腔怒意,隻是無從發洩,暫時忍耐。
到了冬至令節,又随了孟後去朝谒太後。
孟後率妃嫔至隆惇宮,太後尚未禦殿,大衆在殿右等候暫行就坐。
向例皇後坐椅,朱漆金飾,妃嫔不得相同,此次當然照例。
衆人皆已入坐,惟劉婕妤立定了不願意坐。
内侍郝随,明白婕妤之意,便取了一張與皇後相同的坐椅來,與她坐下。
哪知剛才入座,忽然有人傳呼道:“皇太後禦殿了。
”孟後與妃嫔等,盡皆起立。
婕妤也隻得立将起來,等了片刻,仍不見太後出外,後、妃等又陸續坐下;劉婕妤也坐将下去,不意坐了個空,一時收縮不住,竟仰天跌了一跤。
侍從連忙扶起,已跌得玉山傾倒,雲鬓蓬松。
嫔禦們莫不竊笑! 劉婕妤經這一來,真是驚憤交集,氣滿胸膛。
欲要發作,又在太後宮内,倘若鬧将出去,自己不得便宜,隻是強自忍耐,等過後了再設别法,以報此仇。
當下含着眼淚,叫侍女替她整理衣服,代刷鬓雲。
剛才完畢,太後已經臨殿,禦座受朝。
孟後帶了妃嫔,行過了禮。
太後也無甚問答,随即退出。
劉婕妤氣憤憤的回宮,坐在那裡哭泣。
太監郝随勸道:“娘娘也不煩着為了這事生氣,自己保重身子要緊;倘能生下個太子,這中宮的坐位,怕不是娘娘的麼?”劉婕妤恨恨的道:“有她無我,有我無她,總要與她拼個上下,方才出得這口怨氣。
” 正在說着,恰巧哲宗進來。
劉婕妤也不去接駕,直至哲宗走近前來,方才慢慢的立起。
哲宗見她玉容寂寞,兩眼含淚,不禁問道:“今日是冬至令節,朝見太後,敢是太後有什麼責斥麼?”婕妤道:“太後有訓,理所當從,怎敢懷怨。
”哲宗道:“此外便有何人敢來惹卿?”婕妤乘勢跪下,帶哭帶說道:“妾被人家欺侮死了。
” 哲宗道:“有朕在此,誰敢侮卿,卿且起來,與朕說明,自有辦法。
”婕妤隻是啼哭,一語不發。
哲宗焦急起來,便問郝随究為何事?郝随即跪陳大略,卻一直咬定是皇後的主意。
哲宗道:“皇後循謹,必不至此。
”婕妤接口道:“都是妾的不是,望陛下攆妾出宮。
”說着,枕在哲宗膝上,一味嬌啼。
哲宗最寵愛的是劉婕妤,今見她哭得如此模樣,心内不勝憐惜!隻得軟語溫存,好言解勸,費了無數言語,方把劉婕妤勸住了哭,起來陪侍哲宗。
哲宗又命取酒肴來,與婕妤對飲消愁。
飲到了酒酣耳熱,已是夜漏沉沉,方才歸寝。
從此劉婕妤一心一意要謀害皇後,日與太監郝随商議計策,要想下手。
未知皇後如何遭害,且看下回分解。
章惇心還不足,又鈎緻文彥博等三十餘人罪狀,請旨一齊遠貶嶺表。
李清臣乃進言道:“要改先帝成法,雖不能無罪,但諸人皆累朝元老。
若從惇言,恐大駭物聽,應請從寬為是。
”哲宗點首稱然,乃頒诏除司馬光以下,悉置勿問。
原來,李清臣并非袒護元祐諸賢,他當初首先發起紹述,原指望為相。
誰知事成八九,首相的位置忽被章惇奪去,心實不甘,因此遇事與惇反對。
章惇又薦用呂惠卿,有诏令惠卿知大名府。
監察禦史常安民上言:“北都重鎮,惠卿不足勝任。
試思惠卿由王安石薦引,後竟背了安石,待友如此,事君可知,今已頒诏命,惠卿必過阙請對,臣料他入見陛下,必泣述先帝,希望留京了。
“哲宗聞言,還是半信半疑,乃惠卿到京,果然請對,果然述先朝事,涕流交頤。
哲宗正色不答,惠卿隻得辭退赴任。
章惇得知此事,隐恨安民。
恰巧安民又劾論蔡京、張商英接連數本,末了一本。
且斥章惇專權植黨,乞收回主柄,抑制權奸。
章惇挾嫌愈深,密遣親信,對安民說道:“君本以文學聞名,奈何好談人短;能稍事安靜,當以高位相報。
”安民正色斥道:“汝乃為當道做說客麼?煩汝傳語,安民隻知忠君,不知媚相。
”這一來,章惇氣憤已極,立嗾禦史董敦逸,彈劾安民與蘇轼兄弟,素作黨服;安民乃谪滁州監酒稅。
