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八回
關燈
小
中
大
。
濁酒一杯家萬裡,燕然未勒歸無計。
羌管悠悠霜滿地。
人不寐,将軍白發征夫淚。
仲淹這阕詞兒,傳了出去。
蕃兒漢卒,一齊練習了歌唱起來,音韻非凡悠揚,聲調極其悲壯,傳到了元昊耳中,暗暗吃驚道:“小範如此從容,他若坐鎮邊疆,我永無得志之日了。
”急于手下商議,假意遣使與仲淹議和。
仲淹便親手寫了一封回信,反複勸谕,叫他先撤帝号,速盡臣節,以報累朝寬厚之德。
元昊瞧了,置之不理,又差人到韓琦那裡乞盟。
韓琦道:“無約請和,是誘我也。
”遂拒絕來使,不準請和。
元昊計不得逞,率衆入寇渭州,進薄懷遠城。
韓琦乃親出行邊,盡發鎮戎軍土卒,又募勇土萬八千人,命環慶總管任福為統将,耿傅為參謀,泾原都監桑怿為先鋒,朱觀武英、王矽為後應。
大軍将發,韓琦親囑任福道:“元昊多詐,須要加意小心,此去須從懷遠直趨德勝,繞到牧羊隆城,攻擊敵背。
如果勢未能敵,即據險設伏,截芸歸路,不患不勝。
若速成節制,雖然有功,亦必斬首。
”任福唯唯答應,帶領人馬,徑赴懷遠而去。
走至捺龍川,見塵頭大起,知是開戰,向前一望,方知是鎮戎軍西路巡檢常鼎、劉肅與敵兵對陣,竟将敵兵殺敗而逃。
任福忙令先鋒桑怿上前相助,自己押了大隊,随後追趕。
探馬又報夏兵甚少,任福更是放心直進,傍晚時候已至好風川,便與桑怿合兵,紮下營寨。
此時參謀耿傅,尚在後面,接得韓琦來檄,力戒輕進。
耿傅亟寫了手書并檄文,差人送于任福,勸他遵從命令,萬勿躁進。
任福冷笑道:“韓招讨太覺迂謹,耿參謀尤其畏葸,我看敵兵甚是易與,明日進戰,定要大獲全勝。
使夏人隻騎不返。
”便約會朱觀武英等,一同進兵。
次日,任福桑怿沿着好水川西行,到了六盤山下,見有銀盒數個,棄于路上,封得甚固,桑怿取來看時,覺得盒内微有躍動的聲音,不知是什麼東西,未敢遽啟。
任福到來,也不管什麼好歹,立命開看。
不料那盒内,都藏的是鴿兒,還是人家養熟的,尾上皆懸了響哨,盒蓋一啟,鴿兒都飛向空中,響聲振耳。
桑怿任福擡頭瞧着鴿兒,正在疑惑,忽聞胡哨四起,夏兵大至,元昊親領鐵騎,殺向前來。
任福桑怿方知中計,慌忙迎敵,被夏兵橫沖直撞,往來馳驟,人馬早已散敵,要想據險固守,忽見夏陣中豎起一面鮑老旗,長有二丈餘,旗向左麾,左面伏兵齊起,旗向右麾,右面伏兵俱出,四面夾攻,宋軍大敗。
桑怿、劉肅相繼陣亡,任福身被十餘創,尚力戰不退。
小校劉進勸他速走,任福道:“我為大将,不幸軍敗,走向哪裡去呢?” 說罷又戰,面頰中了一槍,血流如注,遂扼吭而死。
任福之子懷亮,亦沒有入陣内而亡,隻得武英在重圍内左沖右突,不能出外。
王珪亟往救應,殺條血路,救出武英,但武英已受重傷,不能再戰。
王矽獨立難支,正在着急,忽然夏兵又至,圍裹住了。
耿傅、朱觀正欲往救,恰巧駐泊監都趙津,率兵前來,耿傅令朱觀守住後軍,即與趙津往救,哪知王珪、武英均已身亡,耿、趙兩人,陷入陣内,亦複被殺。
朱觀帶了千餘人,躲在一帶民牆裡面,用箭亂射,因天色已晚,夏人怕有埋伏,遂奏凱而回。
這場大戰,宋将亡了六員,士卒傷了一萬有餘。
關右大震,夏竦使人收集散兵于任福衣帶中,查着韓琦之檄,并耿傅手書,乃将詳情奏聞,說是任福違命緻敗,罪不在韓琦、耿傅。
韓琦亦上本自請議處。
仁宗聞報,甚為震悼!乃降韓琦一官,移知秦州。
元昊自勝了宋軍,聲勢大盛,作書答複範仲淹,語極傲慢。
仲淹對着夏使,将書扯碎,付之于火。
這事傳入宋廷,呂夷簡對廷臣道:“人臣無外交,仲淹擅與元昊書,已失臣禮,即得答複,又擅焚不奏,該得何罪?”參政宋庠道:“即此已當斬首。
”樞密使杜衍道:“仲淹志在招叛,其心未嘗不忠,如何可以深罪?” 彼此争議不決。
仁宗即命仲淹自陳,仲淹上奏道:“臣始聞元昊有悔過意,因緻書勸谕,宣示朝廷威德。
後因任福敗殁,其勢益驕,答書悖慢。
臣若以書上聞朝廷,不亟申讨,辱在朝廷,對使毀書,辱不過及臣,可與朝廷無涉。
此實區區愚忱。
乞垂鑒察。
“仁宗複下其疏,令中書樞密複議。
宋庠、杜衍仍執前議。
仁宗垂問呂夷簡。
宋庠以為夷簡贊同自己之議,哪知呂夷簡卻奏道:“杜衍議是,止應薄責了事。
” 仁宗乃降仲淹知耀州,後又徙知慶州。
令工部侍郎陳執中,任陝西安撫經略招讨使,與夏竦同判永興軍,兩人意見不合,動辄争執。
仁宗隻得令夏竦屯鄜州,執中屯泾州。
那夏竦守邊,甚為元昊輕視,嘗懸賞募夏竦首級,隻出錢三千文。
未知夏竦首級,為何如此輕賤?且聽下回分解。
濁酒一杯家萬裡,燕然未勒歸無計。
羌管悠悠霜滿地。
人不寐,将軍白發征夫淚。
仲淹這阕詞兒,傳了出去。
蕃兒漢卒,一齊練習了歌唱起來,音韻非凡悠揚,聲調極其悲壯,傳到了元昊耳中,暗暗吃驚道:“小範如此從容,他若坐鎮邊疆,我永無得志之日了。
”急于手下商議,假意遣使與仲淹議和。
仲淹便親手寫了一封回信,反複勸谕,叫他先撤帝号,速盡臣節,以報累朝寬厚之德。
元昊瞧了,置之不理,又差人到韓琦那裡乞盟。
韓琦道:“無約請和,是誘我也。
”遂拒絕來使,不準請和。
元昊計不得逞,率衆入寇渭州,進薄懷遠城。
韓琦乃親出行邊,盡發鎮戎軍土卒,又募勇土萬八千人,命環慶總管任福為統将,耿傅為參謀,泾原都監桑怿為先鋒,朱觀武英、王矽為後應。
大軍将發,韓琦親囑任福道:“元昊多詐,須要加意小心,此去須從懷遠直趨德勝,繞到牧羊隆城,攻擊敵背。
如果勢未能敵,即據險設伏,截芸歸路,不患不勝。
若速成節制,雖然有功,亦必斬首。
”任福唯唯答應,帶領人馬,徑赴懷遠而去。
走至捺龍川,見塵頭大起,知是開戰,向前一望,方知是鎮戎軍西路巡檢常鼎、劉肅與敵兵對陣,竟将敵兵殺敗而逃。
任福忙令先鋒桑怿上前相助,自己押了大隊,随後追趕。
探馬又報夏兵甚少,任福更是放心直進,傍晚時候已至好風川,便與桑怿合兵,紮下營寨。
此時參謀耿傅,尚在後面,接得韓琦來檄,力戒輕進。