章惇、蔡京乃鑽營宮掖,恃劉婕妤為護符,且追溯範祖禹當初谏乳媪事,指為暗斥婕妤,坐誣謗罪,且牽及劉安世。
哲宗隻要得婕妤的歡心,無論何事,都可行得,遂谪範祖禹昭州别駕,安置賀州。
劉安世新州别駕,安置英州。
劉婕妤從此愈加得勢,遂鬧出一大冤獄,連皇後都廢掉了。
原來,劉婕妤恃寵而驕,每每的輕視孟後,不循禮法。
孟後性情和順,從不與她争論短長。
那些中宮内侍,冷眼旁觀,見劉婕妤無禮已甚,大家心為不平。
這年正月,孟後率領妃嫔,朝景靈宮。
三宮六院,随從的人很是不少。
行禮之後,皇後就坐,諸嫔禦皆侍立于旁。
劉婕好心裡很不願意,料着皇後不能奈何她,便獨自一人,輕移蓮步,走向簾下去看花。
中宮侍女陳迎兒,口齒伶俐,遂抗聲道:“簾下何人,皇後寶駕在此,難道不知麼?”劉婕妤非但不肯過來,反而豎起柳眉,要與迎兒争論,後見站立兩旁的宮娥内侍,一個個都怒眉橫目,大定懷着不平之意,方才不敢開口。
迎兒再要呵斥,孟後以目示意,隻得罷了。
孟後回宮,妃嫔等随後回歸。
劉婕妤已懷着一腔怒意,隻是無從發洩,暫時忍耐。
到了冬至令節,又随了孟後去朝谒太後。
孟後率妃嫔至隆惇宮,太後尚未禦殿,大衆在殿右等候暫行就坐。
向例皇後坐椅,朱漆金飾,妃嫔不得相同,此次當然照例。
衆人皆已入坐,惟劉婕妤立定了不願意坐。
内侍郝随,明白婕妤之意,便取了一張與皇後相同的坐椅來,與她坐下。
哪知剛才入座,忽然有人傳呼道:“皇太後禦殿了。
”孟後與妃嫔等,盡皆起立。
婕妤也隻得立将起來,等了片刻,仍不見太後出外,後、妃等又陸續坐下;劉婕妤也坐将下去,不意坐了個空,一時收縮不住,竟仰天跌了一跤。
侍從連忙扶起,已跌得玉山傾倒,雲鬓蓬松。
嫔禦們莫不竊笑! 劉婕妤經這一來,真是驚憤交集,氣滿胸膛。
欲要發作,又在太後宮内,倘若鬧将出去,自己不得便宜,隻是強自忍耐,等過後了再設别法,以報此仇。
當下含着眼淚,叫侍女替她整理衣服,代刷鬓雲。
剛才完畢,太後已經臨殿,禦座受朝。
孟後帶了妃嫔,行過了禮。
太後也無甚問答,随即退出。
劉婕妤氣憤憤的回宮,坐在那裡哭泣。
太監郝随勸道:“娘娘也不煩着為了這事生氣,自己保重身子要緊;倘能生下個太子,這中宮的坐位,怕不是娘娘的麼?”劉婕妤恨恨的道:“有她無我,有我無她,總要與她拼個上下,方才出得這口怨氣。
” 正在說着,恰巧哲宗進來。
劉婕妤也不去接駕,直至哲宗走近前來,方才慢慢的立起。
哲宗見她玉容寂寞,兩眼含淚,不禁問道:“今日是冬至令節,朝見太後,敢是太後有什麼責斥麼?”婕妤道:“太後有訓,理所當從,怎敢懷怨。
”哲宗道:“此外便有何人敢來惹卿?”婕妤乘勢跪下,帶哭帶說道:“妾被人家欺侮死了。
” 哲宗道:“有朕在此,誰敢侮卿,卿且起來,與朕說明,自有辦法。
”婕妤隻是啼哭,一語不發。
哲宗焦急起來,便問郝随究為何事?郝随即跪陳大略,卻一直咬定是皇後的主意。
哲宗道:“皇後循謹,必不至此。
”婕妤接口道:“都是妾的不是,望陛下攆妾出宮。
”說着,枕在哲宗膝上,一味嬌啼。
哲宗最寵愛的是劉婕妤,今見她哭得如此模樣,心内不勝憐惜!隻得軟語溫存,好言解勸,費了無數言語,方把劉婕妤勸住了哭,起來陪侍哲宗。
哲宗又命取酒肴來,與婕妤對飲消愁。
飲到了酒酣耳熱,已是夜漏沉沉,方才歸寝。
從此劉婕妤一心一意要謀害皇後,日與太監郝随商議計策,要想下手。
未知皇後如何遭害,且看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