耿傅亟寫了手書并檄文,差人送于任福,勸他遵從命令,萬勿躁進。
任福冷笑道:“韓招讨太覺迂謹,耿參謀尤其畏葸,我看敵兵甚是易與,明日進戰,定要大獲全勝。
使夏人隻騎不返。
”便約會朱觀武英等,一同進兵。
次日,任福桑怿沿着好水川西行,到了六盤山下,見有銀盒數個,棄于路上,封得甚固,桑怿取來看時,覺得盒内微有躍動的聲音,不知是什麼東西,未敢遽啟。
任福到來,也不管什麼好歹,立命開看。
不料那盒内,都藏的是鴿兒,還是人家養熟的,尾上皆懸了響哨,盒蓋一啟,鴿兒都飛向空中,響聲振耳。
桑怿任福擡頭瞧着鴿兒,正在疑惑,忽聞胡哨四起,夏兵大至,元昊親領鐵騎,殺向前來。
任福桑怿方知中計,慌忙迎敵,被夏兵橫沖直撞,往來馳驟,人馬早已散敵,要想據險固守,忽見夏陣中豎起一面鮑老旗,長有二丈餘,旗向左麾,左面伏兵齊起,旗向右麾,右面伏兵俱出,四面夾攻,宋軍大敗。
桑怿、劉肅相繼陣亡,任福身被十餘創,尚力戰不退。
小校劉進勸他速走,任福道:“我為大将,不幸軍敗,走向哪裡去呢?” 說罷又戰,面頰中了一槍,血流如注,遂扼吭而死。
任福之子懷亮,亦沒有入陣内而亡,隻得武英在重圍内左沖右突,不能出外。
王珪亟往救應,殺條血路,救出武英,但武英已受重傷,不能再戰。
王矽獨立難支,正在着急,忽然夏兵又至,圍裹住了。
耿傅、朱觀正欲往救,恰巧駐泊監都趙津,率兵前來,耿傅令朱觀守住後軍,即與趙津往救,哪知王珪、武英均已身亡,耿、趙兩人,陷入陣内,亦複被殺。
朱觀帶了千餘人,躲在一帶民牆裡面,用箭亂射,因天色已晚,夏人怕有埋伏,遂奏凱而回。
這場大戰,宋将亡了六員,士卒傷了一萬有餘。
關右大震,夏竦使人收集散兵于任福衣帶中,查着韓琦之檄,并耿傅手書,乃将詳情奏聞,說是任福違命緻敗,罪不在韓琦、耿傅。
韓琦亦上本自請議處。
仁宗聞報,甚為震悼!乃降韓琦一官,移知秦州。
元昊自勝了宋軍,聲勢大盛,作書答複範仲淹,語極傲慢。
仲淹對着夏使,将書扯碎,付之于火。
這事傳入宋廷,呂夷簡對廷臣道:“人臣無外交,仲淹擅與元昊書,已失臣禮,即得答複,又擅焚不奏,該得何罪?”參政宋庠道:“即此已當斬首。
”樞密使杜衍道:“仲淹志在招叛,其心未嘗不忠,如何可以深罪?” 彼此争議不決。
仁宗即命仲淹自陳,仲淹上奏道:“臣始聞元昊有悔過意,因緻書勸谕,宣示朝廷威德。
後因任福敗殁,其勢益驕,答書悖慢。
臣若以書上聞朝廷,不亟申讨,辱在朝廷,對使毀書,辱不過及臣,可與朝廷無涉。
此實區區愚忱。
乞垂鑒察。
“仁宗複下其疏,令中書樞密複議。
宋庠、杜衍仍執前議。
仁宗垂問呂夷簡。
宋庠以為夷簡贊同自己之議,哪知呂夷簡卻奏道:“杜衍議是,止應薄責了事。
” 仁宗乃降仲淹知耀州,後又徙知慶州。
令工部侍郎陳執中,任陝西安撫經略招讨使,與夏竦同判永興軍,兩人意見不合,動辄争執。
仁宗隻得令夏竦屯鄜州,執中屯泾州。
那夏竦守邊,甚為元昊輕視,嘗懸賞募夏竦首級,隻出錢三千文。
未知夏竦首級,為何如此輕賤?且聽下回分解。